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0697发布日期:2020-12-22 13: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特别涉及一种以电路板取代现有结线盘的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是一种通过将电能提供给定子上的线圈来产生感应磁,并进一步使转子运转的电机,以目前发展来说,如何简化马达组装复杂度为相当重要的议题。

现有马达的定子结构中,结线盘组装步骤复杂繁琐,易导致结线错误。其次,结线盘与绕线组的线圈在安装时容易不慎造成短路的问题。

又,马达作为一般或室外用途时,转子运转的部位易有湿气问题,在转子内部的定子,进一步与结线盘以及电路板进行电连接时,需要有阻隔湿气的结构。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现有结线盘的马达,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通过电路板取代现有马达的结线盘,简化马达的组装步骤及复杂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其枕座的底座所设置的穿孔中设置有防水件,防水件供第一电气连接件穿设,使得防水件包围第一电气连接件达成防水以及绝缘的作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其定子包括绕线组以及枕座,绕线组的线圈延伸出导线元件并与第一电气连接件连接,且枕座具有轴管以及底座。轴管设置在底座上,绕线组周设于轴管。底座上具有底座内侧,底座内侧设有第一穿孔供第一电气连接件穿设。底座相对于轴管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通过第一电气连接件与绕线组电连接。

本发明的防水件部分设置在第一穿孔中,避免第一电气连接件穿设枕座时,造成枕座在轴管侧的水气经由第一穿孔影响位于另一侧的第一电路板。

又,第一电路板的功能相当于现有马达的结线盘,为结线结构或印刷电路板。在线圈延伸出的第一电气连接件,只要经过简单的对位组装,即可使绕线组通过第一电气连接件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可简化工艺。

在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中,更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二电路板的功能相当于现有马达中的电路板,设置有包括驱动集成电路的电子元件。

在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中,枕座进一步包括从底座轴向延伸的罩体,罩体与底板形成容置空间,用以容纳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中,枕座与第一电路板之间具有第一绝缘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中,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夹持件,用以夹持第一电气连接件使第一电路板与绕线组电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马达10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马达10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马达10的定子1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马达的定子1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的马达的定子1在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a为图5的电路板51、52及绝缘板53、54的分解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方框a的放大示意图;

图6c为图6b的夹持件510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防水件4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防水件4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的马达10的剖面图;

图9为图8的方框b的放大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马达1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11表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马达1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定子

10:马达

2:绕线组

20:线圈

21、21a:导电元件

3:枕座

30:轴管

31:底座

310:底座内侧

3101:第一穿孔

3102:凸部

311:底座周缘

32:罩体

321:第一空间

33:散热件

34:底板

4:防水件

41:隔离部

42:定位部

43:延伸部

51:第一电路板

510:夹持件

511:夹紧部

512:穿设部

513:卡合孔

514:穿设孔

515:第一轴孔

516:第二电气连接件

52:第二电路板

53:第一绝缘板

530:突出部

531:第二轴孔

532:引导部

54:第二绝缘板

541:第二空间

542:侧壁

543:第二穿孔

7:第一电气连接件

8:磁性元件

9:转子

91:转轴

92:壳体

j: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马达1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马达10的分解示意图。马达10包括定子1及转子9。定子1包括绕线组2及枕座3。转子9套设于绕线组2上,以绕着中心轴j旋转。即,转子9相对于中心轴j为周向设置。

在本发明的附图中,假定轴向为定子1的中心轴j延伸的方向。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中心轴的方向用术语「轴向」来指代,以中心轴为中心朝远离中心轴的各方向简单地用术语「径向」称之。并且围绕中心轴的圆周方向简称为「周向」。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1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定子1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5为图3的定子1在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定子1包括绕线组2以及枕座3。枕座3包括轴管30以及底座31。轴管30位于枕座3与转子9进一步连接的一侧,使得绕线组2周向设置于轴管30。底座31包括邻近轴管30的底座内侧310以及周向设置于底座内侧310的底座周缘311。底座周缘311在朝向轴管30的一侧设有散热件33,散热件33大体上相对于底座周缘311为轴向延伸且相对于轴管30为径向延伸。底座内侧310设置有第一穿孔3101。防水件4部分设置在第一穿孔3101中。绕线组2具有多个线圈20,各线圈20延伸出导电元件并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连接,第一电气连接件7穿过防水件4并经过第一穿孔3101,使得第一电气连接件7的末端位于底座31设置轴管30侧的相反侧。绕线组2中的各线圈20可分别延伸出导电元件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直接电连接,或同相线圈先彼此电连接后再经导电元件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连接。

枕座3进一步包括位于此相反侧的罩体32。罩体32大体上为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结构,罩体32中形成第一空间321,第一电路板51设置在第一空间321中。第一电路板51上设置有夹持件510,且第一电路板51的中央设置有第一轴孔515。从线圈20延伸的第一电气连接件7在从第一穿孔3101穿过底座31后,与第一电路板51上的夹持件510接触,使得线圈20藉由第一电气连接件7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第一穿孔3101的数目基本上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相同,更进一步说,夹持件510的数目亦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相同。

一般来说,整个枕座3大体上为金属结构,枕座3与第一电路板51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一绝缘板53。第一绝缘板53上具有对应第一穿孔3101设置的突出部530,且第一绝缘板53中央设置有第二轴孔531。突出部530具有穿孔并与第一穿孔3101对齐,以供第一电气连接件7穿过。

