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845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输电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



背景技术:

防振锤,是一种安装在高压架空输电导线上,靠近连接绝缘子串线夹两侧的防振动配件。防振锤能够有效吸收和抑制输电导线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减少输电导线的磨伤和损坏。在具有特殊地形和气象条件的输电区域,以及个别大交叉、大跨越输电地段还需要采用阻尼线加装防振锤进行联合防振。目前,防振锤在输电导线上的固定方式一般为:在输电导线上缠绕一层铝包带,将防振锤安装在铝包带外层,并用螺栓进行紧固。

防振锤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松动和脱落,使防振锤脱离预定位置,失去防振效果。安装防振锤时,由于作业人员在缠绕铝包带时不能保证完全规范,防振锤在使用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振动,线夹会不断磨损导线,导致导线出现损伤、断股、断线的情况,为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输电导线上防振锤的防滑移措施也成为线路安全保证的关键环节。

现有技术中避免防振锤的滑移现象,一般通过使用预绞丝防振锤来限制滑移,即在安装防振锤后,其外表面加装预绞丝固定,或预先在防振锤线夹设置凸点,并通过预绞丝进行安装固定。这种安装方式需要使用具有一定弹性的预绞丝,安装工艺复杂,安装时间较长,对于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另外,还可以通过在铝包带外层设置金属护线来增大防振锤与输电导线接触表面的摩擦力,但经过长时间使用,铝包带与输电导线之间仍然会产生滑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以解决传统防振锤容易松动且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包括:线夹主体和防滑垫片;

其中,所述线夹主体包括夹持件和压紧件;

所述夹持件上设有第一弯折部和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压紧件上设有第二弯折部和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的固定部;

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形成封闭的圆环;

所述防滑垫片设置在圆环的内部,且所述防滑垫片的外表面固定在圆环的内表面;

所述防滑垫片表面设有螺旋形槽纹;

所述防滑垫片的内表面设有颗粒状凸起;

所述防滑垫片沿输电导线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件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夹持件的支撑部和所述压紧件的固定部设有连接孔,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压紧件在所述连接孔处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压紧件的固定部铰接在所述夹持件支撑部上,并通过预先设置的压紧螺钉进行紧固。

可选的,所述防滑垫片表面螺旋槽纹的旋绕方向与所述输电导线的外表面绕制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防滑垫片在沿输电导线方向的两端超出所述夹持件边缘5-10mm。

可选的,所述夹持件还包括防振锤安装部,所述防振锤安装部连接所述支撑部。

可选的,所述防滑垫片内表面上设置的颗粒状凸起为金刚砂涂层。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包括线夹主体和防滑垫片。所述线夹主体由夹持件和压紧件组成,在实际使用中,所述夹持件和压紧件紧固夹持在输电导线上,将所述防滑垫片上设有螺旋形槽纹和颗粒状凸起的一面紧贴输电导线表面。通过螺旋形槽纹和颗粒状凸起结构增加防滑垫片与输电导线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夹持件和压紧件上设置的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形成封闭的圆环,使防滑垫片包裹在输电导线上。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可将所述防滑垫片设置在圆环的内表面,形成一体式结构,能够的简化安装步骤。由于防滑垫片的内表面设置有螺旋形槽纹和颗粒状凸起,避免安装后的防振锤在输电导线上滑移,再通过所述夹持件和压紧件的作用防止线夹随振动出现的松动,解决传统防振锤容易松动且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安装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夹持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压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线夹主体;11-夹持件;111-第一弯折部;112-支撑部;113-防振锤安装部;12-压紧件;121-第二弯折部;122-固定部;13-连接孔;14-螺栓;15-紧固螺钉;2-防滑垫片;3-输电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一种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包括:线夹主体1和防滑垫片2;

所述线夹主体1包括夹持件11和压紧件12;

所述夹持件11包括第一弯折部111和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11连接的支撑部112,所述压紧件12包括第二弯折部121和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21连接的固定部122;

所述第二弯折部121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11可形成封闭的圆环;

所述防滑垫片2设置在圆环的内部,且所述防滑垫片2的外表面固定在圆环的内表面;

所述防滑垫片2表面设有螺旋形槽纹;

所述防滑垫片2的内表面设有颗粒状凸起;

所述防滑垫片2沿输电导线3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件11的宽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由线夹主体1和防滑垫片2组成,在实际使用中,线夹主体1夹持防滑垫片2,并使防滑垫片2包覆在输电导线3上。线夹主体1中的夹持件11和压紧件12构成钳形结构,并由各自的第一弯折部111和第二弯折部121组成封闭的圆环,圆环的内表面与所述防滑垫片2相连接。所述夹持件11和压紧件12中的支撑部112和固定部122连接在一起,形成对防滑垫片2的压紧作用,避免防振锤在使用中出现松动,同时所形成的压紧作用可将所述防滑垫片2的螺旋形槽纹与输电导线3外表面绕制方向、形状相吻合,增大防滑垫片2与输电导线3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滑垫片2的内表面设有颗粒状凸起,可以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防止防振锤在输电导线3上发生滑移。所述防滑垫片2沿输电导线3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件11的宽度是为了避免所述线夹的金属部分在两侧与输电导线3直接接触,减轻因输电导线3振动而产生的输电导线3与线夹主体1之间的相互磨损。

