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6179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对环境的考虑,正在推进建筑物的零能耗建筑(ZEB:zero energy building)化。根据经济部门的定义,所谓ZEB,是指“通过建筑物/设备的节能性能的提高、能量面的利用、现场的可再生能量的活用等削减建筑物中的初级能量消耗量、从而年内的净(net)初级能量消耗量为零或大致为零的建筑物”。

但是,由于以往的建筑物大多不产生能量而是购买能量,所以在这些建筑物中并非一定明确需要得知净初级能量消耗量(以下,称作“初级能量净消耗量”。)。因而,存在无法容易理解地提示初级能量净消耗量而难以判断建筑物能否达成ZEB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38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计算负载中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具有计算部。计算部取得对负载供给能量的多个能量供给装置的每规定定时的初级能量消耗量、和上述多个上述能量供给装置的每规定定时的初级能量生产量,基于所取得的上述初级能量消耗量和上述初级能量生产量,计算每规定定时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基于计算出的每规定定时的上述初级能量净消耗量,计算规定期间的上述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所运算的电力负载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所计算的电力负载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差的绝对值的经时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所计算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的经时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6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所计算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的、表示实际值与预定值之差的绝对值的经时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的动作的第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所计算的初级能量的、表示消耗量的实际值、生产量的实际值以及净的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的动作的第二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所计算的初级能量的、表示生产量的预测值、消耗量的预测值以及净的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的动作的第三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所计算的初级能量的、表示基于与生产量的预测值、消耗量的预测值以及净的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相对的实际值而进行的更新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装置所计算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其他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系统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具有计算对负载供给能量的多个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生产量)的累计值的功能。并且,信息处理装置或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也可以具有显示由信息处理装置计算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生产量)的累计值的功能。

由此,信息处理装置或终端装置能够提示例如建筑物等的年内的净初级能量消耗量(生产量)为何种程度,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判断建筑物能否达成ZEB。

另外,负载是指接受或消耗能量的建筑物、建造物、设施以及设备等,例如包括大厦、住宅等。

另外,所谓初级能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柴、水力、原子能、风力、潮流、地热以及太阳能等从自然直接获取的能量。初级能量量是通过对消耗或生产的电力、热能、以及热能的能量量、燃料的消耗量等乘以各自的初级能量换算系数而计算出的。

另外,所谓初级能量净消耗量,是在电力、热能以及冷能等的生成中从被能量供给装置消耗的初级能量量中减去由能量供给装置生产的初级能量量而得的量。初级能量生产量是通过对由太阳能发电或生物质热电联产(biomass cogeneration)等生产的可再生能量的量乘以初级能量换算系数而计算出的。以下,假设能量管理装置1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代替初级能量净消耗量而计算初级能量净生产量。初级能量净生产量是通过使净的初级能量产出量的符号正负反转而得到。即,初级能量净消耗量和初级能量净生产量能够相互替换,例如,关于建筑物能否达成ZEB等,表示同样的信息。

以下,参照图1,说明包括信息处理装置的能量管理系统0的结构。

图1是表示能量管理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能量管理系统0具备能量管理装置1、终端装置2、多个能量供给装置、监视控制装置5以及外部通信服务器6。

这些装置经内部网络4通过有线或无线可相互通信地连接。

能量管理装置1是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计算多个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能量管理装置1例如是服务器装置。

终端装置2例如是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低功率移动电话系统)终端装置或者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手系统)等电子设备。终端装置2例如也可以设置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负载的建筑物B内。

能量供给装置是对负载供给电力、热能以及冷能的能量的装置。能量供给装置的种类、数量以及连接形态等是任意的,可以根据负载而进行变更。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能量供给装置设置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但能量供给装置也可以分散设置在多个设施中。此外,能量供给装置对建筑物B供给与该建筑物B中的电力负载B1、热能负载B2以及冷能负载B3的需求量相对应的电力、冷能以及热能。热能或冷能的能量例如以水作为介质而供给。

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有受电设备311、PV(PhotoVoltaics,太阳能发电设备)312、蓄电池313、CGS(Co-Generation System,联产系统)321、锅炉322、热能槽323、风冷冷冻机331、水冷冷冻机332、冷能槽333以及吸收式冷冻机334。

受电设备311从电力公司接受电力,将其转换为适合于设施的电压。

PV 312是具备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为电气能量的太阳能板的发电设备。PV 312供给的电气能量的量根据气候等气象条件而变化。

蓄电池313是利用了能够进行充电及放电双方的二次电池的设备。

CGS 321是能够通过内燃机或外燃机进行发电并将其排热作为热能进行利用的系统。本实施方式中,CGS 321将生物质燃料作为能量源,但例如也可以将燃气用作能量源。

