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7519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可以牢固地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端部进行保护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底座设置有第一加强部,在第二底座设置有第二加强部,并使第一加强部的第一外侧紧贴部和第二外侧紧贴部安全地保护第一底座的外侧引导部和侧方引导部,使第二加强部的第一内侧紧贴部和第二内侧紧贴部安全地保护第二底座的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从而具有使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牢固地支撑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效果。并且,在第一加强部形成有第一加强结合部,在第二加强部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扣合的第二加强结合部,从而具有使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牢固地相结合的效果。
【专利说明】
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可以牢固地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端部进行保护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日益呈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多功能化的趋势,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领域中,对用于多功能化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非常高。在这种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内部设置有印刷电路板(PCB)等各种电气部件和电子部件,而为了小型化及薄型化,用于使这些电气部件和电子部件电连接的结构为必须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尤其,为了联接基板与基板而开发了多种板对板(board to board;BtoB)连接器,但因这些连接器需要多个结构而在制造方面非常复杂,且因结合力较弱而存在连接器的联接被断开或不稳定的问题。
[0003]图1为示出以往的用于联接基板与基板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图。参照图1,以往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阳连接器10和阴连接器20,上述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20以使阳连接器10插入于阴连接器20的方式电连接。
[0004]通过插入的方式相紧固之后,上述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20之间需要维持牢固结合的状态,但因外力而可能发生相互分离的情况。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分别在各个端子12、14设置有相向且突出的部分,该部分借助弹性来以相互越过的方式啮合,由此生成结合力。
[0005]但是在以这种方式相结合的情况下,由于端子12、14的金属具有弹性的特性,因而存在如下问题,即,即使在相互结合的状态下,若受到规定以上的外力作用,则因弹性而再次变形,从而存在可能容易地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分离的问题。
[0006]为了防止上述问题,通过更加快速地对相啮合的突起的大小或形状进行改变,从而可以引发如下情况,即,发生更加牢固的结合状态及引发冲击、噪声的动作,但在上述情况下,结合动作本身就非常吃力,并且,当进行结合或分离动作时,存在引起变形、破损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照韩国登录特许第10-1116410号,提出了如下技术,S卩,在包括插座和头部的连接器中,分别在插座和头部设置结合部件,从而借助结合部件使插座与头部相结合。
[0008]图2为简要示出包括插座和头部的连接器的图。参照图2,插座60包括:插座用底座62;多个插座用接触件64,设置于插座用底座62的内部;以及插座用结合部件66,设置于插座用底座62的两端部。并且,头部50包括:头部用底座52,插入于插座用底座62;多个头部用接触件54,设置于头部用底座52的内部;以及头部用结合部件56,设置于头部用底座52的两端部。并且,当插座用底座62与头部用底座52相结合时,插座用接触件64与头部用接触件54以相接触的方式电连接,插座用结合部件66与头部用结合部件56相结合。在此情况下,头部用结合部件56呈可以弹性变形的拱形,在上述头部用结合部件56的两端部形成突出部56a,插座用结合部件66以收容头部用结合部件56的方式形成,在与上述突出部56a相向的位置形成与突出部56a相结合的维持部66a。并且,当头部50与插座60相结合时,头部用结合部件56以弹性变形的方式插入于插座用结合部件66,之后恢复原状,在此情况下,突出部56a扣合于维持部66a。
[0009]但是,这种头部用结合部件56及插座用结合部件66无法牢固地保护头部用底座52的两端部及插座用结合部件66的两端部,当因工作人员的失误而试图以不是正确位置的略微倾斜的角度来使头部用底座52与插座用底座62相结合时,存在头部用底座52的端部及插座用底座62的端部破损的问题。
[0010]并且,当进行注塑成型时,通常,越离开始对材料进行注塑的模具入口(未图示)远,强度越脆弱,因而在远离完成注塑成型的头部用底座52及插座用底座62的模具入口的端部的情况下,在将头部50及插座60安装于基板等的过程中,存在仅受到略微的冲击也发生裂纹的问题。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特许第10-2005-0003925号
[0014]专利文献2:韩国登录特许第10-1116410号【实用新型内容】
[0015]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牢固地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端部进行保护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
[0016]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牢固地相结合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
[0017]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端子及第一加强部,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一端子排列在上述第一底座的下部,上述第一加强部与上述第一底座的两端部相结合;以及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底座、第二端子及第二加强部,在上述第二底座的上部形成有用于使上述第一底座的两端部插入的插入部,上述第二端子以与上述第一端子电连接的方式排列在上述第二底座,上述第二加强部与上述第二底座的两端部相结合,上述第一加强部以包围上述第一底座的外侧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一加强部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加强结合部,上述第二加强部以包围与上述第一加强部相向的上述插入部的内侧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二加强部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结合的第二加强结合部。
[0018]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强部包括:第一外侧紧贴部,紧贴于上述第一底座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以及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在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的两端部分别向上述第一底座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方弯曲,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或上述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
[0019]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强部还包括:紧固部,在上述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的端部以相向的方式向上述第一底座的下部面方向突出形成;以及紧固突起,在上述紧固部的端部突出形成,以插入于形成在上述第一底座的下部面的紧固槽。
[0020]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当上述紧固突起插入于上述紧固槽时,在上述紧固突起的两侧突出形成的加压部对上述紧固槽的内侧进行加压。
[0021]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中,在与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及上述第二外侧紧贴部相向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外侧引导部及侧方引导部,在上述侧方引导部与上述紧固槽之间形成有用于使上述紧固部插入的紧固引导槽。
[0022]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的上侧形成有卡定筋,当上述第一加强部在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的下侧向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的上侧方向与上述第一底座相结合时,上述第一加强部被上述卡定筋卡定。
