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6302发布日期:2020-09-29 18:0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太阳能作为空调部分电能来源,既节能又环保。太阳能光伏板固定在室外机顶部,在室外机工作时,太阳能光伏板和室外机的连接处易产生异常振动,增大噪音。另外,由于室外机承重能力有限,太阳能光伏板的面积不能太大,从而导致太阳能光伏板为空调提供的电能非常有限。此外,太阳能光伏板设置于室外机顶部,太阳能光伏板对室外机起到遮盖作用,雨天时雨水滴落至太阳能光伏板后,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太阳能光伏板向下流动排出。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来自太阳能光伏板的雨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以有效利用来自太阳能光伏板雨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包括:集水槽,设置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下端面,设有出水口;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集水槽外部,被配置为对所述出水口流出的水进行过滤后排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集水槽收集来自太阳能光伏板表面的雨水,雨水从出水口流出至过滤组件,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清洁水源,可作为空调器室外机的清洗用水,从而实现对来自太阳能光伏板雨水的有效利用。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水槽和第一过滤网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水槽和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太阳能光伏板;20:集水槽;201:出水口;202:弯折部;203:肋板;204:滑槽;205:第一壁体;206:第二壁体;207:第三壁体;208:第四壁体;209:进水敞口;30:第一过滤网;40:支架组件;401:第一架体;4011:第一构件;4012:第二构件;4013:第三构件;402:第二架体;403:横梁;404:挡片;4041:折弯段;50:壳体;501:漏水口;502:引流管;503:第二容纳腔;60:滤芯;601:第一容纳腔;602:溢水口;70:筋板;80:固定柱;801:固定件;90:柱套;100:盖板;1001: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包括集水槽20和第一过滤网30,集水槽20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10的下端面,集水槽20包括由侧壁围限出的进水敞口209和设于侧壁的出水口201,被配置为接收自太阳能光伏板流下的水;第一过滤网30竖向设置于集水槽20内,第一过滤网30的过滤面所在平面与进水敞口209所在平面交叉设置,被配置为对集水槽20内的水过滤,过滤后的水从出水口201排出。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集水槽收集来自太阳能光伏板表面的雨水,雨水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后的清洁水源从出水口流出,可作为空调器室外机的清洗用水,从而实现对来自太阳能光伏板雨水的有效利用。

此处“集水槽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的下端面”可以理解为:在太阳能光伏板倾斜设置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的集水槽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倾斜后下端的端面。这样,有利于雨水流入集水槽内。其中,集水槽为长条状,集水槽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太阳能光伏板下端面的长度。在集水槽的长度小于太阳能光伏板下端面的长度的情况下,有利于集水槽的安装,防止集水槽的安装与太阳能光伏板的安装发生干涉。在集水槽的长度等于太阳能光伏板下端面的长度的情况下,有利于集水槽对太阳能光伏板流下的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可选地,集水槽的横截面呈u型或v型。这样,有利于清理集水槽内的杂质。

第一过滤网30的过滤面所在平面与进水敞口209所在平面交叉设置,如图1所示,进水敞口位于集水槽的顶部,第一过滤网与进水敞口垂直设置,有利于克服过滤网横向设置于进水敞口时过滤的泥沙量过多,造成过滤网变形破裂的问题。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集水槽20的内侧壁设有滑槽204,第一过滤网30滑动连接于滑槽204内。这样,有利于第一过滤网的拆装和更换。其中,第一过滤网的横截面与集水槽的横截面相配适。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集水槽20包括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壁体205、第二壁体206、第三壁体207和第四壁体208。其中,第一壁体205和第二壁体206相对设置,且第一壁体205正对太阳能光伏板。第三壁体207和第四壁体208相对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滑槽204优先选择设置于第一壁体205和第二壁体206,出水口201设置于第三壁体207或第四壁体208。这样,长条状的集水槽内可设置多个第一过滤网进行过滤。另外,更有利于集水槽内的积水从出水口排出。可选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所在平面高于出水口的顶面所在平面。这样,有利于防止集水槽内的积水过多,部分积水未经第一过滤网的过滤直接从出水口排出。可选地,出水口为开设于集水槽侧壁的一通孔,或为集水槽侧壁顶部的一豁口。

