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059发布日期:2019-04-29 12:1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通流面积对压缩机性能、噪音、含油量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电机通流面积越大,对压缩机性能越好。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电机中,通常通过定子铁芯外圆切边、定子轭打孔、转子轭打孔形成轴向通流通道来实现通流,但由于压缩机电机的体积以及性能受限,轴向通流通道的通流面积无法满足压缩机的需求,使得压缩机含油量较高,电机的散热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通过在定子和转子中设置多个流通孔,增加了电机内的通流面积,提高了压缩机的回油效率,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含油量,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包括:

定子,所述定子内形成有转子腔,且所述定子设有至少一个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转子腔连通的第一径向通流孔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通流孔,每一个所述第一轴向通流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径向通流孔连通;

位于所述转子腔内的转子,所述转子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转子腔连通的第二径向通流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通流孔,每一个所述第二轴向通流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径向通流孔连通。

上述电机中包括定子和转子,其中定子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径向通流孔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通流孔,每个第一轴向通流孔与至少一个第一径向通流孔连通,转子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径向通流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通流孔,每个第二轴向通流孔与至少一个第二径向通流孔连通,且转子设置在定子的转子腔中与定子配合,当本电机作用于压缩机时,油气混合物可经第一径向通流孔、第一轴向通流孔流入定子中,经第二径向通流孔和第二轴向通流孔流入转子中,且第一径向通流孔内的油气混合物可流入转子腔内进而流入第二径向通流孔内,同时第二径向通流孔内的油气混合物可流入转子腔中进而流入第一径向通流孔中,即,通过在定子设置第一径向通流孔和第一轴向通流孔,以及在转子设置第二径向通流孔和第二轴向通流孔,有效增加了电机内的通流面积,增加了油气混合物在电机内的流通路径长度,且当油气混合物在第一轴向流通孔和第一径向流通孔间流动、油气混合物在第二轴向流通孔和第二径向流通孔间流动以及油气混合物在定子与转子间流动时,油气混合物受到路径方向改变而产生的阻碍作用,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回油效率,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含油量,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并且,由于电机内的路径增加,电机内流动的油气混合物的加速了电机的冷却,降低了电机的温升,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一端的第一盖板,所述定子铁芯内设有多个第一子轴向通流孔,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第二子轴向通流孔,所述第一子轴向通流孔和所述第二子轴向通流孔配合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与所述定子铁芯抵靠,以使所述定子铁芯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表面、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加强筋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径向通流孔。

优选地,所述定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另一端的第二盖板,所述定子铁芯中设有的第一子轴向通流孔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定子铁芯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第三子轴向通流孔,所述第三子轴向通流孔与在所述定子铁芯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表面设有开口的第一子轴向通流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上均设有用于定子绕组的定子槽。

优选地,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沿所述转子铁芯轴向方向设置的在所述转子铁芯一端的第三盖板,所述转子铁芯内设有多个第四子轴向通流孔,所述第三盖板上设有第五子轴向通流孔,所述第四子轴向通流孔和所述第五子轴向通流孔配合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盖板朝向所述转子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转子抵靠的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同侧设置。

优选地,所述转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另一端的第四盖板,所述转子铁芯中设有的第四子轴向通流孔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转子铁芯朝向所述第四盖板的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第四盖板上设有第六子轴向通流孔,所述第六子轴向通流孔与在所述转子铁芯朝向所述第四盖板的表面设有开口的第四子轴向通流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第四盖板上均设有与所述转子的凹槽一一对应的凸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中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中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中第三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中第四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定子铁芯;11-转子腔;12-第一径向通流孔;13-第一子轴向通流孔;2-第一盖板;21-第二子轴向通流孔;22-第一加强筋;3-第二盖板;31-第三子轴向通流孔;32-定子槽;4-转子铁芯;41-第四子轴向通流孔;42-第二径向通流孔;5-第三盖板;51-第五子轴向通流孔;52-第二加强筋;6-第四盖板;61-第六子轴向通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包括:

定子,定子内形成有转子腔11,且定子设有至少一个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转子腔11连通的第一径向通流孔12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通流孔,每一个第一轴向通流孔与至少一个第一径向通流孔12连通;

位于转子腔11内的转子,转子设有至少一个与转子腔11连通的第二径向通流孔4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通流孔,每一个第二轴向通流孔与至少一个第二径向通流孔42连通。