[0023]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加强部向上述卡定筋方向突出形成有引导部,在与上述卡定筋的上述引导部相向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引导部插入的引导插入部。
[0024]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一基板焊接结合时,在上述第一加强部以凹陷的方式向第一基板方向形成第一焊接槽,使得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被熔融的铅收容于上述第一焊接槽。
[0025]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特征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加强部以与上述第一加强部相向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二底座的上述插入部,上述第二加强部的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内侧紧贴部,上述内侧紧贴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结合的第二加强结合部。
[0026]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以凹陷或凸出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加强结合部以插入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结合。
[0027]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部的底面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内侧紧贴部的端部插入的结合插入部。
[0028]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加强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底座的上述插入部的两端部,上述第二加强部包括:第一内侧紧贴部,当上述第一底座插入于上述插入部时,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加强部的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相向的位置;一对第二内侧紧贴部,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加强部的上述第二外侧紧贴部相向的位置;以及连接部,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和上述第二内侧紧贴部,上述第二加强结合部设置在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及上述一对第二内侧紧贴部中的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向的位置。
[0029]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特征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分别形成于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及上述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上述第二加强结合部以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形成于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及上述一对第二内侧紧贴部。
[0030]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与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相向的上述插入部的内周缘的端部以包围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有侧壁部,上述侧壁部包括:第一侧壁部,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相向的位置;以及第二侧壁部,以与上述第二外侧紧贴部相向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两侧,上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用于覆盖上述第一侧壁部的上侧;以及第二连接部,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用于覆盖上述第二侧壁部的上侧,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以位于上述第一侧壁部和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之间的状态与上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上述第二内侧紧贴部以位于上述第二侧壁部和上述第二外侧紧贴部之间的状态与上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0031]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结合引导部,当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位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内侧时,上述第一结合引导部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向上述第一侧壁部的外侧方向突出,在上述第一侧壁部的外侧还包括用于使上述第一结合引导部被引导的第一结合槽部。
[0032]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结合引导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第一结合部,在上述第一结合槽部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结合部相结合的第二结合部。
[0033]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二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基板焊接结合时,在上述第一结合引导部向第二基板方向以凹陷的方式形成第二焊接槽,使得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被熔融的铅收容于上述第二焊接槽。
[0034]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结合引导部,当上述第二内侧紧贴部位于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内侧时,上述第二结合引导部从上述第二连接部向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外侧方向突出,在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外侧还包括用于使上述第二结合引导部被引导的第二结合槽部。
[0035]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结合筋,当上述第二内侧紧贴部位于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内侧时,上述结合筋沿着上述第二连接部向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外侧方向突出。
[0036]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合筋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还形成有插入突出部,在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外侧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使上述插入突出部被引导的突出引导部。
[0037]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插入突出部的端部插入于上述突出引导部的内部。
[0038]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底座或上述第二底座的外侧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切割引导槽,在上述第一加强部或上述第二加强部向上述切割引导槽方向形成有承载部连接部,在承载部与上述承载部连接部相连接之后,若承载部使上述第一加强部或上述第二加强部向上述第一底座或上述第二底座移动,则切割机被引导到上述切割引导槽,并对上述承载部连接部和承载部进行切割。
[0039]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内入端子,以插入于上述第一底座的方式向上述第二端子方向设置;以及第一突出端子,在上述第一内入端子向上述第一底座的外侧方向延伸,上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内入端子,收容于形成在上述第二底座的收容部,上述第一内入端子与上述第二内入端子相扣合;以及第二突出端子,在上述第二内入端子向上述第二底座的外侧方向延伸。