可选地,出水口201设置于集水槽20侧壁的中部或上部。这样,有利于保证从出水口流出含沙量少的水。可选地,出水口设置于集水槽侧壁的底部。这样,有利于集水槽内的积水从出水口排出,尽可能的减少集水槽内的积水量。

沿着太阳能光伏板表面流下的雨水进入集水槽后,雨水中携带的泥沙在第一过滤网的作用下,部分泥沙被阻挡沉积在集水槽的底部。另一部分泥沙则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泥沙在集水槽内积水中的悬浮高度低于出水口的高度,从而减少泥沙从出水口的排出量。在出水口设置于集水槽侧壁的中部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减少泥沙的排出量,而且还能够及时排出集水槽内的积水,防止积水过多,溢出集水槽。在出水口设置于集水槽侧壁的上部的情况下,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从出水口流出的水的含沙量。

可选地,出水口倾斜设置,自进水侧向出水侧向上倾斜设置。这样,集水槽内的积水所携带的泥沙在通过出水口的过程中,需要向上运动才能流出出水口,但是在重力及出水口倾斜的侧壁的阻力作用下,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出水口流出的水的含沙量。

可选地,集水槽20的外边沿高于或等于太阳能光伏板10的下端面的上边缘。这样,有利于防止水流流速过快,无法进入集水槽。通过集水槽的外边沿对水流进行阻挡,部分水流沿着外边沿流入集水槽内。

可选地,集水槽的外边沿与太阳能光伏板的下端面的上边缘相对设置。即集水槽的外边沿为第一壁体的顶部边缘。可选地,集水槽的外边沿包括第一壁体的顶部边缘、第三壁体的顶部边缘和第四壁体的顶部边缘。这样,通过集水槽的外边沿围限出的空间,有利于防止雨水从太阳能光伏板表面流下时飞溅至周围。

可选地,第一过滤网的高度低于集水槽的内边沿的高度。此处“集水槽的内边沿”可以理解为集水槽的第二壁体的顶部边缘。可选地,第一过滤网的高度高于集水槽的内边沿的高度,且低于集水槽的外边沿的高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流入集水槽内的雨水进行过滤。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4所示,集水槽20的内边沿形成弯折部202,弯折部202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10下端面的下边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集水槽与太阳能光伏板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能够防止雨水从集水槽与太阳能光伏板的连接处漏出。弯折部设有安装孔,弯折部与太阳能光伏板的下端面的下边缘通过紧固件螺纹连接。这样,有利于集水槽与太阳能光伏板的拆装。其中,弯折部自集水槽向外弯折形成。

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弯折部202倾斜向上设置。即弯折部202自集水槽20的侧壁向外且向上倾斜设置。这样,雨水在集水槽和太阳能光伏板的连接处的情况下,可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弯折部的上表面向下流入集水槽内。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集水槽20的外侧壁设有肋板203。肋板203设置于弯折部202的下表面。肋板203与弯折部202相垂直。这样,在集水槽与太阳能光伏板连接且盛接雨水的情况下,通过肋板对弯折部起支撑作用,提高了集水槽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选地,肋板为多个,多个肋板间隔均匀的设置于集水槽的外侧壁。可选地,肋板的截面呈三角形。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弯折部起支撑作用。

可选地,第一过滤网30可拆卸连接于集水槽20的内侧壁。这样,不仅有利于第一过滤网的更换,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第一过滤网的稳定性。可选地,第一过滤网可插接于集水槽的内侧壁。可选地,第一过滤网滑动连接于集水槽的内侧壁。可选地,第一过滤网通过紧固件螺纹连接于集水槽的内侧壁。可选地,第一过滤网粘接于集水槽的内侧壁。

可选地,第一过滤网30有多个,多个第一过滤网平行设置于集水槽内。多个第一过滤网30的滤网目数部分或全部相同。这样,通过多个第一过滤网对集水槽内的积水进行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可选地,多个第一过滤网间隔均匀的布设于集水槽内。可选地,靠近出水口的位置设置多个第一过滤网。这样,通过多个第一滤网层叠设置,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雨水进入集水槽后,集水槽内通过多个第一过滤网分隔成多个区域,多个第一过滤网分别对不同区域的雨水进行过滤。这样,有助于将雨水中的泥沙分散,防止雨水中的泥沙全部淤积到一个过滤网上,降低过滤效果。

