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7861发布日期:2018-09-01 00:1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模组,多被作为降雪地区的防积雪措施的补强部件而使用。

图14及图15是放大表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主要部件的部分剖面图。

即,在矩形状的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0的周缘部,分别对向配置一组第一框体121与一组第二框体(省略图示),成为在第一框体121之间,配置与第二框体平行的补强部件150的构成。

在此情况,补强部件150的安装,是如图14所示的从第一框体121的下侧使用螺丝160进行螺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不想从下侧通过螺丝160螺固的情况下,也有如图15所示的从第一框体121的侧面侧使用螺丝160进行螺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0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58265号公报(图12、图13 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图14所示的从第一框体121的下侧螺固的结构,无需考虑螺丝160的头部突出的问题,将螺丝固定的肋片126的部分的厚度增厚而设置钻柱孔(counterboring)、或需要设置段差,会有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在生产工序中有需要对全数进行外观检查,会有作业性差的问题。

另外,在图15所示的从第一框体121的侧面进行螺固的结构,不会发生螺丝头突出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插入接合部件的空洞部,会有以下问题:无法采用使用L字型的接合部件将相邻的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端部彼此接合的接合结构。

另外,在图14所示的从框体结构的第一框体121的侧面进行螺固的结构,如图16所示,在不得不考虑螺丝160的头部突出的问题的前提下,欲将插入接合部件的空洞部从侧面螺固的时候,构成空洞部的两片板部121a、121b有需要分别形成贯通孔122a、122b。在此情况,仅以钻头等开出贯通孔122a、122b 时,会产生以下问题:在开第二个贯通孔的时候,第一个贯通孔 122a也承受负荷,导致第一个贯通孔122a变型,螺丝无法顺利通过。因此,在两片板部121a、121b形成贯通孔122a、122b的情况下,因为以将未图示的晶粒(dice)等插入第一个贯通孔12 2a而不弯曲的方式固定,所以有需要在第二片板部121b上开出贯通孔122b,会有作业效率变得极差的问题。

另外,除了如此的螺固的问题,例如在使用粘着部件粘着固定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与框体的结构,成为粘着固定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与框体,在干燥后将补强部件配置固定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下面(受光面与相反侧的面)。在此情况,会有在干燥工序粘着部件的收缩等使框体与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弯曲(翘起、或膨胀)的问题。然后,即使此弯曲有些微在规格范围内,其后欲安装补强部件的时候,也会有些微尺寸误差影响螺固,会有难以将补强部件如设计固定的问题。

再者,仅从太阳能电池本体的下侧插入补强部件的时候,补强部件150的端部(端面)无法抵接后插入框体下片侧的肋片 (于图15所示的肋片160)。因此,首先,以相对于第一框体1 21斜向且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0的下面,添设补强部件150 的方式配置,以在此状态使其旋转的方式,在第一框体121的肋片160与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0的下面之间配置补强部件150,有需要以此状态将补强部件150固定在第一框体121。因此,在对向的第一框体121之间,成为只需要补强部件150能旋转的宽度,补强部件150的端部(端面)与第一框体121的对向的面之间产生若干的间隙P。因此,即使在此状态下将补强部件150安装固定到第一框体121,也会有无法通过补强补件150将第一框体121直接地稳定支撑固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应解决相关问题点的案件,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与框体以粘着部件粘着固定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组中,谋求解决所述螺固的问题、且抑制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与框体的弯曲而使作为完成品的尺寸精度的提升的太阳能电池模组。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模组,在矩形状的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的周缘部分别对向配置一组第一框体与一组第二框体,相邻的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的端部彼此通过接合部件接合,在所述第一框体间与所述第二框体平行地配置补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具备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的缘部的支撑部、与在所述支撑部连续的伸长部;所述伸长部,具备所述接合部件插入的空洞部、从所述空洞部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的内侧凹陷的段差部;以对向于所述第一框体的所述补强部件的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框体的所述空洞部及段差部的状态,从所述段差部侧通过固定部件固定所述补强部件。

另外,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话,也可以是所述支撑部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缘部的侧面与背面接触,所述接触部通过粘着部件而粘着固定。

另外,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话,也可以是所述支撑部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缘部的上面、侧面与背面接触,所述接触部通过粘着部件粘着固定。

另外,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话,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框体,是在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空洞部,在所述空洞部连接所述段差部。

另外,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话,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框体,是在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段差部,在所述段差部连接所述空洞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以与第一框体对向的补强部件的端面与第一框体的空洞部及段差部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从段差部侧以固定部件固定补强部件,因为框体与补强部件能形成强力的固定结构,所以能将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及框体的弯曲如翘起或膨胀的产生抑制在最小限度,提升作为完成品的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受光面侧看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A–A线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表示补强部件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组的框体与接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以接合部件接合太阳能电池模组的框体的样貌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以接合部件接合太阳能电池模组的框体的样貌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部分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部分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四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部分剖面图。