锅炉322将燃气作为能量源来供给热能。

热能槽323通过积存的热媒进行蓄热。热能槽323例如是水蓄热槽。

风冷冷冻机331是将空气作为热源而通过冷媒的相变供给冷水的设备。

水冷冷冻机332是将水作为热源而通过冷媒的相变供给冷水的设备。

冷能槽333通过积存的热媒进行蓄能。冷能槽333例如是水蓄冷槽或冰蓄冷槽。

吸收式冷冻机334是使水蒸气的吸收和基于热源的再生过程介于冷媒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来供给冷水的设备。

如图1所示,受电设备311、PV 312、蓄电池313以及CGS 321对电力负载B1供给电力。此外,CGS 321、锅炉322以及热能槽323对热能负载B2供给热能。此外,风冷冷冻机331、水冷冷冻机332、冷能槽333以及吸收式冷冻机334对冷能负载B3供给冷能。

监视控制装置5例如是服务器装置,控制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以便供给时时刻刻变化的与建筑物B的电力负载B1、热能负载B2以及冷能负载B3对应的电力、热能以及冷能。此外,监视控制装置5保存能量供给装置的过程数据,并且监视能量供给装置是否正常动作等的运转状态。

外部通信服务器6与内部网络4及外部网络7连接,是对连接到内部网络4的各种装置与连接到外部网络7的各种装置之间的各种数据的收发进行中继的服务器装置。例如,外部通信服务器6按照来自能量管理装置1的请求,与气象信息服务器8进行通信。并且,外部通信服务器6将从气象信息服务器8取得的数据向能量管理装置1发送。

气象信息服务器8管理过去的气象记录的信息和未来的气象预测的信息。气象信息服务器8与外部网络7连接,与外部通信服务器6通信。气象信息服务器8例如按照来自外部通信服务器6的数据的取得请求,发送气象数据,该气象数据包含自身装置管理的过去的气象记录的信息和未来的气象预测的信息。

内部网络4及外部网络7是由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及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构成的信息通信网络。

WAN例如由便携电话网、PHS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专用通信线路网以及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等构成。

接着,参照图2对能量管理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能量管理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能量管理装置1具备通信部11、输入部12、存储部和控制部。

通信部11具备通信用接口。通信部11经内部网络4而与监视控制装置5(图1)及外部通信服务器6(图1)进行通信。

输入部12例如具备触摸面板、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受理用户的数据输入。输入部12例如受理评价期间数据、能量供给工厂P的工厂模型数据以及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模型参数数据的输入。对于评价期间数据、工厂模型数据以及模型参数数据在后面进行叙述。此外,也可以是,输入部12具备用于与存储评价期间数据、工厂模型数据或模型参数数据的外部存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用接口,从该外部存储装置接收评价期间数据、工厂模型数据或模型参数数据。

能量管理装置1的存储部例如具备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等。此外,该存储部也可以具备HDD(Hard Disc Drive,硬盘)、闪存等外部存储装置。该存储部存储供能量管理装置1所具备的CPU(未图示)执行的各种程序或该CPU执行的处理的结果等。此外,该存储部作为过程数据存储部131、气象数据存储部132、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以及运算结果存储部134发挥功能。

以下,对过程数据存储部131、气象数据存储部132、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和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以及它们存储的数据进行说明。

过程数据存储部131存储过程数据D1。

过程数据D1包括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的能量供给装置的运转记录、建筑物B的能量需求量(电力负载B1、热能负载B2以及冷能负载B3)的记录等信息。这些信息与日期时间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其时间间隔例如以1小时为单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日期时间,是指由年月日和时刻(时、分、秒等)组成的时间。此外,日期时间中例如也可以省略分及秒等其中一部分。

气象数据存储部132存储气象数据D2。

气象数据D2包括气候、日照量、日照时间、气温、湿度等会对建筑物B(图1)的能量需求、或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的能量供给装置的能量生成效率等造成影响的气象信息。这些信息与日期时间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其时间间隔例如以1小时为单位。此外,气象数据D2除了过去的气象记录的信息以外,还包括天气预报等未来的气象预测的信息。

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存储评价期间数据D3、工厂模型数据D4和模型参数数据D5。

评价期间数据D3是决定能量管理装置1的运算处理部15进行的各种处理的评价期间的数据。评价期间用于在运算处理部15进行的各种处理中决定参照的数据的范围,例如在对初级能量净消耗量进行累计的情况下,评价期间决定进行累计的期间。在评价期间数据D3例如决定从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的期间作为评价期间的情况下,运算处理部15参照与该期间内的日期时间对应的过程数据D1、气象数据D2、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需求预测数据D7、运转计划数据D8以及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等进行处理。也可以由用户任意决定评价期间。例如,在对于建筑物B评价能否达成ZEB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年内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所以评价期间为1年。

工厂模型数据D4是表示能量供给工厂P(图1)的形态的数据。工厂模型数据D4例如表示能量供给工厂P具备的能量供给装置的种类及其连接形态。

模型参数数据D5是表示在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详情的数据。模型参数数据D5例如包括各能量供给装置所供给的能量的最大输出、各能量供给装置的输出能量相对于输入能量的转换效率等信息。

