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的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45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的开关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配电的开关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的开关柜。



背景技术:

开关柜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市场上的开关柜一般由仪表室、母线室、断路器室、电缆室等几个隔室组成,各个隔室通常是在一个整体的柜壳内通过隔板分隔而成。对于开关柜而言,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对开关柜内的元器件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比如环境温度过高的车间、露天场所等会使得开关柜内部温度较高,导致开关柜内部电器件容易出现软化现象从而造成起火、短路等问题;而环境温度过低的安装场所会使开关柜内部温度也有所降低(散热不足以抵挡),导致开关柜内部电器件容易出现结冰现象从而降低电路板的工作效率),因此现在大多数开关柜都设计有温控装置,通过检测柜体内温度来启动温控装置从而使开关柜处于一个温度适宜的工作环境,保证开关柜内电器件正常运行。

但是现有的开关柜温控设计要么布置在柜体顶/底部,要么布置在柜体侧壁上,均是笼统的对柜体内部整体空间进行温度调节,而未考虑到被隔板分隔而成的各个腔室由于器件不同、发热量不同有可能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异,加之所处环境的影响,使得上述布置的温度调节方式可能并不适于让某一个或某些个腔室内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同时上述布置方式对柜内空间的温度调节过慢,不能快速对某一个或某些个腔室进行温度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的开关柜,该开关柜通过在现有隔板的两面分别设置冷风管道和热风管道,并让两流道分别接入外部供风设备使得能够对所分隔的上、下腔室进行温度调节,解决现在技术不能对局部腔室进行快速温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的开关柜,其包括:

柜体,其具有两个侧壁和一个后壁,所述两个侧壁的内侧相对设置有多对安装部,所述多对安装部在侧壁上间隔一定高度设置;

多组隔板单元,与所述多对安装部对应安装,将柜体内部空间由上至下分隔成多个腔室;每组所述隔板单元均包括有隔板本体,其中

位于最顶部的隔板本体在其下板面通过紧固件布置有呈折返式分布的冷风管道;

位于最底部的隔板本体在其上板面通过紧固件布置有呈折返式分布的热风管道,并且在所述热风管道的上方架设有器件支承网;

位于中间的隔板本体在其下板面通过紧固件布置有呈折返式分布的冷风管道、在其上板面通过紧固件布置有呈折返式分布的热风管道,同时在热风管道的上方也架设有所述器件支承网;

任一所述冷风管道沿其流道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冷风出口,并在两端分别具有伸出隔板本体后侧的进冷风管头和出冷风管头;

任一所述热风管道沿其流道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热风出口,并在两端分别具有伸出隔板本体后侧的进热风管头和出热风管头;

任一所述隔板本体在左右两侧还分别向外伸出有安装肋;每个腔室内均设有测温探头;其中,每组所述隔板单元通过安装肋与安装部对应安装,所有进冷风管头和出冷风管头与所有进热风管头和出热风管头均从柜体后壁穿出,所述进冷风管头连接至送冷风管,所述进热风管头连接至送热风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柜能够对其中某一个或某些个腔室进行相对独立的温度调节。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用于分隔腔室的隔板进行改进,在其上板面和/或下板面上布置冷风管道和热风管道:当外界冷风供给设备通过送冷风管向冷风管道送冷风时,隔板能够向所分隔的下方腔室吹入冷空气以降温调节;当外界热风供给设备通过送热风管向热风管道送热风时,隔板能够向所分隔的上方腔室吹入热空气以升温调节。这相对于一些采用冷却水、温热水对柜体侧壁进行冷却、加热的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基于测温探头对腔室的实时测温确定冷风供给设备与热风供给设备的启动与否(不同的腔室工作的元器件不同所处温度有所差异)。由于隔板本体的热风管道在柜体内是朝上布置的,因此在该面布置有器件支承网以放置器件,同时在热风供给设备启动时能够产生上浮的热空气从而增加隔板上方腔室温度;同理,由于隔板本体的冷风管道在柜体内是朝下布置的,因此不用布置器件支承网,同时在冷风供给设备启动时能够产生较重的冷空气从而降低隔板下方腔室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柜打开柜门的主视简图;

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单元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单元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单元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单元带滚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并结合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的开关柜,其包括:

柜体100,其具有两个侧壁101和一个后壁102,所述两个侧壁101的内侧相对设置有多对安装部110,所述多对安装部110在侧壁101上间隔一定高度设置;

多组隔板单元200,与所述多对安装部110对应安装,将柜体100内部空间由上至下分隔成多个腔室B;每组所述隔板单元200均包括有隔板本体210,其中

位于最顶部的隔板本体210仅在其下板面211通过紧固件A布置有呈折返式分布的冷风管道220;位于最底部的隔板本体210仅在其上板面212通过紧固件A布置有呈折返式分布的热风管道230,并且在所述热风管道230的上方架设有器件支承网240;位于中间的隔板本体210在其下板面211通过紧固件A布置有呈折返式分布的冷风管道220、在其上板面212通过紧固件A布置有呈折返式分布的热风管道230,同时在热风管道230的上方也架设有所述器件支承网240;

任一所述冷风管道220沿其流道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冷风出口221,并在两端分别具有伸出隔板本体后侧的进冷风管头222和出冷风管头223;任一所述热风管道230沿其流道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热风出口231,并在两端具有伸出隔板本体后侧的进热风管头232和出热风管头233;任一所述隔板本体210在左右两侧还分别向外伸出有安装肋250;每个腔室内均设有测温探头(未示出);

