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393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式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接触式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通过无线控制链路和机载飞行控制系统实现飞行作业的不载人飞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影视航拍、电力巡线、地形测绘、环境监测、反恐侦查等领域。

目前多旋翼无人机行业一个主要的痛点是电池续航时间过短,平均20-30分钟左右的电池续航时间严重制约了无人机在应用范围与应用深度上的拓展。在使用过程中,一旦电量不足,就需要人工操控无人机降落,更换新电池,或者将原有电池拆下,待充满电后再装上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无人机缺乏连续作业能力,整个系统的体验性变差,同时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成本进行维护。针对这种现状,也有一些国内外公司研发出了对接式的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通过无人机充电卡口与充电基站的精准对接,实现自动充电,但这种装置通常需要配套高精度定位装置来使用,以修正目前GPS定位的误差,此类装置通常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可靠性存在很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式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以解决多旋翼无人机在低电量情况下需要人工介入更换电池的问题,实现无人机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进行自动降落充电和持续任务作业。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式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基座和充电板,所述充电基座设有无人机升降平台,所述充电板设置于升降平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基座内设有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板上布满了若干块充电块,每块充电块分别与充电控制器连接,无人机支脚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分别与不同的充电块抵触。

进一步地,每块充电块的对角线的长度均小于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的间距。

进一步地,每块充电块之间设有绝缘凸起,所述绝缘凸起呈正三角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呈倒三角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控制器内设有电容感应开关,所述电容感应开关分别与每块充电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控制器为无极性充电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基座上设有一保护罩体,所述保护罩体可翻转遮盖于所述升降平台上方,或可翻转收纳于充电基座内。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式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作业时,无人机降落于升降平台上的充电板上,由于充电板布满了若干块充电块,每块充电块的对角线的长度均小于无人机支脚上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的间距,所以无人机在降落时,支脚上的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能够分别与不同块的充电块接触充电,从而解决无人机在低电压状态时需要人工拆卸更换电池、或在使用对接式自动降落充电设备时需要辅以高精度定位装置的问题,实现了无人机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进行自动降落充电和持续任务作业,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2、每块充电块之间设有绝缘凸起间隔划分,绝缘凸起呈正三角形设置,无人机第一充电端口和第二充电端口呈倒三角形设置,由此,无人机在降落时,充电端口不会刚好降落于绝缘凸起上,确保充电端口能够与充电块充分抵触连接。

3、充电基座上设有一保护罩体,保护罩体可翻转遮盖于升降平台上方,从而对充电板或无人机进行保护,减少外界天气等因素本装置的影响,延长充电板的使用寿命。并且,保护罩体可翻转收纳于充电基座内,方便无人机着陆或离开充电基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罩体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板俯视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罩体遮盖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 1、图2和图 5,一种接触式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基座1和充电板2,外围设备为无人机3,无人机3支脚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31和第二充电接口32,第一充电接口31和第二充电接口32呈倒三角形设置。充电基座1上设有用于无人机3升降着陆的升降平台11和保护罩体12,保护罩体12通过旋转轴13与充电基座1连接,并可翻转遮盖于升降平台11上方,也可翻转收纳于充电基座1内。

参照图1、图3和图4,充电板2设置于升降平台11上。充电板2上布满了若干块充电块21,充电块21可呈正方形或正六边形设置。每块充电块21之间由绝缘凸起22间隔划分,绝缘凸起22呈正三角形设置,且每块充电块21的对角线的长度均小于无人机3第一充电接口31和第二充电接口32的间距。

参照图1,充电基座1内还设有无极性充电控制器4,充电控制器4分别与每块充电块21连接,用于向充电块21供电。充电控制器4内还设有电容感应开关41,电容感应开关41分别与每块充电块21连接。

参照图1至图5,当无人机3需要充电时,无人机3飞向最近的充电基座1。充电基座1上的保护罩体12翻转收纳于充电基座1内,露出升降平台11。无人机3通过降落引导技术降落于升降平台11上的充电板2上,由于充电板2上设有若干个充电块21,每块充电块21的对角线的长度均小于无人机3支脚上第一充电接口31和第二充电接口32的间距,所以无人机3在降落时,支脚上的第一充电接口31和第二充电接口32能够分别与不同块的充电块21抵触连接。当无人机3停稳后,无极性充电控制器4通过电容感应开关41感应到第一充电接口31和第二充电接口32分别与哪两个块充电块21抵触连接,通过继电器的切换,使该两块充电块21分别变为电源的正极与负极,为无人机3进行充电。由此,无人机3在着陆于充电板2上,第一充电端口和第二充电端口一定能分别与不同的充电块21连接,解决现有无人机3在降落充电时需要精准定位,或者人工手动完成充电等问题。同时,充电板2上每块充电块21之间设有绝缘凸起22间隔划分,该绝缘凸起22呈三角形设置,无人机3第一充电接口31和第二充电接口32呈倒三角形设置,由此,无人机3在着陆于充电板2上时,第一充电端口和第二充电端口不会刚好落于绝缘凸起22上,确保第一充电端口和第二充电端口能够与充电块21充分抵触连接。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