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湿转换舱电缆直接进舱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829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干湿转换舱电缆直接进舱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下电缆直接进舱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干湿转换舱电缆直接进舱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电缆的维修和维护采用替换式或直接进舱式。替换式即电缆某处发生故障或损坏采用相应新的电缆进行替换的一种维修方式,直接进舱式即电缆某处发生故障或损坏,先将该处电缆移动到干湿转换舱内,再将干湿转换舱内水抽干,转换成干的常压环境从而进行维修的一种方式。目前水下电缆直接进舱式维修的密封方式是采用一个沿中心面上下剖分的圆柱体,上下圆柱体分别固定在上围壁法兰和下舱口盖上,水下电缆从剖分的圆柱体内穿过,再在电缆与圆柱体之间采用径向密封。该径向密封方式采用密封圈是上下剖分开的半圈,在密封圈的两个断面结合处无法提供可靠密封,结果会有水从密封圈断面结合处渗漏,造成密封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干湿转换舱电缆直接进舱的密封装置,从而为水下电缆直接进舱维修不仅提供有效的电缆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同时可以解决由于密封圈剖分造成的密封圈断面结合处密封失败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干湿转换舱电缆直接进舱的密封装置,包括上围壁法兰,所述上围壁法兰的底部通过舱口盖密封圈密封安装有下舱口盖,所述上围壁法兰的端面上固定有上半基座,所述下舱口盖的密封端面上固定有下半基座,所述上半基座和下半基座上下对称配合安装,并在其内部安装密封结构对水下电缆进行径向密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上半基座内安装有上半静环和上半动环,所述上半静环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半基座上,所述上半动环中部通过上半密封圈、上半压环和压环螺钉安装水下电缆,对水下电缆进行径向密封;所述上半动环上固定安装有半圆形齿圈,还包括水下电动推杆,所述水下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基座安装到上围壁法兰的内侧,水下电动推杆的前端部安装齿条,所述齿条与齿圈啮合;

下半基座上安装下半静环和下半动环,所述下半静环通过紧固件与下半基座固定,所述下半动环中部通过下半密封圈、下半压环和压环螺钉安装水下电缆,对水下电缆进行径向密封;

下半动环的结构为:所述下半动环的截面成“T”字形结构,所述下半动环中部开有穿过水下电缆的半孔,端部中间设置有下半密封圈、下半压环和螺钉孔;所述下半动环的外端面和外圆周面为装配密封面;

上半静环和下半静环的结构相同,均在其中部开有穿过水下电缆的半孔,一端顶面开有定位孔,另一端端面形成装配密封面;

上半基座和下半基座采用相同的结构,对称安装,均成半圆柱体结构,并在其中部开有安装动环和静环的槽,顶部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上半基座的端面与上围壁法兰密封端面在一个水平面内;

所述下半基座端面与下舱口盖密封端面在一个水平面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设置上半动环、下半动环使得上半密封圈、下半密封圈的断面处与上下基座的剖分面相互错开了90°,解决了上半密封圈、下半密封圈断面处的渗漏,使得水下电缆维修密封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装配图。

图2为本发明上围壁法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舱口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半动环和下半静环与下半基座装配形式。

图5为本发明下半动环结构形式。

图6为本发明上半静环和下半静环结构形式。

图7为本发明上半基座和下半基座结构形式。

其中:1、下舱口盖;2、下半基座;3、下半动环;4、舱口盖密封圈;5、上围壁法兰;6、电动推杆基座;7、水下电动推杆;8、上半基座;9、齿圈;10、上半动环;11、齿条;13、上半静环;14、螺钉;15、水下电缆;16、上半密封圈;17、上半压环;18、压环螺钉;19、下半静环;20、下半密封圈;21、下半压环;22、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干湿转换舱电缆直接进舱的密封装置,包括上围壁法兰5,上围壁法兰5的底部通过舱口盖密封圈4密封安装有下舱口盖1,上围壁法兰5的端面上固定有上半基座8,下舱口盖1的密封端面上固定有下半基座2,上半基座8和下半基座2上下对称配合安装,并在其内部安装密封结构对水下电缆15进行径向密封。

上半基座8内安装有上半静环13和上半动环10,上半静环13通过螺钉14固定在上半基座8上,上半动环10中部通过上半密封圈16、上半压环17和压环螺钉18安装水下电缆15,对水下电缆15进行径向密封;上半动环10上固定安装有半圆形齿圈9,还包括水下电动推杆7,水下电动推杆7通过电动推杆基座6安装到上围壁法兰5的内侧,水下电动推杆7的前端部安装齿条11,齿条11与齿圈9啮合。

下半基座2上安装下半静环19和下半动环3,下半静环19通过紧固件与下半基座2固定,下半动环3中部通过下半密封圈20、下半压环21和压环螺钉18安装水下电缆15,对水下电缆15进行径向密封。

下半动环3的结构为:下半动环3的截面成“T”字形结构,下半动环3中部开有穿过水下电缆15的半孔,端部中间设置有下半密封圈20、下半压环21和螺钉孔22;下半动环3的外端面和外圆周面为装配密封面。

