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碳刷导电装置的无刷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1874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具有碳刷导电装置的无刷直流电机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碳刷导电装置的无刷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在工作时,线圈接通交流电源后,线过绕圈的电流产生磁场,转子在该磁场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与转子固定连接的输出轴也进行旋转,向外传送动力。

电机的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压差,现有的电机在会因工作的环境或工况的原因而致使电机的转子轴会被感应到高压电(该高压电为其它做功用途,与电机运行电压无关)从而会使转子通过钢珠球轴承向定子放电。而在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电饰现象,进而损坏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碳刷导电装置的无刷直流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碳刷导电装置的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壳体、定子、转子轴、导电环、碳刷导电装置,定子、转子轴、导电环与碳刷导电装置均装配于壳体内。定子包括定子中心孔,定子中心孔位于定子的中心,定子中心孔为圆孔。碳刷导电装置包括碳刷、刷握与碳刷板,刷握固定于碳刷板上,碳刷固定于刷握内,碳刷的一部分外露于刷握。导电环与碳刷相互可转动地抵接,碳刷与壳体之间相互电导线连接,导电环包括中心孔,碳刷板设有中心孔,转子轴穿过定子中心孔、中心孔与板中心孔,转子轴为圆柱轴,中心孔与板中心孔均为圆孔,转子轴、定子中心孔、中心孔与板中心孔均为同轴设置,刷握沿着板中心孔的周向布置于碳刷板上。导电环的形状为阶梯状圆柱体,碳刷板的形状为圆环状。

由上述方案可见,定子与转子之间产生电压差时,电压可通过转子轴传导至导电环,进而通过碳刷传导至电机壳体,从而保持了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电压相等,避免电机部件受到损坏。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刷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由此可见,便于提高导电效率。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碳刷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由此可见,便于提高导电效率。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电环包括第一柱部与第二柱部,第二柱部自第一柱部的端面沿着转子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柱部的半径大于第二柱部的半径。

由此可见,上述的方案便于装配导电环。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柱部包括第一孔,第一孔贯穿第一柱部。

由此可见,便于装配转子轴。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柱部包括第二孔,包括第二孔贯穿第二柱部。

由此可见,便于装配转子轴。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孔与第二孔组成中心孔,第一孔与第二孔相互连通,第一孔与第二孔为同轴设置。

由此可见,可便于加工导电环与便于装配转子轴。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电环的材料为自润滑导电碳素材料。

由此可见,便于导电,降低导电环制造难度。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电环的材料为铜。

由此可见,便于导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切外壳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电环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碳刷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碳刷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与图2,具有碳刷导电装置的无刷直流电机10包括壳体、定子3、转子轴 4、导电环2、碳刷导电装置1与输出轴9,转子轴4为圆柱轴,壳体包括前盖8、前罩6、后盖5与后罩7,前盖8、前罩6、后盖5与后罩7沿着转子轴4的中心轴线依次固定连接,定子3、转子轴4、导电环2、碳刷导电装置1均装配于壳体内。定子3包括定子中心孔,定子中心孔位于定子的中心,定子中心孔为圆孔。碳刷15与壳体之间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导电环2与碳刷15相互可转动地抵接,导电环2与碳刷15之间的摩擦为滑动摩擦。

参见图3,导电环2的形状为阶梯状圆柱体,导电环2的材料可以为自润滑导电碳素材料或铜。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环2的材料选用自润滑导电碳素材料。导电环2包括第一柱部21与第二柱部22,第一柱部21与第二柱部22均为圆柱体,第一柱部21的半径大于第二柱部22的半径,第一柱部21与第二柱部22为同轴设置,第二柱部22自第一柱部21的端面沿着转子轴的中心轴线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子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第一柱部 21的长度小于第二柱部22的长度。在第一柱部2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孔23,第一孔23为圆孔,第一孔23贯穿第一柱部21,第一孔23与第一柱部21为同轴设置。在第二柱部22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孔24,第二孔24为圆孔,第二孔24贯穿第二柱部22,第二孔24与第二柱部22为同轴设置。第一孔23与第二孔24相互连通,第一孔23与第二孔24组成中心孔 25。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环2通过一体成形的制造方法得到。

参见图4与图5,碳刷导电装置1包括碳刷15、刷握12与碳刷板11,刷握12固定于碳刷板11上。在本实施例中,刷握12与碳刷板11通过一体成形的制造方法得到。碳刷 15固定于刷握12内,碳刷15的一部分外露于刷握12以使得碳刷15与导电环2抵接。每个刷握12内装配有一个碳刷15。在本实施例中,碳刷15与刷握12的配合为过盈配合。在碳刷板11的中心形成有板中心孔13,板中心孔13为圆孔,板中心孔13与第一孔23为同轴设置。碳刷板11的形状为圆环状。刷握12沿着板中心孔13的周向均匀布置在碳刷板11 上。在本实施例中,刷握12与碳刷15的数量均选用两个,两个刷握12相对的方向即为碳刷板11的径向。碳刷15的形状为长方体,在刷握12内部形成有固定区域,固定区域的形状与碳刷15的形状一致。

转子轴4、中心孔25、板中心孔13与定子中心孔均为同轴设置,转子轴4穿过中心孔25、板中心孔13与定子中心孔。转子轴的一端固定于后盖5,另一端固定于前盖8且与输出轴9相互固定连接。电机10工作时,转子轴4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9转动,进而向电机10外部输出动力。

电机10工作时,定子3与转子轴4之间产生高电压。此时,转子轴4所感应到的高电压传导至导电环2。由于碳刷15与导电环2的第二柱部22抵接,高电压随之传导至碳刷。碳刷15与壳体之间通过导线形成电连接,高电压因之被传导至壳体。因此,保持电机 10的转子部件与定子部件电压相等,进而避免高电压通过轴承放电以保护轴承,避免电饰现象的出现,延长电机10的使用寿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