续参照图4及图5,由罩体32形成的第一空间321中可进一步设置第二电路板52,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板54。第二绝缘板54设有自周缘轴向延伸的侧壁542,其中形成第二空间541。第二电路板52设置在第二空间541中。定子1进一步包括底板34与罩体32连接,使得形成的第一空间321成为大体上密闭的空间,供容置第一绝缘板53、第一电路板51、第二绝缘板54以及第二电路板5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52的功能相当于现有马达中的电路板,而第一电路板51的功能相当于现有马达的结线盘。一般来说,第一电路板51并不包含如驱动集成电路的电子元件。

图6a为图5的二电路板及二绝缘板的分解示意图。请参照图5及图6a,第一电路板51的第一轴孔515与第一绝缘板53的第二轴孔531为轴向对齐,以供转轴(图未示)进一步穿设。第一电路板51上设有第二电气连接件516,穿过设置于第二绝缘板54上的第二穿孔543,使得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通过第二电气连接件516电连接。

在图6a中,第二电气连接件516的型态为金属端子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图6b为图6a的方框a的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6a及图6b,第一电路板51上设置的夹持件510为具有夹紧部511以及穿设部512的导电件。穿设部512对应穿设在第一电路板51上的卡合孔513,使得夹持件510固定在第一电路板51上并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夹紧部511为两个金属部件,可夹持如图5所示的第一电气连接件7。第一电路板51进一步具有对应夹紧部511设置的穿设孔514,在夹紧部511夹持第一电气连接件7时,穿设孔514可选择性的供作第一电气连接件7穿过。

在图6a及图6b的实施态样中,夹持件51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51靠近第二绝缘板54的一侧,即远离轴管30的一侧,但不限于此。

请续参照图6c,为图6b的夹持件510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图6c所示的夹持件510设置在第一电路板51靠近第一绝缘板53的一侧,即朝向轴管30的一侧。简言之,夹持件510作为与第一电路板51导电的连接件,便于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电连接。

图7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防水件4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7b为图7a的防水件4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7a及图7b,防水件4作为部分设置在第一穿孔3101中的防水结构,供第一电气连接件7穿设。防水件4包括隔离部41、定位部42以及延伸部43,较佳以橡胶或塑胶制成。在设置防水件时,延伸部43深入第一穿孔3101中,且隔离部41与定位部42位在底座内侧310靠近轴管30的一侧。

请参照图8,为图1的马达10的剖面图。马达10的枕座3上设有环绕轴管30周向设置的绕线组2。转子9包括转轴91以及与转轴91连接的壳体92。转轴91设置在轴管30中,壳体92的内侧设置有磁性元件8与绕线组2相对。转轴91带动转子9沿中心轴j旋转。

图9为图8的方框b的放大示意图。续参考图8及图9,绕线组2中的线圈20延伸出一第一电气连接件7,穿过位于枕座3内侧的第一穿孔3101,并在前述第一空间321中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在图9的实施态样中,线圈20具有一延伸的导电元件21,导电元件21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电连接,再穿设防水件4。在此实施态样中,导电元件21一般为挠性较大的导线,在制作上的考量,先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的刚性金属件连接,再穿设防水件4。

续参考图7a、图7b及图9。承前述,当防水件4部分设置在第一穿孔3101中作为防水结构时,是以延伸部43深入第一穿孔3101中,且隔离部41及定位部42设置在底座31靠近轴管30(亦即靠线圈20)的一侧。底座内侧310在靠近轴管30的一侧设置有邻近第一穿孔3101的凸部3102,使得防水件4的定位部42可与凸部3102卡合,以固定防水件4的位置。在定位部42与凸部3102卡合后,隔离部41位于导电元件21的径向外侧,可强化绝缘的功能。位于第一电路板51以及底座31之间的第一绝缘板53具有突出部530,对应第一穿孔3101设置,并进一步延伸至底座31以及防水件4之间,以固定第一电气连接件7与第一电路板51的相对位置。第二绝缘板54作为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之间的绝缘体。第一绝缘板53更具有引导部532,为朝向第一电路板51的突出件。引导部532对应突出部530或对应底座31的第一穿孔3101设置,用于引导第一电气连接件7,使其顺利穿过绝缘板53与第一电路板51连接。第一绝缘板53更具有引导部532,是朝向第一电路板51的突出件。引导部532对应突出部530或对应底座31的第一穿孔3101设置。引导部532在与第一绝缘板53本体的邻接处为一曲面导角结构,用于引导第一电气连接件7,使第一电气连接件7顺利穿过绝缘板53与第一电路板51连接。

图10表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马达1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9及图10,自线圈20延伸出的导电元件21与第一电气连接件7电连接,通过夹持件510的夹持使的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第一绝缘板53位于底座31以及第一电路板51之间作为第一电路板51上电子元件的绝缘保护,在第一电气连接件7穿设底座31时,防水件4作为阻隔于两者之间,且具有绝缘功能,避免第一电气连接件7与底座31电连接。

图11表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马达1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与图10的差异为,线圈20延伸出的导电元件21a直接穿过防水件4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其余元件对应关系与功能同图10,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藉由设置电路板取代传统马达的结线盘,以简化马达的组装步骤及复杂度,且可免去马达结线所占用的体积。此外,马达枕座的穿孔中设置有防水件,防水件是供电气连接件穿设,同时可达成防水与绝缘的作用。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