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83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



背景技术:

架空线路主要指架空明线,架设在地面之上,是用绝缘子将输电导线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杆塔上以传输电能的输电线路。架设及维修比较方便,成本较低,但容易受到气象和环境(如大风、雷击、污秽、冰雪等)的影响而引起故障,同时整个输电走廊占用土地面积较多,易对周边环境造成电磁干扰。架空线路的主要部件有: 导线和避雷线(架空地线)、杆塔、绝缘子、金具、杆塔基础、拉线和接地装置等。

在电力线路架设和检修过程中,导线之间的连接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电缆附件接头产品,稳定性较差,使用操作不便,提升整个线路的故障率,且对整个电力线路的安全都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电力架空线路稳定连接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包括左辅固套、主固套和右辅固套,所述主固套的侧视呈跑道形状,主固套的内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前端之间跨设有第二固定夹板,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后端之间跨设有第一固定夹板,第二固定夹板和第一固定夹板相对设置,所述主固套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锁紧螺栓和第三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穿过主固套的前侧壁与第二固定夹板抵靠,第三锁紧螺栓穿过主固套的后侧壁与第一固定夹板抵靠,所述第二锁紧螺栓和第三锁紧螺栓与主固套为螺纹连接,所述主固套的顶部左端固定设有第二铰支座,第二铰支座上铰接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套接设有第一支撑筒,所述第一支撑杆由第一支撑筒上设置的带齿轮的旋钮控制收缩,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带齿轮的导向槽,所述旋钮穿过第一支撑筒的外壁与导向槽齿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筒的左端与设于左辅固套顶部的第一铰支座铰接连接,所述左辅固套套设于第一导线上,左辅固套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将左辅固套固定于第一导线上的第一锁紧螺栓,所述主固套的底部右端固定设有第三铰支座,第三铰支座上铰接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套接设有第二支撑筒,所述第二支撑杆由第二支撑筒上设置的带齿轮的旋钮控制收缩,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带齿轮的导向槽,所述旋钮穿过第二支撑筒的外壁与导向槽齿轮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筒的右端与设于右辅固套底部的第四铰支座铰接连接,所述右辅固套套设于第二导线上,右辅固套的顶部还设有用于将右辅固套固定于第二导线上的第一锁紧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均为“U”形结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均通过固定扣固定于主固套的内顶部和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夹板和第一固定夹板的两端均呈内凹的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锁紧螺栓和第三锁紧螺栓至少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主固套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辅固套和右辅固套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筒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先将左辅固套套设于第一导线上,右辅固套套设于第二导线上,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导线接头置于主固套内的第二固定夹板和第一固定夹板之间,通过第二锁紧螺栓和第三锁紧螺栓可对第二固定夹板和第一固定夹板进行抵靠,使得第二固定夹板和第一固定夹板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进行夹紧固定,通过第二固定夹板和第一固定夹板两端的内凹弧形可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进行卡位,通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可用于对第二固定夹板和第一固定夹板进行弹性支撑;后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将左辅固套和右辅固套分别固定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通过旋钮可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伸长长度进行调节,使得左辅固套和右辅固套对主固套进行辅助拉伸支撑,提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接线的牢靠性,避免滑脱。

综上所述,该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使用操作方便,固定牢靠,降低整个线路的故障率,且对提高整个电力线路的安全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固套部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锁紧螺栓,2-左辅固套,3-第一导线,4-第一铰支座,5-第一支撑筒,6-旋钮,7-第一支撑杆,8-导向槽,9-第二铰支座,10-主固套,11-第二锁紧螺栓,12-第三铰支座,13-第二支撑筒,14-第四铰支座,15-右辅固套,16-第二导线,17-第三锁紧螺栓,18-第一固定夹板,19-第二固定夹板,20-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固定扣,23-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包括左辅固套2、主固套10和右辅固套15,所述主固套10的侧视呈跑道形状,主固套10的内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所述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均为“U”形结构,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的开口端具有弹性,具体的:对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的开口端扩张和压缩均具有恢复形变的弹性,所述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均通过固定扣22固定于主固套10的内顶部和底部,固定扣22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只需要能对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固定即可,也可将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焊接固定于主固套10的内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的前端之间跨设有第二固定夹板19,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的后端之间跨设有第一固定夹板18,所述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相对设置,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的两端均呈内凹的弧形结构,这样设置可以对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16更好的夹紧固定,所述主固套1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锁紧螺栓11和第三锁紧螺栓17,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1和第三锁紧螺栓17至少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主固套10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1穿过主固套10的前侧壁与第二固定夹板19抵靠,第三锁紧螺栓17穿过主固套10的后侧壁与第一固定夹板18抵靠,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1和第三锁紧螺栓17与主固套10为螺纹连接,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1和第三锁紧螺栓17可分别对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挤压,进而通过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对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16进行夹紧固定。

所述主固套10的顶部左端固定设有第二铰支座9,第二铰支座9上铰接设有第一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7上套接设有第一支撑筒5,所述第一支撑杆7由第一支撑筒5上设置的带齿轮的旋钮6控制收缩,所述第一支撑杆7上设置有带齿轮的导向槽8,所述旋钮6穿过第一支撑筒5的外壁与导向槽8齿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筒5的左端与设于左辅固套2顶部的第一铰支座4铰接连接,所述左辅固套2套设于第一导线3上,左辅固套2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筒体,左辅固套2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将左辅固套2固定于第一导线3上的第一锁紧螺栓1,通过对第一锁紧螺栓1进行锁紧,可将左辅固套2固定于第一导线3上。

所述主固套10的底部右端固定设有第三铰支座12,第三铰支座12上铰接设有第二支撑杆23,第二支撑杆23上套接设有第二支撑筒13,所述第二支撑杆23由第二支撑筒13上设置的带齿轮的旋钮6控制收缩,所述第二支撑杆23上设置有带齿轮的导向槽8,所述旋钮6穿过第二支撑筒13的外壁与导向槽8齿轮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筒13的右端与设于右辅固套15底部的第四铰支座14铰接连接,所述右辅固套15套设于第二导线16上,右辅固套15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筒体,右辅固套15的顶部还设有用于将右辅固套15固定于第二导线16上的第一锁紧螺栓1,通过对第一锁紧螺栓1进行锁紧,可将右辅固套15固定于第二导线16上。

该电力架空线路连接加固器,在使用时,先将左辅固套2套设于第一导线3上,右辅固套15套设于第二导线16上,将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16的导线接头置于主固套10内的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之间,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1和第三锁紧螺栓17可对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进行抵靠,使得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对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16进行夹紧固定,通过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两端的内凹弧形可对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16进行卡位,通过第一弹片20和第二弹片21可用于对第二固定夹板19和第一固定夹板18进行弹性支撑;后通过第一锁紧螺栓1将左辅固套2和右辅固套15分别固定于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16上,通过旋钮6可对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23的伸长长度进行调节,使得左辅固套2和右辅固套15对主固套10进行辅助拉伸支撑,提升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16接线的牢靠性,避免滑脱。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