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检测充电器连接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944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池保护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电子设备的检测充电器连接的电路。



背景技术:

电池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在充放电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电压、充放电电流与温度有严格的要求,超出规格要求,轻则引起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缩短,重则有可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充放电不准同时进行”在锂电电子设备行业内也是常见的安全要求。所以检测充电器和电子设备是否连接是很有必要的。而现在如何检测充电器插入这个技术比较难实现或实现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检测充电器连接的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的检测充电器连接的电路,所述电子设备上设置有电芯、电芯保护模块,充电MOS开关、放电MOS开关、充电输入正极、充电输出负极、放电输出正极、放电输出负极、充电输出正极、充电输出负极,所述电芯保护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电芯、所述充电MOS开关以及所述放电MOS开关,电子设备的充电器上设置有充电输出正极及充电输出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充电检测端子;所述充电检测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电芯保护模块;当所述电子设备与充电器连接充电时,所述充电检测端子与充电器的充电受检端子连接,所述电芯保护模块检测到所述充电检测端子接收到所述充电受检端子的电流,即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和充电器连接。

进一步地,当所述充电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输入正极和充电器的充电输出正极连接,所述充电输出正极接收市电的电流通过所述充电受检端子流向所述充电检测端子。

进一步地,当所述充电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但未连接市电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输出正极电性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正极,所述充电输出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充电输入负极;所述电芯输出电流经所述充电输入正极、所述充电输出正极以及所述充电受检端子流向所述充电检测端子。

进一步地,当所述电芯保护模块检测到所述充电检测端子的检测结果为有电流,选择断开所述放电MOS开关,开启所述充电MOS开关;当所述电芯保护模块检测到所述充电检测端子的检测结果为无电流,选择断开所述充电MOS开关,开启所述放电MOS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电性连接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芯保护模块;当所述电芯保护模块检测到所述充电检测端子的检测结果为有电流,控制开启蜂鸣器。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输出正极和所述充电输入正极共用同一个端口,所述放电输出负极和所述充电输出负极共用同一个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为锂电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仅仅是通过增加端子实现检测电路是否和充电器连接上,成本低,布线也非常简单;端子体积非常小,不会影响整个充电器或电子设备的体积;端子的电压值非常低,不会对现有电路形成压降从而导致充电不饱满或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检测充电器连接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检测充电器连接的电路,电子设备1上设置有电芯2、电芯保护模块4,充电MOS开关5、放电MOS开关3、充电输入正极7、充电输出负极9、放电输出正极6、放电输出负极10、充电输出正极21、充电输出负极23,所述电芯保护模块4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电芯1、所述充电MOS开关5以及所述放电MOS开关3,电子设备1的充电器20上设置有充电输出正极21及充电输出负极23;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充电检测端子8;所述充电检测端子8电性连接所述电芯保护模块4;当所述电子设备1与充电器20连接充电时,所述充电检测端子8与充电器20的充电受检端子22连接,所述电芯保护模块4检测到所述充电检测端子8接收到所述充电受检端子22的电流,即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和充电器20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路包括电子设备1的放电和接收充电的端口,充电器20上设置有充电输出端口,将电子设备1的接收充电的端口和充电器上的充电输出端口连接,同时将充电器20接入市电,即可完成电子设备1的充电。端子是用于传递电信号的小部件,其特点是导电性好、体积小,放在充电器20及电子设备1中基本不占用空间。MOS开关又称为MOS集成电路,它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制造,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集成度高、功耗低的特点,适合在小功率的电路中使用。通过检测充电检测端子8上的电流来控制开启充电MOS开关5或是开启放电MOS开关3,实现方法很简单,精准度高。检测充电检测端子8上的电流来控制充电或是放电,可以很完美的保证充电和放电不可以同时进行,保证避免充放电同时进行而带来电池使用不当的危险后果,十分方便而且智能化。所增加的硬件只是两个小端子,不需要付出很多的原料,电路设计及布线方面也十分简单,操作性强。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充电器20连接所述电子设备1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输入正极7和充电器20的充电输出正极21连接,所述充电输出正极21接收市电的电流通过所述充电受检端子22流向所述充电检测端子8。

