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高密封性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164发布日期:2019-07-19 21:5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高密封性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壳体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高密封性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由于电机长时间高速运转,所以需要在其内部进行注油实施润滑。传统的电机壳注油结构乃是对其外周一通成型注油管道,每个注油管道均与壳体内腔连通,并且每个注油管道均设置由于一个进油口,需要在进油口上装配弯管,通过弯管与油路连通并且将润滑油输送到后壳体内,对于不适用的进油口需要用堵头堵死,该操作比较费力,并且电机壳铸造后密封性有一定要求,该操作对于整体密封性影响较大,同时堵头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松弛,在电机使用中,堵头可能会由于振动力产生脱落,并且电机壳乃是用以容纳转子和定子,所以其强度性需要得到保障,由于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降低汽车零部件的重量是轻量化的最直接手段,但是重量的减轻不应降低零部件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量化高密封性电机壳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量化高密封性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后壳体,电机后壳体的外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环形转槽,环形转槽接近于电机后壳体的底端,电机后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四个沿之周向等角度分布的注油孔,所有注油孔均对应于环形转槽,环形转槽内嵌有能够绕电机后壳体的轴线旋转的阻尼旋转层,阻尼旋转层的外表面通过冷粘胶水粘设有密封层,密封层的外表面通过冷粘胶水粘设有外壁层,阻尼旋转层、密封层以及外壁层上均开设有四个分别能够与一个注油孔相连通的开孔,并且三者上的所有相对应的一个开孔构成一个导流孔,外壁层的外侧设有四个柔性注油管,所有柔性注油管的一端分别紧密设置在一个导流孔内,外壁层的外表面还对称设有两个拨块,电机后壳体的外部还套设有能够沿之轴向活动、并且用以将外壁层实施压紧的的卡环,该卡环处于常态下乃是位于环形转槽的上半段,所有柔性注油管的另一端均与卡环的外表面螺接配合,所述电机后壳体的上段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沿之周向间隔分布的减重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旋转层为沿环形转槽的周向环绕而成的套环,阻尼旋转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通过冷粘胶水粘设有一个与之同轴的橡胶密封环,环形转槽内相对的槽顶和槽底均开设有用以分别镶嵌橡两个胶密封环的挤入嵌槽,并且环形转槽的外边沿开设有用以供橡胶密封环顺利挤入的圆弧过渡,所述阻尼旋转层为弹簧钢铸造件。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层为沿环形转槽的周向环绕而成的橡胶套环。

进一步地,所述外壁层为沿环形转槽的周向环绕而成的套环,外壁层始终处于环形转槽的外部,并且将环形转槽所包裹,外壁层为弹簧钢铸造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后壳体的外部开设有四个导向槽,卡环的内壁设有四个滑块、并且通过所有滑块分别与一个导向槽内活动配合,其中有两个导向槽的内壁均开设有一个螺纹孔,螺纹孔处于导向槽的下半段,并且对应该两个导向槽中的每个滑块分别通过一个定位螺栓能够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进行螺接,卡环的内壁与电机后壳体的外壁之间预留有卡接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外壁层的下半段套设有增厚层,所述卡环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沿之周向等角度分布的卡紧柱,所有卡紧柱均朝下延伸,并且卡紧柱的底端内侧设有能够与增厚层的外表面紧密接触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注油管为不锈钢波纹管或金属软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量化高密封性电机壳体,人工解除卡环对于外壁层的压紧限位,并且将柔性注油管的一端解除螺接,然后手动使得阻尼旋转层、密封层以及外壁层得以转动,并且转动角度使得它们外表面的开孔得以和注油孔相连通即可,并且每个注油孔的上方-即电机后壳体表面,都会设有与注油孔对应的线条,使得人工可以判断出注油孔的准确位置;然后人工通过柔性注油管将润滑油注入导流孔内,使其通过注油孔流入电机内部;注油完毕后,人工将柔性注油管与卡环外表面进行螺接,即卡环外表面会设有螺接凸块;然后人工将阻尼旋转层、密封层以及外壁层进行旋动复位,复位目的使得注油孔与导流孔分离机壳,该操作在于将注油孔实施封闭,然后在将卡环进行下拉复位,使得卡环依靠其内侧面以及卡紧柱将外壁层和密封层紧密卡紧,防止他们产生自转,同时也将密封层压紧的同时,提高密封层的密封性;减重凹面使得电机后壳体的重量得到一定的减轻,本实用新型通过旋动外壁层可灵活对注油孔内实施注油或者关闭,并且满足了轻量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电机后壳体1,环形转槽1a,圆弧过渡1b,注油孔1c。

导向槽2,滑块2a,卡环2b,定位螺栓2d,卡接间隙2e,卡紧柱2f,凸起2t。

阻尼旋转层3,橡胶密封环3a,密封层4,外壁层5,开孔5a,增厚层5b,拨块5c。

柔性注油管6。

减重凹面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轻量化高密封性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后壳体1,电机后壳体1的外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环形转槽1a,环形转槽1a接近于电机后壳体1的底端,电机后壳体1的内壁开设有四个沿之周向等角度分布的注油孔1c,所有注油孔1c均对应于环形转槽1a,环形转槽1a内嵌有能够绕电机后壳体1的轴线旋转的阻尼旋转层3、阻尼旋转层3的外表面通过冷粘胶水粘设有密封层4,密封层4的外表面通过冷粘胶水粘设有外壁层5,阻尼旋转层3、密封层4以及外壁层5上均开设有四个分别能够与一个注油孔1c相连通的开孔5a,并且三者上的所有相对应的开孔5a构成一个导流孔,外壁层5的外侧设有四个柔性注油管6,所有柔性注油管6的一端分别紧密设置在一个导流孔内,外壁层5的外表面还对称设有两个拨块5c,电机后壳体1的外部还套设有能够沿之轴向活动、并且用以将外壁层5实施压紧的的卡环2b,该卡环2b处于常态下乃是位于环形转槽1a的上半段,所有柔性注油管6的另一端均与卡环2b的外表面螺接配合,所述电机后壳体1的上段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沿之周向间隔分布的减重凹面7。

