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缆沟盖板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4654发布日期:2018-08-14 18:18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缆沟盖板桥。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环境中,有很多纵横的电缆沟,电缆沟的跨度通常在0.8m-1.2m,深度在1.2米左右,而且其内两侧安装电缆支架,电缆支架上铺设输电线缆;为预防人员跌落的问题,在电缆沟的上端铺设盖板,便于人工通行,盖板采用钢制结构或者混凝土预制结构。

但是在变电站架设或者运维过程中,需要进入重型车辆,例如起重机或者升降车等,当重型车辆通过时,会造成电缆沟盖板的刚性损伤,使得钢板无法实现原有的承载作用,所以如何设计一种便于重型车辆在变电站内移动,而且可以对电缆沟盖板起到防护作用的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申请公布号CN103457186A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变电建设施工用移动式电缆沟过桥,包括混凝土材料的过桥主体、万向车轮、金属材料的过桥框架及反应力金属板,其中所述万向车轮安装在所述过桥主体的下端面,所述过桥框架包裹在所述过桥主体的边缘,所述反应力金属板设置在所述过桥主体内部且其上端面向上弯曲。该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重型车辆不容易进入过桥主体内;

申请公布号CN107190629A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跨电缆沟可调节便桥,包括主桥、与主桥连接的位于左右两侧的2个引桥,所述的引桥与主桥之间设有可伸缩调节和连接固定结构,所述的主桥的底面中间设有朝下的可伸缩和固定的支撑腿;所述的可伸缩调节和连接固定结构包括位于主桥上左右向贯穿的伸缩槽、插入伸缩槽内与主桥连接的引桥连接板,所述的引桥连接板与主桥之间通过连接杆和连接螺母连接固定;所述的主桥包括桥面平板、设于桥面平板两侧下方的2块桥面侧板,所述的伸缩槽为桥面平板和2块桥面侧板之间形成的向下开口的凹槽;所述的引桥连接板包括连接平板、设于连接平板两侧下方的2块连接侧板,所诉的桥面侧板和2块连接侧板上设有多组前后向贯穿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杆穿过同一组前后向的连接孔连接桥面侧板和连接侧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缆沟盖板桥,为车辆提供临时通道,对电缆沟进行防护,极大的改善了变电站内作业的环境和作业效率,而且折叠式结构便于随车携带,灵活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缆沟盖板桥,自左向右依次包括左盖板、左连接板、中间盖板、右连接板和右盖板,所述左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盖板和中间盖板铰接,所述右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中间盖板和右盖板铰接,所述左盖板的下端设置左支板,所述右盖板的下端设置右支板。

进一步的,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的上端面设置防滑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左盖板与左支板之间、右盖板与右支板之间均设置支撑柱和支撑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设置镂空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盖板的下端面设置缓冲防护垫。

进一步的,所述左盖板、中间盖板和右盖板的侧端面铰接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下端面的清洁刷。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板和右支板的下端面设置防滑锯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自左向右依次包括左盖板、左连接板、中间盖板、右连接板和右盖板,左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左盖板和中间盖板铰接,右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中间盖板和右盖板铰接,所述左盖板的下端设置左支板,所述右盖板的下端设置右支板;

左盖板和左支板为一体结构,右盖板和右支板为一体机构,左盖板和左支板可以折叠在中间盖板上,也可以平放至地面上,右盖板和右支板的折叠方式相同,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中间盖板覆盖在电缆沟的两侧,并将左盖板和右盖板分别向外翻转,左支板和右支板的下端面接触地面,左盖板和右盖板为倾斜状态,车辆沿左盖板、中间盖板和右盖板从电缆沟的上方通过,左支板和右支板提供稳定的支撑效果;使用完毕后将左盖板和右盖板翻转至中间盖板的上端面,随车辆携带。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作为辅助保护装置,为车辆提供临时通道,对电缆沟进行防护,极大的改善了变电站内作业的环境和作业效率,而且折叠式结构便于随车携带,灵活性高。

