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局部放电检测功能的交叉互联接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325发布日期:2018-08-08 00:20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线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局部放电检测功能的交叉互联接地箱。



背景技术:

对于长度较长的高压单芯电缆的屏蔽层接地,都采用“交叉互联”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线路分成长度相等的三小段或三倍段,各小段之间装设绝缘接头,绝缘接头处三屏蔽之间用同轴电缆,经交叉互联箱进行换位连接。通过交叉互联在满足外护层电压要求的同时,将外护层的电流通过三相中和降到最小。

电缆的中间接头的绝缘性能往往低于电缆本体绝缘性能,是高压输电电缆系统中绝缘薄弱环节,中间接头的工艺和施工缺陷,使接头内电场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放电的产生。在工频电压下,局部放电将引起电缆绝缘中电树的产生和扩展,并加速绝缘的劣化,最终导致绝缘击穿,造成电缆严重事故发生。

为了保障高压电缆安全运行,需要对运行中的高压电缆进行局部放电检测。现有技术通过高频CT传感器来监测交叉互联箱中电缆的局部放电信号,具体过程为,打开交叉互联箱,将高频CT传感器与交叉互联箱中的测试点相连接,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监测,监测完成后将高频CT传感器与测试点的连接断开,卸掉高频CT传感器后闭合交叉互联箱。

由于每次监测时都要打开交叉互联箱,监测后再闭合交叉互联箱,造成操作不方便;另外,接入高频CT传感器时还可能带电操作,造成操作不安全;以及,由于各个厂家的交叉互联箱和连接排尺寸和标准不同,存在连接排太宽、传感器穿不进去,以及箱子空间太小、连接排之间距离太近,未预留传感器空间等情况,导致无法测量局部放电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局部放电检测功能的交叉互联接地箱,通过在交叉互联接地箱内设置局部放电传感器,并将传感器检测的信号通过预留接口引出,便于对交叉互联接地箱中电缆的局部放电进行在线检测,同时,箱盖上窗口的设置也方便运行人员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带电检测。

具体的,一种具有局部放电检测功能的交叉互联接地箱,包括箱体(101)、箱盖(102),所述箱体(101)外部设有地线接口端(103)、A1相接口端(104)、A2相接口端(105)、B1相接口端(106)、B2相接口端(107)、C1相接口端(108)、C2相接口端(109),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第一地线连接排(110)、第二地线连接排(111)、A1相连接排(112)、A2相连接排(113)、B1相连接排(114)、B2相连接排(115)、C1相连接排(116)、C2相连接排(117)、第一交叉互联排(118)、第二交叉互联排(119)、第三交叉互联排(120),所述地线接口端(103)与所述第一地线连接排(110)连接,所述A1相接口端(104)与所述A1相连接排(112)连接,所述A2相接口端(105)与所述A2相连接排(113)连接,所述B1相接口端(106)与所述B1相连接排(114)连接,所述B2相接口端(107)与所述B2相连接排(115)连接,所述C1相接口端(108)与所述C1相连接排(116)连接,所述C2相接口端(109)与所述C2相连接排(117),所述第二地线连接排(111)与所述第一地线连接排(110)、所述A2相连接排(113)、所述B2相连接排(115)、所述C2相连接排(117)连接,所述第一交叉互联排(118)与所述A1相连接排(112)和所述B2相连接排(115)连接,所述第二交叉互联排(119)与所述B1相连接排(114)和所述C2相连接排(117)连接,所述C1相连接排(116)与所述A2相连接排(1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A2相连接排(113)、所述B2相连接排(115)、所述C2相连接排(117)上均设有局部放电传感器(120、121、123),所述箱体(101)外部还设有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124),所述箱体(101)内部还设有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124)与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连接,所述局部放电传感器(120、121、123)第一端均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地线连接排(110)上,所述局部放电传感器(120、121、123)第二端均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对应的接线柱上,所述第一地线连接排(110)还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的地线接线柱上。

优选地,所述箱盖(102)在对应所述箱体(101)内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的位置设有窗口(126),所述窗口(126)上方设有盖板(127)。

