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跨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0037发布日期:2019-06-13 10:24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跨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监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跨接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总会有个别电池出现内阻偏高、容量偏低的现象,由于蓄电池不宜长时间储存,从申请购买到更换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这些劣化电池长时间运行甚至还会造成“内部开路”。每个蓄电池组的所有蓄电池都是串联连接,任何一个蓄电池开路,其所在的整条蓄电池组电流回路就要断开,将造成直流母线失电、保护装置拒动的严重后果。因此亟需一种蓄电池跨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跨接装置,当蓄电池开路时,蓄电池跨接装置可以自动无延时地跨接在该蓄电池上,保证蓄电池组不间断供电,有效避免直流母线失电、保护装置拒动情况的发生,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跨接装置,包括单片机、跨接电路及警报电路,单片机的输入端与跨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的控制端与警报电路连接,关键在于:所述的警报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及报警器,驱动电路借助继电器KM控制报警器通断,驱动电路包括使能模块及开关模块,使能模块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一三极管Q1,所述的第一电阻R1串接在单片机的控制端,第三电阻R3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接的节点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开关模块连接;

开关模块包括依次串接的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及第二三极管Q2,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串联有继电器KM的线圈。

所述的跨接电路包括跨接二极管D1及与跨接二极管D1串联的电流传感器,所述的单片机与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的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接形成的串联电路还并联有第一电容C1。

所述的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节点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第二电容C2,继电器KM的线圈还并联有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方向与继电器KM的电流方向反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过使能模块及开关模块的共同驱动,既能够提高单片机的负载能力,又提高了开关模块的受控精确度,又保证了较大功率的继电器KM线圈能够顺利接通,实现无延时跨接,保证蓄电池组不间断供电,有效避免直流母线失电、保护装置拒动情况的发生,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警报电路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跨接电路的原理图。

附图中,1代表单片机,2代表电流传感器,3代表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跨接装置,包括单片机1、跨接电路及警报电路,单片机1的输入端与跨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1的控制端与警报电路连接,所述的警报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及报警器3,驱动电路借助继电器KM控制报警器3通断,驱动电路包括使能模块及开关模块,使能模块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一三极管Q1,所述的第一电阻R1串接在单片机1的控制端,第三电阻R3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接的节点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开关模块连接;

开关模块包括依次串接的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及第二三极管Q2,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优选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优选为NPN型三极管,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串联有继电器KM的线圈。

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单片机1的控制端即IO口输出高电平后,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由于串联分压,此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低于发射极电压,第一三极管Q1导通,借助该部分的使能电路提高了单片机1控制端的负载能力,随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上电,第二三极管Q2导通,使得继电器KM的线圈上电,经过使能模块及开关模块的共同驱动,既能够提高单片机1的负载能力,又提高了开关模块的受控精确度,又保证了较大功率的继电器KM线圈能够顺利接通,实现无延时跨接,保证蓄电池组不间断供电,有效避免直流母线失电、保护装置拒动情况的发生,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跨接电路包括跨接二极管D1及与跨接二极管D1串联的电流传感器2,所述的单片机1与电流传感器2的输出端电连接。当电流传感器2检测到电流后默认是跨接二极管D1导通,说明此时该跨接电路所跨接的蓄电池发生故障,跨接生效,通过单片机1判定电流传感器2检测到电流信号后,单片机1上传报警信号到工控机,由工控机上报远程服务器,方便远程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现场这边由单片机1启动警报电路对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提示,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检查维修,避免事故扩大。跨接电路无需使用单独的工作电源,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性,使用时只需反向并联于蓄电池两端即可,一旦蓄电池极性反转,二极管自动导通,无时间间隙,安全可靠。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接形成的串联电路还并联有第一电容C1,借助第一电容C1消除单片机1的控制端即IO口输出电平的尖波等杂波,提高信号质量,当第一电容C1逐渐充电后,第一三极管Q1逐渐导通,可以避免突变。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节点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第二电容C2,继电器KM的线圈还并联有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方向与继电器KM的电流方向反向设置,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容C1的工作原理相同,避免了控制继电器KM的大电流的直接接入,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