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鸟巢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5476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除鸟巢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鸟巢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的铁塔上经常会有鸟类筑巢,鸟巢对于空气绝缘的架空线路存在相间短路和导线接地的隐患,需要及时清理。现有的清理工具由于自身结构特点,在线路不断电的情况下无法安全方便地清除鸟巢。且输电线路正常工作下所产生的热量以及操作时强电弧的作用下,鸟巢可能着火燃烧,严重威胁电力设施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鸟巢清除装置,可以方便、安全的清除鸟巢,使用更少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鸟巢清除装置,包括箭矢、绳索和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使箭矢具有初速度,所述绳索一端连接箭矢,另一端连接发射器,所述箭矢包括箭头、箭身和箭尾,所述箭头上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内通过转轴转动由连接倒钩,所述凹槽内转轴下部设有阻挡所述倒钩进入凹槽的弹性元件,所述箭身一端连接箭头,另一端连接箭尾。

进一步的,所述箭头为锥形,由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开槽沿箭头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箭身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绳索连接在箭尾。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鸟巢清除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鸟巢清除装置可以清除高处的鸟巢,由于鸟巢一般位于高处,通过发射箭矢的方式能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而且单人就能操作,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前提下,能高效的达到清除鸟巢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鸟巢清除装置由于箭身由可降解材料构成,在箭矢没有射中的情况下能够自动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箭头;2-倒钩;3-凹槽;4-箭身;5-箭尾;6-绳索;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鸟巢清除装置,包括箭矢、绳索6和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使箭矢具有初速度,所述绳索6一端连接箭矢,另一端连接发射器,所述箭矢包括箭头1、箭身4和箭尾5,所述绳索6连接在箭尾5,所述箭头1为锥形,由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箭头1上设有至少两个凹槽3,所述开槽3沿箭头1的轴向设置,每个凹槽3内通过转轴7转动连接倒钩2,所述凹槽3内转轴7下部设有阻挡所述倒钩2进入凹槽3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为扭簧,所述箭身4一端连接箭头1,另一端连接箭尾5,所述箭身4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鸟巢清除装置箭头1部分采用合金锥形箭头,在箭头1中部两边的凹槽3内设有弹簧和倒钩2,当箭矢通过箭、弩等发射器发射出去,命中鸟巢时由于空气阻力和插入鸟巢时的阻力,使得弹簧被压缩,倒钩2能够收纳在凹槽3中,使箭头深入鸟巢内部,当箭头1进入鸟巢当中时,由于鸟巢内弹簧受到的压力减小,弹簧舒张恢复原状,使得倒钩2展开,并与箭尾5方向呈锐角,从而钩住鸟巢,通过地面人力的拉拽绳索6或者发射器就能够将鸟巢清除并回收箭矢。万一发射出去的箭矢没有命中目标,只需要剪断绳索6即可。箭身4的部分采用可降解材料设计,在保证自身强度的前提下,该材料能自动降解,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