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619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输变电,是电厂向电网输电,它是将低电压升高(如50万伏)进行远离输电,同样的功率电压越高电流越小,电流小在线路上的损耗小。

输变电一般在电力行业中35kV~1000kV称为输变电,10kV及以下的称为配网。输变电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主要部分:1、输电线路。2、变电站。一般从电厂发出来的电压比较低,如果不经过升压,那么根据交流电UI的比例,线路上的电流就比较大,由于线路的发热与电阻和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相对同一根导线产生的热量也比较大,那么电厂发出来的电就会大部分损失在导线上。还有导线的热量越高对导线的危害也就越大。为了避免以上的不利影响。措施就是提高电压,使电流减小。所以就需要升压站。一般从电厂出来的电经过的第一站就是升压变电站(低压进,高压出)。变电站一般有升压站,降压站,电压等级从小到大一般是:35kV、110kV、220kV、500kV、1000kV。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变换电压等级、汇集配送电能,主要包括变压器、母线、线路开关设备、建筑物及电力系统安全和控制所需的设施。变电站一般按电压等级来划分所能服务的范围,电压等级越大的变电站所服务的半径越大。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唯一正在商业运行的交流100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500kV变电所现在已经能够比较普遍。电力系统已经比较发达。

在电力的输送中离不开电线,然而在输变电的电力输送中,在电线的架设中需要将两个相邻的电线之间分开,由于电线较长在风力等的作用下两根电线会互相接触,严重的影响输变电的传送,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套筒、支撑杆、连接头、上卡座、卡柱、销钉Ⅰ、下卡座、销钉Ⅱ和卡圈。

套筒套装在支撑杆上,支撑杆的末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头上,上卡座通过销钉Ⅰ铰接连接在连接头的上端,卡柱固定连接在上卡座上,下卡座通过销钉Ⅱ铰接连接在连接头的下端,卡圈卡装在上卡座和下卡座上。

优选的,所述上卡座和下卡座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齿形牙,所述的卡圈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齿形牙相配合的牙齿。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上卡座、卡柱、销钉Ⅰ、下卡座、销钉Ⅱ和卡圈各有两个,整个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左右对称。

优选的,所述下卡座末端的顶部设置有卡柱的卡装槽。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支撑杆之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能够可靠的将两根电线之间分开,能够调节,卡装的牢固,使用效果好,以免在外界的作用下两个电线相互接触影响电力的正常输送,并且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套筒1;支撑杆2;连接头3;上卡座4;卡柱5;销钉Ⅰ6;下卡座7;销钉Ⅱ8;卡圈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套筒1、支撑杆2、连接头3、上卡座4、卡柱5、销钉Ⅰ6、下卡座7、销钉Ⅱ8和卡圈9。

套筒1套装在支撑杆2上,支撑杆2的末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头3上,上卡座4通过销钉Ⅰ6铰接连接在连接头3的上端,卡柱5固定连接在上卡座4上,下卡座7通过销钉Ⅱ8铰接连接在连接头3的下端,卡圈9卡装在上卡座4和下卡座7上。

所述上卡座4和下卡座7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齿形牙,所述的卡圈9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齿形牙相配合的牙齿。

所述连接头3、上卡座4、卡柱5、销钉Ⅰ6、下卡座7、销钉Ⅱ8和卡圈9各有两个,整个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左右对称。

所述下卡座7末端的顶部设置有卡柱5的卡装槽。

所述套筒1与支撑杆2之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上卡座4和下卡座7打开,将电线卡装在上卡座4和下卡座7的内部,然后扣上卡柱5,卡柱5将卡装在下卡座7末端的的卡装槽中,上卡座4和下卡座7将电线牢固的卡住,然后将卡圈9卡装在上卡座4和下卡座7上,电线将牢固可靠的被卡住,调节好支撑杆2在套筒1中的深度后,将另一根电线卡住,可靠的将两根电线之间分开,能够调节,卡装的牢固,使用效果好,以免在外界的作用下两个电线相互接触影响电力的正常输送,并且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