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隔离组件、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654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线缆隔离组件、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成束扭缆线缆磨损的线缆隔离组件、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叶轮、发电机、机舱和变流设备等。其中,叶轮、发电机和机舱设置在塔筒顶部,变流设备设置在塔筒底部,为了实现能量和数据的传输,塔筒底部的部件与塔筒顶部的部件通过线缆/电缆连接。根据线缆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动力线缆、通信线缆和控制线缆。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在工作时需要对风,因此,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需要能够在一定角度内偏航转动,为了确保转动过程中不损坏线缆,故而线缆具有参与偏航扭缆的悬垂段/扭缆段,该悬垂段通常设置在塔筒的中心,并沿塔筒轴向走线,翻越马鞍平台后敷设于靠近塔筒内壁的位置。当塔筒受风力影响而摆动时,悬垂段可能在塔筒内晃动,使得线缆相互磨损或者线缆撞击塔筒壁,容易造成线缆损坏。线缆损坏后可能引起火灾或其它人员触电等人身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并且,在机舱偏航过程中,成束的大截面电缆扭在一起,扭力可使电缆间、电缆与平台过孔、电缆与马鞍面接触摩擦,时间长后将造成电缆护套和绝缘被磨坏,破坏电缆绝缘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线缆防护套,可将线缆夹置在内圈1’与外圈2’之间,从而对线缆形成防护,但是图1中所示的线缆防护套结构复杂,成本高且自重较大,容易引起线缆下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隔离组件、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以解决现有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容易引起线缆下滑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隔离组件,包括:构成为套筒状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中部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主体由至少两个隔离单元沿周向拼接形成。

可选地,所述隔离单元包括连接部和至少两个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沿径向向外凸出;所述连接部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凸出结构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呈扇环形;和/或所述凸出结构的横截面呈扇环形。

可选地,所述凸出结构的内侧设有空腔,空腔延伸至所述凸出结构的端面并与所述端面连通;和/或所述连接部的径向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和/或

所述连接部和/或凸出结构上开设有散热孔。

可选地,所述隔离单元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隔离单元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拼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缆隔离装置,包括固定件和前述的线缆隔离组件,所述线缆隔离组件的通孔与线缆直径相匹配,所述固定件适于将所述线缆隔离组件固定于所述线缆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为扎紧件,所述扎紧件安装在所述线缆隔离组件的主体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扎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并位于相邻两所述凸出结构之间。

可选地,当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线缆隔离组件固定于所述线缆上时,相邻所述隔离单元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前述的线缆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隔离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单元且能够沿周向拼接形成套筒状的主体,可方便地设置在悬垂线缆的外周上,从而通过线缆隔离组件将线缆分隔开,避免线缆之间因扭动产生接触摩擦且便于线缆的散热,从而保证线缆的使用安全,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避免因隔离单元重量过重而导致线缆下滑,另外,一条线缆上可设置多组线缆隔离组件,安装点灵活可变且方便操作,可重复利用,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成本。该线缆隔离组件可设置在线缆的磨损处,从而可作为线缆与外界的绝缘装置使用。此外,由于线缆隔离组件为分体式结构,从而可方便地设置在悬垂线缆上,有利于悬垂线束线缆之间的隔离。

在此基础上,在隔离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出结构,相邻凸出结构之间经连接部连接,首先凸出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加相邻线缆之间的间隔,且减小隔离单元的重量,另外,相邻凸出结构之间能够形成容置空间,当线缆隔离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线缆上时,固定件可设置在凸出结构之间的容置空间内,有效避免线缆与固定件之间产生剐蹭。

在此基础上,凸出结构的内侧设置有空腔,能够进一步减轻隔离单元的重量及生产成本,另外,可将空腔延伸至凸出结构的端面并与端面连通,线缆可通过空腔进行散热,提高线缆的散热效果。

在此基础上,在隔离单元的径向内侧壁面设置凸起,当隔离单元与线缆固定时,使得凸起与线缆抵接,从而增加线缆隔离组件与线缆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安装的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在连接部和/或凸出结构上设置散热孔,进一步提高线缆的散热效果且能够减轻隔离单元的重量以及降低隔离单元的成本。

在此基础上,当隔离单元与线缆固定时,相邻隔离单元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线缆隔离组件能够适用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线缆,进而提高线缆隔离组件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线缆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隔离组件除去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截面图;