另外,该转换效率例如有风冷冷冻机331、水冷冷冻机332以及吸收式冷冻机334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性能系数)、CGS 321的发电效率、排热回收效率、综合效率、以及锅炉322的锅炉效率等。

此外,模型参数数据D5包括针对能量生成效率根据气象条件而变化的PV 312等、表示与气象条件对应的能量的输出值的信息。这些能量的转换效率以及能量的生成效率是评价各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的指标(性能评价指标)。

此外,模型参数数据D5包括蓄电池313、热能槽323、冷能槽333能够蓄积的能量量的数据。此外,模型参数数据D5包括受电设备311接受的电力、CGS 321消耗的生物质燃料以及锅炉322消耗的燃气的各日期时间下的能量单价的信息。此外,模型参数数据D5包括电力、燃气、以及生物质燃料的初级能量换算系数等数据。

运算结果存储部134存储运算处理部15的运算处理的结果。具体而言,存储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需求预测数据D7、运转计划数据D8、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ZEB评价数据D10和性能评价数据D11。

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包括在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所有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的实际值(以下称作“实际累计值”)的信息。这些各种实际值与日期时间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其时间间隔例如以1小时为单位。

另外,所谓实际值,是基于能量供给装置的运转记录而计算出的值。即,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分别表示实际消耗的初级能量量、实际生产的初级能量量、以及实际消耗的净的初级能量量的累计值。

需求预测数据D7表示建筑物B的年内的需求预测数据。需求预测数据D7例如包括电力负载B1、热能负载B2以及冷能负载B3的预测值的信息。电力负载B1、热能负载B2以及冷能负载B3的预测值与日期时间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其时间间隔例如以1小时为单位。

运转计划数据D8表示能量供给工厂P具备的能量供给装置的年内的运转计划。运转计划数据D8例如表示控制设定值,该控制设定值表示能量供给装置的启动、停止及运转时的输出电平等。控制设定值例如与日期时间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其时间间隔例如以1小时为单位。

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表示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所有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的预测值(以下称作“预测累计值”)。

这些各种预测值与日期时间相对应地加以存储,其时间间隔例如以1小时为单位。

ZEB评价数据D10对于建筑物B(图1)表示关于能否达成ZEB的评价结果。

性能评价数据D11对于在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表示是否发挥了预定的性能的评价结果。

接着,对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进行说明。

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具有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能量管理装置1具备的CPU(未图示)执行能量管理装置1的存储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

此外,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作为过程数据取得部141、气象数据取得部142、数据发送部143、输入控制部144以及运算处理部15发挥功能。

过程数据取得部141经由通信部11,从监视控制装置5(图1)取得在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过程数据。这里,过程数据取得部141也可以从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直接取得过程数据。过程数据取得部141使取得的过程数据存储在过程数据存储部131中。

气象数据取得部142经由通信部11,与外部通信服务器6(图1)进行通信,经由外部通信服务器6,从气象信息服务器8(图1)取得气象数据D2。气象数据取得部142使取得的气象数据D2存储在气象数据存储部132中。

数据发送部143例如按照从终端装置2(图1)受理的数据的发送请求,从运算结果存储部134读取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需求预测数据D7、运转计划数据D8、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以及性能评价数据D11等。数据发送部143经由通信部11,将读取的各种数据向请求源的终端装置2发送。

输入控制部144使输入部12受理的评价期间数据D3、工厂模型数据D4以及模型参数数据D5分别存储在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中。

运算处理部15参照过程数据存储部131存储的过程数据D1、气象数据存储部132存储的气象数据D2、以及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存储的评价期间数据D3、工厂模型数据D4以及模型参数数据D5,生成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需求预测数据D7、运转计划数据D8、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以及性能评价数据D11,并存储在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

更具体而言,运算处理部15计算建筑物B(图1)以及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所有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消耗量、初级能量生产量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此外,运算处理部15进行建筑物B的能量需求的预测,为了供给与预测出的能量需求对应的能量量,制作能量供给工厂P具备的能量供给装置的运转计划。此外,运算处理部15基于预测出的能量需求和制作出的运转计划,计算初级能量消耗量、初级能量生产量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此外,根据计算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值以及预测值,评价ZEB的达成可能性,并输出结果。

运算处理部15具备需求预测部151、运转计划制作部152、计算部153、ZEB可能性评价部(初级能量评价部)154和性能评价部155。

需求预测部151取得过程数据D1以及气象数据D2。需求预测部151基于取得的过程数据D1以及气象数据D2,进行建筑物B(图1)的能量需求量的预测。

这里,对需求预测部151进行的建筑物B的能量需求量的预测中的具体处理进行说明。

需求预测部151例如按每1小时等每规定定时计算例如过去的能量需求的平均值,计算1年内平均的1日的能量需求的经时变化。与各时刻对应的建筑物B的能量需求量例如通过计算过程数据D1中与各时刻对应的能量供给装置各自的输出能量量的总和而取得。这里,例如,将与0时~23时的各时刻对应的建筑物B的电力负载B1设为B1(0)~B1(23)。在基于1年的过程数据D1进行需求预测的情况下,需求预测部151计算与第1日~第365日的各日对应的电力负载B1(0)~B1(23)。需求预测部151对于计算出的电力负载B1(0)~B1(23),计算各时刻的平均值,由此取得各时刻的需求预测值。需求预测部151例如通过计算第1日~第365日的电力负载B1(0)、B1(1)、…B1(23)的平均值,分别取得与0时、1时、…、23时对应的电力负载B1的预测值。