优选地,所述盖板(127)通过绞链与所述箱盖(102)的所述窗口(126)边缘连接。

优选地,所述盖板(127)内边缘设有密封垫圈。

优选地,所述局部放电传感器(120、121、123)为高频电流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箱盖(102)内边缘设有密封垫圈。

优选地,所述地线接口端(103)、所述A1相接口端(104)、所述A2相接口端(105)、所述B1相接口端(106)、所述B2相接口端(107)、所述C1相接口端(108)、所述C2相接口端(109)和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124)均为防水接头。

优选地,所述第二地线连接排(111)通过保护器分别与所述A2相连接排(113)、所述B2相连接排(115)和所述C2相连接排(117)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交叉互联接地箱内设置局部放电传感器,并将传感器检测的信号通过箱体外部预留的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引出,便于对交叉互联接地箱中电缆的局部放电进行在线检测;

(2)箱盖上窗口、盖板的设置,使得运行人员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带电检测时不必将整个交叉互联接地箱完全打开,仅需打开箱盖窗口的盖板,将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头接入到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就可以完成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局部放电检测功能的交叉互联接地箱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具有局部放电检测功能的交叉互联接地箱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01、箱盖102,箱体101外部设有地线接口端103、A1相接口端104、A2相接口端105、B1相接口端106、B2相接口端107、C1相接口端108、C2相接口端109,箱体内部设有第一地线连接排110、第二地线连接排111、A1相连接排112、A2相连接排113、B1相连接排114、B2相连接排115、C1相连接排116、C2相连接排117、第一交叉互联排118、第二交叉互联排119、第三交叉互联排120,地线接口端103与第一地线连接排110连接,A1相接口端104与A1相连接排112连接,A2相接口端105与A2相连接排113连接,B1相接口端106与B1相连接排114连接,B2相接口端107与B2相连接排115连接,C1相接口端108与C1相连接排116连接,C2相接口端109与C2相连接排117,第二地线连接排111与第一地线连接排110、A2相连接排113、B2相连接排115、C2相连接排117连接,第一交叉互联排118与A1相连接排112和B2相连接排115连接,第二交叉互联排119与B1相连接排114和C2相连接排117连接,C1相连接排116与A2相连接排113连接,其特征在于:A2相连接排113、B2相连接排115、C2相连接排117上均设有局部放电传感器120、121、123,箱体101外部还设有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124,箱体101内部还设有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124与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连接,局部放电传感器120、121、123第一端均通过导线连接到第一地线连接排110上,局部放电传感器120、121、123第二端均通过导线连接到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对应的接线柱上,第一地线连接排110还通过导线连接到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的地线接线柱上。其中,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124用于向在线监测系统提供各相的局部放电检测信号。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箱盖102在对应箱体101内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的位置设有窗口126,窗口126上方设有盖板127。运行人员可以直接打开盖板127,在窗口126下方的放电检测接线插座125上插入检测连线的插头,检测连线将局部放电传感器的传感信号传递到外设或手持的局部放电检测设备中,由此运行人员便于实现对交叉互联接地箱局部放电的带电检测。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盖板127通过绞链与箱盖102的窗口126边缘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盖板127内边缘设有密封垫圈。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局部放电传感器120、121、123为高频电流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箱盖102内边缘设有密封垫圈。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地线接口端103、A1相接口端104、A2相接口端105、B1相接口端106、B2相接口端107、C1相接口端108、C2相接口端109和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124均为防水接头。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第二地线连接排111通过保护器分别与A2相连接排113、B2相连接排115和C2相连接排117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通过在交叉互联接地箱内设置局部放电传感器,并将传感器检测的信号通过箱体外部预留的局部放电检测接口端引出,便于对交叉互联接地箱中电缆的局部放电进行在线检测;箱盖上窗口、盖板的设置,使得运行人员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带电检测时不必将整个交叉互联接地箱完全打开,仅需打开箱盖窗口的盖板,将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头接入到局部放电检测接线插座就可以完成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单元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