图14是放大表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主要部件的部分剖面图。

图15是放大表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主要部件的部分剖面图。

图16是放大表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主要部件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从受光面侧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立体图。

太阳能电池模组1,是在矩形状的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 0的各缘部,分别对向配置一组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2,成为相邻的第一框体21及底第二框体22的端部彼此通过接合部件 40接合的结构。在图1,保持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长边侧的框体为第一框体21,保持短边侧的框体为第二框体22。

另外,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背面侧(与受光面1 0a相反侧),配置至少一个补强部件50(在实施方式一为两个)。此补强部件50,与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短边平行配置。

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从受光面10a侧依照透光性基材、密封树脂、太阳能电池小区、密封树脂、背面侧保护材料的顺序层积而构成。

在实施方式一,使用玻璃基板作为透光性基材,使用EV A(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作为密封树脂。另外,使用具备多结晶硅晶片的太阳能电池小区作为太阳能电池小区,使用层积多层作为背面侧保护材料的PET薄片。但是,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 0的构成,不限于如此的构成,有可能使用现有众所周知的各种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组。

图2是沿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A–A线的部分剖面图。

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是铝等金属通过挤压加工而形成。

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具备支撑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的支撑部23、用以插入接合部件40的空洞部24、连接于空洞部24的段差部25、从段差部25的下端部延设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下面侧的肋片26。支撑部23,位于空洞部24之上。

支撑部23是剖面成L字型,由支撑部侧片23b、与支撑部下片23c构成。在支撑部23,载置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11,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端面12b及下面12c、与支撑部23的支撑部侧片23b及支撑部下片23c之间,涂布粘着部件13而粘着固定。作为粘着部件13,能合适地使用例如硅树脂等粘着树脂或其他的粘着剂等。

空洞部24,由空洞部上片24a、空洞部外侧片24b、空洞部下片24c、空洞部内侧片24d。空洞部上片24a,是与支撑部下片23重复的部分。另外,延长空洞部内侧片24d形成段差部25。另外,在第一框体21的段差部25,形成用以固定作为固定部件的一例的补强部件50的螺丝60的贯通孔25a。

图3是表示补强部件50的形状的立体图。

补强部件50在实施方式一,是由与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 10的背面对向的上部水平板51、下部水平板52、及两水平板5 1、52的中央部沿着长边方向支撑的垂直主板53构成,从端面侧看的形状成为横向的H型。即,成为上部水平板51与下部水平52设置成上下面对且平行,且其之间通过垂直主板53连结的结构。此补强部件50,是通过铝等金属挤压加工而形成。

另外,螺固部54在垂直主板53的长边方向的端面设置,所述螺固部54具有通过螺丝60用以与第一框体21连结的螺丝孔。此外,以图3作为一例,虽然螺固部54沿着垂直主板53的长边方向而形成,但也可以是螺固部54至少在垂直主板53的长边方向的端面部分设置。

图4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组的框体与接合部件的立体图。

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端面切割成45度,且使用接合部材4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相邻端部彼此接合 (连结)。在空洞部内侧片24d,通过冲压成形加工形成多个加工部29。此外,端面的切割角度,不限于45度,也可以是在配合相邻的端部切割角度的结构即在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2接合的面中,对应分别的接合面(空洞部的端面)的结构。例如,有可能是相对于一方为60度切割,另一方为30度切割的组合。加工部29,是在空洞部24内形成的凸部。

接合部件40,是通过形成呈L字型的两个接合片41而形成,各接合片41的前端部,是前端变细以使容易插入到空洞部 24。通过接合片41插入到空洞部24,进一步,将接合部件40 的到折曲部42为止嵌入到空洞部24,将接合部件40固定在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上。此时,接合片41的齿状部43,通过与加工部29的凸部咬合(卡合),将接合部件40卡合固定在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上。另外,接合部件40的折曲部42 附近的外型的剖面形状,与空洞部24的剖面形状大致一致,通过将接合部件40的到折曲部42为止进行嵌入,封闭空洞部24 的端部。

图5A及图5B,是表示以接合部件接合太阳能电池模组的框体的样貌的说明图。

如图5A所示,在为短边侧的第二框体22的端部,插入固定一方的接合片41(图中以虚线表示),接合部件40安装在第二框体22上。此情况,第二框体22与接合部件40的接合片 41的接合,虽然可以是只有插入固定,但也可以是接合片41插入后,通过将加工部29(在图5A未图示)再次使用工具等敲打,使接合部坚固地固定而固着。即,也可以是铆接。另外,固着方法也可以非铆接,而是使用铆钉或螺丝等接合的结构等。