[0040]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内入端子包括:第一突出部,在上述第二突出端子的端部向上方突出形成;第一圆弧部,以从上述第一突出部的上端向远离上述第一突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弯曲而成;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第一圆弧部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形成;第二圆弧部,以从上述的第二突出部的下端向远离上述第二突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上方弯曲而成;倾斜部,从上述第二圆弧部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且以靠近上述第二突出部的方式倾斜;以及第三圆弧部,以从上述倾斜部的上端向远离上述第二突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下方弯曲而成,上述第一内入端子以凸出的方式在上述第一突出端子的端部向上述第二圆弧部方向突出形成,上述第一内入端子扣合于上述第二突出部与第三圆弧部之间。
[0041]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内入端子的上述第一突出部的长度方向一侧突出形成有固定引导部,在上述收容部以与上述第一突出部相接触的方式形成有内壁部,当上述第二内入端子收容于上述收容部时,上述固定引导部对上述内壁部进行加压。
[0042]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内入端子包括:第一扣入突出部,从上述第一突出端子的端部以与上述第三圆弧部相接触的方式向下方突出形成;支撑圆弧部,以从上述第一扣入突出部的下端向远离上述第一扣入突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上方弯曲而成;以及第二扣入突出部,从上述支撑圆弧部的前端部以与上述第二突出部相接触的方式向上方突出形成,在上述第二扣入突出部形成有第一卡定部,在上述第二突出部形成有与上述第—定部相卡合的第二卡定部。
[004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底座设置有第一加强部,在第二底座设置有第二加强部,并使第一加强部的第一外侧紧贴部和第二外侧紧贴部安全地保护设置于第一底座的两端部的外侧引导部和侧方引导部,使第二加强部的第一内侧紧贴部和第二内侧紧贴部安全地保护设置于第二底座的两端部的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即,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牢固地对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形成为脆弱的结构的第一底座的端部及第二底座的端部进行支撑。
[0044]并且,在第一加强部形成有第一加强结合部,在第二加强部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扣合的第二加强结合部,从而具有使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牢固地相结合的效果。并且,当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相结合时,由于第一加强部的第一加强结合部强行扣入于第二加强部的第二加强结合部,因而发生金属摩擦音,从而具有如下效果,即,可以使工作人员容易地确认到第一加强结合部与第二加强结合部正常地相结合的情况。
[0045]并且,当第二加强部与第二底座相结合时,第二加强部的插入突出部以插入于第二底座的插入引导部的内部的方式突出形成,从而具有使第二加强部与第二底座牢固地相结合的效果。
[0046]并且,当第二加强部与第二底座相结合时,以使第二加强部的第一内侧紧贴部和第二内侧紧贴部的下端部插入的方式在第二底座的插入部的底面分别形成有第一结合插入部和第二结合插入部,从而具有使插入于第二底座的第二加强部不向左侧和右侧晃动,而稳定地位于第二底座的效果。
[0047]并且,在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加强部或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加强部向基板方向形成有焊接槽,因而使在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与基板之间的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被熔融的铅熔进焊接槽,从而具有易于钎焊的效果。
[0048]并且,在第二端子的第二突出部形成有第二卡定部,使得上述第二卡定部与第一端子的第一卡定部相卡合,从而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牢固地相卡合,由此,具有还牢固地维持第一端子的第一内入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内入端子的通电状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49]图1为示出以往的用于联接基板与基板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图。
[0050]图2为简要示出以往的包括插座和头部的连接器的图。
[0051]图3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图。
[0052]图4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的图。
[0053]图5A、图5B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的图。
[0054]图6及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分别与第一底座的两端部相结合的第一加强部的图。
[0055]图8为以剖面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一底座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56]图9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的紧固突起插入于第一底座的紧固槽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图。
[0057]图10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端子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剖视图。
[0058]图1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59]图12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连接器被分解的状态的图。
[0060]图13A、图13B为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加强部而不出的图。
[0061]图14及图1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分别与第二底座的两端部相结合的第二加强部的图。
[0062]图16为以剖面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底座与第二加强部相结合的状态的一部分的图。
[0063]图17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64]图18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相结合的状态的剖面的图。
[0065]图19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一基板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66]图20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连接器与第二基板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67]图21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承载部连接部和切割引导槽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图。
[0068]图22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端子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069]图23为图11的A-A’部分的剖视图。
[0070]图24为为了对当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结合时,第一内入端子与第二内入端子相结合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72]图3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图,图4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的图。
[0073]参照图3及图4,例如,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70包括: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一基板BI (在图19中示出)相结合;以及第二连接器200,与第二基板B2(在图20中示出)相结合,上述第二连接器200与上述第一连接器100电连接,上述第一连接器100和上述第二连接器200用于使第一基板BI与第二基板B2之间电连接。
[0074]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底座110;—个以上的第一端子120,沿着第一底座110的长度方向排列;以及第一加强部130,与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相结合。
[0075]第一底座110插入于第二连接器200的后述的第二底座210(在图11中示出),优选地,第一底座110可以呈四角形状。
[0076]第一端子120设置有一个以上,并与后述的第二端子220电连接,例如,可沿着第一底座110的长度方向并排多个列,例如,可并排两列,以如上所述的方法并排的第一端子120能够以相对称的方式排列。上述第一端子120将在下述内容中参照图10进行说明。
