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85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领域,特别涉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电源装置是可以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电源装置可为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电源装置也可以是一种将高电压转化为低电压输出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4669218U的中国专利,一种电源模块,用于接近开关。包括输入电源、接近开关、共模滤波模块和差模滤波模块;所述共模滤波模块和所述差模滤波模块串接后串联在所述输入电源和所述接近开关之间。

电源装置的输入电源分为直流电供电和交流电供电两种,在使用直流电供电时,要特别注意正负极性,一旦正负极性接错,会造成电源装置烧毁甚至爆炸,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电源装置,当电源装置的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极性相反时,开关电源不会启动,从而保护了开关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开关电源,包括用于检测输入电源的极性并输出极性检测信号的极性检测装置、耦接于极性检测装置以接收极性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耦接于控制装置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与控制信号以启闭开关电源供电回路的执行装置;

当所述极性检测装置检测到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极性一致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执行装置工作以实现将输入电源接入开关电源。

采用上述方案,极性检测装置检测到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输入端极性不同时,输入电源不会接入到开关电源中,保证了开关电源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极性检测装置包括耦接于输入电源以接收输入电源的电压并输出第一开关检测信号的第一检测开关单元、耦接于第一检测开关单元以接收第一开关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开关检测信号的第二检测开关单元、耦接于第二开关检测单元以接收第二开关检测信号输出极性检测信号至控制装置的第一光线发射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检测三极管、检测二极管、蓄电池,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输入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检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检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阿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与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检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检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检测二极管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检测开关单元与第二检测开关单元配合使用,只有当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输入端极性一致时,才会导通,且通过第一光线发射单元输出输出极性检测信号,保证信号不会收到干扰,提高了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光线接收单元与第二光线发射单元;

所述第一光线接收单元耦接于极性检测装置以接收极性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光线接收信号;

所述第二光线发射单元耦接于第一光线接收单元以接收第一光线接收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执行执行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光线接收单元接收第一光线发射单元发出的输出极性检测信号,提高了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且再通过第二光线发射单元输出控制信号,保证了传输时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延时装置,所述延时装置耦接于控制装置以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延时信号至执行装置以闭合执行装置的供电回路。

采用上述方案,延时装置提供延时的功能,只有当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极性一致时,延时装置才会启动,延时装置需要持续得电,经过延时后,才会将延时信号输出至执行装置,提高了极性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执行装置包括第二光线接收单元与触发单元;

所述第二光线接收单元耦接于控制装置以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第二光线接收信号;

所述触发单元耦接于第二光线接收单元以接收第二光线接收单元并响应于第二光线接收单元以实现将输入电源接入开关电源。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光线接收单元接收第二光线发射单元的控制信号,提高了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痛快哭触发单元进行触发,当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极性一致时,将输入电源接入开关电源,使开关电源开始工作。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指示开关电源供电情况的指示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当开关电源开始工作时,指示单元也开始工作,指示单元可以清楚的显示出此时开关电源的供电情况,工作人员可以不使用设备,而直接判断出开关电源供电情况。

作为优选,还包括触发装置与报警装置;

所述触发装置耦接于输入电源以接收输入电源的电压信号并输出触发信号;

所述报警装置耦接于触发装置以接收触发信号并响应于触发信号以实现报警;

当所述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输入极性相反时,所述报警触发装置控制报警装置发出告警。

采用上述方案,当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极性相反时,触发装置控制报警装置工作,发出告警,提醒工作人员,此时输入电源的极性不正确。

作为优选,所述触发装置还有无线收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以接收触发信号并响应于触发信号以实现远程告警。

采用上述方案,当工作人院误以为是正确的极性,开启后回到办公室后,无线收发装置可以实现远程提示工作人员,告知此时开关电源不处于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无线发射单元、无线接收单元与振动单元;

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耦接于触发装置以接收触发信号并输出无线发射信号;

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耦接于无线发射单元以接收无线发射信号并输出无线接收信号;

所述振动单元耦接于无线接收单元以接收无线接收信号并响应于无线接收信号以实现振动提示。

采用上述方案,无线发射单元输出无线发射信号,无线接收单元接收到无线发射信号后控制振动单元,发出用于提示工作人员的振动,使用振动的提示方法与光线相比,提高了感触的能力,时工作人员容易发觉。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电源上还设有金属散热网罩,所述开关电源上固定连接有限制金属散热网罩纵向位置的第一卡接件、与第一卡接件配合使用从而限制金属散热网罩横向位置的第二卡接件,所述金属散热网罩上设有供孔第一卡接件卡接的第一卡接槽、供第二卡接件卡接的第二卡接槽。

采用上述方案,当金属散热网罩在装配时,无需使用工具,徒手就可以将金属散热网罩安装上去,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一卡接槽的配合卡接、第二卡接件与第二卡接槽的配合卡接,使开关电源与金属散热网罩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分别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极性一致时,才会接入到开关电源中,且开关电源工作时,有灯光提示;

2、当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的极性相反时,会发出告警;

3、具有远程提示的功能,且才用振动的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开关电源与金属散热网罩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电路原理图一;

