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945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转子和外转子独立驱动的洗衣机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如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10-0548310(2006年01月24日)中公开,以往的洗衣机包括:外壳,用于形成外形;外槽,被上述外壳的内部支撑,用于在内部收容洗涤水;洗涤和脱水兼用的内槽,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于上述外槽的内部;波轮(Pulsator),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内槽的内部,用于形成洗涤水流;驱动马达,用于产生使上述内槽及波轮旋转的驱动力;内槽旋转轴,接收上述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来使内槽旋转;波轮旋转轴,接收上述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来使波轮旋转;中心齿轮,与驱动马达相连接,与波轮的旋转轴相连接;多个行星齿轮,同时与中心齿轮和环形齿轮啮合;载体,可使行星齿轮自转或公转;以及离合器弹簧,当进行洗涤或脱水时,用于控制上述内槽和波轮的旋转。

如上所述的以往的洗衣机包括由中心齿轮、环形齿轮、行星齿轮及载体构成的行星齿轮系,由此,通过减少驱动马达的旋转力来向波轮传递,通过运行离合器弹簧来选择性地向波轮和内槽传递动力,从而,在洗涤行程中仅使波轮旋转,在脱水行程中使波轮和内槽同时旋转。

但是,以往的洗衣机为了使波轮和内槽选择性旋转而需要行星齿轮状指和离合器等,从而结构复杂,且制作费用也会增加。

并且,在以往的洗衣机中,在驱动马达和外槽之间设置行星齿轮装置及离合器,因此洗衣机向高度方向占据的面积变大,由此,洗衣机的高度变高,或者在洗衣机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需要减少内槽的高度,因此存在洗涤容量变少的问题。

并且,以往的洗衣机呈仅使波轮和内槽向相同方向旋转的结构,从而无法使波轮和内槽向相反方向旋转等洗衣机的性能改善存在界线。

并且,在以往的驱动马达中,转子处于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因此存在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扰的忧虑,由此,驱动马达和其他部件之间需要维持可避免干扰的充分间隔,因此存在降低空间使用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独立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且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的一个设置行星齿轮装置,由此可改变内转子和外转子中的一个的旋转速度,从而可改变扭矩的洗衣机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可独立驱动波轮和洗涤槽,由此可体现双动力及单动力,从而可形成多种水流团的洗衣机驱动模块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定子具有保护转子的保护器并对进行旋转的转子进行保护,由此可防止转子和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扰,以此可在靠近马达的位置设置其他部件,从而可提高空间使用度的洗衣机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洗衣机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双转子-双定子方式的驱动马达,具有可借助双定子进行独立控制的内转子和外转子,选择性地产生内转子输出和外转子输出;第一内轴,以第一输入传递上述内转子输出;第一外轴,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内轴的外周相结合,用于以第二输入传递上述外转子输出;行星齿轮装置,当通过上述第一内轴向中心齿轮施加第一输入时,能够借助通过上述第一外轴向环形齿轮施加的第二输入控制从载体发生的变速输出的变速比;以及保护单元,外周部被上述双定子支撑,用于保护上述内转子。

上述外转子可与第一外轴相连接,上述内转子可与第一内轴相连接,上述第一内轴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外轴的内部。

上述外转子可与第一外轴相连接,上述内转子可与第一内轴相连接,上述第一内轴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外轴的内部。并且,驱动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外轴,与上述行星齿轮装置的环形齿轮相连接;以及第二内轴,与上述行星齿轮装置的载体相连接。

上述行星齿轮装置可包括:环形齿轮,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外轴与第二外轴之间;中心齿轮,与上述第一内轴相连接;多个行星齿轮,与上述中心齿轮的外部面及环形齿轮的内部面齿轮啮合;以及载体,以可使上述多个行星齿轮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多个行星齿轮,与第二内轴相连接。

上述第一外轴能够以可双向旋转的方式被第一轴承支撑,第二外轴能够以可双向旋转的方式被第二轴承支撑,上述第一轴承固定于定子支撑体,上述第二轴承设置于轴承外罩。

上述内转子可包括:第一磁铁,以留有规定间隙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定子的内部面;第一背轭,配置于上述第一磁铁的背面;以及内转子支撑体,用于固定上述第一磁铁及第一背轭。