[0077]第一加强部130与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相结合,上述第一加强部130由金属材质等牢固的材质形成,当第一底座110与第二底座210相结合时,第一加强部130牢固地支撑第一底座110的形状,并使第一底座110与第二底座210之间结合状态变得牢固。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上述第一加强部130。
[0078]图5A、图5B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的图。
[0079]参照图5A、图5B,第一加强部130以包围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的外侧的方式呈“仁”形状,上述第一加强部130包括:第一外侧紧贴部131,呈长板形;以及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132,在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1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垂直方向弯曲。并且,以与后述的第二加强结合部233(在图13A、图13B中示出)相卡合的方式在第一外侧紧贴部131或第二外侧紧贴部132形成第一加强结合部133。例如,第一加强结合部133可以在第一外侧紧贴部131及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突出形成。此外,第一加强部130还可包括:紧固部137,在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的端部的下侧以相向的方式突出形成;以及紧固突起138,以与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相互平行的方式在紧固部137的端部向第二紧贴部的端部的上侧方向突出形成。并且,在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的端部的上侧突出形成有引导部134,在第一外侧紧贴部13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突出形成有引导突起135,能够以凹陷的方式在引导突起135形成第一焊接槽136。
[0080]以下,对第一加强部130与第一底座110之间的结合过程进行说明。
[0081]图6及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分别与第一底座的两端部相结合的第一加强部的图,图8为以剖面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一底座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82]参照图6至图8,第一加强部130形成有一对,上述第一加强部130与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相结合。在此情况下,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外侧紧贴部131紧贴于第一底座11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即,紧贴于宽幅方向的端部,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二外侧紧贴部132向第一底座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方弯曲,并紧贴于第一底座110的两侧方。并且,第一加强部130的紧固部137位于第一底座110的下部面方向,第一加强部130的紧固突起138向上部突出形成,以便插入于形成在第一底座110的下部面的后述的紧固槽113。在此情况下,在紧固突起138形成有加压部139,从而与第一底座110的紧固槽113相结合。这种情况将在下述内容中参照图9来详细说明。
[0083]第一底座110以沿着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其长度方向的下侧形成有后述的用于与第二底座210相结合的插入槽110a。并且,沿着第一底座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端子120。并且,第一底座1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30。
[0084]在此情况下,第一底座110的各个端部分别包括外侧引导部111及侧方引导部112,用于使第一加强部130位于上述第一底座110,上述底座110还可包括紧固槽113、紧固引导槽114、卡定筋115、引导插入部116及焊接插入部117。外侧引导部111及侧方引导部112分别设置在与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外侧紧贴部131及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相向的位置。由此,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外侧紧贴部131和第二外侧紧贴部132具有安全地保护第一底座110的外侧引导部111及第一底座110的侧方引导部112的效果。当第一加强部130与第一底座110的端部相结合时,紧固槽113以凹陷的方式形成在与第一加强部130的紧固突起138相向的位置。紧固引导槽114以与第一加强部130的紧固部137相向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底座110的侧方引导部112与紧固槽113之间,且以凹陷的方式形成,用于使紧固部137插入。在第一底座110的端部的上侧突出形成有卡定筋115,当第一加强部130在第一底座110的端部的下侧向第一底座110的端部的上侧方向以垂直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底座110相结合时,第一加强部130被上述卡定筋115卡定。引导插入部116形成于卡定筋115,用于使第一加强部130的引导部134插入,上述引导插入部116以凹陷的方式形成在与第一加强部130的引导部134相向的位置。焊接插入部117形成于卡定筋115,用于使第一加强部130的引导突起135插入,上述焊接插入部117以凹陷的方式形成在与第一加强部130的引导突起135相向的位置。
[0085]图9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的紧固突起插入于第一底座的紧固槽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图。
[0086]参照图9,当第一加强部130的紧固突起138插入于第一底座110的紧固槽113时,加压部139可以在紧固突起138的两侧突出形成。由此,当紧固突起138插入于紧固槽113时,紧固突起138的加压部139对紧固槽113的内侧进行加压,从而具有使紧固突起138不易从紧固槽113脱离的效果。
[0087]图10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端子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剖视图。
[0088]参照图10,第一端子120包括:第一突出端子126,在第一底座110的上侧向其外侧延伸;以及第一内入端子121,在与第一底座110的上侧相邻的第一突出端子126的端部向第一底座110的下部内入。第一内入端子121整体上呈“U”形状,上述第一内入端子121包括:第一扣入突出部122,从第一突出端子126的端部以贯通第一底座110的方式向第一底座110的下方突出形成;支撑圆弧部123,以从第一扣入突出部122的下端向远离第一扣入突出部122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上方弯曲而成;以及第二扣入突出部124,从支撑圆弧部123的前端部以与第一扣入突出部122相向的方式向上方突出形成,且向第一底座110的外侧露出。并且,在与第一扣入突出部122相向的侧部形成有扣入槽部122a,用于使后述的第二端子220(在图24中示出)的第三圆弧部228(在图24中示出)被扣入,上述第一扣入突出部122设置于一对第一端子120。将在下述内容中参考图24重新对上述扣入槽部122a进行说明。并且,第一卡定部125在第二扣入突出部124突出形成,从而使第一内入端子121与后述的第二连接器200(在图11中示出)相卡合。
[0089]图1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结合的状态的图,图12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连接器被分解的状态的图。
[0090]参照图11及图12,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底座210,与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底座110相结合;第二端子220,设置于第二底座2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及一对第二加强部230,分别与第二底座2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结合。
[0091]优选地,第二底座210可以呈四角形状,在第二底座2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一对插入部211,用于使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插入。在此情况下,在第二底座210的一对插入部211之间的空间突出形成有结合突出部210e,以便上述空间插入于第一底座110的插入槽IlOa(在图6中示出)。
[0092]第二端子220与上述第一端子120电连接,如同第一端子120,上述第二端子220也设置有一个以上,例如,可沿着第二底座210的长度方向并排有多个,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并排的第二端子220可形成两列,且以相对称的方式排列。对于第二端子220将在后述内容中参照图22进行说明。
[0093]当第一底座110与第二底座210相结合时,第二加强部230通过与第一加强部130相结合,从而牢固地支撑上述第一底座110与第二底座210之间的结合状态,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加强部230由牢固的金属材质等构成,因而在外部冲击下安全地保护第二底座210的端部。这种第二加强部230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来详细说明。