其中,每组所述隔板单元200通过安装肋250与安装部110对应安装,所有进冷风管头222和出冷风管头223与所有进热风管头232和出热风管头233均从柜体后壁102穿出,所述进冷风管头222连接至送冷风管(未示出),所述进热风管头232连接至送热风管(未示出)。即所述进热风管头232从穿孔穿出后通过送热风管道连接至热风供给设备(未示出),所述进冷风管头222从穿孔穿出后通过送冷风管道连接至冷风供给设备(未示出)。

上述方案中,位于最顶部的隔板本体210可以构成柜体100的顶壁,而位于最底部的隔板本体210可以构成柜体100的底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柜最大的改进之处在于能够对其中某一个或某些个腔室进行独立的温度调节。而实现该功能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对传统隔板进行了结构改进。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板的上板面212和/或下板面211上布置连接有进冷风管头222和出冷风管223的冷风管道220和连接有进热风管头232和出热风管233的热风管道230:当外界冷风供给设备通过进冷风管头222向冷风管道220送冷风时,隔板能够向所分隔的下方腔室吹入冷空气(较重)以降温调节;当外界热风供给设备通过进热风管头232向热风管道230送热风时,隔板能够向所分隔的上方腔室吹入热空气(较轻)以升温调节。与此同时,上述方案还可以基于测温探头对腔室的实时测温确定冷风供给设备与热风供给设备的启动与否(不同的腔室工作的元器件不同所处温度有所差异)。

由于隔板本体210的热风管道230在柜体100内是朝上布置的,因此在该面布置有器件支承网240以放置器件,同时在热风供给设备启动时能够产生上浮的热空气从而增加隔板上方腔室温度;同理,由于隔板本体210的冷风管道220在柜体100内是朝下布置的,因此不用布置器件支承网240,同时在冷风供给设备启动时能够产生较重的冷空气从而降低隔板下方腔室温度。基于此原理,位于柜体100顶部的隔板才会仅具有朝下布置的冷风管道220,而位于柜体100底部的隔板才会仅具有朝上布置的热风管道230以及器件支承网240,参见图1所示。

由于每个腔室都装有测温探头,因此冷风供给设备和热风供给设备的启动与否可以基于所测温度进行。当然所有的进冷风管头222可以全部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冷风供给设备上,所有的进热风管头232可以全部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热风供给设备上。当连接到同一个供风设备上时,需要安装电控阀门。

上述方案中,所述器件支承网240通过四个支撑腿241架设在隔板本体的上板面212,且与所述隔板本体的上板面212之间采用插接方式进行连接。当隔板单元200未装入开关柜时,可以将其上的器件支承网240拆下来,从而让隔板本体210与器件支承网240进行单独堆列盛放。还有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器件支承网240的各侧边均连接有侧挡板(未示出),所述侧挡板的宽度较支撑腿241的长度短,以使得当支撑腿241插入隔板本体上板面后,所述侧挡板底部恰好与隔板本体的上板面212保持接触。即,利用侧挡板将热气流进行侧向“遮挡”,使得热气流能够全部穿过器件支承网240从而送入到隔板上方腔室中。这是一方面,当然也可以在隔板单元200的整体美观性上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因为侧挡板能够将热风管道230从侧面遮住,尤其是当流道是凸起于隔板本体设置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实施细节是: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部110为开设在侧壁101内侧的安装槽,所述安装肋250卡入所述安装槽内。即在柜体100两侧壁101上开设的是安装槽,隔板本体210仅需将安装肋250由前至后滑入安装槽内,然后将背侧的管道穿过柜体后壁102102的穿孔即可完成安装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实施细节是:所述安装部110为连接在侧壁101内侧的滑轨(未示出),所述安装肋250通过滚轮251滚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这里,滚轮251可以位于滑轨的上、下侧,也可以位于安装肋250上。当滚轮251位于安装肋250上时,滚轮251直径大于安装肋250厚度,以使得滚轮251上下能够分别高出安装肋250的上下两个肋面,如图6-7所示。即这样才能使得滚轮251发挥其在滑轨上滚动的作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安装肋250上的滚轮251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安装肋250的前后两端。其中,所述安装肋250在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滚轮251的通孔252,滚轮251的轴两端分别穿设在通孔252两侧壁101的轴孔(未示出)中,且所述轴能够从外侧轴孔中抽出。

这里,滚轮251的所述轴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安装肋250上,即可以将上述轴从轴孔中抽出从而取下滚轮。由此可见,滚轮251在安装肋250上可有可无,以适配多种结构的开关柜。当开关柜的设计是为隔板设置安装槽时,将滚轮251取下,仅利用安装肋250将隔板单元200装入开关柜即可;当开关柜的设计是为隔板设置滑轨时,保留滚轮251,利用滚轮251将隔板单元200装入开关柜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柜在组装时,先组装好整个柜壳,然后在柜壳内由前往后放入上述隔板单元200,放入隔板单元200后让后侧的输气管头(进冷风管头222、出冷风管223、进热风管头232和出热风管233)从柜壳背部的穿孔穿出,然后连接到相应的供气设备上,即完成整个开关柜柜体100部分的组装。接着进行器件的后期布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