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式车载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216发布日期:2019-08-16 22:1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触摸式车载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具体涉及触摸式车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充电器使用汽车的点烟器作为电源插座直接为手机进行充电,而且必须在车辆发动的情况下才能为手机进行充电,且其充电电压较低,不能根据手机的机型合理的分配充电电压,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发现自己的手机在使用车载充电器进行充电时,充电速度缓慢而且手机容易发热的重要原因。

另外现有的车载充电器在针对后排用户进行手机充电时很不方便,且处于充电状态的手机要么拿在手上,要么放在中央扶手箱内,没有一个稳定的支架可供手机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车载充电器输出电压低,对手机充电时充电速度慢,且不能根据不同手机的机型合理的输出充电电压和电流的问题,提供了触摸式车载充电装置,通过在装置内设置电源,并采用电源管理芯片对其进行充电管理,有效的防止了充电发热同时提高了充电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触摸式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显示器和触摸充电开关;外壳内设有中央处理器、电源和充电模块,显示器、触摸充电开关、电源和充电模块均和中央控制器联接,电源用于给系统供电,充电模块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充电电路和设置于外壳上的USB充电接口,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感L1,电源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SP3313,其中引脚5和电源输出端相连并通过电容C1接地,引脚6通过电容C2与电源输出端相连,引脚4为空脚,引脚2接地,引脚1通过电阻 R3接地并通过电阻2与充电电压输出端相连,引脚3通过串联的电感L1和电阻R1与充电电压输出端相连,引脚7连接在电感L1和电阻R1之间,引脚8连接在电阻R1和充电电压输出端之间,在引脚8的连接点和充电电压输出端之间设有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且电容C3和电容C4接地,USB接口和充电电压输出端相连。当后排乘客需要对自己的手机进行充电时,将数据线的USB插口端插入外壳上的USB充电接口中,另一端插在自己手机上,触摸设置于外壳上的触摸充电开关,触摸充电开关将接收到的触摸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接收到触摸信号,在显示器上弹出二维码界面,乘客用手机进行扫码后开始充电;本装置的充电电路中采用了SP3313电源管理芯片,P3313是一款输入耐压可达33V,可支持3A持续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可调,最大可支持100%占空比SP3313具备高性能的负载响应以及输入电压响应能力,同时精确的恒压和恒流控制环路实现极小的负载调整率和线性调整率,无需外部补偿,可以依靠自身内置稳定环路实现恒流以及恒压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另外通过芯片自身的控制,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的手机实现不同的电压输出,从而提高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外壳侧面还设有手机放置支架;手机放置支架包括两个互为镜像对称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底部均封口,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通过伸缩机构相互连接。在外壳的侧面设置了手机放置支架,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可以放在手机支架内,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通过伸缩机构相互连接,方便了不同尺寸手机的放置,通过调节伸缩机构进行伸缩,还可以使其满足手机的竖直放置和水平放置,使后排的乘客在手机充电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利用手机看视频,使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不会觉得无聊,另外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底部均封口,当手机放置在两个卡槽之间后,保证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手机不会因为车辆的加速、减速、急刹或转弯而从支架下滑落下来,有效的提高了支架对手机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伸缩机构包括弹簧和横杆,第一夹块上开有弹簧固定孔,弹簧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孔底部,另一端和横杆的一端固定,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块上正对弹簧固定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弹簧和横杆将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连接在一起,当乘客将手机通过数据线和外壳上的USB接口连接好后,通过水平横向拉动第二夹块,将手机的一侧边嵌入第一夹块中,再缓慢的松开第二夹块,第二夹块在弹簧回力的作用下,将手机紧紧的卡在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当乘客到达目的地后,在以相同的方式将手机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取出。通过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弹簧和横杆四者的协同作用,对手机进行了良好的固定,解放了乘客的双手。

进一步的,手机放置支架和外壳之间设有转向组件,转向组件包括、转向轴、轴承、橡胶垫、定位螺栓,外壳侧面设有圆筒状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轴线两端均设有轴承,转向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于环形凸起内,其另一端伸出环形凸起外且固定在第一夹块正对外壳的外壁上,外形凸起上开有贯通其内外壁的定位螺栓孔,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栓孔相匹配,定位螺栓和转向轴之间设有橡胶垫。首先,通过转向轴和轴承的配合,轴向轴可在外壳上的环形凸起内自由转动,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觉效果将手机的显示屏调整到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其次,通过设置定位螺栓,当将手机的显示屏调整到乘客最舒服的位置后,使用定位螺栓顶持转向轴的外壁,将转向轴的位置固定住;最后为了防止定位螺栓和转向轴之间的刚性接触面,在车辆抖动的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防止定位螺栓不能很好的限制转向轴的转动,以及定位螺栓在车辆抖动的过程中发生松动,在定位螺栓和转向轴之间设置了橡胶垫,本装置中橡胶垫采用具有高弹性的天然橡胶制成,一方面,橡胶垫可以增大摩擦力,从而防止定位螺栓锁紧后,转向轴继续发生转动,另一方面,橡胶垫可以为定位螺栓提供弹性回力,从而防止了定位螺栓的松动,再另一方面,橡胶垫将定位螺栓和转向轴隔开,从而防止了定位螺栓和转向轴之间因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塑性变形。