需求预测部151对于热能负载B2以及冷能负载B3的预测值也可以进行与电力负载B1同样的处理来取得预测值。也可以是,通过视为这样计算出的1日的能量需求的经时变化重复365日,从而需求预测部151预测1年的能量需求的经时变化。

此外,需求预测部151例如对于过去1年,计算各时刻的月能量需求的平均值,计算1个月内平均的1日的能量需求的经时变化。并且,也可以是,对于各月进行该计算,需求预测部151对于12个月各自的平均的1日,计算能量需求的时间变化。也可以是,通过视为这样计算出的1日的能量需求的时间变化按每1个月重复,由此需求预测部151预测1年的能量需求的经时变化。需求预测部151使表示预测出的1年的能量需求的经时变化的需求预测数据D7存储在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

另外,上述的能量需求量的预测的具体处理的例子中,为了使说明简略而没有使用气象数据D2,但需求预测部151也可以基于气象数据D2进行建筑物B的能量需求量的预测。

对能量管理装置1的结构继续进行说明。

运转计划制作部152基于工厂模型数据D4、模型参数数据D5以及需求预测数据D7,制作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运转计划。运转计划制作部152例如在满足能量供给工厂P(图1)的运转的制约条件中,制作使能量成本最小化的运转计划。这里,所谓制约条件,例如是在1年中对建筑物B(图1)供给能量的所有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成为零或负的值、即初级能量净生产量的累计值成为零或正的值。此外,所谓能量成本,是能量供给装置在能量的生成中需要的费用。能量成本根据季节、时间段等时间而变动。此外,能量成本根据生成能量的能量供给装置而不同。在使能量成本最小化的方法中,能够采用数学规划法、启发式算法(heuristics)等。运转计划制作部152使表示制作出的运转计划的运转计划数据D8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

计算部153对于评价期间中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进行计算实际值及预测值的处理。依次说明计算部153的该实际值的计算和该预测值的计算。

计算部153在计算初级能量消耗量等的实际值的情况下,取得评价期间数据D3,并取得与取得的评价期间数据D3所表示的评价期间对应的过程数据D1。此外,计算部153取得工厂模型数据D4以及模型参数数据D5。计算部153基于取得的过程数据D1、工厂模型数据D4以及模型参数数据D5,计算在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所有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和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

这样,计算部153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因此如后述那样,终端装置2能够显示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因而,能量管理系统0例如能够容易理解地向用户提示建筑物B是否实际达成了ZEB。

另外,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和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例如也可以由其他装置计算。并且,计算部153也可以取得由该其他装置计算出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和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的信息,基于取得的信息,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

此外,计算部153在计算初级能量消耗量等的预测值的情况下,取得评价期间数据D3,并取得与取得的评价期间数据D3所表示的评价期间对应的需求预测数据D7以及运转计划数据D8。此外,计算部153取得工厂模型数据D4以及模型参数数据D5。计算部153基于取得的工厂模型数据D4、模型参数数据D5、需求预测数据D7以及运转计划数据D8,计算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所有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和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计算部153生成包含表示计算出的各种实际值以及各种预测值的信息的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将生成的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

这样,计算部153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因此如后述那样,终端装置2能够显示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因而,能量管理系统0例如能够容易理解地向用户提示建筑物B是否能够在评价期间结束时达成ZEB。

另外,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和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例如也可以由其他装置计算。并且,计算部153也可以取得由该其他装置计算出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和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的信息,基于取得的信息,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

这里,说明计算部153进行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和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计算中用到的数学式。

从评价开始起第d日的时刻t的初级能量消耗量Ec(d,t)是对需求电力量以及冷冻机消耗电力量乘以电力的初级能量换算系数而得的值、对锅炉的燃气消耗量乘以燃气的初级能量换算系数而得的值、与对热电联产的燃料消耗量乘以生物质燃料的初级能量换算系数而得的值之和,通过以下的式(1)计算。

数学式1

Ec(d,t)=αe(ed(d,t)+eR(d,t))+αggu(d,t)+αoou(d,t)

...(1)

这里,各参数表示的值如下。

ed(d,t):从评价开始起第d日的时刻t的需求电力量(1小时累计值)[kWh]

eR(d,t):从评价开始起第d日的时刻t的冷冻机消耗电力量(1小时累计值)[kWh]

ou(d,t):从评价开始起第d日的时刻t的热电联产的燃料消耗量(1小时累计值)[kWh]

gu(d,t):从评价开始起第d日的时刻t的锅炉的燃气消耗量(1小时累计值)[kWh]

