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0527发布日期:2019-02-01 19: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组装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现有的光伏板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利用连接件以及紧固件(若螺栓、螺母等)相互连接固定,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也不方便光伏板的拆装。此外,采用现有的连接件组装的光伏板组,需要采用三四根导线来接通光伏板边框上的导电,操作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组装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接线操作方便的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组装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该连接件两端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该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分别用于与相邻的两块光伏板的边框的角落连接,上述边框包括围设在光伏板四周的围框,与该围框垂直并延伸位于光伏板上方的上延伸面,以及与该围框垂直并延伸位于光伏板下方的下延伸面,上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包括围设在围框的角落上的一侧围面上的第一围板、第一卡扣部以及第二卡扣部,其中,上述第一卡扣部与对应处的上延伸面卡扣连接,而第二卡扣部与对应处的下延伸面卡扣连接。

上述第一卡扣部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板的上端缘向外延伸形成卡勾,该卡勾即为上述第一卡扣部。这样不仅能使连接件结构简单,而且能更加稳固地与上延伸面卡扣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部的自由端设置有能刺破上延伸面上的膜的凸齿,这样通过该凸齿能刺破上延伸面上的膜,从而使得连接件与光伏板导通,进而能使相邻的光伏板导通,方便光伏板的接线操作。

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板的上端缘垂直向外延伸后竖向向下延伸而形成上述卡勾,该卡勾的自由端的端缘上间隔均布有竖向向下延伸的上述凸齿。从而能使凸齿更好地刺破上延伸面上的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围板的下端缘向外延伸而形成第二卡扣部,该第二卡扣部相对于上述第一卡扣部略向上倾斜,且靠近其自由端的一处向上隆起。从而能使第二卡扣部更好地与下延伸面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卡扣部的自由端的端部向上翻折而形成加强端缘。从而能使第二卡扣部的结构牢固,并能更加稳固地支撑在下延伸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还均包括围设在围框的角落上的另一侧围面上的第二围板。通过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的配合作用,能将围框的角落进行限位,进而能使连接件更加稳固地连接在光伏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件为一体件,结构简单、牢固,加工方便,并且该连接件分别通过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与边框的上、下延伸面卡扣连接,方便连接件与光伏板的拆装,进而方便光伏板与光伏板直接的组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单个光伏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同时与两个光伏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Ⅱ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连接件,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为板件,包括横向延伸的板体10,该板体10上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该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分别用于与相邻设置的两块光伏板4的边框5的角落连接。

上述边框5包括围设在光伏板4四周的围框51,与该围框51垂直并延伸位于光伏板4上方的上延伸面52,以及与该围框51垂直并延伸位于光伏板4下方的下延伸面53。上述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均包括围设在围框51的角落上的正面侧围面(相对于操作者)上的第一围板31、第一卡扣部32以及第二卡扣部33,其中,上述第一卡扣部32与对应处的上延伸面52卡扣连接,而第二卡扣部33与对应处的下延伸面53卡扣连接。上述两第一围板31即为上述板体10的左右两端。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为一体件,结构简单、牢固,加工方便,并且该连接件分别通过第一卡扣部32和第二卡扣部33与边框5的上、下延伸面52,53卡扣连接,方便连接件与光伏板4的拆装,进而方便光伏板4与光伏板4直接的组装和拆卸。

进一步,上述第一围板31的上端缘垂直向外延伸后竖向向下延伸而形成卡勾,该卡勾的自由端的端缘上间隔均布有竖向向下延伸的凸齿321,该凸齿321能刺破上延伸面52上的膜,从而使得连接件与光伏板4导通,进而能使相邻的光伏板4之间导通,继而方便光伏板4的接线操作。

进一步,上述第一围板31的下端缘向外延伸而形成上述第二卡扣部33,该第二卡扣部33相对于上述第一卡扣部32略向上倾斜,且靠近其自由端的一处向上隆起,从而能使第二卡扣部33更好地与下延伸面53卡扣连接。此外,第二卡扣部33的自由端的端部向上翻折而形成加强端缘331,不仅能使第二卡扣部33的结构牢固,而且能更加稳固地支撑在下延伸面53上。

优选地,上述两个第一卡扣部32分别设置在板体10上部的两端,并且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一围板31一一对应,而两个第一卡扣部32之间形成第一缺口103。对应地,上述两个第二卡扣部33分别设置在板体10下部的两端,并且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一围板31一一对应,两个第二卡扣部33之间形成第二缺口104。通过第一缺口103和第二缺口104的设计能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从而使得该连接件轻盈方便携带。

再进一步,上述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还分别包括第二围板34,各第二围板34分别设置在两第一围板31之间,并且分别与上述板体10垂直(即与第一围板34垂直),安装状态下,各第二围板34分别与两个光伏板4的围框51的角落的相对围面相抵,这样通过第一围板31和第二围板34的配合作用,能将围框51的角落进行限位,进而能使连接件更加稳固地连接在光伏板4上。优选地,各第二围板34分别由对应处的板体10部分向外翻折而成,从而在板体10的相应处分别形成窗口102,这样能进一步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此外,两个第二围板34之间形成与两个光伏板4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安装间隙101,从而能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更好地定位在待安装处。

安装时,将连接件的朝向光伏板4,并且使得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分别与对应光伏板4的围框51的角落相对,将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上的第一卡扣部32分别卡入对应的上延伸面52上,并使第一卡扣部32上的凸齿321刺破上延伸面52上的膜,接着将第二卡扣部33卡入下延伸面53上,卡入过程中,第二卡扣部33在下延伸面53的挤压下向下发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其牢固地支撑在下延伸面53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