滤网目数是指每平方厘米过滤网所具有的的网孔数目。在多个第一过滤网的滤网目数部分相同,即多个第一过滤网的滤网目数不同的情况下,滤网目数较多的第一过滤网靠近出水口设置,滤网目数较少的第一过滤网远离出水口设置。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泥沙进行分级过滤。在多个第一过滤网的滤网目数相同的情况下,靠近出水口的位置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过滤网。这样,可通过多个第一过滤网层叠,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

可选地,第一过滤网上部的滤网目数小于第一过滤网下部的滤网目数。这样,泥沙等杂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通过第一过滤网下部进行过滤,积水从第一过滤网上部过滤流通,提高了第一过滤网的过滤效率。

可选地,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网(图中未示出),横向设置于集水槽的进水敞口。这样,通过第二过滤网对进入集水槽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另外,第二过滤网和第一过滤网分级过滤,有利于进一步提过过滤效果,降低集水槽内的泥沙杂质含量。可选地,第二过滤网通过紧固件螺纹连接于集水槽的顶部。可选地,第二过滤网滑动连接于集水槽的顶部。可选地,第二过滤网可拆卸连接于集水槽的顶部。这样,有利于第二过滤网的拆装和更换。其中,第二过滤网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集水槽的第一壁体内表面与第二壁体内表面之间的间距。这样,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防止泥沙杂质从第二过滤网和集水槽的连接处进入集水槽。

可选地,第二过滤网的滤网目数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网目数。这样,通过第二过滤网进行粗过滤,第一过滤网进行细过滤,不仅提高了过滤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清理第二过滤网过滤的泥沙杂质,减少集水槽内沉积的泥沙。

可选地,第二过滤网倾斜设置。第二过滤网自集水槽的第一壁体向第二壁体向下倾斜。这样,第二过滤网上的泥沙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在集水槽的第二壁体的顶部。集水槽的第一壁体顶部为外边沿,在太阳能光伏板水流流速快的情况下,对集水槽的外边沿造成的冲击力较大。第二过滤网阻挡的泥沙沉积在集水槽的内边沿一侧,有利于阻止经阻挡的泥沙在较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过滤网进入集水槽内。可选地,第二过滤网倾斜设置,第二过滤网自集水槽的第三壁体向第四壁体向下倾斜。其中,出水口设置于第三壁体。这样,第二过滤网上的泥沙杂质堆积在第三壁体处,一方面便于集中清理,另一方面防止杂质从靠近出水口处的第二过滤网漏出后从出水口直接排出。

可选地,第二过滤网覆盖集水槽顶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在第二过滤网覆盖集水槽顶部的部分区域的情况下,第二过滤网设置于集水槽靠近出水口处的顶部。这样,有利于防止泥沙杂质直接进入集水槽后从出水口流出。在第二过滤网覆盖集水槽顶部的全部区域的情况下,这样,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减少集水槽内沉积的泥沙。

可选地,第二过滤网包括多个,多个第二过滤网并排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多个第二过滤网分别设置在集水槽顶部的不同区域。可选地,多个第二过滤网的滤网目数部分或全部相同。在多个第二过滤网的滤网目数部分相同,即多个第二过滤网的滤网目数不同的情况下,靠近出水口处的第二过滤网的滤网目数大于背离出水口处的第二过滤网的滤网目数。这样,有利于防止泥沙进入集水槽后未经第一过滤网过滤直接从出水口流出。另外,背离出水口处的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形成多级过滤模式,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