图4为图3的B-B向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隔离组件设置于线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隔离组件的凸出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线缆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内圈;2’、外圈;

3、线缆隔离组件;31、隔离单元;311、凸出结构;312、容置空间;313、空腔;314、凸起;315、连接部;32、固定件;34、环形槽;35、通孔;4、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2至4是实施例一的线缆隔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隔离组件3包括构成套筒状的主体,主体的中部沿轴向设有通孔35,其中,主体由至少两个隔离单元31沿周向拼接形成。

如此,由于线缆隔离组件3为分体式结构,如图5所示,可方便地将隔离单元31设置于悬垂线缆4的周围,通过在各个线缆4上设置线缆隔离组件3来将线缆4分隔开,避免线缆4之间因扭动产生接触摩擦且便于线缆4的散热,从而保证线缆4的使用安全。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避免因隔离单元31重量过重而导致线缆4下滑,另外,一条线缆4上可设置多组线缆隔离组件3,安装点灵活可变且方便操作,可重复利用,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成本。该线缆隔离组件3可设置在线缆4的磨损处,从而可作为线缆4与外界的绝缘装置使用。

其中,隔离单元31的数量不限,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两个,两个隔离单元31可沿径向相对设置,从而将线缆4夹置于两隔离单元31形成的通孔35内,当然,隔离单元31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下面以两个隔离单元31为例说明线缆隔离组件3的具体结构,当隔离单元31为三个以上时其结构与两个隔离单元31时类似。

可选地,隔离单元31包括连接部315和至少两个凸出结构311,凸出结构311沿径向向外凸出,连接部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凸出结构311之间。凸出结构311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加相邻线缆4之间的间隔,且减小隔离单元31的重量,另一方面,相邻凸出结构311之间能够形成容置空间312,当两个隔离单元31扣合于线缆4上后,两个隔离单元31的容置空间312在周向上形成环形槽34,当线缆隔离组件需要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线缆4上时,固定件可设置在凸出结构之间的容置空间312内(后面有具体介绍),有效避免线缆4与固定件之间产生剐蹭。

其中,凸出结构311的数量具体不限,可根据具体结构要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如图2中所示的,在隔离单元31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凸出结构311,从而,整个线缆隔离组件3整体呈类似“8”字形,当然,当隔离单元31在轴向的长度较长时,为达到更好的隔离效果,也可在隔离单元31上增设一个或多个凸出结构。

可选地,隔离单元31的径向内侧壁面呈与线缆4相适配的圆弧面,使得隔离单元31与线缆4的外周壁面形成更好的配合。

具体地,连接部315的横截面呈扇环形,凸出结构311的横截面呈扇环形,当构成线缆隔离组件的隔离单元31为两个时,则连接部315的横截面以及凸出结构311的横截面呈半圆环形,使得隔离单元31呈半圆筒状,两个半圆筒状的隔离单元31沿径向相对设置,从而形成套筒状的主体,并在主体中部形成沿轴向延伸的通孔35,线缆4设置于通孔35中。

可选地,为减小相邻线缆4间隔离单元31的接触面积,凸出结构311的外周面呈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圆弧面,从而使得相邻线缆4间隔离单元31之间形成的是点接触或面接触,从而进一步减小线缆4间的摩擦。

可选地,在凸出结构的内侧设有空腔313,即将凸出结构311设置为镂空结构。能够减轻隔离单元31的重量,降低隔离单元31的生产成本,利用凸出结构311来形成空腔313,结构更加简单合理,进一步提高加工的便捷性,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如图6所示,空腔313设置为延伸至凸出结构的端面并与端面连通,从而使得空腔313能够经隔离单元31之间的缝隙与外界相通,使得线缆4能够通过空腔313进行散热,提高线缆4的散热效果。

