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6207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包括壳体、接触板、滑杆和动触头组件;所述接触板装在壳体中,并使接触板上的静触点朝向壳体的大致厚度方向;所述滑杆安装在壳体上,并能够沿着大致垂直于壳体厚度方向的方向滑动;所述动触头组件枢接在壳体中,并通过与滑杆的对应配合,使得滑杆滑动时,动触头组件形成摆动,实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接触桥的运动方向与滑杆的运动方向相垂直,使触头参数不受接触器运动行程的影响;采用同一个触头支持零件,就可以实现触头种类的变换;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简便、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说明】
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
【背景技术】
[0002]接触器是指工业用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辅助触头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之一,接触器的执行部分通常包括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的作用是接通和分断主回路,控制较大的电流,而辅助触头是在控制回路中,以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0003]现有技术的一种辅助触头是采用侧装方式,S卩,辅助触头形成一个模块侧装在接触器主体的侧边,现有技术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0004]1、现有接触器侧挂辅助触头模块的辅助触头的运动方向一般与接触器主体的主触头的运动方向一致,这种设计对接触器电磁系统平衡有较大影响,会影响接触器的机械寿命O
[0005]2、现有侧挂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种类通常不能变换,变换时需变换触头支持,而且接触板通常需要两套零部件,造成了零部件多、成本高。
[0006]3、现有侧挂辅助触头模块的罩盖与躯壳的装配固定方式主要有铆接、超声波焊接、轴孔紧配,卡扣等,其中,铆接需要铆钉,增加成本;超声波焊接不可拆卸,不牢靠;现有设计使用卡扣,卡扣位置设计远离接线端子,接线时,用力过大,易撑开罩盖与躯壳。
[0007]4、现有侧挂辅助触头模块采用推杆和弹簧的结构来实现与接触器主体的连接,造成了结构复杂、工艺繁锁。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通过对侧挂辅助触头模块的改进,一方面,能够使得接触桥的运动方向与滑杆的运动方向相垂直,使触头参数不受接触器运动行程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用同一个触头支持零件,就可以实现触头种类的变换;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简便、成本低的特点。
[000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包括壳体、接触板、滑杆和动触头组件;所述接触板装在壳体中,并使接触板上的静触点朝向壳体的大致厚度方向;所述滑杆安装在壳体上,并能够沿着大致垂直于壳体厚度方向的方向滑动;所述动触头组件枢接在壳体中,并通过与滑杆的对应配合,使得滑杆滑动时,动触头组件形成摆动,实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
[0010]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支持和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持上的接触桥,所述动触点设在接触桥上,当动触头组件摆动时,接触桥上的动触点沿着壳体的大致厚度方向摆动,实现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尚。
[0011]所述滑杆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动触头组件设有第二斜面,当动触头组件与滑杆对应配合时,滑杆的第一斜面与动触头组件的第二斜面相配合,使得滑杆滑动时,动触头组件能够沿着与滑杆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摆动。
[0012]所述触头支持包括转轴和卡接部,所述触头支持通过转轴枢接在壳体中,触头支持的卡接部与接触桥卡接相固定。
[0013]所述触头支持的卡接部为连接在转轴上的至少二个凸伸部,所述至少二个凸伸部形成夹口,以将所述接触桥夹持住。
[0014]所述至少二个凸伸部中,其中一个凸伸部还设有卡口,所述接触桥设有对应的卡舌,当接触桥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时,接触桥的卡舌卡在对应的凸伸部的卡口中,使得接触桥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持上。
[0015]所述接触桥包括U形片,接触桥的U形片的底边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中,接触桥的动触点固定在接触桥的U形片的两侧边的端部处。
[0016]所述接触桥还包括U形口内的中片,中片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接触桥的U形片的底边,所述触头组件的第二斜面设在接触桥的中片处,所述中片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二斜面。
[0017]所述接触桥的卡舌设在接触桥的中片处。
[0018]所述壳体由罩盖和躯壳构成,所述罩盖和躯壳上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轴或孔结构,所述罩盖和躯壳的周边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卡凸或卡孔。
[0019]所述躯壳还一体设有向罩盖方向延伸并穿出罩盖的弹性钩,以用来与接触器主体卡钩相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接触板装在壳体中,并使接触板的静触点朝向壳体的大致厚度方向;将滑杆安装在壳体上,并能够沿着大致垂直于壳体厚度方向的方向滑动;将接触桥固定在触头支持上形成动触头组件;将动触头组件枢接在壳体中,并通过与滑杆的对应配合,使得滑杆滑动时,动触头组件形成摆动,并能够让接触桥上的动触点沿着壳体的大致厚度方向摆动,实现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使得接触桥的运动方向与滑杆的运动方向相垂直,使触头参数不受接触器运动行程的影响,使得大开距的产品和小开距的产品都可以通用。
[0022]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触头支持设计成转轴和卡接部,使得触头支持通过转轴可以枢接在壳体中,将触头支持的卡接部设计为连接在转轴上的至少二个凸伸部,利用至少二个凸伸部形成夹口,以将所述接触桥夹持住;将接触桥设计成U形片和中片,利用接触桥的U形片的底边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中,利用中片弯折来形成第二斜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同一个触头支持就能够实现触头种类的变换,可以针对不同的触头组合(2N0、2NC或1N01NC)无需更换不同的滑杆和触头支持,只需将触点铆接面更换,静触头左右互换,即可实现常开与常闭触头切换,节省零件种类。
