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0189发布日期:2020-10-02 08:5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很多地方都安装了大量的摄像头,传统摄像机都采用电源设配器连接电源以供电,当多个摄像机由同一个配电箱供电时,对电压需求不同的摄像机则需要配给具有不同输出电压的电源适配器,才能令摄像机正常工作,这样每个摄像机单独配给一个电源适配器,会造成整体管理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旨在解决现有的配电箱同时对多个摄像机供电时,适配器过多造成的难以集中管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该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包括:

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的第一交流电转变成第一直流电;

变压模块,所述变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变成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

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转变成第二交流电。

优选地,所述整流模块包括滤波单元和整流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变压模块包括磁感线圈和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磁感线圈的初级线圈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次级线圈包括第一电压接口、第二电压接口和第三电压接口,所述第一电压接口与所述第三电压接口之间的匝数多于所述第二电压接口与第三电压接口之间的匝数;所述第一电压接口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压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压接口接地;

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直流电,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三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逆变模块包括脉宽调制芯片以及并联的第一振荡电路和第二振荡电路;

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振荡电路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振荡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的第三端和第二振荡电路的第三端均接地;

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振荡电路和第二振荡电路交替输出构成所述第二交流电的高电平和低电平。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荡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交替导通的第三三极管;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振荡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用于控制所述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交替导通的第六三极管;

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设有第三输出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设有第四输出端。

优选地,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还包括第一防雷模块、第二防雷模块和第三防雷模块;

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二直流电;

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三直流电;

所述第三防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防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三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二交流电。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第二防雷模块和第三防雷模块均包括用于将雷击产生的差模信号进行钳位吸收的第一保护电路和用于将雷击产生的共模信号泄放至大地的第二保护电路。

优选地,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还包括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第七三极管和检测电路;

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脚;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变压模块输出的电压值,并将所述电压值反馈至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控制门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初级线圈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采样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路反馈的电压值,控制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是否接地。

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和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

所述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脚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一端输出的电压值并反馈至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低压直流检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直流电检测线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脚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二端输出的电压值并反馈至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优选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变压模块的输入端之间设有与所述初级线圈并联的第一稳压单元;

所述第一稳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子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子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子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子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

本申请通过整流模块将第一交流电转变成第一直流电之后,在经过变压模块将第一直流电转变成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输出,再通过逆变模块将第二直流电转变成第二交流电。因而本申请至少实现了第二直流电、第三直流电和第二交流电三种电压输出,足够适应多个摄像机的不同需求,多种摄像机集成于同一配电箱进行供电,相对于每个摄像机单独配给一个电源适配器,整体上结构更为简单,管理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整流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变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逆变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防雷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防雷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第三防雷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电源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包括:

整流模块100,整流模块100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用于将交流电源输出的第一交流电转变成第一直流电;

变压模块200,变压模块200的输入端与整流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变压模块200用于将第一直流电转变成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

逆变模块300,逆变模块300用于将第二直流电转变成第二交流电。

本实施例以第一交流电为220v、第一直流电为220v、第二直流电为36v、第三直流电为12v、第二交流电为24v为例进行描述。交流电源输出220v交流电,整流模块100将220交流电转变成220v直流电之后,变压模块200通过预设匝数比的磁感线圈将220v第一直流电转变成两种不同大小的低压直流电,变压模块200可通过同一磁感线圈实现两种比例的电压转变或是分别通过多个磁感线圈实现两种比例的电压转变,当然,本实施例中并不仅限于得到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通过适当改变磁感线圈的匝数比可实现多种不同大小的电压输出。变压模块200输出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后,逆变模块300则将第二直流电转变成第二交流电。因而本实施例至少实现了第二直流电、第三直流电和第二交流电三种电压输出,足够适应多个摄像机的不同需求,即,多种摄像机可集成于同一配电箱进行供电,相对于每个摄像机单独配给一个电源适配器,整体上结构更为简单,管理更为便捷。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整流模块100包括滤波单元110和整流单元120,滤波单元110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滤波单元110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120的输入端连接,整流单元120的输出端输出220v直流电(dc220v)。