本申请提供了以下两个实施例,用以说明夹持件11和压紧件12的连接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在所述夹持件11的支撑部112和所述压紧件12的固定部122设有连接孔13,所述夹持件11与所述压紧件12在所述连接孔13通过螺栓14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11和压紧件12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螺栓连接是最简单的一种连接方式,在保证足够压紧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防振锤线夹的连接方式。另外,防振锤的使用环境条件恶劣,不仅受到风雨侵蚀,而且承受着不断的振动,防振锤很容易松动或直接损坏,使用螺栓连接,可以减少安装步骤,方便拆装,同时也便于适配和大规模推广。

实施例二:

参见图4,实施例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但所述压紧件12的固定部122铰接在所述夹持件11的支撑部112上,并设有压紧螺钉15进行紧固。为了进一步方便安装,实施例二中,将所述压紧件12铰接在所述夹持件11上,使所述压紧件12和夹持件11在安装前连接在一起。由于防振锤要固定在输电导线3上,而输电导线3往往架设在输电导线塔上,在安装时,需要进行高空作业,根据高空作业的要求,所安装的防振锤结构应尽量简单,避免复杂的安装程序。因此本实施例将所述压紧件12的固定部122铰接在所述夹持件11的支撑部112上,通过压紧螺钉15进行紧固,进一步简化安装过程,避免因操作失误引起的物体坠落和重复安装。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滑垫片2表面螺旋槽纹的旋绕方向与所述输电导线3的外表面绕制方向相同。为了使所述防滑垫片2表面的螺旋槽纹与输电导线3表面的形状尽可能吻合以增大接触面积,在安装时,应该保证螺旋槽纹的旋绕方向与输电导线3的外表面绕制方向相同,并使导线表面的线股进入槽纹之中,这样才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接触面的摩擦力,避免防振锤在安装后出现滑移现象。另外,保证所述防滑垫片2表面螺旋槽纹的旋绕方向与所述输电导线3的外表面绕制方向相同,还可以进一步缩小所述第一弯折部111和第二弯折部121的体积,减少使用螺栓或者螺钉进行固定时所需的预紧力,使安装过程更加简便。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防滑垫片2在沿输电导线3方向的两端超出所述夹持件11边缘5-10mm。根据防振锤在实际使用时的环境参数以及《电力金具手册(第三版)》的规定,防滑垫片2在线夹两端应有一定的伸长量,避免金属构件直接接触输电导线3,发生磕碰和摩擦,损伤输电导线3。但通过实际使用,防滑垫片2两端的伸长量也不宜过大,因为防滑垫片2是采用相对柔软的铝制材料制成,当两端伸长量过大时,会使防滑垫片2在风力作用下松散开,影响包覆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垫片2在沿输电导线3方向的两端超出所述夹持件11边缘5-10mm,这一距离便于安装,同时也符合电力金具规范的要求。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件11还包括防振锤安装部113,所述防振锤安装部113连接所述支撑部112。所述防振锤安装部113用于安装防振锤的锤体,所述防振锤安装部113为管状,管内固定一个连杆,连杆的两端安装防振锤的锤头,通过所述防振锤安装部113将防振锤安装在线夹上,实现防振效果。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滑垫片2与所述输电导线3的接触面上设置的颗粒状凸起为金刚砂涂层。为了增大防滑垫片2与输电导线3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本申请在所述防滑垫片2的内表面设置颗粒状凸起。通过设置的颗粒状凸起阻止防滑垫片2在输电导线3上进行滑移,进一步稳固防振锤的位置。由于所述防滑垫片2的表面具有槽纹结构,其表面设置的颗粒状凸起不宜过大,因此本实施例中,使用颗粒大小可调整的金刚砂涂层,增大所述防滑垫片2与输电导线3之间的摩擦力。金刚砂涂层,不仅能够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且造价低廉,有利于节约成本。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包括:线夹主体1和防滑垫片2。其中,所述线夹主体1包括夹持件11和压紧件12。所述夹持件11设有第一弯折部111和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11连接的支撑部112,所述压紧件12设有第二弯折部121和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21连接的固定部122。所述第二弯折部121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11可形成封闭的圆环。所述防滑垫片2设置在圆环的内部,且所述防滑垫片2的外表面固定在圆环的内表面。所述防滑垫片2表面设有螺旋形槽纹。所述防滑垫片2的内表面设有颗粒状凸起。所述防滑垫片2沿输电导线3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件11的宽度。本申请提供的输电导线用防振锤线夹通过所述防滑垫片2表面设置的螺旋形槽纹和颗粒状凸起增大线夹与输电导线3之间的摩擦力,使线夹在输电导线3上固定更加稳定。通过所述夹持件11和压紧件12的连接夹持在输电导线3上,简化安装过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两种所述夹持件11和所述压紧件12的连接方式,即,所述夹持件11通过连接孔13位置的螺栓14连接所述压紧件12,以及,将所述压紧件12的固定部122铰接在所述夹持件11的支撑部112上,两种方式都能够实现所述线夹在输电导线3上的固定。另外,本申请还通过将所述防滑垫片2表面螺旋槽纹的旋绕方向与所述输电导线3的导线外表面绕制方向相同,以使槽纹与输电导线3表面相吻合;所述防滑垫片2在沿输电导线3方向的两端超出所述夹持件11边缘5-10mm,用来满足使用规范和安装操作;所述夹持件11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112连接的管状防振锤安装部113,用于安装防振锤,实现防振效果;用金刚砂涂层作为所述防滑垫片2内表面上的颗粒状凸起,以此来增加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