在此状态,通过将另一方的接合片41,插入到为长边侧的第一框体21的空洞部24,如图5B所示,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2为接合(连结)。此时,在第一框体21的空洞部24的端部、及第二框体22的空洞部24的端部,嵌入接合部件40。

接着,参照图6至图10说明关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制造方法,如图6所示,首先,平行配置为长边侧的框体的一组第一框体21,在其间以正交的方式且存在已定间隔配置两个补强部件50。然后,将补强部件50的端面在第一框体21的空洞部内侧片24d与段差部25之间的对向面,以使其密合的形式抵接而配置,通过从在第一框体21的段差部25形成的贯通孔25a,对补强部件50的螺固部54螺入螺丝60,如图7及图8所示,一组第一框体21通过两个补强部件50梯状地密合固定。

即,在安装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之前,第一框体21 与补强部件50进行坚固地固定。

接着,如图9所示,在此梯状的第一框体21的支撑部2 3的支撑部侧片23b与支撑部下片23c涂布粘着部件13,从上方位置配合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而载置。由此,如图9及图2 所示,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长边侧的缘部的端面12b及下面12c、与支撑部23的支撑部侧片23b及支撑部下片23c通过粘着部件13粘着固定。此情况,也可以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 的长边侧的缘部的端面12b及下面12c,也涂布粘着部件13。

其后,如图10(一并参照图5A)所示,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短边侧缘部,对向配置在两端部安装接合部件40的第二框体22,以在第二框体22的支撑部23的支撑部侧片23b 与支撑部下片23c涂布粘着部件13的状态下,将突出的接合部件40的另一方的接合片41,插入到为长边侧的第一框体21的空洞部24。由此,如图5B所示,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2为接合(连结),与图2相同,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短边侧缘部的端面12b及下面12c、与第二框体22的支撑部23的支撑部侧片23b及支撑部下片23c通过粘着部件13粘着固定。此情况,也可以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短边侧缘部的端面12b 及下面12c,也涂布粘着部件13。

其后,经过干燥工序,制作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

<实施方式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部分剖面图,是沿着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线的剖面图。

实施方式二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不同,只有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形状,因为其他的构成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相同,所以同部件设为附加同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实施方式二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具备支撑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的支撑部23、用以插入接合部件40的空洞部24、连接空洞部24的段差部25、以及从段差部25的下端部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下面侧延设的肋片26,支撑部23的剖面呈现コ型,由支撑部上片23a、支撑部侧片23b与支撑部下片23c构成。在支撑部23,嵌合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11,且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的上面12a、端面12b及下面12c、支撑部23的支撑部上片2 3a、支撑部侧片23b及支撑部下片23c之间涂布粘着部件13而粘着固定。

接着,简单说明关于实施方式二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制造方法。

在实施方式二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支撑部23的结构是剖面成为コ型的这点,与实施方式一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其制造方法有若干不同。

在实施方式二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制造方法,首先,在为长边侧的框体平行配置一组第一框体21,在其间,以正交的方式且存在已定间隔配置两个补强部件50。此配置,是在未图示的作业台上载置第一框体21与补强部件50,以在作业台上进行高度调整的方式(例如,补强部件50的载置高度,通过第一框体21的载置高度,只与支撑部23的肋片26的厚度同高等) 即可。或者是,也可以以个别支撑第一框体21及补强部件50的方式配置支撑装置。

在此状态下,在补强部件50上配置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 10。关于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通过从上方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支撑在已定位置(剖面呈コ型的支撑部23与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端面在水平方向对向的位置)。

然后,在补强部件50的端面以第一框体21的空洞部内侧片24d与段差部25的对向面密合的方式,使第一框体21水平移动,此时,第一框体21的剖面呈コ型的支撑部23嵌合到,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顺带一提,在支撑部23的内面事前涂布粘着部件13。

其后,从在第一框体21的段差部25形成的贯通孔25a,对补强部件50的螺固部54将螺丝60螺入,通过两个补强部件 50将一组第一框体21梯状地密合固定,且在第一框体21的支撑部23嵌合而固定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长边侧的缘部(参照图11)。

由此,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与第一框体21 的支撑部23完全粘着固定之前,第一框体21与补强部件50能呈梯状坚固地固定。

其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短边侧的缘部,嵌合而粘着固定第二框体22的支撑部23。

然后,最后经过干燥工序,制作实施方式二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

<实施方式三>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部分剖面图,是沿着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线的剖面图。