[0094]图13A、图13B为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加强部而不出的图。
[0095]参照图13A、图13B,第二加强部230以包围第二底座210的插入部211的两端部内侧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底座210与第一加强部130相向,上述第二加强部230包括第一内侧紧贴部231、第二内侧紧贴部232、第二加强结合部233、第一连接部234及第二连接部237。当第一底座110的第一加强部130插入于第二底座210的插入部211时,第一内侧紧贴部231设置在与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外侧紧贴部131相向的位置,第二内侧紧贴部232设置在与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相向的位置。第一加强结合部133形成在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及一对第二内侧紧贴部232中的与第一加强结合部133相向的位置,例如,第一加强结合部133以凸出的方式分别形成于第一外侧紧贴部131及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第二加强结合部233能够以凹陷的方式分别形成于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及一对第二内侧紧贴部232,以便以插入的方式与第一加强结合部133相结合。像这样,第一加强结合部133设置有三个,并分别形成于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外侧紧贴部131及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第二加强结合部233也设置有三个,并分别形成于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及第二内侧紧贴部232,从而具有使第一加强部130与第二加强部230牢固地相结合的效果。
[0096]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当然还能够以如下方式形成,S卩,第一加强结合部133能够以凹陷的方式形成,第二加强结合部233能够以凸出的方式形成,以便以插入的方式与第一加强结合部133相结合。并且,第一加强结合部133可以在选自第一外侧紧贴部131及第二外侧紧贴部132中的一个位置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加强结合部233可以设置于在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及第二内侧紧贴部232中的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133相向的位置。
[0097]第一连接部234以长的方式形成,以覆盖后述的第一侧壁部212(在图14中示出)的上侧,上述第一连接部234与第一内侧紧贴部231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接部237以与第一连接部234相向的方式在第一连接部234的两端部弯曲而成,以覆盖后述的第二侧壁部215(在图14中示出)的上侧,上述第二连接部237与第二内侧紧贴部232连接为一体,从而使第一内侧紧贴部231与第二内侧紧贴部232借助第一连接部234及第二连接部237来相连接。此外,第二加强部230还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引导部235、承载部连接部236、结合筋238及第二结合引导部239,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来对其进行说明。
[0098]图14及图1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分别与第二底座的两端部相结合的第二加强部的图。
[0099]参照图14及图15,在第二底座2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用于使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插入的一对插入部211。在此情况下,与第一底座110的端部相向的插入部211的内周缘的端部以包围第一底座110的端部的方式设置有第一侧壁部212和第二侧壁部215。第一侧壁部212设置在与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外侧紧贴部131相向的位置,第二侧壁部215设置在与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二外侧紧贴部132相向的位置,其中,上述第一加强部130与第一底座110的端部相结合。
[0100]第二加强部230包括:第一连接部234,用于覆盖第一侧壁部212的上侧;以及第二连接部237,用于覆盖第二侧壁部215的上侧。并且,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一内侧紧贴部231以位于第一侧壁部212和第一外侧紧贴部131之间的状态与第一连接部2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相连接,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二内侧紧贴部232以位于第二侧壁部215和第二外侧紧贴部13之间的状态与第二连接部237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相连接。其中,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和第二内侧紧贴部232以与形成在第一外侧紧贴部131的第一加强结合部133及形成在第二内侧紧贴部232的第一加强结合部133相向的方式设置,以凹陷的方式分别在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和第二内侧紧贴部232形成有第二加强结合部233,以便与第一加强结合部133相卡合。
[0101]并且,第二加强部230还可包括第一结合引导部235、承载部连接部236、结合筋238及第二结合引导部239。
[0102]当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在第一连接部2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一侧向第一侧壁部212的内侧的中央方向突出形成时,第一结合引导部235以与第一内侧紧贴部231相向的方式在第一连接部2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另一侧向第一侧壁部212的外侧的中央方向突出形成。在此情况下,第一侧壁部212的外侧的中央能够以凹陷的方式形成第一结合槽部213,用于使第一结合引导部235被引导。在此情况下,能够以凹陷或凸出的方式沿着第一结合引导部23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一结合部235b,能够以凸出或凹陷的方式在与第一结合槽部213的第一结合部235b相向的两侧形成第二结合部214,以与第一结合部235b相结合。由此,当第二加强部230与第二底座210相结合时,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一结合部235b与第二底座210的第二结合部214相互扣合,从而具有使第二加强部230牢固地与第二底座210相结合的效果。
[0103]承载部连接部236形成于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一连接部234的外侧,并向第二底座210的后述的切割引导槽219方向形成。上述承载部连接部236及切割引导槽219将在下述内容中参照图21进行说明。
[0104]当第二内侧紧贴部232在第二连接部237的一侧端部向第二侧壁部215的内侧方向突出形成时,结合筋238以沿着第二连接部237的另一侧向第二侧壁部215的外侧方向长的方式突出形成。并且,以凹陷的方式在第二侧壁部215的外侧形成筋引导部216,用于引导结合筋238。并且,可以在结合筋23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插入突出部238a及辅助突出部238b,从而使结合筋238牢固地与第二侧壁部215相结合,以下,参照图16来对此进行说明。
[0105]当第二内侧紧贴部232位于第二侧壁部215的内侧时,第二结合引导部239以与第二内侧紧贴部232相向的方式在结合筋238向第二侧壁部215的外侧方向突出形成。并且,在第二侧壁部215的外侧还能够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第二结合槽部217,用于使第二结合引导部239被引导。并且,当第二加强部230与第二底座210相结合时,第二结合引导部239以插入于第二结合槽部217的方式被引导,从而具有使第二加强部230牢固地位于第二底座210的效果。
[0106]图16为以剖面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底座与第二加强部相结合的状态的一部分的图。
[0107]参照图16,当第二底座210与第二加强部230相结合时,在结合筋23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插入突出部238a和辅助突出部238b,分别以凹陷的方式在第二底座210的筋引导部216分别形成插入引导部218a和辅助引导部218b,用于分别引导上述筋引导部216的插入突出部238a和辅助突出部238b。插入突出部238a形成于结合筋238的一侧,S卩,在远离第二底座210的端部的结合筋238的一侧沿着结合筋238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辅助引导部218b形成于结合筋238的另一侧,S卩,在靠近第二底座210的端部的结合筋238的另一侧沿着结合筋238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在此情况下,插入突出部238a的端部以插入于插入引导部218a的内部的方式突出形成。由此,当第二底座210与第二加强部230相结合时,由于插入突出部238a插入于插入引导部218a,从而具有使第二加强部230牢固地与第二底座210相结合的效果。
