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配电线路树障自动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713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架空配电线路树障自动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障清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架空配电线路树障自动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树木对电力线路有诸多危害:1)导线与树枝接触在接触处放电,电流沿树木流入大地,严重时会烧伤导线,而且使树身带电,人接触树木时会危及人身安全。2)若树枝同时碰着两条导线,会造成相间或线间短路事故。3)刮风时树木碰触导线,加速电力导线的磨损。4)电力线路对其接触的树木放电,使电力线路损耗增加。

尽管供电公司每年都对架空线路下方的树木进行剪枝或砍伐处理。但由于当地老百姓的干扰和阻挠,甚至刚刚砍伐后又在原地栽上新树,每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际效果甚微,反倒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和维护工作量,甚至导线对树枝放电还可能导致人畜伤亡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架空配电线路树障自动清除装置,大大提高油田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也可避免线路对树枝放电导致的人身触电事故,还能大幅度减轻维护工作量。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承重线、独立清障装置、就地取能装置、放电控制装置、骨架、电极网、独立清障区,在承重线的下面设有独立清障装置,独立清障装置包括上电极、绝缘子、下电极,在独立清障装置的上下两侧布置上电极和下电极,在电极和下电极左右两端设有绝缘子,在上电极和下电极的右侧设有就地取能装置,在就地取能装置的下侧连接有放电控制装置。

上述的上电极和下电极间形成独立清障区。

上述的上电极和下电极为网状放电电极。

上述的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设有骨架,在骨架内设有电极网。

上述的电极网网孔规格为100×100mm。

上述的绝缘子为轻型绝缘子,爬电比距不小于30mm/kV,爬电距离为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有独立清障装置,不形成导线对地放电,不影响树木的继续生长,不对地面的人畜产生接触电位和跨步电压,设有放电控制装置,放电控制装置控制放电控制开关的分合闸,实现对放电电源自动投退的自动控制和远程通讯,设有就地取能装置,能够实现在野外提供放电控制装置工作电源,本实用新型将会大大提高油田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也可避免线路对树枝放电导致的人身触电事故,还能大幅度减轻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骨架与电极网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承重线1、上电极2、绝缘子3、下电极4、就地取能装置5、放电控制装置6、骨架7、电极网8、独立清障区9。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承重线1、独立清障装置、就地取能装置5、放电控制装置6、骨架7、电极网8、独立清障区9,在承重线1的下面设有独立清障装置,独立清障装置包括上电极2、绝缘子3、下电极4,在独立清障装置的上下两侧布置上电极2和下电极4,在电极2和下电极4左右两端设有绝缘子3,在上电极2和下电极4的右侧设有就地取能装置5,在就地取能装置5的下侧连接有放电控制装置6。

其中,在上电极2和下电极4间形成独立清障区9,所述的上电极2和下电极4为网状放电电极。

另外,所述的上电极2和下电极4之间设有骨架7,在骨架7内设有电极网8,所述的电极网8网孔规格为100×100mm,所述的绝缘子3为轻型绝缘子,爬电比距不小于30mm/kV,爬电距离为300mm。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设有独立清障装置,当树木或植物的新长的枝叶进入清障区后,在两个放电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通道,靠放电电流将进入清障区的新枝叶烧死,防止树木或植物的枝叶跨过上电极接近架空导线。在整个清障过程中,不形成导线对地放电,不影响树木的继续生长,不对地面的人畜产生接触电位和跨步电压。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设有放电控制装置,放电控制装置控制放电控制开关的分合闸,实现对放电电源自动投退的自动控制和远程通讯。

实施例3:

架空配电线路树障自动清除装置的放电控制装置必须装设在野外架空线路的杆塔上,放电控制装置的工作电源以及自动清障所需的放电电源只能靠就地取能,本实用新型设有就地取能装置,能够实现在野外提供放电控制装置工作电源。

本实用新型设有独立清障装置,不形成导线对地放电,不影响树木的继续生长,不对地面的人畜产生接触电位和跨步电压,设有放电控制装置,放电控制装置控制放电控制开关的分合闸,实现对放电电源自动投退的自动控制和远程通讯,设有就地取能装置,能够实现在野外提供放电控制装置工作电源,本实用新型将会大大提高油田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也可避免线路对树枝放电导致的人身触电事故,还能大幅度减轻维护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