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9128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直流系统均是一个换流站配备一个常规设计的接地极。这种常规设计的直流输电接地极占地面积大,一般需要约1平方公里的平地。因此,工程中为了寻求一个合适的极址,选址论证工作十分艰巨,甚至不得不舍近求远(使接地极线路过长),耗资巨大。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正在成为我国电力输送重要部分,特别是随着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的稳步推进,我国直流输电正朝着高电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接地极的设计额定电流也逐步提高,按照传统的常规方式设计接地极,选址工作变得愈加困难。一方面,我国负荷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电力系统异常复杂(接地极选址时首先要考虑减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接地极离换流站(变电站)或其它大型地下金属设施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另一方面,在电源集中的西部山区,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寻找面积较大 (适于埋设接地极)的平地本身就比较困难。这些困难将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直流输电工程实施和发展的趋势。为解决接地极选址难的问题,电力市场呼唤加紧采取技术措施,减小接地极占地面积。针对这种考虑,提出了 “多换流站共用接地极”设计技术。共用接地极充分利用极址场地,从而达到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共用接地极可大幅度减少占地面积,其效果取决于极址模型结构。对于一般山区接地极,可较常规接地极减少占地面积。由此可见,由于降低了占地面积,使得更多的地方具备了建设接地极的条件,因此,极址选择难的问题可基本得到解决,地电流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也有条件得到改善。此外,由于其尺寸比常规接地极要小,在占地面积、电极尺寸、使用材料、线路长度等诸方面都会节省,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但在双回(或多回)直流系统换流站采用共用接地极运行时,由于入地电流非常大(为单回系统的2倍或多倍),当采用常规双圆环布置时,需很大的极环布置尺寸才能满足最大跨步电压控制值要求,该布置方式由于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而极大增加了选取合适极址的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它采用在内环支路串联均流电阻强迫外环电流流向内环,改变内外环入地电流自然分配的比例,最大限度减少外环入地电流而降低接地极最大跨步电压,在相对较小的极环布置空间内实现多回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节约占地,减少工程投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它包括构架,围墙,接地极线路,电抗器,电容器,过渡母线架,电容器的引出电缆穿过构架与过渡母线架上的电流入地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入地点的引出电缆与均流电阻连接,所述的均流电阻有多个,多个均流电阻串联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均流电阻通过电缆沟分成二个间隔段,二个间隔段内有相同个数的均流电阻。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共用接地接布置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共用接地极采用常规双圆环(或多圆环)布置;②根据计算在内环相应支路串联均流电阻,强迫外环电流流向内环,使内外环电流分配达到基本平衡,降低接地极最大跨步电压;③确定均流电阻的额定电流和功率,研制均流电阻(目前该设备已研制成果且通过型式试验)。由于常规双圆环布置时外环承担了约70%的入地电流,可以在接地极内环支路处串联均流电阻强迫外环电流流向内环,改变内外环入地电流自然分配的比例,最大限度减少外环入地电流而降低接地极最大跨步电压,在相对较小的极环布置空间内实现多回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仅节约占地、降低选址难度,也减少工程投资。本实用新型能在相对较小的极环布置空间内实现多回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节约占地,减少工程投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图中1.构架,2.围墙,3.接地极线路,4.电抗器,5.电容器,6.过渡母线架,7.电缆沟,8.电流入地点,9.均流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它包括构架1,围墙2,接地极线路3,电抗器4,电容器5,过渡母线架6,电容器5的引出电缆穿过构架1与过渡母线架6上的电流入地点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入地点8的引出电缆与均流电阻9连接,所述的均流电阻9有多个,多个均流电阻9串联连接。所述的均流电阻9通过电缆沟7 分成二个间隔段,二个间隔段内有相同个数的均流电阻9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根据共用接地极入地电流,在内环相应支路进行加装均流电阻计算, 调节电阻值使内外环分配电流基本平衡,获取最优化的最大跨步电压值下的极环布置;并在相应支路的入地电流点与接地极进线间串联均流电阻装置。本实用新型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方式,可在有限的极址布置空间内实现多回直流系统共用运行,社会性、经济性效果明显,有广阔的前景。在本实用新型中其它未经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它包括构架(1),围墙O),接地极线路(3),电抗器 G),电容器(5),过渡母线架(6),电容器(5)的引出电缆穿过构架⑴与过渡母线架(6) 上的电流入地点(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入地点(8)的引出电缆与均流电阻(9)) 连接,所述的均流电阻⑶)有多个,多个均流电阻(9)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流电阻 (9)通过电缆沟(7)分成二个间隔段,二个间隔段内有相同个数的均流电阻(9)。
专利摘要紧凑型共用接地极布置结构,它包括构架(1),围墙(2),接地极线路(3),电抗器(4),电容器(5),过渡母线架(6),电容器(5)的引出电缆穿过构架(1)与过渡母线架(6)上的电流入地点(8)连接,所述的电流入地点(8)的引出电缆与均流电阻(9))连接,所述的均流电阻(9)有多个,多个均流电阻(9)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内环支路串联均流电阻强迫外环电流流向内环,改变内外环入地电流自然分配的比例,最大限度减少外环入地电流而降低接地极最大跨步电压,在相对较小的极环布置空间内实现多回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节约占地,减少工程投资。
文档编号H02G7/00GK202268666SQ201120343020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余波, 俞正, 周国梁, 孟燕, 孟轩, 张谢平, 徐昌云, 戚乐, 方静, 曾连生, 曾静, 李学鹏, 李宝金, 杨伦, 杨金根, 王伟刚, 王光平, 王强, 申卫华, 胡劲松, 胡文华, 胡明, 蔡德江, 谢龙, 钟伟华, 陈穗红 申请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