进一步的,定位螺栓上设有旋转把柄。通过在螺栓上设置把手,方便了用户旋转定位螺栓,而且使得整个定位过程的操作性的得到了提高,不需要接触任何工具即可完成。

进一步的,外壳上设有弹性固定绳。使用弹性固定绳,可以将本装置固定在前排座椅的头枕和靠背的连接位置,一方面既不影响前排乘客或者司机,弹性固定绳又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缓冲减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在装置内设置电源,并采用电源管理芯片对其进行充电管理,有效的防止了充电发热同时提高了充电的速度;

2、通过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弹簧和横杆四者的协同作用,对手机进行了良好的固定,解放了乘客的双手;

3、通过在转向轴和定位螺栓之间增加了橡胶垫,从而防止了定位螺栓和转向轴之间因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塑性变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模块的充电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机放置支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组件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外壳、2-显示器、3-触摸充电开关、41-第一夹块、42-第二夹块、5-伸缩机构、51-弹簧、 52-横杆、6-弹簧固定孔、7-转向轴、8-轴承、9-橡胶垫、10-定位螺栓、11-环形凸起、12-旋转把柄、13-弹性固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触摸式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上设有环形的弹性固定绳13,并通过弹性固定绳13将本装置固定在网约车或者出租车前排座椅的头枕和靠背的连接位置。

本实施中,外壳1上设有显示器2和触摸充电开关3;外壳1内设有中央处理器、电源和充电模块,显示器2、触摸充电开关3、电源和充电模块均和中央控制器联接,电源用于给系统供电,充电模块包括设置于外壳1内的充电电路和设置于外壳1上的USB充电接口。 USB充电接口设置于外壳的侧面,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采用全志A83T。

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1、电阻 R2、电阻R3和电感L1,电源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SP3313,其中引脚5和电源输出端相连并通过电容C1接地,引脚6通过电容C2与电源输出端相连,引脚4为空脚,引脚2接地,引脚1通过电阻R3接地并通过电阻2与充电电压输出端相连,引脚3通过串联的电感L1和电阻R1与充电电压输出端相连,引脚7连接在电感L1和电阻R1之间,引脚8连接在电阻R1和充电电压输出端之间,在引脚8的连接点和充电电压输出端之间设有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且电容C3和电容C4接地,USB接口和充电电压输出端相连。本实施例中,各电容的电容值分别为:电容C1为2.2μF、电容C2为100nF、电容C3为2.2μF、电容C4为220μF;本实施例中电容C4为双联电容;各电阻的电阻值分别为:电阻R1为20MΩ、电阻R2为82 KΩ、电阻R3为20KΩ;本实施例中电感L1为顺络屏蔽电感,其型号为SWPA5020S220MT。

触摸式车载充电装置的外壳1侧面还设有手机放置支架;手机放置支架包括两个互为镜像对称的第一夹块41和第二夹块42;第一夹块41和第二夹块42底部均封口,第一夹块41 和第二夹块42之间通过伸缩机构5相互连接。伸缩机构5包括弹簧51和横杆52,第一夹块 41上开有弹簧固定孔6,弹簧51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孔6底部,另一端和横杆52的一端固定,横杆5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块42上正对弹簧固定孔6的位置。本实例中,为提高手机放置支架的稳定性,设置了两个伸缩机构5,两个伸缩机构5之间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中,手机放置支架和外壳1之间设有转向组件,转向组件包括、转向轴7、轴承8、橡胶垫9、定位螺栓10,外壳1侧面设有圆筒状的环形凸起11,环形凸起11的轴线两端均设有轴承8,转向轴7通过轴承8设置于环形凸起11内,转向轴7远离外壳1的一端伸出环形凸起11外且固定在第一夹块41正对外壳1的外壁上,外形凸起11上开有贯通其内外壁的定位螺栓孔,定位螺栓10和定位螺栓孔相匹配,定位螺栓10和转向轴7之间设有橡胶垫,且在定位螺栓10的端部上设有旋转把柄12,方便了乘客将手机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