本实施例中,整流单元120包括由4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br1,该整流桥br1优选型号为kobl406。滤波单元110包括串联的第一滤波单元111和第二滤波单元112,第一滤波单元111包括保险丝f1、热敏电阻rt1、电容cx1、可变电阻rv1和滤波电感lf1;第二滤波单元112包括电容cx2、电容cy2、电容cy3、电阻r1、电阻r2和滤波电感lf2。保险丝f1的第一端和热敏电阻rt1的第一端通过连接座外接交流电源(ac220v),该连接座即滤波单元110(整流模块100)的输入端。保险丝f1的第二端和热敏电阻rt1的第二端均连接滤波电感lf1的第一端,电容cx2和可变电阻rv1并联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保险丝f1的第二端和热敏电阻rt1的第二端。保险丝f1在输入的第一交流电过高时自动断开,其作用是防止输入电压过高烧坏后端器件,起到保护作用。热敏电阻rt1用于检测温度,防止电流过高烧坏后端器件。可变电阻rv1起滤波作用,可防止瞬间高压。滤波电感lf1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感lf2的第一端,滤波电感lf2的第二端(即滤波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单元120的输入端。电容cx2、串联后的电容cy2和电容cy3、串联后的电阻r1和电阻r2,三者并联设置于滤波电感lf1和滤波电感lf2之间,电容cy2和电容cy3的连接端还接地,即连接交流电源的零线。

作为优选,保险丝f1采用2a/250vac规格;热敏电阻rt1采用13d080型号;可变电阻rv1采用10d471型号;第二电容采用224/275vacac规格;滤波电感lf1和滤波电感lf2均采用10mh规格。第三电容采用224/275vac规格;电容cy2和电容cy3采用1000pf规格;电阻r1和电阻r2采用1m规格。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变压模块200包括磁感线圈tr1和第一输出端(36vcc)和第二输出端(12vcc);

磁感线圈tr1的初级线圈与整流单元120的输出端(dc220v)连接,磁感线圈tr1的次级线圈包括第一电压接口1、第二电压接口2和第三电压接口3,第一电压接口1与第三电压接口3之间的匝数多于第二电压接口2与第三电压接口3之间的匝数;第一电压接口1连接第一输出端(36vcc),第二电压接口2连接第二输出端(12vcc),第三电压接口3接地;

第一输出端(36vcc)用于输出36v直流电,第二输出端(12vcc)用于输出12v直流电。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接口1与第一输出端(36vcc)之间还设有电阻r16、电阻r7、电阻r20、二极管d5、电容c4、电解电容e4、电解电容e5、电解电容e6和电感l1。电容c4与电阻r16和电阻r7并联构成的第一单元201串联,二极管d5与串联的第一单元201和电容c4并联构成第二单元202,该第二单元202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线圈的第一电压接口1,第二单元202的第二端连接由电解电容e4和电解电容e5并联构成的第三单元203的第一端,第三单元203的第二端连接由电阻r20和电解电容e6构成的第四单元204的第一端,第四单元204的第二端即第一输出端(36vcc)。第三单元203与第四单元204之间还设有一条通路,该通路上设有电感l1。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201起到滤波作用;第二单元202对后端器件起到保护作用;第三单元203起到滤波作用;第四单元204起到稳压滤波作用。

第二电压接口2与第二输出端(12vcc)之间还设有电阻r21、电阻r19、电阻r48、二极管d6、电容c5、电解电容e8、电解电容e9、电解电容e10、电解电容e11和电感l2。电容c5与电阻r21和电阻r19并联构成的第五单元205串联,二极管d6与串联的第五单元205和电容c5并联构成第六单元206,该第六单元206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线圈的第二电压接口2,第六单元206的第二端连接由电解电容e8和电解电容e9并联构成的第七单元207的第一端。第七单元207的第一端还通过电感l2连接电解电容e10的第一端,电解电容e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七单元207的第二端。电解电容e10的第一端还连接电阻r48的第一端,电阻r48的第二端及电解电容e1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12vcc);电解电容e10的第二端和电解电容e11的第二端均接地。其中,电解电容e4远离第一单元201的一端还连接第七单元207的第一端。

作为优选,磁感线圈tr1采用pq3225磁芯。电阻r16、电阻r7、电阻r21、电阻r19和电阻r48均采用22欧姆的1206贴片电阻。电阻r20采用阻值为10kω的1206贴片电阻。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均采用mbr20200型号。电容c4和电容c5均采用1000pf规格的电容器。电解电容e4、电解电容e5、电解电容e6、电解电容e8和电解电容e9均采用470μf/50v规格。电解电容e10采用220μf/16v规格。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逆变模块300包括脉宽调制芯片u3以及并联的第一振荡电路301和第二振荡电路302;

第一振荡电路301的第一端和第二振荡电路302的第一端均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第一振荡电路301的第二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第二振荡电路302的第二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二引脚,第一振荡电路301的第三端和第二振荡电路302的第三端均接地;

