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太阳能柴油市电联合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779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供电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能太阳能柴油市电联合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一些边际地区通常采用分布式内燃动力(以柴油机为主)发电技术来获得所需的电能,然而不断上升的柴油价格和运输成本,日益从严的排放法规以及不断枯竭的传统化石能源,限制了边际地区分布式内燃动力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因地制宜结合可再生风能、太阳能,实现联合供电可以满足边际地区日益增加的用电需求。

根据统计显示全球风能资源达到27400亿千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20亿千瓦,大约是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的10倍,风能利用已经成为全球焦点。通常边际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及其附属岛屿有效风能密度通常在200W/m2以上,内蒙古草原地区全年日平均风速达到6m/s超过5000小时。太阳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是人类目前大力开采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现有分布式内燃动力发电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风能-太阳能-柴油-市电联合发电技术可一定程度解决边际地区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降低燃油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在风速较大以及天气晴朗的时候,采用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板组合供电,在风速不足以及多云阴天的时候,启动柴油发电补充供电,而在柴油不足的情况下,则连接市电紧急供电,以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能太阳能柴油市电联合供电系统,用以解决边际地区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能太阳能柴油市电联合供电系统,包括风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电能转化系统、柴油发电系统、市电及负载,所述风能发电系统包括风力机与发电机一,所述风力机与发电机一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太阳能板;所述电能转化系统包括整流器、蓄电池及逆变器,所述整流器通过蓄电池与逆变器连接;所述柴油发电系统包括柴油机、传动链及发电机二,所述柴油机通过传动链与发电机二连接。

进一步,发电机一与整流器连接。

进一步,太阳能板与蓄电池连接。

进一步,逆变器、市电及发电机二与负载连接。

进一步,蓄电池为大容量铅酸蓄电池。

风速达到要求的时候采用风能发电,天气晴朗的时候采用太阳能发电,遇到特殊天气的时候采用柴油发电,在以上三种都不能满足的时候切换到市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控制策略简单,运行安全;

2.能有效解决边际地区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

3.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保护环境有显著意义;

4.对于混合能源供电系统的探究具有启发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能太阳能柴油市电联合供电系统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风力机;2、发电机一;3、整流器;4、蓄电池;5、逆变器;6、市电;7、太阳能板;8、柴油机;9、传动链;10、发电机二;11、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能太阳能柴油市电联合供电系统,包括电能转化系统、风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柴油发电系统、市电6及负载11,所述电能转化系统包括整流器3、蓄电池4及逆变器5,所述整流器3通过蓄电池4与逆变器5连接;所述风能发电系统包括风力机1与发电机一2,所述风力机1与发电机一2连接,所述发电机一2与整流器3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太阳能板7,所述太阳能板7与蓄电池4连接;所述柴油发电系统包括柴油机8、传动链9及发电机二10,所述柴油机8通过传动链9与发电机二10连接,所述逆变器5、市电6及发电机二10与负载11连接。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在风速大于5m/s而小于20m/s的时候,风能发电系统启动,风力机1在风力作用下开始工作,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一2工作,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此时的电能为交流电,通过整流器3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输出,对蓄电池4进行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4内,需要用电的时候,蓄电池4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输出,此时的电能为直流电,通过逆变器5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输出,供给负载11使用;在太阳能辐射达到一定条件的时候,太阳能发电系统启动,太阳能板7吸收太阳能辐射开始工作,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对蓄电池4进行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4内,需要用电的时候,蓄电池4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输出,此时的电能为直流电,通过逆变器5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输出,供给负载11使用;在天气异常的时候,柴油发电系统启动,柴油机8开始工作,将柴油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通过传动链9带动发电机二10工作,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供给负载11使用;在以上三种都不能正常使用的时候,连接市电6,供给负载11使用。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