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堆叠的开关电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989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维堆叠的开关电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堆叠的开关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模块以小型、轻量,输入范围宽和高效率的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通信、家电、工业仪表等领域中。

公告号为CN20456010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型开关电源,包括壳体、PCB板、元器件、导热硅胶和连接管脚,所述壳体为高导热绝缘塑料,所述元器件为贴片式元器件,所述元器件设置于PCB板上,所述PCB板固定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导热硅胶灌封于元器件与壳体之间的空隙,所述连接管脚与PCB 板连接,且所述连接管脚延伸至壳体外。

上述实用新型具有微型化、高效率、超宽工作范围、高功率因数的优点。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抗冲击性能有限,在受到很强烈的机械冲击时容易造成芯片断裂、器件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采用三维堆叠的封装技术,形成一个抗冲击能力较强的开关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维堆叠的开关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引脚层、叠层板、金属镀层外壳及灌封材料;PCB板引脚层上设置有模块引脚及底层电子器件,底层电子器件的管脚与模块引脚电气连接;叠层板上设置有引线桥及上层电子器件,上层电子器件的管脚与引线桥电气连接;叠层板设置于PCB板引脚层上方,金属镀层外壳设置于叠层板及PCB板引脚层外部;金属镀层外壳内部除PCB板引脚层和叠层板以外的空间区域全部由灌封材料填充;引脚层与叠层板的电气互连通过金属镀层外壳经激光蚀刻后实现,所述模块引脚由模块底部伸出。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层电子器件的管脚通过绑线的方式与所述模块引脚电气连接,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电子器件的管脚通过绑线的方式与所述引线桥电气连接。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PCB板引脚层上设置的底层电子器件包括第一 MOSFET器件M1和第二MOSFET器件M2;所述叠层板上设置的上层电子器件包括 PWM驱动芯片。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MOSFET器件M1、第二MOSFET器件M2均为 N沟道MOSFET器件。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灌封材料为环氧树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源模块,采用三维叠装工艺,把引脚PCB板和叠层板组装在一起,外壳为金属镀层,形成一个高机械强度、高稳定性的开关电源模块,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环境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2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堆叠的开关电源模块,包括PCB板引脚层1、叠层板2、金属镀层外壳3及树脂4。

其中,PCB板引脚层1上设置有模块引脚11及电子器件12,电子器件12 的管脚通过绑线的方式与模块引脚11电气连接,模块引脚11由PCB板引脚层1 下端伸出。叠层板2上设置有引线桥21及电子器件22,电子器件22的管脚通过绑线的方式与引线桥21电气连接。叠层板2设置于PCB板引脚层1上方,金属镀层外壳3设置于叠层板2及PCB板引脚层1外部。金属镀层外壳3内部除PCB板引脚层1和叠层板2以外的空间区域全部由树脂4填充,起到了保护和机械加固的目的。引脚层与叠层板的电气互连通过金属镀层外壳3实现(需要通过激光蚀刻实现非互连引脚间的绝缘开路)。

如图2所示,PCB板引脚层1上设置的电子器件12主要包括第一MOSFET器件M1、第二MOSFET器件M2,第一MOSFET器件M1、第二MOSFET器件M2均为N 沟道MOSFET器件(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叠层板2上设置的电子器件22为PWM驱动芯片。

上述三维堆叠的开关电源模块的制备过程如下:

(1)PCB板引脚层1和叠层板2的制板;

(2)引脚层电装引脚和MOSFET器件,叠层板电装引线桥和PWM驱动芯片;

(3)实现引脚层PCB板1和叠层板2的三维堆叠;

(4)树脂灌封并切割成形;

(5)表面电镀,形成外壳并实现层间互连;

(6)激光蚀刻,实现非互连引脚间的绝缘开路;

(7)形成外形尺寸大致为(长)10mm×(宽)10mm(高)8mm的模块。

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堆叠的开关电源模块的引脚分配及说明如下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