本实施例中,市电是指一般家庭用电的电压,即220V的交流电。采用市电来进行充电可以充电方便,使电子设备1在充电时不需要特定的场合,任意一个有家庭用电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充电器20连接所述电子设备1但未连接市电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输出正极21电性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正极7,所述充电输出负极23电性连接所述充电输入负极9;所述电芯2输出电流经所述充电输入正极7、所述充电输出正极21以及所述充电受检端子22流向所述充电检测端子8。

本实施例中,当充电器20仅仅是连接上了电子设备1但未连接市电时,电芯2通过给充电输出正极21给充电检测端子8提供微电流,也会断开放电MOS开关3。这样设计是人操作电子设备1插上充电器20时,即有了充电的意识,则电路提前一步将放电MOS开关3断开,更好的保护了电路。在插入充电器20后即使没有充电,也断开放电MOS开关3,也是因为插着充电器20开启电子设备1进行作业时,会有可能因为充电器20的线缠绕到工作中的电子设备1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电芯保护模块4检测到所述充电检测端子8的检测结果为有电流,选择断开所述放电MOS开关3,开启所述充电MOS开关5;当所述电芯保护模块4检测到所述充电检测端子8的检测结果为无电流,选择断开所述充电MOS开关5,开启所述放电MOS开关3。

本实施例中,当充电检测端子4上有电流时,则说明充电器20和电子设备1有连接上,使用者已经将充电器20插到电子设备1中,已经开始充电或是准备将充电器20插入到插座中准备充电,则电芯保护模块4控制断开放电MOS开关3,可以实现充电的放电不能同时进行而且是充电优先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电性连接所述电芯2和所述电芯保护模块4;当所述电芯保护模块4检测到所述充电检测端子8的检测结果为有电流,控制开启蜂鸣器。

本实施例中,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主要起提醒或警示功能。通过设置蜂鸣器,可以使电子设备连接充电器后发出声响,提醒人注意电子设备即将开始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LED灯闪烁、计时器等其他部件实现提醒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输出正极6和所述充电输入正极7共用同一个端口,所述放电输出负极10和所述充电输出负极9共用同一个端口。

本实施例中,因为实现了放电和充电不能同时进行,则电子设备1中的充电输出正极6和充电输入正极7不可能同时工作,充电输出负极10和充电输入负极9不可能同时工作,因此设计在同一端口,可以更节省空间及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芯2为锂电芯。

本实施例中,锂电芯能量密度大,即储电能力强,充一次电可以使用更长时间。而且锂电芯相对其他电芯重量比较轻,人操作电子设备1时也会更轻松。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工作中,放电MOS开关3处于闭合状态,放电输出正极6和放电输出负极10连接工作电机。当充电器20插入电子设备1时,此时充电器还未接入市电,充电输出正极21还没有电流,即充电输出正极20和充电输入正极7电性连接,充电受检端子22和充电检测端子8电性连接,充电输出负极23和充电输入负极9电性连接。此时电芯2、充电输入正极7、充电输出正极21、充电受检端子22、充电检测端子8和电芯保护模块4形成闭环回路,电芯2将电流输出给充电检测端子8,电芯保护模块4接收到充电检测端子8的电流,控制断开放电MOS开关3,然后控制闭合充电MOS开关5,做好充电前准备,同时蜂鸣器也发出声响提醒人电子设备1即将开始充电。即可实现充电和放电不同时进行。当充电器20接入市电后和电子设备1连接时,充电输出正极21有电流通过充电受检端子22流向充电检测端子8,电芯保护模块4接收到充电检测端子8的电流后,控制断开放电MOS开关3,控制闭合充电MOS开关5,则充电输出正极21的电流通过充电输入正极7流到电芯2,然后通过充电MOS开关5经充电输入负极6流到充电输出负极23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实现给电芯2充电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