上述外转子可包括:第二磁铁,以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定子的外部面;第二背轭,配置于上述第二磁铁的背面;以及外转子支撑体,用于固定上述第二磁铁及第二背轭,在上述外转子支撑体的内部面形成与外轴的外部面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可通过配置于上述第一轴承的上部面来防止从第一轴承脱离。

向上述环形齿轮施加的第二输入的转速(RPM)可小于向中心齿轮施加的第一输入的转速,上述载体的输出在第一输入的转速下发生减速。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输入可具有高速、低扭矩特性,上述载体输出具有低速、高扭矩特性,并用于上述洗衣机的洗涤或漂洗行程。

并且,在上述第一输入和第二输入的旋转方向和转速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环形齿轮的输出不发生变速。上述第一输入及第二输入可分别具有高速、低扭矩特性,上述环形齿轮输出具有高速、低扭矩特性,并用于上述洗衣机的脱水行程。

上述双定子可包括:定子芯组装体,在多个定子芯卷绕用于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以及定子支撑体,与上述定子芯组装体形成为一体,外周部固定于外槽,上述第一外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内周部支撑。

上述定子支撑体可包括:芯固定部,用于设置定子芯;轴承固定部,向上述芯固定部的内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第一轴承;盖部,从上述定子固定部向外侧方向延伸,呈圆筒形态,用于保护外转子;以及外槽固定部,从上述盖部向外侧方向延伸并固定于外槽。

上述保护单元可以为以盖住上述内转子的下部面的方式设置且上述保护单元的边缘固定于上述定子支撑体的保护盖。

上述保护单元可以为从定子支撑部的芯固定部延伸并包围上述内转子的外部面的保护器。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洗衣机驱动装置可使内转子和外转子分别独立驱动,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的一个设置行星齿轮装置,由此可通过改变内转子和外转子中的一个的旋转速度来改变扭矩。

并且,在本发明的马达中,在定子设置保护单元并对进行旋转的转子进行保护,由此可防止转子和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扰,以此可在靠近马达的位置设置其他部件,从而可提高空间使用度。

并且,本发明的洗衣机可分别独立驱动波轮和洗涤槽,由此可体现双动力及单动力,从而可形成多种水流图案。

并且,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外转子与洗涤槽相连接,内转子与波轮相连接,扭矩大的外转子使需要大的起动扭矩的洗涤槽旋转,由此可提高洗衣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洗衣机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行星齿轮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洗衣机马达的直径方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子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子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过程中,图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在说明的明了性及便利上可被放大示出。并且,考虑到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特殊定义的术语可根据使用人员、运营人员的意图或管理而改变。基于本说明书整体的内容进行上述术语的定义。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洗衣机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洗衣机包括:外壳100,用于形成外形;外槽110,配置于外壳100的内部,用于收容洗涤水;洗涤槽1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槽110的内部,用于执行洗涤和脱水;波轮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洗涤槽120的内部,用于形成洗涤水流;洗衣机驱动装置140,设置于上述洗涤槽120和外槽110的下部,用于同时或选择性地向洗涤槽120和波轮130提供洗涤行程、漂洗行程、解开行程及脱水行程等所需要的驱动力。

参照图2,上述洗衣机驱动装置140包括:双转子-双定子方式的驱动马达,安装于外槽110的下部,从内转子40和外转子50发生高速、低扭矩的双动力;以及作为扭矩变化装置的行星齿轮装置70,以使上述波轮130和洗涤槽120驱动的方式通过接受借助上述驱动马达的内转子40和外转子50提供的高速、低扭矩的第一输入及第二输入来选择性地进行变速(扭矩变化),以便提供满足洗涤行程及漂洗行程所需要的低速、高扭矩特性的第一输出和满足脱水行程所需要的高速、低扭矩特性的第二输出。

