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0289发布日期:2019-10-19 03:3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由于具有无环境污染、无枯竭危险、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以及能源质量高等优点,是替代化石能源的最好的能源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利用科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太阳能发电通过太阳能发电系统实现,而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多个相连的光伏组件。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如图1-3所示,其包括组件本体1和设置于组件本体1背面的接线盒7。组件本体1为方形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发电芯片3。发电芯片3为长方形结构,包括对应相对长边的第一侧边4和对应相对短边的第二侧边5。第一侧边4位置设置有两汇流条2,两汇流条2一端延伸至第二侧边5与组件本体1边缘之间的区域,相对延伸至中间,并通过开设于中间位置的贯通孔6与设置于背面的接线盒7连接。汇流条2用于将电池发出的电汇流后传输到接线盒7,接线盒7通过线缆8与相邻光伏组件的接线盒7连接。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贯通孔6距离边缘需有一定的距离,还需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涂覆丁基胶以隔离水汽,因此需要增大第二侧边5与组件本体1边缘的宽度,从而导致发电芯片3面积占比缩小,影响太阳能发电的转换效率。其次,汇流条2长度较长,并且通过线缆8连接相邻光伏组件的接线盒7时,所需线缆8较长,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中发电芯片第二侧边距离组件本体边缘宽度较大,导致发电芯片面积占比缩小,影响太阳能发电的转换效率以及与汇流条长度较长,并且相邻光伏组件相连所需线缆较长导致成本增加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设置有发电芯片的组件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背面的单极接线盒;所述组件本体上设有两个贯通孔,两个所述贯通孔位于所述发电芯片的两侧,且不超过所述发电芯片沿对应侧边的两端;所述单极接线盒包括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所述组件本体上设有两个汇流条,两个所述汇流条位于所述发电芯片的两侧;一个所述汇流条的一端与所述发电芯片的正极相连,另一端穿过同侧的所述贯通孔后与所述正极接线盒相连;另一个所述汇流条的一端与所述发电芯片的负极相连,另一端穿过同侧的所述贯通孔后与所述负极接线盒相连。

可选的,所述单极接线盒对应设置于所述贯通孔所在位置。

可选的,所述汇流条两端不超过所述发电芯片的所述第二侧边,两个所述贯通孔设置于两个所述汇流条同侧的末端。

可选的,所述贯通孔设置于所述汇流条的中心位置。

可选的,所述汇流条为铝带,所述铝带与所述单极接线盒通过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组件本体为方形板状结构,相对长边与所述第一侧边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发电芯片为铜铟镓硒电池芯片。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相邻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单极接线盒通过线缆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通过改变贯通孔的位置以及采用分开设置的单极接线盒,在保证整体的机械强度和具有足够的空间涂覆丁基胶以隔离水汽的基础上,减小发电芯片汇流封装的宽度要求,提高发电芯片的面积占比,增加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另外,如此设计可减小汇流条的延伸长度,特别是减小相连光伏组件连接时线缆的需求长度,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相邻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光伏组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光伏组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光伏组件相邻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组件本体、2-汇流条、3-发电芯片、4-第一侧边、5-第二侧边、6-贯通孔、7-接线盒、8-线缆、9-单极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4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实施例。光伏组件包括组件本体1和设置于组件本体1背面的单极接线盒9。请参考图4,组件本体1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长方形的发电芯片3。发电芯片3包括对应相对长边的第一侧边4和对应相对短边的第二侧边5。本实施例中,发电芯片3为CIGS是太阳能薄膜电池,CIGS是CuInxGa(1-x)Se2的简写,主要组成有Cu(铜)、In(铟)、Ga(镓)、Se(硒),具有光吸收能力强,发电稳定性好、转化效率高,白天发电时间长、发电量高、生产成本低以及能源回收周期短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发电芯片3。

相对的第一侧边4分别设置有汇流发电芯片3发电的汇流条2。汇流条2为铝条,汇流条2的长度与发电芯片3在同方向的长度相同,即汇流条2两端不超过发电芯片3的对应端部。两汇流条2同侧的末端位置开设有贯通孔6。请参考图5,单极接线盒9对应两汇流条2设置有两个,包括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两个单极接线盒9对应设置于两个贯通孔6的位置。汇流条2贯穿该贯通孔6后与单极接线盒9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采用新的开孔位置以及采用分开设置的单极接线盒9,在保证整体的机械强度和具有足够的空间涂覆丁基胶以隔离水汽的基础上,减小发电芯片3汇流封装的宽度要求,提高发电芯片3的面积占比,增加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另外,通过对比图1和图4可以看出,如此设计较现有技术可大幅度减小汇流条2的延伸长度,降低制作成本。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贯通孔6可设置于汇流条2两端之间的中心位置,也可设置于两端之间的任一位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单极接线盒9设置于第一侧边4的背面即可,无需与贯通孔6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实施例,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多个上述光伏组件,请参考图6,安装时,光伏组件的第一侧边4相邻,通过线缆8连接相邻的光伏组件的单极接线盒9。通过对比图3和图6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新的开孔位置以及采用分开设置的单极接线盒9,可大幅缩减所需线缆8长度,较现有技术降低成本。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