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卡箍的汽车车门线束橡胶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818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卡箍的汽车车门线束橡胶护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带卡箍的汽车车门线束橡胶护套。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线束护套是汽车线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附件,可对线束进行密封及隔离钣金孔锐边,确保相关电器件正常工作。然而当汽车车门线束装配到车身侧围钣金上时,由于装配空间小,导致了装配困难、装配时间长,且对于判断线束是否完全装配到位没有反馈,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卡箍的汽车车门线束橡胶护套,该护套结合了卡箍的结构,为线束的安装提供了反馈,同时提高了护套的结构强度,降低了线束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带卡箍的汽车车门线束橡胶护套,包括橡胶护套本体,所述橡胶护套本体的一端设有与车身侧围连接的侧围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连接头上固定有定位卡箍,所述定位卡箍上设有与车身侧围配合的限位弹片。

具体的,所述定位卡箍包括封闭环状的卡箍壁,所述限位弹片设置于卡箍壁上,所述卡箍壁的底部周向表面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卡箍底座;所述卡箍底座固定于侧围连接头上。

具体的,所述侧围连接头的外侧周向表面过渡连接有与卡箍壁过盈配合的定位套环,所述卡箍底座固定于定位套环与侧围连接头的外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优选的,所述定位套环的顶面周向连接有与侧围钣金过盈配合的唇边,所述唇边位于限位弹片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卡箍底座的两侧分别开有一个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套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卡箍壁的两侧表面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弹片。

优选的,所述侧围连接头的顶面上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线束固定筋,所述线束固定筋位于卡箍壁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护套的侧围连接头上增加塑料卡箍,解决了装配困难及护套拔出力不足的问题,卡箍易于和钣金装配,且装配过程中有明显的反馈声,线束装配完成后其密封性较好,同时增大了橡胶件与钣金之间的保持力,提高了线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橡胶护套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卡箍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围连接头处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C—C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围连接头的处的正视图;

图8为图7中D—D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E—E的剖视图;

其中,1—橡胶护套本体,2—侧围连接头,3—定位卡箍(3.1—卡箍壁,3.2—卡箍底座),4—限位弹片,5—定位套环,6—唇边,7—定位凹槽,8—定位凸起,9—线束固定筋,10—车门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带卡箍的汽车车门线束橡胶护套,包括橡胶护套本体1,橡胶护套本体1的一端设有与车身侧围连接的侧围连接头2,侧围连接头2上固定有定位卡箍3,定位卡箍3上设有与车身侧围配合的限位弹片4。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连接头2的顶面上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线束固定筋9,线束固定筋9位于卡箍壁3.1的内侧。线束固定筋9可使护套相对线束的位置相对稳定,进一步提高线束的安装效果。

如图2所示,定位卡箍3包括封闭环状的卡箍壁3.1,限位弹片4设置于卡箍壁3.1上,卡箍壁3.1的底部周向表面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卡箍底座3.2;卡箍底座3.2固定于侧围连接头2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箍壁3.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弹片4。

如图3—6所示,侧围连接头2的外侧周向表面过渡连接有与卡箍壁3.1过盈配合的定位套环5,卡箍底座3.2固定于定位套环5与侧围连接头2的外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套环5的顶面周向连接有与侧围钣金过盈配合的唇边6,唇边6位于限位弹片4的下方。唇边6在橡胶护套装配到钣金上后与钣金过盈配合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

如图7—9所示,卡箍底座3.2的两侧分别开有一个定位凹槽7,定位套环5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定位凹槽7配合的定位凸起8。定位凹槽7和定位凸起8的配合确保了橡胶护套本体1与定位卡箍3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线束护套在装配到侧围的钣金上时,橡胶护套本体1上的的定位卡箍3挤压进钣金孔,在此过程中,定位卡箍3上的限位弹片4先是被压状态,当装配到位后,限位弹片4弹起,发出清楚的“咔嚓”声,并且装配到位后,定位卡箍3的外围尺寸略大于钣金孔,使护套紧密的与钣金护套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