首先,行星齿轮装置70设置于驱动马达、波轮130和洗涤槽120之间,驱动马达的内转子40的输出通过第一内轴向中心齿轮74传递,外转子50的输出通过第一外轴20向环形齿轮72传递。

之后,向第一内轴30输入的高速、低扭矩的第一输入经过行星齿轮装置70的中心齿轮74和行星齿轮78并进行变速(扭矩变化)之后,通过载体76的输出向第二内轴32传递,通过第一外轴20向环形齿轮72传递的高速、低扭矩的第二输入在没有变速(扭矩变化)的情况下向第二外轴22传递。之后详细说明行星齿轮装置70的结构和动作。

上述驱动马达包括:定子60,在外侧卷绕第一线圈66,在内侧卷绕第二线圈68;外转子50,在定子60的外部面隔着空隙配置,与第一线圈66相互作用;以及内转子40,在定子60的内部面隔着空隙配置,与第二线圈68相互作用。

外转子50与外轴20、22相连接,内转子40与内轴30、32相连接,外轴20、22呈中空形态,内轴30、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轴20、22的内部。

外轴20、22包括:第一外轴20,以使内轴30、32通过的方式呈圆筒形态,一端与外转子50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与行星齿轮装置70的环形齿轮72的一侧相连接;第二外轴22,与行星齿轮装置70的环形齿轮72的另一侧相连接。

而且,内轴30、32包括:第一内轴30,与内转子40相连接,与行星齿轮装置70的中心齿轮74相连接;以及第二内轴32,与行星齿轮装置70的载体76相连接。

如图3所示,行星齿轮装置70包括:环形齿轮72,用于连接第一外轴20和第二外轴22之间;中心齿轮74,与第一内轴30形成为一体;多个行星齿轮78,与中心齿轮74的外部面及环形齿轮72的内部面齿轮啮合;以及载体7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多个行星齿轮78,与第二内轴32相连接。

在上述行星齿轮装置70中,第一外轴20和第二外轴22借助环形齿轮72相连接,从而第一外轴20的旋转速度直接向第二外轴22传递。因此,第一外轴20和第二外轴22的旋转速度相同。

而且,第一内轴30与中心齿轮74形成为一体,第二内轴33通过花键结合、锯齿结合等与载体76相连接,在载体76中,设置于多个行星齿轮78的中央的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由此减少以内轴30的旋转速度并传递至第二内轴32。

如上所述,内轴30、32借助行星齿轮装置70相连接,由此减少内转子40的旋转速度并被传递至波轮130,因此可增加波轮130的扭矩,从而可适用于大容量的洗衣机。

在第一内轴30的外周面和第一外轴20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圆筒形态的第一套管轴承80,从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内轴30。

而且,在第二外轴22的外周面和第二内轴3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第二套管轴承82,从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二内轴32。

第一外轴20的外部面形成于外转子50的外转子支撑体56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0,在第一内轴30的下端形成于内转子40的内转子支撑体46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2。

第一连接部90及第二连接部92可具有借助形成于第一外轴20及第一内轴30的外部面的突起花键(Serration)结合或者锯齿结合的结构,并可具有通过形成键槽来相互键结合的结构。

其中,在第一内轴30的下端紧固用于防止内转子40的内转子支撑体46的脱离的固定螺母36。

在第二外轴22的上端外部面形成于洗涤槽120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94,在第二内轴32的上端外部面形成于波轮130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96。

第三连接部94及第四连接部96可具有借助形成于第一外轴20及第一内轴30的外部面的突起花键结合或者锯齿结合的结构,并可具有通过形成键槽来相互键结合的结构。

在第二外轴22和第二内轴32之间安装用于防止洗涤水的漏水的第一密封部220,在第二外轴22和轴承外罩10之间安装用于防止洗涤水的漏水的第二密封部210。

在第一外轴20的外部面配置第一轴承26,在第二外轴22的外部面配置第二轴承28,从而以能够向双向旋转的方式支撑外轴20、22。

第一轴承26设置于与定子60的定子支撑体68形成为一体的轴承支撑部67,第二轴承28设置于轴承外罩10。

轴承外罩10包括:第二轴承安插部12,由金属材质形成,用于安插第二轴承28;第二密封部固定部14,从第二轴承安插部12向外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第二密封部210;以及外槽固定部16,向第二密封部固定部14的外侧方向延伸并固定于外槽110。