αe:电力的初级能量换算系数[-]

αg:燃气的初级能量换算系数[-]

αo:生物质燃料的初级能量换算系数[-]

此外,从评价开始起第d日的时刻t的初级能量生产量Eg(d,t)是热电联产的发电电力量与太阳能发电电力量之和的初级能量换算值,通过以下的式(2)计算。

数学式2

Eg(d,t)=αe(eCGS(d,t)+ePV(d,t))

...(2)

这里,各参数表示的值如下。

eCGS(d,t):从评价开始起第d日的时刻t的热电联产发电电力量(1小时累计值)[kWh]

ePV(d,t):从评价开始起第d日的时刻t的太阳能发电电力量(1小时累计值)[kWh]

基于式(1)所示的初级能量消耗量Ec(d,t)和式(2)所示的初级能量生产量Eg(d,t),通过以下的式(3)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EENT(D,T)。

数学式3

这里,各参数表示的值如下。

D:评价期间的日数

T:评价期间的各日的数据数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以1小时为单位而记录过程数据D1、需求预测数据D7以及运转计划数据D8。因而,每1日有各小时的24个数据,所以T为24。计算部153通过式(1)~式(3),在基于实际值的情况下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在基于预测值的情况下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

对能量管理装置1的结构继续说明。

ZEB可能性评价部154进行将运算结果存储部134存储的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或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分别表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的实际值或预测值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的处理。这里,作为一例,为了对建筑物B(图1)评价能否达成ZEB,将该规定的阈值设为零,但规定的阈值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ZEB可能性评价部154例如在计算实际值的范围中,取得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表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和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表示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

ZEB可能性评价部154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相对于与各日期时间对应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比率。ZEB可能性评价部154计算所计算出的比率的平均值,将计算出的平均值乘以各定时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由此对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进行修正。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参照修正后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中的对应于第365日的预测累计值,判断是否为零或负的值。在对应于365日的预测累计值为零或负的值的情况下,ZEB可能性评价部154评价为能够达成ZEB。此外,在对应于365日的预测累计值为正的值的情况下,评价为不能达成ZEB。

另外,ZEB可能性评价部154进行的预测累计值的修正所用的处理不限于上述。对于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ZEB可能性评价部154例如也可以基于相对于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比率中的与最新的日期时间对应的比率,对与第365日对应的预测累计值进行修正。并且,也可以基于这样修正后的与第365日对应的预测累计值,对建筑物B评价能否达成ZEB。

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在对应于第365日的预测累计值为零或负的值的情况下,评价为建筑物B能够达成ZEB。此外,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在对应于第365日的预测累计值为正的值的情况下,评价为建筑物B无法达成ZEB。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将表示建筑物B能否达成ZEB的评价结果的ZEB评价数据D10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在对于建筑物B评价为无法达成ZEB的情况下,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将表示该情况的信息向性能评价部155输出。

性能评价部155在从ZEB可能性评价部154接收到建筑物B无法达成ZEB的通知的情况下,基于过程数据D1、工厂模型数据D4、模型参数数据D5和需求预测数据D7,进行评价在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是否发挥了预定的性能的性能评价。由此,例如,能量管理装置1能够在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和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分别表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值和预测值中发生了偏差的情况下,确定作为其原因的能量供给装置。

以下,参照图3~图5对性能评价部155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3及图4是表示计算部153计算的电力负载B1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关系的例子的图。

图3及图4中,纵轴表示电力负载[kWh]。此外,横轴表示日期时间[月日]。图3中,曲线G11表示建筑物B的电力负载B1的实际值的经时变化。图3中,曲线G12表示建筑物B的电力负载B1的预测值的经时变化。图4中,曲线G13对于建筑物B的电力负载B1表示实际值与预测值之差的经时变化。图3及图4所示的曲线G11~G13以及阈值等例如也可以通过终端装置2(图1)加以显示。

性能评价部155例如对过程数据D1表示的负载(电力负载B1、热能负载B2以及冷能负载B3)的实际值(例如图3的曲线G11)、和需求预测数据D7表示的负载(电力负载B1、热能负载B2以及冷能负载B3)的预测值(例如图3的曲线G12)进行比较。性能评价部155在比较的结果是其差的绝对值(例如图4的曲线G13)大于预先决定的阈值(例如图4)的情况下,对于对该负载供给能量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某一个或多个,评价为没有发挥预定的性能。性能评价部155将表示该评价结果的性能评价数据D11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

另外,也可以是,性能评价部155在进行负载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较之前,对于与各日期时间对应的负载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分别计算移动平均,将负载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平滑化后进行比较。

此外,性能评价部155对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每一个都进行性能评价。

图5及图6是针对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而表示出预定值与计算部153计算的实际值的关系的例子的图。

图5及图6中,纵轴表示COP。此外,横轴表示日期时间[月日]。

图5中,曲线G21表示COP的实际值的经时变化。图5中,曲线G22表示COP的预定值(设计值)。图6中,曲线G23表示COP的实际值与预定值之差。图5或图6所示的曲线G21~G23、以及阈值等例如可以由终端装置2(图1)显示。