[0108]并且,在插入部211的底面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一结合插入部211a和第二结合插入部211b,用于使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和第二内侧紧贴部232的下端部插入。由此,当第二底座210与第二加强部230相结合时,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一内侧紧贴部231和第二内侧紧贴部232分别插入于第二底座210的第一结合插入部21 Ia和第二结合插入部211b,从而具有插入于第二底座210的第二加强部230不向左侧和右侧晃动,而稳定地位于第二底座210的效果。
[0109]图17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相结合的状态的图,图18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相结合的状态的剖面的图。
[0110]参照图17及图18,当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相结合时,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底座210的一对插入部211。与此同时,设置于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的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外侧紧贴部131和第二外侧紧贴部132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底座210的插入部211的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一内侦懷贴部231和第二内侧紧贴部232相接触,并相互结合,在此情况下,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加强结合部133与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二加强结合部233相互内外结合。像这样,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借助第一加强部130而牢固地得到保护,第二底座210与第一加强部130相结合的位置借助第二加强部230而牢固地得到保护,由此,即使因工作人员的失误而试图以不是第二底座210的正确位置的略微倾斜的角度来使第一底座110与第一加强部相结合,第一加强部130也可以安全地保护第一底座110的两端部,第二加强部230也可以安全地保护第二底座210的两端部,从而具有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形成为脆弱结构的第一底座110的端部或第二底座210的端部不被破损的效果。
[0111]并且,当第一加强部130与第二加强部230相结合时,第一加强部130的第一加强结合部133强行扣入于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二加强结合部233,因而发生金属摩擦音,从而具有如下效果,即,可以使工作人员确认到第一加强结合部133与第二加强结合部233正常地相结合的情况。
[0112]图19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一基板相结合的状态的图,图20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连接器与第二基板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113]首先,参照图19,第一连接器100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构成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等第一基板BI相结合。为此,在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焊接槽136以与第一基板BI相向的方式设置之后,进行焊接过程,在此情况下,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被熔融的铅熔进第一焊接槽136,以便收容于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焊接槽136,从而具有易于钎焊的效果。
[0114]接着,参照图20,第二连接器200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构成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等第二基板B2相结合。为此,在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焊接槽235a以与第二基板B2相向的方式设置之后,进行焊接过程,在此情况下,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被熔融的铅熔进第二焊接槽235a,以便收容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焊接槽235a,从而具有易于钎焊的效果。
[0115]图21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承载部连接部和切割引导槽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图。
[0116]参照图21,由于第二底座210由塑料构成,而第二加强部230由金属构成,因此第二底座210和第二加强部230可通过镶嵌注塑等方法成型。在此情况下,承载部C与第二加强部230的第一连接部234的承载部连接部236相连接,上述承载部C使与第二加强部230及第二加强部230相结合的第二底座210向特定位置移动。为此,在承载部C形成有连接突起Cl,从而使上述承载部C与承载部连接部236相连接。并且,若上述移动结束,则需要利用切割机(未图示)来对承载部C的连接突起Cl与承载部连接部236之间进行切割(Cutting)。在此情况下,为了使在连接突起Cl与承载部连接部236之间产生切割毛刺(Cutting Burr)的情况或使第二底座210受到的损害达到最小化,以凹陷的方式在设置有第二底座210的承载部连接部236的位置形成切割引导槽219。并且,上述切割机被引导于切割引导槽219,从而对承载部C的连接突起Cl与承载部连接部236之间进行切割。像这样,由于以凹陷的方式在第二底座210形成有切割引导槽219,从而具有如下效果,S卩,切割机以不使第二底座210受到损害的状态容易地对承载部C的连接突起Cl与承载部连接部236之间进行切割。
[011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承载部连接部236和切割引导槽219设置于第二加强部230和第二底座21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在第一底座110的外侧形成有切割引导槽(未图示),还可以在第一加强部130向上述切割引导槽方向形成有承载部连接部(未图示)。
[0118]图22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端子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119]参照图22,在第二底座210的上部面沿着第二底座210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有结合突出部210e,结合突出部210e的两端部朝向设置于第二底座210的两端部的插入部211方向。并且,在结合突出部210e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入第二端子220的第二内入端子221。为此,结合突出部210e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二底座2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互隔开,在上述结合突出部210e与上述第二底座210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插入空间部210d。并且,在第二底座210的两侧以凹陷的方式向插入空间部210d的一侧方向形成有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在结合突出部210e的两侧以凹陷的方式向插入空间部210d的另一侧方向形成有第二端子空间部210b,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与第二端子空间部210b的下侧借助连接空间部210c相互连接。并且,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及第二端子空间部210b的上部和下部被开放,连接空间部210c的下部以开放的方式形成。
[0120]第二端子220包括:第二突出端子229,在第二底座210的下侧向第二底座210的外侧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内入端子221,与相邻于第二底座210的下侧的第二突出端子229的端部相连接,上述第二内入端子221在第二底座210的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及第二端子空间部210b的被开放的下部向上部方向插入。第二突出端子229经过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的被开放的下部,向第二底座210的外侧突出。第二内入端子221包括:第一突出部222,以插入于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的状态在第二突出端子229的端部向上方突出形成;第一圆弧部223,以从第一突出部222的上端向远离上述第一突出部222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下方弯曲而成;第二突出部224,在上述第一圆弧部223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形成;第二圆弧部226,以从上述的第二突出部224的下端向远离上述第二突出部224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上方弯曲而成;倾斜部227,从上述第二圆弧部226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且以靠近上述第二突出部224的方式倾斜;以及第三圆弧部228,以从上述倾斜部227的上端向远离上述第二突出部224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下方弯曲而成。在此情况下,第一突出部222位于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第二突出部224向插入空间部210d方向露出。并且,第二圆弧部226位于连接空间部210c,倾斜部227位于第二端子空间部210b,第三圆弧部228向插入空间部210d方向露出。