可选地,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置于集水槽外部,被配置为对出水口流出的水进行过滤后排出。这样,能够更好的降低排出的水的含沙量,提高水的洁净度。可选地,过滤组件连接于集水槽的外侧壁。可选地,出水口与过滤组件通过管路连通。可选地,过滤组件的进口位于出水口的正下方。这样,便于出水口的水直接向下流入过滤组件内。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6所示,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还包括支架组件40,支架组件40上表面倾斜设置,被配置为放置太阳能光伏板10。这样,不仅有利于太阳能光伏板接受光照,而且还有利于太阳能光伏板上的雨水流入集水槽内进行过滤收集。可选地,支架组件可调节上表面的倾斜角度。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6所示,支架组件40包括第一架体401、第二架体402和连接第一架体401和第二架体402的横梁403。第一架体401和第二架体402对称设置于横梁403的两端。可选地,横梁403包括多个,多个横梁403间隔均匀的布设于第一架体401和第二架体402之间。第一架体401的上表面倾斜设置,第二架体402的上表面倾斜设置。第一架体401和第二架体402结构相同。可选地,第一架体401与横梁403可拆卸连接或固接。可选地,第二架体402与横梁403可拆卸连接或固接。

可选地,结合图6所示,第一架体401包括第一构件4011、第二构件4012和连接第一构件4011和第二构件4012的第三构件4013,其中,第一构件4011位于第二构件4012的上方。第一构件4011倾斜设置。可选地,第一构件4011与第三构件4013可拆卸连接或固接。第二构件4012与第三构件4013可拆卸连接或固接。可选地,第三构件4013为多个,多个第三构件4013间隔均匀分布。其中,第三构件4013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即多个第三构件4013的长度不同。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构件安装于外部结构。

可选地,结合图6所示,第一架体401和第二架体402结构相同。这样,有利于提高支架组件的稳定性。

可选地,支架组件可采用角钢、角铝、槽钢或铝型材制成。可选地,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和横梁均可采用钣金冲压成型。

可选地,集水槽还可设置于支架组件。集水槽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这样,在太阳能光伏板出现损坏需要更换的情况下,无需拆卸集水槽,方便快捷。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6所示,支架组件40包括主体和挡片404,主体的上表面为斜面;挡片404设置于主体的上表面的下端。这样,在太阳能光伏板放置于主体的上表面的情况下,通过挡片阻挡太阳能光伏板滑落。主体包括第一架体401和第二架体402。可选地,挡片为多个,多个挡片分别设置于第一架体的上表面的下端和第二架体的上表面的下端。结合图6所示,第一架体401的第一构件4011倾斜设置,挡片404设置于第一构件4011的下端。可选地,挡片与第一架体可拆卸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或焊接。可选地,挡片与第二架体可拆卸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或焊接。

可选地,结合图6所示,挡片404设有折弯段4041,折弯段4041自挡片404的顶部弯折,折弯段4041与挡片404和第一架体401的上表面围限出一用于容纳太阳能光伏板下端的空间。这样,有利于进一步防止太阳能光伏板从支架组件滑落,提高了太阳能光伏板的稳定性。可选地,折弯段平行于第一架体的上表面。可选地,折弯段4041的下表面与第一架体401的上表面的间距大于太阳能光伏板的厚度。这样,有助于安装太阳能光伏板,防止太阳能光伏板在拆装的过程中发生损伤。

结合图1和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包括集水槽20和过滤组件,集水槽20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10的下端面,集水槽20设有出水口201;过滤组件设置于集水槽20外部,被配置为对出水口201流出的水进行过滤后排出。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集水槽收集来自太阳能光伏板表面的雨水,雨水从出水口流出至过滤组件,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清洁水源,可作为空调器室外机的清洗用水,从而实现对来自太阳能光伏板雨水的有效利用。

关于集水槽与太阳能光伏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集水槽的具体描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出水口设置于集水槽的侧壁。这样,雨水中携带的泥沙在集水槽内沉积,积水水位达到出水口位置时,积水从出水口流出,有利于减少流出水口的水的含沙量。可选地,出水口设置于集水槽的底部。这样,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集水槽快速的收集并排出积水。

关于出水口的描述,还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过滤组件设置于集水槽的外侧壁。可选地,过滤组件设置于支架组件。过滤组件与出水口连通。其中,过滤组件位于出水口的下方。这样,有利于从出水口排出的水流入过滤组件。

