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824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铅酸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铅酸电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电池组的铅酸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人们常用的电源,它的体积较小且携带方便,又能为几乎所有的小型家用电器供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为了满足大型电器的供电需求,人们开始将小型电池进行串联或并联以便为大型电器提供较大的电压或电流。汽车内的电池组即是通过将多个电池进行串联、并联或混联的方式来为车内电器提供足够大的能量。目前,车内使用的电池组一般包括数个串、并联的电池个体、设置在串、 并联后的电池组外侧的箱体以及分别联接电池组正负极的正接线柱与负接线柱。使用时可直接将正负接线柱作相应的联接,操作简单方便。但是,自上述电池组的正接线柱与负接线柱上仅能测得电池组的总电压,无法测得各个电池个体的电压,进而了解其状态,如拆开外部的箱体进行测试则较为麻烦。而各个相互串联的电池个体的电压是否均衡将会影响到整个电池组供电的性能,现有技术中的铅酸电池组无法得知各个电池个体的状态即无法保证铅酸电池组内电池个体的均衡性,性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测试时能准确了解串联后的各个电池个体上单体电压情况的铅酸电池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种铅酸电池装置,包括具有多个输出孔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组以及分别联接于上述电池组的正极与负极的正接线柱与负接线柱,所述的正接线柱与负接线柱均通过上述输出孔伸出壳体,所述的电池组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电池个体,所述的铅酸电池装置还包括数个分别联接于上述相邻两个电池个体之间的次级接线柱,所述的次级接线柱上相对于与电池个体相联接的另一端用于与一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联接。电池管理系统(BMQ的采集端通过信号线与铅酸电池装置的各个接线柱联接,可得到各个接线柱处的电位信息,将这些电位信息处理后即可得到各个电池以及整个电池组的电压信息。操作人员可在了解该信息后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个电池个体进行均衡处理。在上述的一种铅酸电池装置中,所述的电池个体为六个,所述的次级接线柱为五个,所述的输出孔为两个。在上述的一种铅酸电池装置中,所述的输出孔开设于壳体的一侧。将输出孔设于壳体同一侧可方便自输出孔伸出壳体的正负接线柱与外部连线的联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铅酸电池装置在电池组中相邻两个电池个体之间设置次级接线柱,且该次接线柱通过信号线联接至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BMS)可从各个次级接线柱处采集电池个体的电压信息,操作人员可根据该信息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化处理,提高电池组供电的性能。

图1是本铅酸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铅酸电池装置的测试原理示意图。图中,1、壳体;la、输出孔;2、正接线柱;3、负接线柱;5、次级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铅酸电池装置包括具有多个输出孔Ia的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若干个依次串联的电池个体、分别联接于串联后电池个体的正极与负极的正接线柱2与负接线柱3以及数个分别联接于相邻两个电池个体之间的次级接线柱5。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个体为六个且均为铅酸电池,次级接线柱5为五个,壳体1上的输出孔Ia有两个且均开设于壳体1的同一侧面上。正接线柱2与负接线柱3上相对于与电池个体联接的另一端自输出孔Ia处伸出壳体1,而次级接线柱5的另一端则通过信号线穿过开设于壳体1上的开口联接至电池管理系统BMS。当需要检测本铅酸电池装置的单体电池电压以便判断电池组的均衡状况时,测试过程如图2所示,图中,自左向右的接线柱分别为负接线柱3、次级接线柱一、次级接线柱二、次级接线柱三、次级接线柱四、次级接线柱五以及正接线柱2 ;电池个体自左向右分别为电池一、电池二、电池三、电池四、电池五与电池六。用于测试与调试各个电池个体电压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数个采集端分别与本铅酸电池装置的七个接线柱相联接,且该采集端能采集七个接线柱处的电位信息并发送会给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处理。检测数据中以负接线柱3的输出点为参考点(其电位为0),则次级接线柱一处测得的电位即为电池一的电压。而次级接线柱二处测得的电位为电池一与电池二的电压值之和,该电压值与次级接线柱一处测得的电压值之差即为电池二的电压。以此类推,将后一接线柱处测得电压值与前一接线柱处所测得的电压值作差即可得到相应电池个体处的电压值。数据检测完成后,操作人员可根据测得的数据了解电池组中各个电池个体的电压状况并判断是否均衡,如测得的数据表示电池组内的各个电池个体的电压不均衡,则可针对相应的电池个体作调整以使电池组的供电性能达到最佳。此外,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的不同,可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本铅酸电池装置中的电池个体与次级接线柱5的数量。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铅酸电池装置,包括具有多个输出孔(Ia)的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电池组以及分别联接于上述电池组的正极与负极的正接线柱O)与负接线柱(3),所述的正接线柱( 与负接线柱C3)均通过上述输出孔(Ia)伸出壳体(1),所述的电池组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电池个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酸电池装置还包括数个分别联接于上述相邻两个电池个体之间的次级接线柱(5),所述的次级接线柱( 上相对于与电池个体相联接的另一端用于与一电池管理系统相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个体为六个,所述的次级接线柱(5)为五个,所述的输出孔(Ia)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孔(Ia)开设于壳体(1)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酸电池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组无法测得串联后的各个电池个体的单体电压的问题。本铅酸电池装置,包括具有多个输出孔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组以及分别联接于上述电池组的正极与负极的正接线柱与负接线柱,正接线柱与负接线柱均通过上述输出孔伸出壳体,电池组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电池个体,铅酸电池装置还包括数个分别联接于上述相邻两个电池个体之间的次级接线柱,次级接线柱上相对于与电池个体相联接的另一端用于与一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联接。本铅酸电池装置能使电池管理系统测得电池个体的单体电压,进而经过协调提高电池组的供电性能。
文档编号H02J7/00GK202167877SQ20112026618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6日
发明者丁勇, 安淑展, 由毅, 赵福全, 金启前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