内转子40包括:第一磁铁42,在定子60的内部面隔着规定缺部配置;第一背轭,配置于第一磁轭42的背面;内转子支撑体46,借助镶嵌注塑与第一磁铁42及第一背轭44形成为一体。

而且,在内转子支撑体46的内部与用于使内转子支撑体46与内轴30、32相连接的金属板48借助镶嵌注塑形成为一体。

而且,内转子支撑体46的内部面可通过团状模塑料(BMC,Bulk Molding Compound)材质或粉末烧结的平板代替金属板48。

其中,内转子支撑体46通过热硬化树脂,例如,如聚酯纤维的团状模塑料注塑材料进行注塑,从而与第一磁铁42、第一背轭44及金属板48形成为一体。

因此,若内转子40进行旋转,则内轴30、32一同旋转,与内轴30、32相连接的波轮130也会旋转。

其中,波轮130的旋转扭矩不大,因此,可借助内转子40的扭矩充分旋转。

而且,外转子50包括:第二磁铁52,在定子60的外部面隔着规定缺部配置;第二背轭54,配置于第二磁铁52的背部面;外转子支撑体56,借助镶嵌注塑与第二磁铁52及第二背轭54形成为一体。

其中,外转子支撑体56通过热硬化树脂,例如,如聚酯纤维的团状模塑料注塑材料进行注塑,从而与第二磁铁52、第二背轭54形成为一体。

外转子支撑体56的内部面与第一外轴20的第一连接部90相连接并与第一外轴20一同旋转,且在外部面固定第二磁铁52及第二背轭54。

因此,若外转子50进行旋转,则外轴20、22也会一同旋转,且与外轴20、22相连接的洗涤槽120也会旋转。

外转子50的大小大于内转子40的大小。而且,为了使洗涤槽120旋转,需要大于波轮130的扭矩。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洗衣机马达中,扭矩大的外转子50与需要大扭矩的洗涤槽120相连接,因此可体现大容量的洗衣机。

定子60包括:多个定子芯62,组装成环形;作为非磁性体的卷绕筒64,包围各个定子芯62的外周面;第一线圈66,卷绕于定子芯62的一侧;第二线圈68,卷绕于定子芯62的另一侧;以及定子支撑体270,定子芯62排列成环形,固定于外槽110。

本发明的定子形成随着选择性地或同时向卷绕于定子芯62的一侧的第一线圈66和卷绕于定子芯62的另一侧的第二线圈68施加驱动信号,可选择性地或同时使与定子60相向的内转子40和外转子50驱动的双定子。

定子支撑体270在模具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多个定子芯62之后,借助镶嵌注塑与定子芯62形成为一体。

即,通过热硬化树脂、例如,如聚酯纤维的团状模塑料注塑材料进行注塑,从而通过镶嵌注塑方式形成定子支撑体270,此时,在模具沿着圆周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排列多个定子芯62并与其形成为一体。

定子支撑体270除借助镶嵌注塑与定子芯62形成为一体的结构之外,也可适用与定子芯62单独制作之后,与定子支撑体270螺栓紧固的结构。

定子支撑体270包括:芯固定部272,设置有定子芯62;轴承固定部67,向芯固定部272的内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第一轴承26;盖部274,从芯固定部272向外侧方向延伸,呈圆筒形态,用于对外部芯进行保护;以及外槽固定部276,从盖部274向外侧方向延伸并固定于外槽110。

如上所述,在定子支撑体270形成盖部274并与外转子50的外部面隔着规定缺部配置,由此无需用于保护外转子50的额外的马达盖,从而可减少部件数量,且对外转子50进行保护,由此可防止外转子50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扰。

而且,在定子支撑体270形成用于防止进行旋转的内转子40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扰的保护单元。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单元为覆盖内转子40的下部面,并与定子支撑体270的下部面相结合的保护盖400。