空腔313的具体形状不限,可选地,如图6所示,空腔313的横截面呈扇环形,能够获得更大的散热空间。

可选地,还可在隔离单元31上设置散热孔(图中未示出),例如,在连接部上设置散热孔,以及,在凸出结构上设置散热孔,进一步提高线缆的散热效果。

其中,散热孔的数量及排布方式不限,例如可以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方孔等等。具体可根据散热需求设置,在不破坏隔离单元31整体应力结构的前提下,可尽量多的设置散热孔,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隔离单元31的径向内侧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314,当隔离单元31与线缆4固定时,凸起314与线缆4抵接,如此,能够减小隔离单元31与线缆4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隔离单元31与线缆4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隔离单元31的安装可靠性。凸起314的具体形状及数量不限,例如,可以为如图4中所示的长条形,并且沿周向延伸,多个凸起314可在周向上以及轴向上排布。当然,凸起314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线缆隔离组件与线缆4的固定方式不限,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单元31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隔离单元31通过连接机构拼接连接,连接机构的具体结构不限,能够实现隔离单元31的方便拆装即可,例如,连接机构可以为粘扣结构、卡接结构、插接结构、磁性吸附结构等。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其他的固定件将隔离单元31与线缆4固定(后面有具体的介绍)。在还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机构以及其他固定件相结合的方式对隔离单元31进行固定。如此,如图5中所示,可在线束的每一条线缆4中均设置多套线缆隔离组件3,使得线缆4之间相互隔开,一方面能够避免线缆4之间因扭动等相互作用产生接触摩擦,另一方面,线缆隔离组件3将成束的线缆4散开,能够方便线缆4的散热,从而保证线缆4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线缆隔离装置,其包括固定件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线缆隔离组件,线缆隔离组件的通孔35与线缆直径相匹配,固定件适于将线缆隔离组件固定于线缆上。

可选地,如图7所示,固定件32从隔离单元31的径向外侧将隔离单元31与线缆4固定,固定件32的具体结构不限,例如固定件32为扎紧件,扎紧件安装在线缆隔离组件的主体的外周,通过扎紧件将隔离单元31扎紧于线缆4上。

扎紧件的具体结构不限,可以呈柔性也可以呈刚性,能够将隔离单元31在径向外侧扎紧于线缆4上即可,例如,扎紧件优选为非磁性且具有较大锁紧力的扎带。

可选地,扎紧件设置于连接部315的外周并容置在凸出结构311之间,即容置在如图7所示的环形槽34中,凸出结构311的径向最外侧边界位于扎紧件的径向外侧,从而避免扎紧件与相邻线缆4之间的剐蹭。

可选地,当隔离单元31与线缆4固定时,相邻隔离单元3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线缆隔离组件3能够适用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线缆4,即对线缆4的外径具有一定的容差,进而提高线缆隔离组件3的适用范围。此处的间隙没有具体尺寸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适用的线缆4来进行具体设置。另外,隔离单元31的空腔313也能够通过该间隙与外部空间连通,从而提高线缆4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悬垂线缆上设置有以上实施例的线缆隔离装置,从而保证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隔离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单元且能够沿周向拼接形成套筒状的主体,可方便地设置在悬垂线缆的外周上,从而通过线缆隔离组件将线缆分隔开,避免线缆之间因扭动产生接触摩擦且便于线缆的散热,从而保证线缆的使用安全,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避免因隔离单元重量过重而导致线缆下滑,另外,一条线缆上可设置多组线缆隔离组件,安装点灵活可变且方便操作,可重复利用,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成本。该线缆隔离组件可设置在线缆的磨损处,从而可作为线缆与外界的绝缘装置使用。此外,由于线缆隔离组件为分体式结构,从而可方便地设置在悬垂线缆上,有利于悬垂线束线缆之间的隔离。

在此基础上,在隔离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出结构,相邻凸出结构之间经连接部连接,首先凸出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加相邻线缆之间的间隔,且减小隔离单元的重量,另外,相邻凸出结构之间能够形成容置空间,当线缆隔离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线缆上时,固定件可设置在凸出结构之间的容置空间内,有效避免线缆与固定件之间产生剐蹭。

在此基础上,凸出结构的内侧设置有空腔,能够进一步减轻隔离单元的重量及生产成本,另外,可将空腔延伸至凸出结构的端面并与端面连通,线缆可通过空腔进行散热,提高线缆的散热效果。

在此基础上,在隔离单元的径向内侧壁面设置凸起,当隔离单元与线缆固定时,使得凸起与线缆抵接,从而增加线缆隔离组件与线缆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安装的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在连接部和/或凸出结构上设置散热孔,进一步提高线缆的散热效果且能够减轻隔离单元的重量以及降低隔离单元的成本。

在此基础上,当隔离单元与线缆固定时,相邻隔离单元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线缆隔离组件能够适用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线缆,进而提高线缆隔离组件的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