在实施方式一、二,虽然第一框体21的形状,以支撑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的支撑部23、用以插入连接于支撑部23的接合部件40的空洞部24、连接于空洞部24的段差部2 5、以及从段差部25的下端部延设至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下面侧的肋片26而构成,但是在实施方式三,第一框体21的形状,以支撑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支撑部23、从支撑部23 的中央部垂下的段差部25、用以从段差部25插入连接的接合部件40的空洞部24、以及从空洞部24的下端部延设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下面侧的肋片26而构成。

即,相对于在实施方式一、二,螺丝60的固定部在第一框体21的下端部侧,在实施方式三,是在第一框体21的上端部 (即,支撑部23的正下的部分)侧的这点不同。

如此一来,通过使螺丝60的固定位置成为接近于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第一框体21的上端部侧,在较涂布的粘着部件13更近的位置,能紧固而固定第一框体21与补强部件50。因此,能在更近的位置承受冷凝负荷,所述冷凝负荷是在粘着部件13的干燥工序的第一框体21的支撑部23、与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11之间。

<实施方式四>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四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部分剖面图,是沿着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线的剖面图。

在实施方式四,第一框体21的形状,是以支撑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的缘部的支撑部23、用以插入连接于支撑部23 的接合部材40的第一空洞部24A、连接于第一空洞部24A的段差部25、用以插入连接于段差部25的接合部材40的第二空洞部24B、从第二空洞部24B的下端部在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 的下面侧延设的肋片26而构成。

即,在实施方式四,将空洞部24分割成第一空洞部24A 与第二空洞部24B,在其间配置段差部25的构成。由此,螺丝6 0的固定部,成为第一框体21高度方向的中央部。

如此一来,通过螺丝60的固定位置成为第一框体21高度方向的中央部,能将补强部件50在第一框体21以均等的力量紧缚而固定,能成为更稳定的固定结构。

此外,在实施方式四,虽然第一空洞部24A与第二空洞部24B的两方使用接合部件40而构成,但是若能充分保证接合部分的强度的话,也可以是只在任一方的空洞部(24A或24B) 将接合部件40插入而接合固定的构成。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一至四,虽然采用在将螺丝60作为固定部件使用的第一框体21固定补强部件50的螺丝固定,但是固定方法不限于如此的螺丝固定,也有可能使用夹具固定等的其他固定方法。例如,在夹具固定,通过未图示的夹具固定金具插入段差部25,能将补强部件50固定于第一框体21。

<本实用新型的总结>

若是根据实施方式一至四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由于将螺丝 60固定在较空洞部24凹陷的段差部25,不会产生从第一框体2 1的侧面的螺丝头的突出的问题。也就是,无需进行在制造工序中螺丝的突出的检查。

另外,由于是从第一框体21的侧面侧安装螺丝60的结构,在螺丝的安装作业工序中,以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受光面侧成为下侧的方式翻转,无需准备从太阳能电池模组1的背面侧进行螺固的设备。

再者,在实施方式一至四的太阳能电池模组1,因为第一框体21与补强部件50梯状地坚固固定(或是,与梯状地坚固固定大致同时)后,将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粘着固定于第一框体21,所以能抑制在粘着部件的干燥工序中产生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及第一框体21的翘起或膨胀,能提升太阳能电池模组 1作为完成品的尺寸精度。

更进一步,因为能抑制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10及第一框体21的翘起或膨胀,所以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2的接合,即使使用接合部件40的嵌合结构(铆接结构),也能降低如接合部份的负荷。即,即使无螺固等的坚固的固定结构,也能维持太阳能电池模组1作为完成品的尺寸精度。

此外,在实施方式一、二,虽然说明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2作为相同的剖面形状,但是在第二框体22,若具有空洞部24也可以,其他部分的形状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实施方式一,支撑部23虽然是由支撑部侧片23b与支撑部下片23c 构成的剖面为L字型,但是也可以是加上支撑部上片的剖面コ型。另外,在实施方式二,虽然支撑部23是由支撑部上片23a、支撑部侧片23b与支撑部下片23c构成的剖面コ型,但是也可以是无支撑部上片23a的剖面L字型。

本实用新型是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能以其他的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各方面的点,仅只为例示,不能限定地解释。本实用新型范围是在请求范围表示者,说明书正文无约束力。再者,属于请求范围的均等范围的变形或更改,全部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 太阳能电池模组

10 太阳能电池模组本体

13 粘着部件

21 第一框体

22 第二框体

23 支撑部

23a 支撑部上片

23b 支撑部侧片

23c 支撑部下片

24 空洞部(伸长部的一部分)

24A 第一空洞部

24B 第二空洞部

25 段差部(伸长部的一部分)

25a 贯通孔

26 肋片

40 接合部件

41 接合片

50 补强部件

51 上部水平板

52 下部水平板

53 垂直主板

54 螺固部

60 螺丝(固定部件的一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