可选地,结合图7至图12所示,过滤组件包括滤芯60和壳体50,滤芯60包括由第一侧壁和第一底壁围限出的第一容纳腔601,第一容纳腔601与出水口连通,第一侧壁开设有溢水口602;壳体50包括由第二侧壁和第二底壁围限出的第二容纳腔503,滤芯60位于第二容纳腔503内,第二侧壁和/或第二底壁开设有漏水口501;其中,第一容纳腔601内的水从溢水口602溢出至第二容纳腔503内并从漏水口501排出。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集水槽收集来自太阳能光伏板表面的雨水,集水槽内的积水经过出水口流入滤芯的第一容纳腔内,积水中携带的泥沙在第一容纳腔内沉积,第一容纳腔内的积水通过溢水口溢出至壳体的第二容纳腔,然后从漏水口排出。漏水口可通过外接管路对室外机进行喷淋,或通过储水箱进行收集备用。其中,从漏水口流出的水可作为室外机的清洗用水,有助于节约用水。

壳体可拆卸连接于集水槽的外侧壁。出水口与第一容纳腔可通过外接管路连通。或第一容纳腔位于出水口下方,出水口内的水直接流出至第一容纳腔。

漏水口位于壳体的第二侧壁和/或第二底壁。在漏水口位于壳体的第二侧壁的情况下,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从漏水口流出的水的含沙量。在漏水口位于壳体的第二底壁的情况下,可选地,漏水口为多个,多个漏水口布设于壳体的第二底壁,有助于水从壳体及时排出。可选地,壳体的外侧壁设有引流管502,引流管502位于漏水口501处。水从漏水口501流出并流入引流管502。多个漏水口有助于加快水的排出量。

可选地,溢水口602设置于滤芯60的上部。这样,有利于扩大第一容纳腔内泥沙的盛接量,第一容纳腔内的积水经过充足时间的沉淀后,水从溢水口流出,进一步减少排出的水的含沙量。可选地,溢水口为一通孔或滤芯顶部的一豁口。可选地,溢水口为多个,多个溢水口间隔均匀的布设于滤芯的侧壁。可选地,多个溢水口环绕滤芯的第一侧壁设置。这样,通过多个溢水口可以快速的将滤芯内的水排出,从而继续盛接来自集水槽内的积水。

可选地,溢水口倾斜设置,自进水侧向出水侧向上倾斜设置。这样,滤芯内的积水所携带的泥沙在通过溢水口的过程中,需要向上运动才能流出出水口,但是在重力及溢水口倾斜的侧壁的阻力作用下,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溢水口流出的水的含沙量。

可选地,溢水口处可设置过滤网(图中未示出)。这样,有利于提高滤芯的过滤效果。另外,在滤芯的第一容纳腔内的泥沙过多的情况下,可通过过滤网阻止泥沙排出。

可选地,集水槽20的外边沿高于或等于太阳能光伏板10的下端面的上边缘。这样,有利于防止水流流速过快,无法进入集水槽。通过集水槽的外边沿对水流进行阻挡,部分水流沿着外边沿流入集水槽内。

关于集水槽与太阳能光伏板的下端面的上边缘的关系描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滤芯60的上边缘向外弯曲延伸至壳体50的顶部。其中,滤芯的上边缘环绕壳体的顶部。这样,不仅能够通过壳体支撑滤芯,而且还有利于防止滤芯内的积水从滤芯与壳体的连接处溢出至壳体内。可选地,滤芯的上边缘搭接于壳体的顶部。可选地,滤芯的上边缘卡接于壳体的顶部。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滤芯60的上边缘突出于壳体50的外侧壁,且向下弯折围限出一卡槽,壳体50的顶部嵌置于卡槽内。这样,不仅提高了滤芯与壳体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滤芯和壳体的拆装。

可选地,滤芯的第一底壁的外表面高于壳体的第二底壁的内表面。这样,有利于防止滤芯遮挡漏水口,阻碍壳体内的水从漏水口流出。在漏水口位于壳体的第二底壁的情况下,多个漏水口可集中布设。这样,有利于引流管引流,缩小与漏水口连接的引流管连接处的尺寸。

可选地,结合图12所示,滤芯60的外侧壁设有筋板70,筋板70被配置为支撑滤芯60。其中,筋板可设置于滤芯的第一侧壁和/或第一底壁的外表面。筋板位于壳体第二底壁的内表面,且与壳体的第二底壁相抵触。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滤芯的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在滤芯盛装泥沙的情况下,减轻滤芯第一底壁的受力,支撑滤芯。筋板与滤芯可一体成型。这样,有利于提高滤芯的强度。