图5为实施例三中无线收发装置的电路原理二。

图中:1、开关电源;2、金属散热网罩;3、第一卡接件;4、第二卡接件;5、第一卡接槽;6、第二卡接槽;7、极性检测装置;8、控制装置;9、执行装置;10、第一检测开关单元;11、第二检测开关单元;12、第一光线发射单元;13、第一光线接收单元;14、第二光线发射单元;15、延时装置;16、第二光线接收单元;17、触发单元;18、指示单元;19、触发装置;20、报警装置;21、无线收发装置;22、无线发射单元;23、无线接收单元;24、振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开关电源1,开关电源1上设有金属散热网罩2,开关电源1上固定连接有限制金属散热网罩2纵向位置的第一卡接件3、与第一卡接件3配合使用从而限制金属散热网罩2横向位置的第二卡接件4,金属散热网罩2上设有供第一卡接件3卡接的第一卡接槽5、供第二卡接件4卡接的第二卡接槽6;还包括用于检测输入电源的极性并输出极性检测信号的极性检测装置7、耦接于极性检测装置7以接收极性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8、耦接于控制装置8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与控制信号以闭合开关电源1供电回路的执行装置9;当极性检测装置7检测到输入电源的极性与开关电源1的输入端一致正确时,控制装置控制执行装置9以实现将输入电源接入开关电源1。

如图1所示,开关电源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件3与第二卡接件4,第一卡接件3与第二卡接件4均分成固定部与活动部两部分,第一卡接件3与第二卡接件4的固定部与开关电源1焊接,第一卡接件3与第二卡接件4的活动部与第一卡接件3与第二卡接件4的固定部枢接,且第一卡接件3与第二卡接件4的活动部上均设置有卡接凸块。金属散热网罩2上的第一卡接槽5与开关电源1的第一卡接件3上活动部的凸块卡接,金属散热网罩2上的第二卡接槽6与开关电源1的第二卡接件4上活动部的凸块卡接。

如图2所示,极性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检测开关单元10、第二检测开关单元11、第一光线发射单元12,第一检测开关单元10由第一电阻R1、检测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检测二极管D2、蓄电池E组成,第二检测开关单元11由三极管Q2、电阻R3组成,第一光线发射单元12为发给二个LED1。控制装置8包括第一光线接收单元13、第二光线发射单元14,第一光线接收单元13为光敏三极管Q3,第二光线发射单元14为发光二极管LED2。执行装置9包括第二光线接收单元16、触发单元17,第二光线接收单元16为光敏三极管Q4,触发单元17为继电器KM1。

如图2所示,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O的负极连接,检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连接,检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蓄电池E的正极连接,蓄电池E的负极与检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检测二极管D2的阳极与检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检测二极管D2的阴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检测三极管Q1与检测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蓄电池E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光敏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光敏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与地GND连接,光敏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光敏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输入电源VO的负极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1的一端连接,开关电源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

工作过程:当输入电源VO的正负极对换时,二极管D1导通,检测三极管Q1、三极管Q2均不导通,开关电源1不工作。当输入电源VO的正负极不对换时二极管D1截止,检测二极管D2导通,检测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导通,发光二极管LED1亮,光敏三极管Q3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1发出的极性检测信号后导通,发光二极管LED2亮,光敏三极管Q4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2发出的控制信号后导通,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闭合,开关电源1开始工作。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的基础上增加了延时装置15,延时装置15为时间继电器KT。

如图3所示,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O的负极连接,检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连接,检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蓄电池E的正极连接,蓄电池E的负极与检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检测二极管D2的阳极与检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检测二极管D2的阴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检测三极管Q1与检测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蓄电池E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光敏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时间继电器KT的一端连接,时间继电器KT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光敏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与地GND连接,光敏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T1-1的一端连接,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T1-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光敏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输入电源VO的负极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1的一端连接,开关电源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

工作过程:当输入电源VO的正负极对换时,二极管D1导通,检测三极管Q1、三极管Q2均不导通,开关电源1不工作。当输入电源VO的正负极不对换时二极管D1截止,检测二极管D2导通,检测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导通,发光二极管LED1亮,光敏三极管Q3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1发出的极性检测信号后导通,时间继电器KT得电,发光二极管LED2亮,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电KT1-1经过一段时间后闭合,光敏三极管Q4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2发出的控制信号后导通,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闭合,开关电源1开始工作。

实施例三:

如图4、5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指示单元18、触发装置19、报警装置20、无线收发装置21,无线收发装置21包括无线发射单元22、无线接收单元23、振动单元24。指示单元18为发放光二极管LED3,触发装置19由继电器KM2、二极管D1组成,报警装置20为电铃HA,无线发射单元22为发射器,无线接收单元23为接收器,振动单元24由振动器、电阻R4组成。振动器可以采用型号为1027振动马达,无线收发装置21可以使用型号为314M的装置。

如图4所示,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玲HA的一端连接,电铃HA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M2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2的另一端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O的负极连接,检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连接,检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蓄电池E的正极连接,蓄电池E的负极与检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检测二极管D2的阳极与检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检测二极管D2的阴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检测三极管Q1与检测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蓄电池E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光敏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时间继电器KT的一端连接,时间继电器KT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光敏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与地GND连接,光敏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T1-1的一端连接,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T1-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光敏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输入电源VO的负极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1的一端连接,开关电源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O的正极连接。

如图5所示,继电器常开触点KM2-1的一端与电源VDD的正极连接,电源VDD的负极与发射器的一端连接,发射器的另一端与继电器常开触点KM2-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器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接收器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振动器的一端连接,振动器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

工作过程:当输入电源VO的正负极对换时,二极管D1导通,电铃HA导通,发出声音,继电器KM2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2-1闭合,发射器开始输出无线发射信号,接收器一旦接收到无线发射信号输出无线接收信号,此时振动器得电,开始振动提示。当输入电源VO的正负极不对换时二极管D1截止,检测二极管D2导通,检测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导通,发光二极管LED1亮,光敏三极管Q3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1发出的极性检测信号后导通,时间继电器KT得电,发光二极管LED2亮,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电KT1-1经过一段时间后闭合,光敏三极管Q4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2发出的控制信号后导通,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闭合,开关电源1开始工作,并且发光二极管LED3发光。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