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707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平衡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联动机械制作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平衡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平衡联动装置是通过电机转动连接主动轮以带动同步带及负载体运动的一种传动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平衡联动装置中的电机是固定安装在负载体上的,这样会使得整体负载加重,从而易造成传动效率低、传动零件的使用寿命较短等情况出现。图1为现有技术的平衡联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电机11、负载体12、机架13、同步带14、从动轮15、主动轮16组成,负载体12与机架13滑动连接,机架13上设有导轨101,负载体12的底部设有与导轨101相配合的导槽,负载体12上固定安装着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6连接,主动轮16与同步带14为齿形正面安装连接,从动轮15与同步带14为齿形反面安装连接,电机11转动时带动主动轮16及从动轮15转动,主动轮16、从动轮15与同步带14的齿形连接使得主动轮16带动负载体12在机架13上运动。由于电机11及主动轮16、从动轮15安装固定在负载体12上,使得整体负载加重,从而使得传动速度变慢,传动效率变低。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通过改变电机与主动轮的安装位置、改变负载体与同步带的连接方式而使得整体负载减少、传动速度加快、传动零件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的一种平衡联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衡联动装置,主要包括机架、电机、同步带、负载体、主动轮和从动轮,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相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固定在机架的两端,同步带围绕主动轮与从动轮设置,负载体固定连接在同步带上,负载体底部设有导槽,机架上设有与负载体的导槽相配合的导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机架上设有轴承固定支架,主动轮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在轴承固定支架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主动轮与同步带、从动轮与同步带的连接方式都为齿形正面安装连接。与以往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负载体与同步带连接在一起,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固定在机架的两端,电机固定在主动轮边缘处,整体负载的重量得以减少,因而传动速度加快,有效地提高了传动效率及延长了传动零件的使用寿命。


图1为现有的平衡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动轮与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14]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 3所示,一种平衡联动装置,主要由机架1、同步带4、负载体3、电机5、主动轮7、从动轮2组成,主动轮7和从动轮2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I的两端,同步带4卷绕在主动轮7与从动轮2上,主动轮7与同步带4、从动轮2与同步带4都为齿形正面安装连接,主动轮7通过轴承8与电机5固定在轴承固定架6上,负载体3固定连接在同步带4上,与同步带4连为一体,同步带4运动即可带动负载体3作上下行运动,负载体3通过负载体3底部的导槽和机架I上的导轨101滑动连接在机架I上,从而使得负载体3得以平稳地在机架I上滑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为当机器进行工作时,电机5转动,进而带动主动轮7转动,而由于主动轮7与同步带4、传动轮2与同步带4都为齿形正面安装连接,因而主动轮7转动时能带动从动轮2与同步带4 一起运动,而由于负载体3是与同步带4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因而负载体3也随着同步带4 一起运动,从而实现传动。与图1所示的以往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主动轮7、电机5及从动轮2都不再是安装固定在负载体3上,使得机械的整体负载变小,因而传动速度变快,传动效率更高,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平衡联动装置,主要包括机架、电机、同步带、负载体、主动轮和从动轮,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固定在机架的两端,同步带卷绕着主动轮与从动轮设置,负载体固定连接在同步带上,负载体底部设有导槽,机架上设有与负载体的导槽相配合的导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轮与同步带、从动轮与同步带均为齿形正面安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设有轴承固定支架,主动轮通过轴承与电机连接固定在轴承固定支架上。
专利摘要一种平衡联动装置,主要涉及联动机械制作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平衡联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机架、电机、同步带、负载体、主动轮和从动轮,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相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固定在机架的两端,同步带围绕主动轮与从动轮设置,负载体固定连接在同步带上,负载体底部设有导槽,机架上设有与负载体的导槽相配合的导轨。主动轮与同步带、从动轮与同步带的连接方式都为齿形正面安装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负载体与同步带连接在一起,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固定在机架的两端,负载的重量得以减少,因而传动速度加快,有效地提高了传动效率。
文档编号H02K7/10GK202906661SQ2012206120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龙艳玲 申请人:东莞信易电热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