可选地,筋板90为多个,多个筋板90间隔均匀的布设于滤芯60的第一底壁。这样,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滤芯的稳定性,减轻滤芯第一底壁的受力。可选地,多个筋板环绕滤芯第一底壁设置。可选地,筋板的横截面呈方形。多个筋板的一端对准滤芯的中心线设置。可选地,筋板与漏水口错位设置。这样,有利于防止筋板堵塞漏水口。

可选地,滤芯60与壳体50同轴设置。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滤芯和壳体的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加工滤芯。另外,还有利于滤芯与壳体的拆装。其中,滤芯的外径小于壳体的内径。可选地,壳体底部的多个漏水口对称且环绕壳体的轴线设置。这样,便于加工制造。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12所示,过滤组件还包括固定柱80和柱套90,固定柱80设置于壳体50内;柱套9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601内并贯穿滤芯60第一底壁,套设于固定柱80。这样,通过固定柱和柱套,能够更好的提高壳体和滤芯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固定柱与壳体同轴设置,柱套与滤芯同轴设置。这样,有利于拆装。固定柱与壳体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可选地,固定柱底部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壳体的第二底壁。柱套与滤芯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可选地,柱套的底面与滤芯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固定柱的顶部所在平面低于滤芯的顶部所在平面。这样,滤芯与壳体装配后,有利于外观整洁。可选地,固定柱的顶部所在平面低于滤芯的顶部所在平面,且高于柱套的顶部所在平面。固定柱的顶部可螺纹连接一螺母进行固定。这样,有利于防止固定柱从柱套内脱落。

可选地,固定柱的顶部所在平面高于滤芯的顶部所在平面,且高于柱套顶部所在平面。这样,可通过固定柱连接外部结构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提高壳体和滤芯的安装后的稳定性。可选地,柱套顶部所在平面低于或等于滤芯的顶部所在平面。

可选地,固定柱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为空心结构。这样,有助于减轻重量。在固定柱全部区域为空心结构的情况下,固定柱的重量最小。在固定柱的部分区域为空心结构的情况下,不仅减轻了重量,还保证了固定柱的强度。其中,空心区域位于固定柱的上部或下部。

可选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过滤组件还包括盖板100,盖板100设置于壳体50的顶部,设有与第一容纳腔601连通的进口1001。其中,进口1001与出水口连通。这样,通过盖板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第一容纳腔。进口与出水口可通过外接管路连通。可选地,进口位于出水口的下方,且进口的流通面积大于出水口的流通面积。这样,在无外接管路连通的情况下,集水槽内的水通过出水口流出向下流落至进口,经进口进入第一容纳腔。可选地,进口的进水侧呈喇叭状。这样,有利于引流。

可选地,盖板100覆盖于滤芯60顶部。这样,有利于提高盖板、滤芯和壳体之间的稳定性。可选地,盖板的边缘向一侧弯折,围限出一用于容纳滤芯和壳体顶部的空腔。盖板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其中,进口可通过冲压获得。

可选地,固定柱80贯穿于盖板100,且顶部与固定件801螺纹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盖板、壳体和滤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口与固定柱贯穿盖板的位置采用避让设计。可选地,固定柱的外侧壁设有螺纹,固定件为螺母帽或螺母,螺母帽或螺母螺纹连接于固定柱的外侧壁。可选地,螺母帽或螺母的最大外径大于固定柱贯穿盖板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可选地,固定柱的上部为实心,固定柱的内侧壁设有螺纹,固定件可为螺栓,螺栓与固定柱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可选地,螺栓的最大外径大于固定柱贯穿盖板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这样,有助于,防止固定柱从盖板滑出,固定件不仅起固定作用,还起到阻止盖板脱落的作用。

可选地,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网30,第一过滤网30竖向设置于集水槽20内,第一过滤网30的过滤面所在平面与进水敞口209所在平面交叉设置,被配置为对集水槽20内的水过滤,过滤后的水从出水口201排出。这样,通过第一过滤网对从出水口排出的水进行提前过滤,降低了从出水口排出的水的含沙量,有利于延长过滤组件的清理泥沙的间隔时长。

关于第一过滤网的描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