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5936发布日期:2018-12-14 23:1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相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单相逆变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日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渐加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成为目前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光伏发电技术因其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在光伏发电技术中,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逆变器是整个光伏发电技术的关键部件。

在现有逆变器中,多因散热因素与平面布板的思维限制,使得散热器多庞大笨重,市面上通常采用单组铸件电感盒,使得真个电感组件庞大笨重,拆装困难,同时由于平面布板,使得整个逆变器箱体过于宽大,由于逆变器有一定的气密性要求,这就使得达成气密性的成本增加,同时存在较高的气密性失效的风险,同时由于体积的庞大使得运输,安装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运输,存储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体积小巧的逆变器。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单相逆变器,该单相逆变器采用将电感盒分为两组,该单相逆变器将电感盒分为两组,一组为Boost电感,另一组为逆变电感;这样使得两组电感相互独立,提高抗干扰性能,采用分组结构也便于拆装,同时降低单组电感盒的强度要求,使得电感盒的设计更加轻薄,可以用冲压件来制作电感盒,以便降低电感盒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将逆变板与IO板叠加组装,可以节省空间,减少导线数量,使得内部简洁,空间紧凑,节省框体体积,降低产品所需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相逆变器,包括逆变器箱体、电感组件、逆变板、IO板和控制板,逆变器箱体内设有逆变板、IO板和控制板,所述逆变器箱体的底部设有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箱体底部设有两个电感盒,所述电感盒在所述散热器的侧旁,每个电感盒内各设有一组电感,所述电感盒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逆变板上设有一金属连接件,上有一通孔,与IO板上的孔上下重叠在一起,通过紧固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上有一横向或竖向的金属板。

优选地,所述电感盒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的金属板上。

优选地,所述每个电感盒内各设有一组电感,其中一组为Boost电感,另一组为逆变电感。

优选地,所述电感盒内电感组件由散热器上的通孔,经导线与箱体内的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逆变板上输出端设有一个金属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上有一孔,所述IO 板的输入端设有一开孔。

优选地,所述IO板与所述逆变板上下叠加,所述IO板上的孔位与所述逆变板上的金属连接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形成通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单相逆变器将电感盒分为两组,一组为Boost电感,另一组为逆变电感;这样使得两组电感相互独立,提高抗干扰性能,采用分组结构也便于拆装,同时降低单组电感盒的强度要求,使得电感盒的设计更加轻薄,可以用冲压件来制作电感盒,以便降低电感盒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将逆变板与IO板叠加组装,可以节省空间,减少导线数量,使得内部简洁,空间紧凑,节省框体体积,降低产品所需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板与IO板连接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1、逆变器上盖;2、逆变器箱体;3、电感盒;4、散热器;5、逆变板;6、金属连接件;7、螺丝;8、IO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单相逆变器,该单相逆变器采用将电感盒3分为两组,一组为Boost电感,另一组为逆变电感;这样使得两组电感相互独立,提高抗干扰性能,采用分组结构也便于拆装,同时降低单组电感盒的强度要求,使得电感盒3的设计更加轻薄,可以用冲压件来制作电感盒3,以便降低电感盒3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将逆变板5与IO板8叠加组装,可以节省空间,减少导线数量,使得内部简洁,空间紧凑,节省框体体积,降低产品所需成本。

如图1-6所示,所述单相逆变器包括:包括逆变器箱体2、电感组件、逆变板5、IO 板8和控制板,逆变器箱体2内设有逆变板5、IO板和控制板,所述逆变器箱体2的底部设有散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箱体2底部设有两个电感盒3,所述电感盒3在所述散热器4的侧旁,每个电感盒3内各设有一组电感,所述电感盒3固定在所述散热器 4上;逆变板5上设有一金属连接件,上有一通孔,与IO板8上的孔上下重叠在一起,通过紧固件7连接。

IO板包括:控制输入输出,比如硬盘读写等。

采用新型的BoostPWMDC/DC变换器组成的逆变器,将会很简单地实现升压逆变,如果在一个周期内不断地按着正弦规律改变载波周期内的占空比D,就可以输出电压成为正弦波;BoostPWMDC/DC变换器具有优越的无级升压变压功能,因此,可以把它直接应用于需要升压变压的高开关频率PWM电压型逆变器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单相逆变器将电感盒分为两组,一组为Boost电感,另一组为逆变电感;这样使得两组电感相互独立,提高抗干扰性能,采用分组结构也便于拆装,同时降低单组电感盒的强度要求,使得电感盒的设计更加轻薄,可以用冲压件来制作电感盒,以便降低电感盒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将逆变板与IO板叠加组装,可以节省空间,减少导线数量,使得内部简洁,空间紧凑,节省框体体积,降低产品所需成本。

另外,所述散热器4上有一横向或竖向的金属板。

另外,所述电感盒3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器4上的金属板上。

另外,所述每个电感盒3内各设有一组电感,其中一组为Boost电感,另一组为逆变电感。

电感盒3分为两组,将散热器4上设有一个横向或竖向的金属板,并将电感盒3设置在该金属板上,这样使得两组电感相互独立,提高抗干扰性能,采用分组结构也便于拆装,同时降低单组电感盒3的强度要求,使得电感盒3的设计更加轻薄,可以用冲压件来制作电感盒,以便降低电感盒重量和制作成本,另外,所述电感盒3内电感组件由散热器4上的通孔,经导线与箱体内的电路板连接。

另外,所述逆变板5上输出端设有一个金属连接部件6,连接部件上有一孔,所述IO 板8的输入端设有一开孔。

另外,所述IO板8与所述逆变板5上下叠加,所述IO板8上的孔位与所述逆变板上的金属连接件6通过螺丝7连接固定形成通路。

IO板堆叠于逆变板5之上,通过螺丝7将之与逆变板5上的金属连接件6固定在一起,起导线导通作用,既能减少导线数量,避免焊接不良,也能缩小逆变器的体积,缩减所需的物料、储存,运输,安装等成本,所以,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