[0023]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其中一个凸伸部还设有卡口,在接触桥设有对应的卡舌,卡舌设在接触桥的中片处,当接触桥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时,接触桥的卡舌卡在对应的凸伸部的卡口中,使得接触桥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持上。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触头组件的装配(即接触桥与触头支持的装配)工艺较现有技术简单。
[0024]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罩盖和躯壳上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轴或孔结构,在罩盖和躯壳的周边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卡凸或卡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一样采用热铆,使得工艺更简单,产能更高。
[0025]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躯壳还一体设有向罩盖方向延伸并穿出罩盖的弹性钩,以用来与接触器的主体卡钩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减少现有技术的推杆和弹簧,使挂接结构简单,同时少2个零件,装到接触器主体上很方便,卸掉时也方便,简单易用。
[002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不意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转动一个角度)示意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再转动一个角度)示意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分解不意图;
[003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杆的立体构造(翻转一个角度)示意图;
[003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触头支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3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触桥的立体构造不意图;
[003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常开动触头)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常开动触头)的立体构造(翻转一个角度)示意图;
[003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常闭动触头)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常闭动触头)的立体构造(翻转一个角度)示意图;
[003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与滑杆相配合(I常开I常闭,接触器释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与滑杆相配合(I常开I常闭,接触器吸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滑杆、接触板装入躯壳时(I常开I常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滑杆、接触板装入躯壳时(2常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滑杆、接触板装入躯壳时(2常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8是本实用新型挂接在接触器主体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实施例
[0046]参见图1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包括壳体1、接触板2、接触桥3、滑杆4和触头支持5;所述接触板2装在壳体中,并使接触板2上的静触点21朝向壳体I的大致厚度方向,接触板2和静触点21构成静触头;所述滑杆4安装在壳体I上,并能够沿着大致垂直于壳体厚度方向的方向滑动;壳体厚度方向是指侧挂辅助触头模块挂接触器主体的方向,也就是说侧挂辅助触头模块的厚度方向的一面是与接触器主体相贴靠的;所述接触桥3固定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触头支持5上形成动触头组件30;所述动触头组件30枢接在壳体I中,并通过与滑杆4的对应配合,使得滑杆4滑动时,动触头组件30形成摆动,并能够让接触桥3上的动触点31沿着壳体I的大致厚度方向摆动,实现与静触点21的接触或分离。在动触头组件30摆动的方向还装有复位弹簧(图中示出),用来实现动触头组件30的复位。
[0047]如图5、图6所示,滑杆4设有第一斜面41,本实施例采用了二组触点,因而,滑杆4上设有二个第一斜面41。在滑杆4上对应于第一斜面41的位置处还设有透孔42,该透孔42是有来对动触头组件30进行让位的,当然,如果滑杆4的厚度足够的话,在透孔处只需设置一定深度的槽就可以了,并不需要透孔。
[0048]如图7至图12所示,动触头组件30设有第二斜面32,当动触头组件30与滑杆4对应配合时,滑杆的第一斜面41与动触头组件的第二斜面32相配合,使得滑杆4滑动时,动触头组件30能够沿着与滑杆4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摆动。
[0049]触头支持5包括转轴51和卡接部,所述触头支持5通过转轴51枢接在壳体I中,触头支持的卡接部与接触桥3卡接相固定。
[0050]本实施例中,触头支持的卡接部为连接在转轴上的三个凸伸部,其中的一个凸伸部52与另二个凸伸部53形成夹口 54,以将所述接触桥3夹持住。
[0051 ] 在三个凸伸部中,其中一个凸伸部52还设有卡口55,接触桥3设有对应的卡舌33,当接触桥3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54时,接触桥的卡舌33卡在对应的凸伸部的卡口55中,使得接触桥3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持5上。
[0052]所述接触桥3包括U形片34,接触桥的U形片的底边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54中,接触桥的动触点31固定在接触桥的U形片的两侧边的端部处。
[0053]所述接触桥还包括U形口内的中片35,中片35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接触桥的U形片的底边,所述触头组件的第二斜面32设在接触桥的中片35处,所述中片35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二斜面。
[0054]所述接触桥3的卡舌33设在接触桥的中片35处。
[0055]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I由罩盖11和躯壳12构成,所述罩盖和躯壳上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轴或孔结构,本实施例中,是在躯壳12上设有轴(相当于插销)121,在罩盖11上设有孔111,罩盖11和躯壳12装配时,躯壳12上的轴121插入罩盖11的孔111中,当然,也可以是在罩盖11上设轴,而对应的在躯壳12上设孔,或者是,罩盖11上设有孔和轴,躯壳12的对应位置则设有轴和孔,形成对应配合。
