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电机启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1164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电机启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简化JR型大功率电动机传统启动装置而设计的电机启动器,称高效节能电机启动器,属机电设备中的电机辅件领域。
公知的JR型大功率电动机的传统启动技术,是在电动机内转子轴端安装滑环、碳刷、刷盒、刷架、短路环、频敏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等多触点,多接头的构成二次回路的复杂、零散的机构和设施。它的碳刷件等更换频繁,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高,由于故障多,时有影响生产的现象发生。
在改进传统启动器的实践中,曾试制过一种利用电磁原理,产生感应电压和磁启动力的无触点、无碳刷、无滑环等部件的新式启动器,这种新式启动器,能够克服传统启动技术中的诸多缺点,但是必须有一组线圈随电机一同运转,线圈曾发生过热、被烧毁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不仅能用一组线圈取代传统技术复杂结构,而且又可以使启动器内部线圈没有发热和被烧毁隐患的新型启动器,保证在长期使用中性能安全可靠。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其目的它由线圈总成、壳体总成和离心开关三部分组成。均布的线圈总成一般由6个或8个组成一组,装在壳体总成内部,在壳体总成外部接线端,安装了一套离心开关,离心开关在电机未达到额定转数以前,是常开、不通电的,它的3个(或6个)电触点,只有当电机达到额定转数时,才能通过离心力的传递、实现闭合、联通。线圈总成与离心开关是并联连接,离心开关闭合、联通后,电机转子上的3根(或6根)出线线头短路、封闭。使此时的各个线圈上不再有感应电流通过,线圈不再有发热的条件。
本发明所产生的效益是很明显的它的制造成本仅是传统启动器的1/4,节省大量的易损件开支和经常维修费用,操作简便,由原来两人配合启动,改为一人全自动启动。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通过附图
进一步说明附图一是该启动器的总装剖视图,附图二是线路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启动器是由(一组)6个线圈总成(8)、一套壳体总成(9)、一套离心开关三部分组成。线圈总成由6个(或8个)组成一组,均布地装在壳体总成(9)的内部,在壳体总成(9)的外部接线端装有一套离心开关。离心开关由一对下接触件(1)、一个上接触件(2)、一对甩臂(3)、一对配重铁(4)、一个离合件(5)、二对弹簧(6)、一个绝缘支架(7)组成,离心开关与壳体总成通过绝缘支架(7)连接。配重铁(4)装在甩臂(3)上,上接触件(2)装在离心件(5)的中心部。线圈总成附图上共有3对(6个)。电机转子的三个出线头D、E、F每个头分别引出二根线,一根接一对线圈总成,另一根接离心开关的一个接线点,D、E、F分别与离心开关的接线螺母A、B、C连接。线圈总成与离心开关的连结型式为并联。
电机连同启动器未启动或未达到额定转数时,离心开关的上接触件(2)与下接触件(1)是分不开接触的,甩臂(3)利用弹簧(6)的弹性力,通过离合件(5)将上接触件(2)向上托起;当电机联同启动器达到额定转数时,与转数相匹配的配重铁,产生一定的离心力,通过甩臂(3)使弹簧(6)压缩,离合件连同上接触件被迫向下位移,瞬时与下接触件闭合、联通,此时电机转子的3个接线点D、E、F形成短路,各个线圈总成(8)理论上不再带电,电磁力消失,发热隐患彻底被排除。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是用该启动器更新换代目前各种大型滑环式电动机的传统启动装置,一次投资长期使用,仅三个月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节能电机启动器,由线圈总成、壳体总成、离心开关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总成(9)的内部,装有线圈总成(8),线圈总成(8)的数量为6个或8个,壳体总成(9)的外部接线端,装有一个离心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器,其特征在于它的离心开关,是由一对下接触件(1)、一个上接触件(2)、一对甩臂(3)、一对配重铁(4)、一个离合件(5)、一对弹簧(6)、一个绝缘支架(7)所组成,配重铁(4)装在甩臂(3)上,上接触件(2)装在离合件(5)的中心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器,其特征在于它的离心开关的上接触件(2)与下接触件(1),在启动器和电机不运转时,靠弹簧(6)的弹性力通过离合件(5)使上接触件(2)与下接触件(1)分开、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器,其特征在于它的线圈总成(8)与离心开关的三个接线螺母A、B、C并联连接。
全文摘要
高效节能电机启动器,是为改变JR型大功率电动机传统启动技术中存在的多触头、多接头、多部件、体积大、成本高、必须人工配合启动等缺点,而创造的一种体积小、成本低、无故障、全自动启动等有诸多优点的新型启动器。它用一组线圈取代了原滑环式电动机中的碳刷、刷盒、滑环、短路环、频敏器、多种继电器等元件,且新安装了一个离心开关。当电动机达到额定转数时,离心开关将绕线转子自动封闭短路,彻底排除了线圈过热等事故隐患。
文档编号H02P1/34GK1369960SQ0113654
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6日
发明者常志敏 申请人:常志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