上述电机中包括定子和转子,其中定子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径向通流孔12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通流孔,每个第一轴向通流孔与至少一个第一径向通流孔12连通,转子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径向通流孔4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通流孔,每个第二轴向通流孔与至少一个第二径向通流孔42连通,且转子设置在定子的转子腔11中与定子配合,当本电机作用于压缩机时,油气混合物可经第一径向通流孔12、第一轴向通流孔流入定子中,经第二径向通流孔42和第二轴向通流孔流入转子中,且第一径向通流孔12内的油气混合物可流入转子腔11内进而流入第二径向通流孔42内,同时第二径向通流孔42内的油气混合物可流入转子腔11中进而流入第一径向通流孔12中,即,通过在定子设置第一径向通流孔12和第一轴向通流孔,以及在转子设置第二径向通流孔42和第二轴向通流孔,有效增加了电机内的通流面积,增加了油气混合物在电机内的流通路径长度,且当油气混合物在第一轴向流通孔和第一径向流通孔间流动、油气混合物在第二轴向流通孔和第二径向流通孔间流动以及油气混合物在定子与转子间流动时,油气混合物受到路径方向改变而产生的阻碍作用,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回油效率,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含油量,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并且,由于电机内的路径增加,电机内流动的油气混合物的加速了电机的冷却,降低了电机的温升,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如图2所示,具体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沿定子铁芯1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定子铁芯1一端的第一盖板2,定子铁芯1内设有多个第一子轴向通流孔13,第一盖板2上设有第二子轴向通流孔21,第一子轴向通流孔13和第二子轴向通流孔21配合与外界连通。

上述定子中包括定子铁芯1和与定子铁芯1配合的第一盖板2,定子铁芯1中的第一子轴向通流孔13和第一盖板2中的第二子轴向流通孔配合,便于油气混合物的流动。

具体地,第一盖板2朝向定子铁芯1的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22,第一加强筋22朝向定子铁芯1的一端与定子铁芯1抵靠,以使定子铁芯1朝向第一盖板2的表面、第一盖板2朝向定子铁芯1的表面以及第一加强筋22配合形成第一径向通流孔12。

上述第一盖板2中,通过第一加强筋22与定子铁芯1抵靠,使得定子铁芯1的表面与第一盖板2间产生空间,用以形成一个第一径向通流孔12,进一步增加了本电机内的流通路径。

如图3所示,具体地,定子还包括设置于定子铁芯1另一端的第二盖板3,定子铁芯1中设有的第一子轴向通流孔13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定子铁芯1朝向第二盖板3的表面设有开口,第二盖板3上设有第三子轴向通流孔31,第三子轴向通流孔31与在定子铁芯1朝向第二盖板3的表面设有开口的第一子轴向通流孔13连通。

当第一子轴向流通孔在定子另一端的表面形成有开口时,定子铁芯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盖板3,且第二盖板3上形成与开口对应的第三子轴向通流孔31,以保证油气混合物的流动。

具体地,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上均设有用于定子绕组的定子槽32。

如图5所示,具体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4、沿转子铁芯4轴向方向设置的在转子铁芯4一端的第三盖板5,转子铁芯4内设有多个第四子轴向通流孔41,第三盖板5上设有第五子轴向通流孔51,第四子轴向通流孔41和第五子轴向通流孔51配合与外界连通。

上述转子中包括转子铁芯4和与转子铁芯4配合的第三盖板5,转子铁芯4中的第四子轴向通流孔41和第三盖板5中的第五子轴向流通孔配合,便于油气混合物的流动。

具体地,第三盖板5朝向所述转子的表面上形成有与转子抵靠的第二加强筋52。

上述第二加强筋52用于加强第三盖板5对转子的支撑。

具体地,第三盖板5与第一盖板2同侧设置。

如图6所示,具体地,转子还包括设置于转子铁芯4另一端的第四盖板6,转子铁芯4中设有的第四子轴向通流孔41中的至少一部分在转子铁芯4朝向第四盖板6的表面设有开口,第四盖板6上设有第六子轴向通流孔61,第六子轴向通流孔61与在转子铁芯4朝向第四盖板6的表面设有开口的第四子轴向通流孔41连通。

当第四子轴向流通孔在定子另一端的表面形成有开口时,定子铁芯1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盖板6,且第四盖板6上形成与开口对应的第六子轴向通流孔61,以保证油气混合物的流动。

具体地,第三盖板5与第四盖板6上均设有与转子的凹槽一一对应的凸起。

上述转子的凹槽为沿转子轴向方向形成的通槽,通槽与凸起配合,保证转子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三盖板5和第四盖板6的稳定配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