所述阻尼旋转层3为沿环形转槽1a的周向环绕而成的套环,阻尼旋转层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通过冷粘胶水粘设有一个与之同轴的橡胶密封环3a,环形转槽1a内相对的槽顶和槽底均开设有用以分别镶嵌橡两个胶密封环的挤入嵌槽,并且环形转槽1a的外边沿开设有用以供橡胶密封环3a顺利挤入的圆弧过渡1b,所述阻尼旋转层3为弹簧钢铸造件,人工通过拨块5c旋动阻尼旋转层3绕环形转槽1a进行转动,并且通过挤入嵌槽内的橡胶密封环3a使得阻尼旋转层3上下表面得到密封控制,在配合了密封层4,极大提高密封性,并且阻尼旋转层3乃是与环形转槽1a内侧面进行活动接触的,采用弹簧钢铸造目的在于形变后得以复位,不会发生不可逆式形变,同时该材质重量轻,刚度强,适应了轻量化的需求。

所述密封层4为沿环形转槽1a的周向环绕而成的橡胶套环;橡胶套环乃是使得环形转槽1a内的注油孔1c得以被密封阻隔住。

所述外壁层5为沿环形转槽1a的周向环绕而成的套环,外壁层5始终处于环形转槽1a的外部,并且将环形转槽1a所包裹,外壁层5为弹簧钢铸造件;外壁层5的材质特性乃是使得其与卡环2b接触时,有一定的形变挤压空间,并且该材质刚度强,重量轻。

所述电机后壳体1的外部开设有四个导向槽2,卡环2b的内壁设有四个滑块2a、并且通过所有滑块2a分别与一个导向槽2内活动配合,其中有两个导向槽2的内壁均开设有一个螺纹孔,螺纹孔处于导向槽2的下半段,并且对应该两个导向槽2中的每个滑块2a分别通过一个定位螺栓2d能够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进行螺接,卡环2b的内壁与电机后壳体1的外壁之间预留有卡接间隙2e;人工将卡环2b实施向下按动,并且卡环2b外表面也会设有两个拨块5c,便于人工推动,卡环2b沿电机后壳体1的轴向进行竖直下降中,依靠滑块2a配合导向槽2进行活动,并且移动中,卡接间隙2e的作用使得卡环2b内表面紧压外壁层5的上半段,促使外壁层5压迫密封层4,使得密封层4对应卡环2b的区域部分被压紧,使得密封性有显著提高,并且下降完毕后,即达到螺纹孔位置,意思就是滑块2a通过定位螺栓2d能够与螺纹孔内连接,以螺纹孔的位置高度限定了滑块2a的下降距离,同时也保持了滑块2a在该位置的稳定性,使得卡环2b可以稳定将密封层4实施压紧。

所述外壁层5的下半段套设有增厚层5b,所述卡环2b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沿之周向等角度分布的卡紧柱2f,所有卡紧柱2f均朝下延伸,并且卡紧柱2f的底端内侧设有能够与增厚层5b的外表面紧密接触的凸起2t;卡环2b沿电机后壳体1的轴向进行竖直下降中,卡紧柱2f的凸起2t会接触到增厚层5b的外表面,促使增厚层5b压迫外壁层5,促使密封层4对应增厚层5b的部分边沿可以被实施压紧,使得密封性有显著提高。

所述柔性注油管6为不锈钢波纹管或金属软管;这两种材质的管材重量较轻,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也方便了人工转动阻尼旋转层3和外壁层5,进而不会发生卡死,

工作原理:人工解除卡环2b对于外壁层5的压紧限位,并且将柔性注油管6的一端解除螺接,然后手动使得阻尼旋转层3、密封层4以及外壁层5得以转动,并且转动角度使得它们外表面的开孔5a得以和注油孔1c相连通即可,并且每个注油孔1c的上方-即电机后壳体1表面,都会设有与注油孔1c对应的线条,使得人工可以判断出注油孔1c的准确位置;然后人工通过柔性注油管6将润滑油注入导流孔内,使其通过注油孔1c流入电机内部;注油完毕后,人工将柔性注油管6与卡环2b外表面进行螺接,即卡环2b外表面会设有螺接凸块;然后人工将阻尼旋转层3、密封层4以及外壁层5进行旋动复位,复位目的使得注油孔1c与导流孔分离机壳,该操作在于将注油孔1c实施封闭,然后在将卡环2b进行下拉复位,使得卡环2b依靠其内侧面以及卡紧柱2f将外壁层5和密封层4紧密卡紧,防止他们产生自转,同时也将密封层4压紧的同时,提高密封层4的密封性;减重凹面7使得电机后壳体1的重量得到一定的减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