保护盖400呈与内转子40的形状相匹配的圆板形态,在定子支撑体270的芯固定部272的下部面形成螺栓紧固槽402,保护盖400的边缘紧固于螺栓紧固槽402。

在保护盖400的边缘形成直角弯曲的弯曲部404,上述弯曲部404与形成定子支撑体的螺栓紧固槽402的突出部406的外部面相接触。

如上所述,在定子支撑体270形成保护盖400来对内转子40进行保护,由此可避免内转子40和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扰,由此,为了防止马达和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扰,需要留有间隔,从而可提高空间使用度。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马达,定子支撑体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第二实施例的定子支撑体500包括:芯固定部502,设置有定子芯62;轴承固定部504,向芯固定部502的内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第一轴承26;盖部506,从芯固定部502向外侧方向延伸,呈圆筒形态,用于对外转子50进行保护;外槽固定部508,从盖部506向外侧方向延伸,固定于外槽110;以及保护栏;从芯固定部502的下部面延伸。

第二实施例的保护栏包括保护器510,上述保护器510呈从定子支撑体500的芯固定部502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延伸的圆筒形态或者沿着周围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排列,上述保护器510用于包围内转子的外部面。

保护器510可以为定子支撑体500的芯固定部502延伸规定高度的圆形形态或者以突起形态突出,

此外,保护器510可适用从定子支撑体500的下部面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延伸并包围内转子40的外部面的任何结构。

如上所述,保护器510从定子支撑体的下部面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延伸,并包围内转子40的外部面,从而可防止内转子40和其他部件发生干扰。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定子支撑体500与保护器510形成为一体,由此无需额外设置用于保护内转子40的保护盖,从而可减少部件数量。

如图5至图7所示,定子芯62包括:第一齿部310,卷绕第一线圈66;第二齿部312,形成于第一齿部310的想反侧,卷绕第二线圈68;划分部314,用于划分第一齿部310和第二齿部312之间;以及结合部320、322,形成于划分部314的侧方向两侧末端部分,用于相互连接芯62之间。

其中,向第一线圈66施加第一驱动信号,向第二线圈68施加第二驱动信号,因此,若仅向第一线圈66施加驱动信号,则仅有内转子40旋转,若仅向第二线圈68施加驱动信号,则仅有外转子50旋转,若同时向第一线圈66和第二线圈68施加驱动信号,则内转子40和外转子50同时旋转。

在划分部314的中央形成贯通孔332,上述贯通孔332起到借助第一线圈66形成的第一磁路和借助第二线圈68形成的第二磁路相互干扰的情况的作用。除圆形之外,上述贯通孔332能够以缺槽形态向划分部314的侧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

在第一齿部310的末端部分形成于第一磁铁44相向的第一凸缘部316,在第二齿部312的末端部分形成于第二磁铁54相向的第二凸缘部318。

第一凸缘部316和第二凸缘部318以分别与内转子40的第一磁铁42、外转子50的第二磁铁52相对应的方式以规定曲率形成向内及向外曲面。因此,定子芯62的内周面及外周面的真圆度变高,因而靠近定子60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和第一磁铁42及第二磁铁52并维持规定的磁隙(gap)。

定子芯62之间以能够形成磁路的方式呈相互直接连接的结构。因此,结合部320、322呈定子芯62之间相互直接连接的结构。

作为一例,在上述结合部320、322中,在划分部314的一侧突出形成结合突起322,在划分部314的另一侧形成用于扣入结合结合突起322的结合槽320,从而,若将结合突起322与结合槽320扣入结合,则定子芯62呈放射状,并具有相互直接连接的结构。

而且,除上述结构之外,结合部还可呈如下结构,在定子芯的划分部两侧末端部分形成针孔,在使芯之间相互接触的状态下,使针部件与两个定子芯的针孔扣入结合,从而连接定子芯之间,还可适用在使定子芯之间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利用捻缝部件进行捻缝的方法。