2.左盖板和右盖板的上端面设置防滑机构,防滑机构可以采用横向设置的沟槽或者凸起,为车辆提供较大的摩擦力,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地面湿滑的环境中,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

3.由于变电站内的设备重量较大,特别是变压器、电容器等,体积和重量为吨级,本实用新型在左盖板与左支板之间、右盖板与右支板之间均设置支撑柱和支撑框,本结构设计不仅增加左盖板与左支板之间、右盖板与右支板之间的结构强度,而且适合重型车辆通过使用,仅扩大了使用范围,而且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框上设置镂空部,镂空部可以为多边形,本结构设计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整个装置的重量,降低搬运过程中的劳动负荷。

5.在中间盖板的下端面设置缓冲防护垫,实现与凸出地面的电缆沟的上端面的软接触,对电缆沟的防护效果进一步增强。

6.左盖板、中间盖板和右盖板的侧端面铰接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下端面的清洁刷,使用完毕后,通过转动清洁机构对左盖板、中间盖板和右盖板上的泥土进行清除,防止左盖板、中间盖板和右盖板腐蚀氧化的现象,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周期。

7. 在车辆通行过程中,车轮上行或者下行过程中均会对本实用新型产生推力,在左支板和右支板的下端面设置防滑锯齿,当左支板和右支板与地面相接触时,防滑锯齿插入地面土壤内,增强整个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左盖板1,左连接板2,中间盖板3,右连接板4,右盖板5,转轴6,左支板7,右支板8,支撑柱9,支撑框10,镂空部11,防滑机构12,缓冲防护垫13,连接轴14,固定板15,清洁刷16,防滑锯齿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左向右依次包括左盖板1、左连接板2、中间盖板3、右连接板4和右盖板5,左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6与左盖板1和中间盖板3转动连接,右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6与中间盖板3和右盖板铰接5,左盖板1的下端面设置左支板7,右盖板5的下端面设置右支板8,左盖板1与左支板7之间、右盖板5与右支板8之间均设置支撑柱9和支撑框10,支撑柱9的高度小于支撑框10的高度,支撑框10靠近中间盖板3设置,支撑框10上设置镂空部11,镂空部11为多边形。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左向右依次包括左盖板1、左连接板2、中间盖板3、右连接板4和右盖板5,左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6与左盖板1和中间盖板3转动连接,右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6与中间盖板3和右盖板铰接5,左盖板1的下端面设置左支板7,右盖板5的下端面设置右支板8,左盖板1与左支板7之间、右盖板5与右支板8之间均设置支撑柱9和支撑框10,支撑柱9的高度小于支撑框10的高度,支撑框10靠近中间盖板3设置,支撑框10上设置镂空部11,镂空部11为多边形,左盖板3和右盖板5的上端面设置防滑机构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左盖板3和右盖板5的上端面设置防滑机构12,本实施例中的防滑机构12为焊接在左盖板3和右盖板5上的凸条,中间盖板3的下端面设置缓冲防护垫13,缓冲防护垫13采用橡胶或海绵材质。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自左向右依次包括左盖板1、左连接板2、中间盖板3、右连接板4和右盖板5,左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6与左盖板1和中间盖板3转动连接,右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6与中间盖板3和右盖板铰接5,左盖板1的下端面设置左支板7,右盖板5的下端面设置右支板8,左盖板1与左支板7之间、右盖板5与右支板8之间均设置支撑柱9和支撑框10,支撑柱9的高度小于支撑框10的高度,支撑框10靠近中间盖板3设置,支撑框10上设置镂空部11,镂空部11为多边形,左盖板3和右盖板5的上端面设置防滑机构12,中间盖板3的下端面设置缓冲防护垫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左盖板1、中间盖板3和右盖板4的侧端面铰接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包括连接轴14、固定板15和设置在固定板15下端面的清洁刷16,左盖板1、中间盖板3和右盖板4的侧端面可以焊接套筒,连接轴14转动设置在套筒内。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左支板7和右支板8的下端面一体成型多个防滑锯齿17。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