上半静环13和下半静环19的结构相同,均在其中部开有穿过水下电缆15的半孔,一端顶面开有定位孔,另一端端面形成装配密封面。

上半基座8和下半基座2采用相同的结构,对称安装,均成半圆柱体结构,并在其中部开有安装动环和静环的槽,顶部设置有定位孔。

上半基座8的端面与上围壁法兰5密封端面在一个水平面内。

下半基座2端面与下舱口盖1密封端面在一个水平面内。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干湿转换舱电缆进舱的密封装置,包括上围壁法兰5、下舱口盖1、上半基座8、下半基座2、上半动环10、下半动环3、上半静环13、下半静环19、舱口盖密封圈4、上半密封圈16、上半压环17、压环螺钉18、下半密封圈20、下半压环21、电动推杆基座6、水下电动推杆7、水下电缆15、齿圈9和齿条11。

上围壁法兰5密封端面上安装有舱口盖密封圈4,舱口盖密封圈4一直延伸并与上半动环10表面紧密贴合。上半基座8固定在上围壁法兰5端面上,且上半基座8端面与上围壁法兰5密封端面在一个水平面内。下半基座2固定在下舱口盖1密封端面上,且下半基座2端面与下舱口盖1密封端面在一个水平面内。上半静环13和下半静环19分别通过螺钉14安装在上半基座8和下半基座2上。上半动环10通过精密装配装到上半基座8内,上半动环10与上半基座8、上半动环10与上半静环13的装配配合面为精密装配,并在装配面之间注入润滑脂以增强密封效果;下半动环3通过精密装配装到下半基座2内,下半动环3与下半基座2、下半动环3与下半静环19的装配配合面为精密装配,并在装配面之间注入润滑脂以增强密封效果。上半密封圈16通过上半压环17,使用压环螺钉18固定在上半动环10内侧;下半密封圈20通过下半压环21,使用压环螺钉18固定在下半动环3内侧。上半密封圈16和下半密封圈20组合在一起对水下电缆15进行径向密封,密封圈的尺寸取决于水下电缆15的直径。上半动环10、下半动环3、上半静环13和下半静环19上开有半个孔,孔的尺寸取决于水下电缆15的直径,水下电缆15通过折弯分为两段,一段从一个密封装置内穿过,另一段从另一个密封装置内穿过,密封装置相互之间的夹角取决于水下电缆15的弯曲半径。上半动环10上固定安装有半圆形齿圈9,水下电动推杆7通过电动推杆基座6安装到上围壁法兰5内侧,齿条11安装在水下电动推杆7的前端部,齿条11与齿圈9相互啮合。水下电动推杆7可以推动齿条11直线运动,从而带动齿圈9旋转90°,最终推动上半动环10和下半动环3一起旋转90°,使得上半密封圈16、下半密封圈20的断面结合处与上半静环13、下半静环19的断面结合处错开90°,从而避免了上半密封圈16和下半密封圈20的断面结合处漏水。

如图1所示,密封装置沿围壁法兰端面和下舱口盖1端面的贴合面分开,包括上围壁部分和下舱口部分,密封装置的初始状态为上围壁法兰5端面和下舱口盖1端面紧密贴合在一起,此时水下电缆15并未穿过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中下半动环3和下半静环19与下半基座2的装配形式如图4所示,上半动环10和上半静环13与上半基座8装配与之一样;其中下半动环3的结构形式见图5,上半动环10的结构形式与之一样;上半静环13和下半静环19结构形式见图6;下半基座2的结构形式见图7,上半基座8的结构形式与之一样。

图4中的装配密封面一方面可以配合舱口盖密封圈4对上围壁法兰5和下舱口盖1端面产生密封,另一方面配合上半密封圈16和下半密封圈20对水下电缆15产生径向密封。

当有水下电缆15需要直接进到干湿转换舱内进行维修时,便打开下舱口盖1,使水下电缆15弯曲成两段,一段从一个密封装置内穿过,另一段从另一个密封装置内穿过,然后再关闭下舱口盖1,使得水下电缆15刚好卡在上半动环10和下半动环3、上半静环13和下半静环19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上半动环10和下半动环3之间、上半静环13和下半静环19之间沿剖分面贴合在一起,上半动环10和上半静环13之间、下半动环3和下半静环19之间由于精密装配,并在装配面注有润滑脂,可以产生装配密封面,因此该处不会漏水,见图4;上半动环10上的上半密封圈16和下半动环3上下半密封圈20组合在一起,对水下电缆15进行初步的径向密封。然后水下电动推杆7推动齿条11直线运动,从而带动齿圈9旋转90°,最终推动上半动环10和下半动环3一起旋转90°,使得上半密封圈16、下半密封圈20的断面结合处与上半静环13、下半静环19的断面结合处错开90°,此时上半密封圈16、下半密封圈20组合在一起既可以对水下电缆15产生径向密封,又可以产生端面密封,从而避免了上半密封圈16和下半密封圈20的断面结合处漏水,最终干湿转换舱将舱内的水抽到出,从而可以对水下电缆15进行维修和维护。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