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开关之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434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开关之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安全开关之过载保护装置,系属于电器开关的零部件设计。为了预防电器负载过大而损坏,因此,一般于电器开关上会设有过载保护装置,其原理藉由热膨胀系数不同之双金属片作为活动接点之弹片,按压开关之按键为导通状态时,藉由按键压制使双金属片上之活动接点与开关插脚上的固定接点接触而导通,当按压按键为断开状态时,即会将双金属片往上拉引而使活动接点脱离固定接点而形成断路,又,当开关在导通状态之下却发生负载过大的情形时,双金属片即受热变形而使活动接点脱离固定接点形成断路,以避免电器损坏。然而,由于双金属片必需在过载电流达到一定值,使双金属片之温度达到变形之临界值时,双金属片方能弹开,故双金属片并非十分灵敏。为了改善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安全开关之双金属片弹开的力道与灵敏度之过载保护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开关之过载保护装置,系于安全开关之二插脚之间插置一台座,该台座上设有突伸于本体内部并且在导通状态时抵及双金属片之突部,另于安全开关之切换钮上设有导通时抵压于设在双金属片之活动接点的突块。
藉由上述技术手段,在导通状态之下,突部系于双金属片上形成一支点,当电流过载而使双金属片之温度升高反弹时,突部即形成一反作用力使双金属片快速反弹,藉此提高双金属片反弹力道与灵敏度。(一)图式部分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切换为断路时之平面剖面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切换为导通时之平面剖面示意图。
(二)组件代表符号(10)本体 (11)容置槽(110)插槽 (20)第一插脚(201)固定接点 (21)第二插脚(211)双金属片 (212)活动接点(30)切换键(31)突块(40)钩片 (50)台座(51)突部[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之安全开关,其基本型态与现有产品差不多,亦即设有一本体(10),本体(10)之内部形成一容置槽(11),于容置槽(11)之其中一侧枢设有切换键(30),另一侧插置有两支间隔之第一插脚(20)、第二插脚(21),其中第一插脚(20)上设有一固定接点(201),第二插脚(21)上则结合一会受热变形弯曲之双金属片(211),该双金属片(211)自由端设有一相应位于固定接点(201)上方之活动接点(212),切换键(30)之其中一端设有一朝向活动接点(212)突设之突块(31),于突块(31)之其中一侧枢设一钩片(40),该钩片(40)之自由端系如图3所示钩设于双金属片(211)设有活动接点(212)该端,当切换切换键(30)为断路状态时,即由钩片(40)将双金属片(211)自由端连同活动接点(212)往上拉引,使双金属片(211)上之活动接点(212)与固定接点(201)脱离形成断路。
而当如图4所示按压切换键(30)为导通状态时,系藉由切换键(30)上之突块(31)推抵活动接点(212),并且抵压于活动接点(212)顶缘,当电路过载使双金属片(211)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211)即会往上反弹,进而推抵突块(31)连同切换键(30)偏摆成图3所示之断路状态。
请复参阅图2、图4所示,为了使双金属片(211)具有更高之反弹力道,以及提高其灵敏度,特别界于第一插脚(20)与第二插脚(21)之间的本体(10)上凹设一插槽(110),该插槽(110)并且与容置室(11)相通,以供一台座(50)插置于插槽(110)内,该台座(50)上并且设有突伸于容置室(11)内之突部(51),当安全开关系如图4所示为导通状态,亦即切换键(30)之突块(31)压制于活动接点(212)时,该双金属片(211)中段系略受到台座(50)之突部(51)的推顶,而使突部(51)形成一顶抵于双金属片(211)之支点,当电流过载而使双金属片(211)之温度提高欲反弹时,即于该突部(51)上形成一反作用力,使双金属片(211)得以迅速反弹,并且,其系在双金属片(211)临界变形温度之前即弹开,故可以提高双金属片(211)之灵敏度,以提高电器之使用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开关之过载保护装置,系于安全开关之二插脚之间插置一台座,其特征在于该台座上设有突伸于本体内部并且在导通状态时抵及双金属片之突部,另于安全开关之切换钮上设有导通时抵压于设在双金属片之活动接点的突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安全开关之过载保护装置,系于安全开关之切换钮上设有导通时抵压于设在双金属片之活动接点的突块,又于安全开关之二插脚之间插置一台座,该台座上设有突伸于本体内部并且在导通状态时抵及双金属片之突部,当电流过载而使双金属片之温度升高反弹时,突部即形成一反作用力使双金属片快速反弹,藉此提高双金属片反弹力道与灵敏度。
文档编号H02H7/22GK2660679SQ200320118288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0日
发明者黄英哲 申请人:黄英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