[0056]在罩盖和躯壳的周边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卡凸或卡孔,本实施例中,是在罩盖11的周边设卡孔112,在躯壳12的周边设卡凸122,当罩盖11与躯壳12装配在一起时,躯壳12周边的卡凸122卡入对应位置的罩盖11周边的卡孔112中,使罩盖11无法退出,两者相固定。
[0057]躯壳12还一体设有向罩盖方向延伸并穿出罩盖的弹性钩123,以用来与接触器主体6卡钩相连接,弹性钩123采用躯壳12材料一体制作而成,由于具有一定的长度,可弹性摆动而能够嵌入接触器主体6的配合槽中。
[005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采用了将接触板2装在壳体I中,并使接触板2的静触点21朝向壳体I的大致厚度方向;将滑杆4安装在壳体I上,并能够沿着大致垂直于壳体I厚度方向的方向滑动;将接触桥3固定在触头支持5上形成触头组件30;将触头组件30枢接在壳体I中,并通过与滑杆4的对应配合,使得滑杆4滑动时,触头组件30形成摆动,并能够让接触桥3上的动触点31沿着壳体的大致厚度方向摆动,实现与静触点21的接触或分离(如图13、图1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I常开I常闭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使得接触桥3的运动方向与滑杆4的运动方向相垂直,使触头参数不受接触器运动行程的影响,使得大开距的产品和小开距的产品都可以通用。
[005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采用了将触头支持5设计成转轴51和卡接部,使得触头支持5通过转轴51可以枢接在壳体I中,将触头支持的卡接部设计为连接在转轴51上的至少二个凸伸部,利用至少二个凸伸部形成夹口 54,以将所述接触桥3夹持住;将接触桥3设计成U形片34和中片35,利用接触桥的U形片的底边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中,利用中片弯折来形成第二斜面。如图9至图12、图15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同一个触头支持5就能够实现触头种类的变换,可以针对不同的触头组合(2N0、2NC或1N01NC)无需更换不同的滑杆和触头支持,只需将触点铆接面更换;本实用新型的静触头也可左右互换,左右两边的静触头结构是相同的,只需静触点反面铆接即可,当然,壳体上需要设置用来分别支撑左右静触头支撑结构,从而可实现常开与常闭触头切换,节省零件种类。
[006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采用了在其中一个凸伸部52还设有卡口 55,在接触桥3设有对应的卡舌33,卡舌33设在接触桥的中片35处,当接触桥3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 54时,接触桥的卡舌33卡在对应的凸伸部的卡口 55中,使得接触桥3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持上。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触头组件的装配(即接触桥与触头支持的装配)工艺较现有技术简单。
[006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采用了在罩盖11和躯壳12上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轴或孔结构,在罩盖11和躯壳12的周边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卡凸或卡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一样采用热铆,使得工艺更简单,产能更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躯壳12还一体设有向罩盖方向延伸并穿出罩盖的弹性钩123,以用来与接触器主体6卡钩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减少现有技术的推杆和弹簧,使挂接结构简单,同时少2个零件,装到接触器主体上很方便,卸掉时也方便,简单易用。
[0062]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包括壳体、接触板、滑杆和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装在壳体中,并使接触板上的静触点朝向壳体的大致厚度方向;所述滑杆安装在壳体上,并能够沿着大致垂直于壳体厚度方向的方向滑动;所述动触头组件枢接在壳体中,并通过与滑杆的对应配合,使得滑杆滑动时,动触头组件形成摆动,实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支持和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持上的接触桥,所述动触点设在接触桥上,当动触头组件摆动时,接触桥上的动触点沿着壳体的大致厚度方向摆动,实现与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动触头组件设有第二斜面,当动触头组件与滑杆对应配合时,滑杆的第一斜面与动触头组件的第二斜面相配合,使得滑杆滑动时,动触头组件能够沿着与滑杆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包括转轴和卡接部,所述触头支持通过转轴枢接在壳体中,触头支持的卡接部与接触桥卡接相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的卡接部为连接在转轴上的至少二个凸伸部,所述至少二个凸伸部形成夹口,以将所述接触桥夹持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二个凸伸部中,其中一个凸伸部还设有卡口,所述接触桥设有对应的卡舌,当接触桥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时,接触桥的卡舌卡在对应的凸伸部的卡口中,使得接触桥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持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桥包括U形片,接触桥的U形片的底边夹在触头支持的夹口中,接触桥的动触点固定在接触桥的U形片的两侧边的端部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桥还包括U形口内的中片,中片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接触桥的U形片的底边,所述触头组件的第二斜面设在接触桥的中片处,所述中片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二斜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罩盖和躯壳构成,所述罩盖和躯壳上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轴或孔结构,所述罩盖和躯壳的周边分别设有能够对应相配合的卡凸或卡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壳还一体设有向罩盖方向延伸并穿出罩盖的弹性钩,以用来与接触器主体卡钩相连接。
【文档编号】H01H50/02GK205645696SQ20162040616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曹永 , 杨成锦, 晏恒明
【申请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