[0121]并且,在第二突出部224形成有第二卡定部225,使得第二突出部224与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卡定部125相卡合。并且,当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底座110插入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底座210时,设置于第一底座110的第一端子120的第一内入端子121插入于第二底座210的插入空间部210d,并与向插入空间部210d方向露出的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突出部224与第三圆弧部228之间相扣合。在此情况下,朝向第二突出部224方向的弹力施加于选自第二内入端子221的第一圆弧部223、第二圆弧部226及倾斜部227中的一种以上,优选地,施加于第一圆弧部223、第二圆弧部226及倾斜部227,从而使插入于第二突出部224与第三圆弧部228之间的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内入端子121受到朝向第二突出部224方向的压力,使得上述第一内入端子121牢固地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内入端子221相结合。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之间的结合结构将参照图24来重新进行说明。
[0122]图23为图11的A-A’部分的剖视图。参照图23,设置于第二端子220的第二内入端子221的第一突出部222插入于第二底座210的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在此情况下,为了使第二内入端子221的第一突出部222牢固地固定于第二底座210的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固定引导部222a在第二内入端子221的第一突出部22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突出形成。并且,当第二内入端子221的第一突出部222插入于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时,第二内入端子221的固定引导部222a对与第一突出部222相接触的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的侧壁进行加压,从而具有使第二内入端子221的固定引导部222a牢固地固定于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的效果。
[0123]并且,在第二底座210的第一端子空间部210a仅固定有第二内入端子221的第一突出部222,因而,当在第二内入端子221的第二突出部224与第三圆弧部228之间与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内入端子121相扣合时,受到弹力的第二内入端子221的第一圆弧部223、第二圆弧部226及倾斜部227可向远离第二突出部224的方向展开,从而具有使第一内入端子121容易地插入于第二内入端子221的效果。
[0124]图24为为了对当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结合时,第一内入端子与第二内入端子相结合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125]参照图24,若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相结合,则形成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底座210的结合突出部210e插入于形成在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底座110的插入槽110a。与此同时,在第一底座110的内部向下侧突出的第一端子120的第一内入端子121插入于第二底座210的插入空间部210d,在此情况下,第一内入端子121与向插入空间部210d露出的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突出部224扣合于第三圆弧部228之间,第一内入端子121与第二内入端子221可以相互通电。
[0126]另一方面,在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突出部224形成有第二卡定部225,从而使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突出部224与第一端子120的第一卡定部125相卡合,第二端子220的第三圆弧部228插入于第一端子120的扣入槽部122a,从而使第一端子120与第二端子220牢固地相卡合,由此,具有牢固地维持第一端子120的第一内入端子121与第二端子220的第二内入端子221的通电状态的效果。
[0127]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确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变形及修改,若这种变形及修改属于所附的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其技术思想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端子及第一加强部,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一端子排列在上述第一底座的下部,上述第一加强部与上述第一底座的两端部相结合;以及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底座、第二端子及第二加强部,在上述第二底座的上部形成有用于使上述第一底座的两端部插入的插入部,上述第二端子以与上述第一端子电连接的方式排列在上述第二底座,上述第二加强部与上述第二底座的两端部相结合, 上述第一加强部以包围上述第一底座的外侧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一加强部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加强结合部, 上述第二加强部以包围与上述第一加强部相向的上述插入部的内侧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二加强部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结合的第二加强结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加强部包括: 第一外侧紧贴部,紧贴于上述第一底座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以及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在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的两端部分别向上述第一底座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方弯曲, 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或上述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强部还包括: 紧固部,在上述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的端部以相向的方式向上述第一底座的下部面方向突出形成;以及 紧固突起,在上述紧固部的端部突出形成,以插入于形成在上述第一底座的下部面的紧固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紧固突起插入于上述紧固槽时,在上述紧固突起的两侧突出形成的加压部对上述紧固槽的内侧进行加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中,在与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及上述第二外侧紧贴部相向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外侧引导部及侧方引导部, 在上述侧方引导部与上述紧固槽之间形成有用于使上述紧固部插入的紧固引导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的上侧形成有卡定筋,当上述第一加强部在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的下侧向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的上侧方向与上述第一底座相结合时,上述第一加强部被上述卡定筋卡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加强部向上述卡定筋方向突出形成有引导部, 在与上述卡定筋的上述引导部相向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引导部插入的引导插入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一基板焊接结合时,在上述第一加强部以凹陷的方式向第一基板方向形成第一焊接槽,使得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被熔融的铅收容于上述第一焊接槽。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加强部以与上述第一加强部相向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二底座的上述插入部,上述第二加强部的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内侧紧贴部,上述内侧紧贴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结合的第二加强结合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以凹陷或凸出的方式形成, 上述第二加强结合部以插入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结合。