另外,也可以是,性能评价部155在对COP的实际值与预定值进行比较之前,对与各日期时间对应的COP的实际值计算移动平均,将COP的实际值平滑化后进行比较。

性能评价部155例如根据过程数据D1所示的各能量供给装置的输入输出的实际值,计算性能评价指标(输出能量相对于输入能量的转换效率、能量的生成效率,例如图5的曲线G21)。性能评价部155取得模型参数数据D5所示的各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与基于过程数据D1计算出的性能评价指标(例如,图5的曲线G22)进行比较。性能评价部155在比较的结果是其差的绝对值(例如图6的曲线G23)大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关于该能量供给装置,评价为没有发挥预定的性能。性能评价部155将表示该评价结果的性能评价数据D11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

此外,性能评价部155在关于能量供给装置评价为没有发挥预定的性能的情况下,将根据过程数据D1所示的各能量供给装置的输入输出的实际值而计算出的性能评价指标(输出能量相对于输入能量的转换效率、能量的生成效率)作为该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将模型参数数据D5的信息更新。并且,性能评价部155例如对运转计划制作部152输出基于更新后的模型参数数据D5的运转计划数据D8的再次生成请求。进而,性能评价部155对计算部153输出基于运转计划制作部152再次生成的运转计划数据D8的、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的再次生成请求。

接着,参照图7,对终端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终端装置2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终端装置2具备通信部21、输入部22、显示部23、存储部24和控制部25。

通信部21具备通信用接口。通信部21经内部网络4而与能量管理装置1(图1)进行通信。

输入部22例如具备触摸面板、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受理用户的操作。输入部22受理的操作例如由显示部23进行显示。

显示部23例如具备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场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存储部24例如具备ROM、RAM、或EEPROM等。此外,存储部24也可以具备HDD、闪存等外部存储装置。存储部24存储供终端装置2具备的CPU(未图示)执行的各种程序或该CPU执行的处理的结果等。

控制部25具有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由终端装置2具备的CPU执行在存储部24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

控制部25具备显示处理部251。

显示处理部251基于输入部22从用户受理的操作,使显示部23显示各种信息。例如,在输入部22从用户受理了建筑物B(图1)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的显示请求的情况下,显示处理部251经由通信部21,向能量管理装置1发送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的发送请求。显示处理部251当取得按照该发送请求而从能量管理装置1发送的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时,使显示部23显示所取得的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所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

此外,例如,在输入部22从用户受理了建筑物B(图1)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显示请求的情况下,显示处理部251经由通信部21,向能量管理装置1发送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的发送请求。显示处理部251当取得按照该发送请求而从能量管理装置1发送的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时,使显示部23显示所取得的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所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

接着,参照图8~图13,对能量管理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能量管理装置1(图2)的动作的第一例的流程图。

这里,对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的计算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步骤S101)首先,输入控制部144(图2)使输入部12受理的评价期间数据D3存储到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中。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102。

(步骤S102)接着,计算部153(图2)一边在存储在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中的评价期间数据D3所示的评价期间内中使其日期时间从评价期间的开始起每次前进1小时,一边执行步骤S103~步骤S107的处理。

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重复进行步骤S103~S107的处理,直到评价期间结束。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结束图8所示的处理。

(步骤S103)接着,计算部153从过程数据存储部131读取与评价期间内的日期时间对应的过程数据D1,从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读取工厂模型数据D4以及模型参数数据D5。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104。

(步骤S104)接着,计算部153基于式(1),计算该日期时间下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105。

(步骤S105)接着,计算部153基于式(2),计算该日期时间下的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106。

(步骤S106)接着,计算部153基于式(3),计算该日期时间下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值。进而,计算部153将计算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值与到此为止计算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相加,由此将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更新。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107。

(步骤S107)接着,计算部153将包含该日期时间下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的信息在内的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

图9是表示能量管理装置1(图2)计算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以及净的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通过参照图8说明的处理来计算图9所示的各值。图9所示的曲线G31~曲线G33例如由终端装置2(图7)显示。图9中,纵轴表示初级能量量[kWh],横轴表示日付[月日]。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评价期间为从4月1日到3月31日的1年,横轴的日期时间表示从4月1日到3月31日的期间。此外,曲线G31表示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的经时变化。此外,曲线G32表示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的经时变化。此外,曲线G33表示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即初级能量净生产量的实际累计值)的经时变化。图9所示的例子中,“当前”在评价期间内,所以仅针对从4月1日到“当前”计算各种实际值,曲线G31~曲线G33也表示从4月1日到“当前”的实际值的经时变化。

图10是表示能量管理装置1(图2)的动作的第二例的流程图。

这里,对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计算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步骤S201)首先,输入控制部144(图2)将输入部12受理的评价期间数据D3存储到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中。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202。