上述本发明的洗衣机马达在内转子40和卷绕第一线圈66的定子60的一侧间形成第一磁路L1,在外转子50和卷绕第二线圈68的定子60的另一侧间形成第二磁路L2,由此形成分别相互独立的一对磁路,因此可使内转子40和外转子50分别单独驱动。

具体地,第一磁路L1经由N极的第一磁铁42、卷绕第一线圈66的第一齿部310,、划分部314的内侧部分、靠近N极的第一磁铁42的S极的第一磁铁42及内转子支撑体46。

而且,第二磁路L2经由N极的第二磁路52、与N极的第二磁路52相向且卷绕第二线圈68的第二齿部312、划分部314的外侧部分、S极的第二磁铁54、外转子支撑体56。

以下说明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洗衣机马达的作用。

形成本发明的双定子的定子60可借助选择性地或同时向第一线圈66和第二线圈68施加的驱动信号选择性地或同时使内转子40和外转子50驱动。

与行星齿轮装置70相连接的第一外轴20及第二外轴22的外侧及内侧分别借助第一轴承26及第二轴承28、套管轴承80、82向双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行星齿轮装置70以能够向双向旋转的状态被支撑,因此,当行星齿轮装置70通过第一内轴30向中心齿轮74施加第一输入时,从载体76发生的变速输出的变速比可借助通过上述第一外轴20向环形齿轮72施加的第二输入控制。

在向上述环形齿轮72施加的第二输入的转速小于向中心齿轮74施加的第一输入的转速的情况下,上述载体76的输出在第一输入的转速中发生减速。

即,当上述第一输入具有高速、低扭矩特性时,上述载体76的输出具有低速、高扭矩特性,并可用于上述洗衣机的洗涤或漂洗行程。

并且,当上述第二输入的旋转方向为第一输入的相反方向,上述第二输入的转速为第一输入的1/4时,从上述载体76至第一输入的转速发生最大程度减速的速度。

进而,在上述第一输入和第二输入的旋转方向和转速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环形齿轮72的输出不发生变速。

即,在上述第一输入及第二输入分别具有高速、低扭矩特性的情况下,上述环形齿轮72的输出具有高速、低扭矩特性,并可用于上述洗衣机的脱水行程。

首先,当进行洗涤时,在仅使波轮130驱动的情况下,若向第一线圈66施加驱动信号,则内转子40进行旋转,且与内转子40相连接的第一内轴30也会旋转。而且,借助与第一内轴30相连接的行星齿轮装置70减少旋转速度并向第二内轴32传递上述速度,且与第二内轴32相连接的波轮130进行旋转。

如上所述,借助行星齿轮装置70减少波轮130的旋转速度,且扭矩会增加,因此可适用于大容量洗衣机。

而且,在仅使洗涤槽120旋转的情况下,若向第一线圈68施加驱动信号,则借助磁路L2,外转子50进行旋转,且与外转子50相连接的外轴20、22进行旋转并使洗涤槽120旋转。

此时,向洗涤槽120传递扭矩大的外转子50的旋转力,因此,容易使需要大扭矩的洗涤槽120进行旋转。因此,可增加洗衣机的容量,并可体现大容量洗衣机。

而且,当进行脱水及漂洗时,在使波轮130和脱水槽120同时旋转的情况下,同时向第一线圈66和第二线圈68施加驱动信号。因此,借助磁路L1,内转子40进行旋转,且与内转子40相连接的内轴30、32进行旋转并使波轮130旋转。而且,借助磁路L2,外转子50进行旋转,且与外转子50相连接的外轴20、22进行旋转并使洗涤槽120旋转。

而且,为了进行解开行程或为了去除洗涤物的缠绕现象,在使波轮130和洗涤槽120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向第一线圈66和第二线圈68同时施加驱动信号,并分别独立控制向第一线圈施加的第一驱动信号及向第二线圈施加的第二驱动信号,从而使内转子40和外转子50向相反方向旋转并使波轮130和洗涤槽120向相反方向旋转。

而且,以能够形成多种洗涤水流的方式可使波轮130和洗涤槽120隔着时间间隔旋转,从而可形成多种洗涤水流。

以上,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特定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多种变更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