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部的底面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内侧紧贴部的端部插入的结合插入部。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加强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底座的上述插入部的两端部, 上述第二加强部包括: 第一内侧紧贴部,当上述第一底座插入于上述插入部时,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加强部的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相向的位置; 一对第二内侧紧贴部,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加强部的上述第二外侧紧贴部相向的位置;以及 连接部,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和上述第二内侧紧贴部, 上述第二加强结合部设置在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及上述一对第二内侧紧贴部中的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向的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分别形成于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及上述一对第二外侧紧贴部, 上述第二加强结合部以与上述第一加强结合部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形成于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及上述一对第二内侧紧贴部。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相向的上述插入部的内周缘的端部以包围上述第一底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有侧壁部, 上述侧壁部包括: 第一侧壁部,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相向的位置;以及 第二侧壁部,以与上述第二外侧紧贴部相向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两侧, 上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部,用于覆盖上述第一侧壁部的上侧;以及 第二连接部,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用于覆盖上述第二侧壁部的上侧, 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以位于上述第一侧壁部和上述第一外侧紧贴部之间的状态与上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 上述第二内侧紧贴部以位于上述第二侧壁部和上述第二外侧紧贴部之间的状态与上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结合引导部,当上述第一内侧紧贴部位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内侧时,上述第一结合引导部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向上述第一侧壁部的外侧方向突出, 在上述第一侧壁部的外侧还包括用于使上述第一结合引导部被引导的第一结合槽部。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结合引导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第一结合部, 在上述第一结合槽部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结合部相结合的第二结合部。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二连接器与第二基板焊接结合时,在上述第一结合引导部向第二基板方向以凹陷的方式形成第二焊接槽,使得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被熔融的铅收容于上述第二焊接槽。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结合引导部,当上述第二内侧紧贴部位于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内侧时,上述第二结合引导部从上述第二连接部向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外侧方向突出, 在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外侧还包括用于使上述第二结合引导部被引导的第二结合槽部。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合筋,当上述第二内侧紧贴部位于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内侧时,上述结合筋沿着上述第二连接部向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外侧方向突出。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结合筋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还形成有插入突出部, 在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外侧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使上述插入突出部被引导的突出引导部。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突出部的端部插入于上述突出引导部的内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底座或上述第二底座的外侧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切割引导槽,在上述第一加强部或上述第二加强部向上述切割引导槽方向形成有承载部连接部, 在承载部与上述承载部连接部相连接之后,若承载部使上述第一加强部或上述第二加强部向上述第一底座或上述第二底座移动,则切割机被引导到上述切割引导槽,并对上述承载部连接部和承载部进行切割。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端子包括: 第一内入端子,以插入于上述第一底座的方式向上述第二端子方向设置;以及 第一突出端子,在上述第一内入端子向上述第一底座的外侧方向延伸, 上述第二端子包括: 第二内入端子,收容于形成在上述第二底座的收容部,上述第一内入端子与上述第二内入端子相扣合;以及 第二突出端子,在上述第二内入端子向上述第二底座的外侧方向延伸。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内入端子包括: 第一突出部,在上述第二突出端子的端部向上方突出形成; 第一圆弧部,以从上述第一突出部的上端向远离上述第一突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弯曲而成; 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第一圆弧部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形成; 第二圆弧部,以从上述的第二突出部的下端向远离上述第二突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上方弯曲而成; 倾斜部,从上述第二圆弧部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且以靠近上述第二突出部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三圆弧部,以从上述倾斜部的上端向远离上述第二突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下方弯曲而成, 上述第一内入端子以凸出的方式在上述第一突出端子的端部向上述第二圆弧部方向突出形成,上述第一内入端子扣合于上述第二突出部与第三圆弧部之间。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内入端子的上述第一突出部的长度方向一侧突出形成有固定引导部, 在上述收容部以与上述第一突出部相接触的方式形成有内壁部, 当上述第二内入端子收容于上述收容部时,上述固定引导部对上述内壁部进行加压。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强度加强功能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内入端子包括: 第一扣入突出部,从上述第一突出端子的端部以与上述第三圆弧部相接触的方式向下方突出形成; 支撑圆弧部,以从上述第一扣入突出部的下端向远离上述第一扣入突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的方式向上方弯曲而成;以及 第二扣入突出部,从上述支撑圆弧部的前端部以与上述第二突出部相接触的方式向上方突出形成, 在上述第二扣入突出部形成有第—定部,在上述第二突出部形成有与上述第—^定部相卡合的第二卡定部。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5666371SQ201620302385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2日
【发明人】朴正浩
【申请人】宇宙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