(步骤S202)接着,需求预测部151(图2)分别从过程数据存储部131以及气象数据存储部132读取与评价期间数据D3所示的评价期间的日期时间对应的过程数据D1及气象数据D2。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203。

(步骤S203)接着,需求预测部151基于读取的过程数据D1以及气象数据D2,预测评价期间内的每规定定时的建筑物B(图1)的能量需求量。需求预测部151将包含表示能量需求量的预测结果的信息的需求预测数据D7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204。

(步骤S204)接着,运转计划制作部152(图2)基于在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中存储的工厂模型数据D4及模型参数数据D5、以及在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存储的需求预测数据D7,制作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各自的运转计划。运转计划制作部152将包含表示制作出的运转计划的信息的运转计划数据D8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205。

(步骤S205)接着,计算部153(图2)基于式(1)~式(3),计算评价期间内的各日期时间下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206。

(步骤S206)接着,计算部153将包含表示评价期间内的各日期时间下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信息在内的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

图11是表示能量管理装置1(图2)计算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以及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通过参照图10说明的处理来计算图11所示的各值。此外,图11所示的曲线G41~曲线G43例如由终端装置2(图7)显示。图11中,纵轴表示初级能量量[kWh],横轴表示日期[月日]。此外,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评价期间是从4月1日到3月31日的1年,横轴的日期时间表示从4月1日到3月31日的期间。此外,曲线G41表示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的经时变化。此外,曲线G42表示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的经时变化。此外,曲线G43表示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即,初级能量净生产量的预测累计值)的经时变化。

图12是表示能量管理装置1(图2)的动作的第三例的流程图。

这里,说明对与通过参照图10说明的处理而计算出的初级能量有关的各种预测值进行更新的处理的流程。

(步骤S301)首先,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图2)从运算结果存储部134读取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302。

(步骤S302)接着,ZEB可能性评价部154从运算结果存储部134读取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303。

(步骤S303)接着,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基于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所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修正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所示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接着,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基于修正后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对于建筑物B评价ZEB能否达成。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304。

(步骤S304)接着,ZEB可能性评价部154生成包含针对建筑物B表示ZEB能否达成的评价结果的信息在内的ZEB评价数据D10。接着,ZEB可能性评价部154将生成的ZEB评价数据D10存储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305。

(步骤S305)接着,在建筑物B能够达成ZEB的情况下(是),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结束图12所示的处理。此外,在建筑物B不能达成ZEB的情况下(否),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306。

(步骤S306)接着,性能评价部155(图2)进行在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评价。接着,性能评价部155针对性能评价的结果是评价为没有发挥预定的性能的能量供给装置,利用根据过程数据D1所示的该能量供给装置的输入输出的实际值而计算出的性能评价指标,更新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存储的模型参数数据D5中的该能量供给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的信息。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307。

(步骤S307)接着,运转计划制作部152(图2)基于工厂模型数据D4、在步骤S306中更新后的模型参数数据D5、以及需求预测数据D7,制作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运转计划。接着,运转计划制作部152利用制作出的运转计划的信息,更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存储的运转计划数据D8。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308。

(步骤S308)接着,计算部153(图2)基于工厂模型数据D4、在步骤S306中更新后的模型参数数据D5、需求预测数据D7、以及在步骤S307中更新后的运转计划数据D8,计算在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所有能量供给装置的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和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接着,计算部153利用表示计算出的各种预测值的信息,更新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存储的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然后,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结束该图所示的处理。

图13是表示基于与能量管理装置1(图1)运算的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消耗量的预测值、以及净的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相对的实际值进行更新的一例的图。

通过参照图8、图10、图12说明的处理来计算图13所示的各值。此外,图13所示的曲线G31~G33、G41~G43、G51~G53例如由终端装置2(图7)显示。图13中,纵轴表示初级能量量[kWh],横轴表示日期[月日]。此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评价期间是从4月1日到3月31日的1年,横轴的日期时间表示从4月1日到3月31日的期间。

曲线G31~G33与图9同样,分别表示初级能量生产量的实际值的经时变化、初级能量消耗量的实际值的经时变化、以及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实际累计值(即,初级能量净生产量的实际累计值)的经时变化。曲线G41~G43与图11同样,分别表示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的经时变化、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的经时变化、以及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即,初级能量净生产量的预测累计值)的经时变化。曲线G51~G53分别表示通过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后的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所表示的各种预测值。曲线G51表示更新后的初级能量生产量的预测值的经时变化。曲线G52表示初级能量消耗量的预测值的经时变化。曲线G53表示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经时变化。

图13所示的例子中,关于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相比于预测值而言实际值变低,建筑物B有无法达成ZEB的可能性。作为其原因之一,有可能在能量供给工厂P(图1)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某一个或多个没有发挥预定的性能。因此,能量管理装置1对模型参数数据D5中预先设定的性能评价指标、和根据过程数据D1计算出的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评价能量供给装置是否发挥了预定的性能。并且,在评价为能量供给装置没有发挥预定的性能的情况下,能量管理装置1基于根据过程数据D1而计算出的性能评价指标,重新制作运转计划。该运转计划基于准确度更高的性能评价指标来制作。并且,计算部153基于该再次制作的运转计划,计算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由此,能量管理装置1例如能够更可靠地使建筑物B达成ZEB。

