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电源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98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具有缓冲功能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的充电器电源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大容量的锂电池充电器在使用或是运输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受到撞击或是碰撞,如果内部核心部分保护不当,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从而影响设备使用;要么造成充电器烧毁,要么会将被充电的锂电池损坏。

现有的很多的大容量锂电池的充电器,内部的核心的电气元部件都是直接与外壳相连,这样在充电器受到撞击或是碰撞的时候,内部的电子元件因为没有任何的缓冲保护措施,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一些体积或是重量比较大的元器件,比如内部的变压器,或是磁环,在受到碰撞的时候,就容易造成磁性体的损伤,一旦磁性体受到损伤,这些元件的参数就会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器上电或是给锂电池充电,就会造成充电器烧毁或是把锂电池损坏。

因此,亟待一种具有缓冲功能,能够减轻碰撞,减少损伤的减震结构装置,减少充电器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损伤概率,提高安全性能,提高充电器的适应能力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缓冲功能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的充电器电源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充电器电源减震装置,包括充电器电源本体、束缚条、托板以及减震螺钉,所述的托板中部凹陷,形成与充电器电源本体底部配合的凹槽,该凹槽的两侧弯折形成连接耳;所述的束缚条弯折呈U型,将充电器电源本体捆住,且该束缚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凹槽两侧的连接耳上;所述的连接耳与束缚条通过减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的充电器电源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充电器电源本体和束缚条的减震螺钉。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束缚条为两根,且均匀间隔束缚在充电器电源本体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充电器电源本体包括四个尺寸、形状相同的充电单元,该四个充电单元重叠在一起,且相邻两个充电单元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垫。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弹性橡胶垫底面平滑,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凸点。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束缚条和充电单元之间垫有弹性橡胶。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充电单元的边棱均圆弧设计。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充电单元上喷涂有防静电漆。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减震螺钉的安装端配合有橡胶垫圈。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束缚条为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电源减震装置,通过充电器电源本体、束缚条、托板以及减震螺钉等的配合,在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能够使得充电器电源本体自身结构稳定,与外壳的连接处具有缓冲弹性,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而且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由于在所述的充电器电源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充电器电源本体和束缚条的减震螺钉,当充电器电源本体与外壳连接的时候,通过减震螺钉的作用,可以能够让连接处具有缓冲性能,大大地提高了机械缓冲性能,减少了碰撞带来的损伤。由于所述的束缚条为两根,且均匀间隔束缚在充电器电源本体上,这样设计以后,可以较好地固定住充电器电源本体,提高机械稳定性,减少了碰撞带来的损伤。由于所述的充电器电源本体包括四个尺寸、形状相同的充电单元,该四个充电单元重叠在一起,且相邻两个充电单元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垫,四个尺寸、形状相同的充电单元重叠组成充电器电源本体,提高了充电速度、充电性能,相邻两个充电单元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垫,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少了受到碰撞时,充电单元之间发生的机械摩擦、碰撞而造成的损伤。由于所述的弹性橡胶垫底面平滑,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凸点,弹性橡胶垫底面平滑能够方便地贴合下层的充电单元,多个弹性凸点,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能够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由于所述的束缚条和充电单元之间垫有弹性橡胶,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能够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由于所述的充电单元的边棱均圆弧设计,减少了碰撞时边棱对其他部件的损伤。由于所述的充电单元上喷涂有防静电漆,能够减少静电对充电单元内部元器件的损伤,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由于所述的减震螺钉的安装端配合有橡胶垫圈,进一步地提高了缓冲性能,能够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由于所述的束缚条为铝合金材质,具有较好的柔性,能够方便地弯曲成U型,方便捆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电源减震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器电源本体,2—充电单元,3—托板,4—减震螺钉,5—束缚条,6—弹性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电源减震装置,包括充电器电源本体1、束缚条5、托板3以及减震螺钉4,所述的托板3中部凹陷,形成与充电器电源本体1底部配合的凹槽,该凹槽的两侧弯折形成连接耳;所述的束缚条5弯折呈U型,将充电器电源本体1捆住,且该束缚条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凹槽两侧的连接耳上;所述的连接耳与束缚条5通过减震螺钉4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电源减震装置,通过充电器电源本体1、束缚条5、托板3以及减震螺钉4等的配合,在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能够使得充电器电源本体1自身结构稳定,与外壳的连接处具有缓冲弹性,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而且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实施例2: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的充电器电源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充电器电源本体1和束缚条5的减震螺钉4。由于在所述的充电器电源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充电器电源本体1和束缚条5的减震螺钉4,当充电器电源本体1与外壳连接的时候,通过减震螺钉4的作用,可以能够让连接处具有缓冲性能,大大地提高了机械缓冲性能,减少了碰撞带来的损伤。

实施例3: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束缚条5为两根,且均匀间隔束缚在充电器电源本体1上。由于所述的束缚条5为两根,且均匀间隔束缚在充电器电源本体1上,这样设计以后,可以较好地固定住充电器电源本体1,提高机械稳定性,减少了碰撞带来的损伤。

实施例4: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充电器电源本体1包括四个尺寸、形状相同的充电单元2,该四个充电单元2重叠在一起,且相邻两个充电单元2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垫6。由于所述的充电器电源本体1包括四个尺寸、形状相同的充电单元2,该四个充电单元2重叠在一起,且相邻两个充电单元2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垫6,四个尺寸、形状相同的充电单元2重叠组成充电器电源本体1,提高了充电速度、充电性能,相邻两个充电单元2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垫6,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少了受到碰撞时,充电单元2之间发生的机械摩擦、碰撞而造成的损伤。

实施例5: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弹性橡胶垫6底面平滑,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凸点。由于所述的弹性橡胶垫6底面平滑,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凸点,弹性橡胶垫6底面平滑能够方便地贴合下层的充电单元2,多个弹性凸点,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能够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

实施例6: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束缚条5和充电单元2之间垫有弹性橡胶。由于所述的束缚条5和充电单元2之间垫有弹性橡胶,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能够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

实施例7: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充电单元2的边棱均圆弧设计。由于所述的充电单元2的边棱均圆弧设计,减少了碰撞时边棱对其他部件的损伤。

实施例8: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充电单元2上喷涂有防静电漆。由于所述的充电单元2上喷涂有防静电漆,能够减少静电对充电单元2内部元器件的损伤,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实施例9: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减震螺钉4的安装端配合有橡胶垫圈。由于所述的减震螺钉4的安装端配合有橡胶垫圈,进一步地提高了缓冲性能,能够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

实施例10:

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束缚条5为铝合金材质。由于所述的束缚条5为铝合金材质,具有较好的柔性,能够方便地弯曲成U型,方便捆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