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352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夹。



背景技术:

普通的线夹结构,在线缆向外牵拉时无法有效止挡线缆,使用效果比较差,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止挡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具有开口,在所述线夹本体上开口附近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布设有一个V形弹片结构;所述V形弹片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自由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对应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自由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自由部的另一端悬空。

进一步的,所述线夹本体的形状为U形。

又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与对应的内侧壁的夹角为锐角。

再进一步的,所述两个V形弹片结构的自由部长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线夹本体的开口宽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V形弹片结构的自由部的宽度大于固定部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V形弹片结构的固定部与自由部的夹角为25°~35°。

进一步的,在所述线夹本体的开口端面上布设有用于止档自由部的止挡部。

又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与止挡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与自由部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再进一步的,所述线夹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线夹本体和两个V形弹片结构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夹,在线夹本体上设置两个弹片结构,当向外牵拉线缆时,两个V形弹片结构挡住线夹本体的开口,有效止挡线缆,避免线缆从线夹本体开口脱离,具有较好的止挡作用,使用效果好,满足止挡线缆的需求。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线夹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P、线夹本体;1、第一内侧壁;2、第二内侧壁;

3、第一V形弹片结构;3-1、固定部;3-2、自由部;

4、第二V形弹片结构;4-1、固定部;4-2、自由部;

5、第一止挡部;6、第二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线夹主要包括线夹本体P,线夹本体P具有开口,在线夹本体P上、开口附近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布设有一个V形弹片结构,即,第一内侧壁1和第二内侧壁2相对布设,第一内侧壁1上布设有第一V形弹片结构3,第二内侧壁2上布设有第二V形弹片结构4;两个V形弹片结构的结构相同,第一V形弹片结构3包括固定部3-1和自由部3-2,固定部3-1的一端与第一内侧壁1连接,固定部3-1的另一端与自由部3-2的一端连接,自由部3-2的另一端悬空;第二V形弹片结构4包括固定部4-1和自由部4-2,固定部4-1的一端与第一内侧壁2连接,固定部4-1的另一端与自由部4-2的一端连接,自由部4-2的另一端悬空,参见图1所示。

线缆通过开口顺向进入线夹本体P内部时,两个V形弹片结构向内发生形变,线缆顺利进入线夹本体P内部,被束缚在线夹本体P内;当向外牵拉线缆时,两个V形弹片结构在线缆的带动下向外发生形变,第一V形弹片结构3的自由部3-2的另一端(悬空的一端)抵在第一内侧壁1上,第二V形弹片结构4的自由部4-2的另一端(悬空的一端)抵在第二内侧壁2上,两个V形弹片结构挡住线夹本体P的开口,止挡线缆,线缆无法脱离。由于此时V形弹片结构与线夹本体P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即使受到较大的力,也无法继续向外发生形变,稳定性比较高,把线缆封闭在线夹本体内,有效止挡线缆,避免线缆从线夹本体开口脱离,具有较好的止挡作用,使用效果好,满足止挡线缆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线夹本体P的形状为U形,两个V形弹片结构分别布设在U形线夹本体P的两个内侧壁上。

V形弹片结构的固定部与对应连接的内侧壁的夹角为锐角,以便于线缆进入线夹本体P内。在本实施例中,锐角为45°~60°。具体来说,第一V形弹片结构3的固定部3-1与第一内侧壁1的夹角为锐角,第二V形弹片结构4的固定部4-1与第二内侧壁2的夹角为锐角,以便于线缆进入线夹本体P内。

第一V形弹片结构3的自由部3-2、第二V形弹片结构4的自由部4-2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线夹本体P的开口宽度,因此,当自由部3-2的另一端抵在第一内侧壁1上、第二V形弹片结构4的自由部4-2的另一端抵在第二内侧壁2上时,两个V形弹片结构可以完全堵住开口,避免线缆从开口脱落。

由于自由部抵在内侧壁上,受力较大,因此V形弹片结构的自由部的宽度大于固定部的宽度,以提高自由部的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力,延长使用寿命。

为保证V形弹片结构的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固定部与自由部的夹角为25°~35°。即,第一V形弹片结构3的固定部3-1与自由部3-2之间的夹角为25°~35°,第二V形弹片结构4的固定部4-1与自由部4-2之间的夹角为25°~35°。

为了进一步提高了自由部抵在内侧壁时的稳定性,在线夹本体P的开口端面上布设有用于止档自由部的止挡部。

即,在开口端面上与自由部3-2对应的位置布设有用于止档自由部3-2的第一止挡部5,在开口端面上与自由部4-2对应的位置布设有用于止档自由部4-2的第二止挡部6,以提高自由部3-2抵在第一内侧壁1上时、自由部4-2抵在第二内侧壁2上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稳定限位,提高线夹的止挡效果,避免线缆脱落。

固定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与止挡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与自由部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弹片结构向外发生形变时自由部可以抵在内侧壁上。

具体来说,固定部3-1与第一内侧壁1的连接处与第一止挡部5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该连接处与自由部3-2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向外发生形变时自由部3-2可以抵在第一内侧壁1上;固定部4-1与第二内侧壁2的连接处与第二止挡部6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该连接处与自由部4-2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向外发生形变时自由部4-2可以抵在第二内侧壁2上。

线夹本体P和两个V形弹片结构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为了便于加工,线夹本体P和两个V形弹片结构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计固定部3-1、自由部3-2、固定部4-1、自由部4-2的长度相等,以简化生产工艺,便于加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