图14是表示能量管理装置1计算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其他例的图。

图14中,纵轴表示初级能量[kWh]。横轴表示日期时间[月日]。图14所示的例子中,评价期间是从4月1日到3月31日的1年,横轴的日期时间表示从4月1日到3月31日的期间。图14所示的曲线G61~曲线G63、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例如由终端装置2(图7)显示。曲线G61~G63分别表示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即,初级能量净生产量的预测累计值)的经时变化。

曲线G61表示针对建筑物B在评价期间的1年的结束时刻、基于使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为零或负的制约条件下生成的运转计划而预测的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经时变化。曲线G62表示针对建筑物B在评价期间的1年的结束时刻、基于使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为第一阈值以下的制约条件下生成的运转计划而预测的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经时变化。

曲线G63表示针对建筑物B在评价期间的1年的结束时刻、基于使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为第二阈值以下的制约条件下生成的运转计划而预测的负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预测累计值的经时变化。

这样,能量管理装置1也可以针对建筑物B,例如以使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累计值小于零以外的规定阈值的方式制作运转计划。由此,能量管理装置1能够针对建筑物B,使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在评价期间的结束时刻更小或更大。并且,例如,在补助金等优惠的赋予条件是使初级能量净消耗量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能量管理装置1能够制作运转计划,并对能量供给工厂P内设置的能量供给装置进行控制,以便达成该条件。并且,终端装置2能够容易理解地显示能否达成该条件。

接着,参照图15,对能量管理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变形例的能量管理系统0a与能量管理系统0同样地,具备能量管理装置1、终端装置2、多个能量供给装置、监视控制装置5和外部通信服务器6。但是,能量管理系统0a中,各装置的连接形态与能量管理系统0不同。具体而言,能量管理系统0中,能量管理装置1以及终端装置2与内部网络4连接,相对于此,能量管理系统0a中,能量管理装置1以及终端装置2与外部网络7连接。能量管理系统0a中,能量管理装置1经由外部通信服务器6,从监视控制装置5接收各种数据,执行上述的各种处理。

这样,能量管理装置1和终端装置2中的某一方或双方可以与外部网络7连接,能量管理系统0a也可以向用户提供所谓的云服务。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各装置具备的结构也可以分离地设置在不同的装置中。例如,能量管理装置1具备的需求预测部151、运转计划制作部152、计算部153、ZEB可能性评价部154以及性能评价部155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装置中。此外,过程数据存储部131、气象数据存储部132、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以及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装置中。在这些结构设置在不同的装置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经由装置间的通信传递向该各结构输入的信息以及输出的信息,来实现上述的能量管理装置1的功能。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一体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管理系统0具备的多个装置所具有的功能。例如,终端装置2的显示部23以及显示处理部251也可以设置在能量管理装置1中。并且,能量管理装置1也可以显示例如基于运算结果存储部134中存储的各种数据的任意信息。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2的显示部23的显示形态不限于上述。例如,终端装置2例如也可以用表形式来显示图3~图6、图9、图11、图13、图14所示的各种曲线所表示的信息。此外,例如,终端装置2也可以将上述的任意的各种曲线重叠显示。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2的显示部23显示的信息不限于上述。例如,终端装置2也可以显示上述的各种阈值。此外,例如,终端装置2也可以显示能量管理装置1存储的过程数据D1、气象数据存储部132存储的气象数据D2、设定输入数据存储部133存储的评价期间数据D3、工厂模型数据D4及模型参数数据D5、以及运算结果存储部134存储的初级能量实际数据D6、需求预测数据D7、运转计划数据D8、初级能量预测数据D9、ZEB评价数据D10及性能评价数据D11中的任意数据中包含的任意信息。例如也可以是,终端装置2从能量管理装置1取得ZEB评价数据D10,通过文字串来显示关于建筑物B能够达成ZEB的评价结果。此外,例如也可以是,终端装置2取得性能评价数据D11,通过显示来示出被评价为没有发挥预定的性能的能量供给装置。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关于规定期间的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通过具有计算实际值及预测值的计算部,能够容易理解地提示初级能量净消耗量的累计值。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能量管理装置1(图2)以及终端装置2(图7)的一部分、例如能量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以及终端装置2的控制部25(图7)等的一部分或全部用计算机实现。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是,将用于实现其功能的程序记录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使计算机系统读取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并执行,由此来加以实现。另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能量管理装置1或终端装置2中内置的计算机系统,是含有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及周边设备等硬件的系统。

此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而,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括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路那样短时间、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如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功能的程序。

此外,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能量管理装置1以及终端装置2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集成电路来实现。能量管理装置1以及终端装置2的各功能部可以单独地处理器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集成而处理器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取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欲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