脉宽调制芯片u3用于控制第一振荡电路301和第二振荡电路302交替输出构成第二交流电的高电平和低电平。

本实施例中,脉宽调制芯片u3可采用tl494c集成芯片(开关模式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该芯片具有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两个振荡元件、内置误差放大器、可调整死区时间、具备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等特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即tl494c集成芯片的第8脚c1,第二引脚即tl494c集成芯片的第11脚c2。tl494c集成芯片的第12脚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12vcc),以接入12v的直流电给芯片供电电压。

tl494c集成芯片用于控制第一振荡电路301和第二振荡电路302交替导通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当其中一个振荡电路导通第一输出端(36vcc)时另一振荡电路接地,如此循环交替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则形成第二交流电。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振荡电路301包括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和用于控制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3交替导通的第三三极管q7;

第三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第三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

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振荡电路302包括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用于控制第四三极管q4和第五三极管q5交替导通的第六三极管q6;

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二引脚,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

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二引脚,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之间设有第三输出端(24vacn),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之间设有第四输出端(24vacl)。

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和第五三极管q5均可采用50n06型的n沟道场效应管;第三三极管q7和第六三极管q6可采用2n3904型号的npn型三极管。当控制第一三极管q2导通时,第五三极管q5导通,第二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关闭,此时第三输出端(24vacn)输出24v高电平,第四输出端(24vacl)接地;当控制第二三极管q3导通时,第四三极管q4导通,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五三极管q5关闭,此时第四输出端(24vacl)输出24v低电平,第三输出端(24vacn)接地。

本实施例中,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与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保险丝f2,该保险丝f2可采用e30-uf400自恢复保险丝。该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与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接地,并在与地之间设有电解电容e7,该电解电容e7可采用470μf/50v规格。第三三极管q7的基极与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44连接;该电阻r44的阻值优选10kω。

第一振荡电路301中,第三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还通过电阻r43连接到第三三极管q7的基极,该电阻r43的阻值优选4.7kω。第三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还设有阻值为1kω的电阻r45。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设有二极管d7,该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三输出端(24vacn),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输出端(24vacn)与第三三极管q7的集电极之间设有串联的电阻r41和电阻r42,电阻r41的阻值优选5.6kω,电阻r42的阻值优选4.7kω。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与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一引脚之间还设有并联的二极管d9和电阻r39,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负极连接第一引脚;二极管d9优选1n4148型号,电阻r39的阻值优选3.3kω。二极管d9的负极还通过一阻值为1kω的电阻r40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12vcc),该第二输出端(12vcc),通过串联的二极管d8和电容c14连接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端(12vcc),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电容c14,并与电阻r41靠近电阻r42的一端连接。通过第二输出端(12vcc)接入12v直流电的目的是让第一三极管q2默认导通,第二三极管q3默认关闭,防止两个三极管同时导通造成短路。

第二振荡电路302中,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与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二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36连接;该电阻r36的阻值优选10kω。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还通过电阻r37连接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该电阻r37的阻值优选4.7kω。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还设有阻值为1kω的电阻r38。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设有二极管d10,该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四输出端(24vacl),负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四输出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设有串联的电阻r34和电阻r35,电阻r34的阻值优选5.6kω,电阻r35的阻值优选4.7kω。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脉宽调制芯片u3的第二引脚之间还设有并联的二极管d12和电阻r32,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负极连接第二引脚;二极管d12优选1n4148型号,电阻r32的阻值优选3.3kω。二极管d12的负极还通过一阻值为1kω的电阻r33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12vcc),该第二输出端(12vcc)还通过串联的二极管d11和电容c13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端(12vcc),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电容c13,并与电阻r34靠近电阻r35的一端连接。通过第二输出端(12vcc)接入12v直流电的目的是让第四三极管q4默认导通,第五三极管q5默认关闭,防止两个三极管同时导通造成短路。

本实施例中,第三输出端(24vacn)和第四输出端(24vacl)之间设有串联的两个电阻r46和r47,两电阻r46和r47通过同一保护单元接地,该保护单元包括并联的电阻r30、电阻r31和电容c11。电阻r30、电阻r31的阻值分别为18kω和75kω。第三输出端(24vacn)和第四输出端(24vacl)之间还设有电容c21,电容c21与串联的两电阻r46和r47并联设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还包括第一防雷模块400、第二防雷模块500和第三防雷模块600;

第一防雷模块400的输入端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第一防雷模块400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直流电;

第二防雷模块500的输入端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12vcc),第二防雷模块500的输出端输出第三直流电;

第三防雷模块60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输出端(24vacn),第三防雷模块60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四输出端(24vacl),第三防雷模块600的输出端输出第二交流电。

本实施例中,第一防雷模块400的输入端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以接入36v的第二直流电,第一防雷模块400的输出端包括36v直流电的正极输出端(dc36vout)和负极输出端(dc36vout-)。第二防雷模块500的输入端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12vcc)以接入12v的第二直流电,第二防雷模块500的输出端包括12v直流电的正极输出端(dc12vout)和负极输出端(dc12vout-)。第三防雷模块60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逆变模块300的第三输出端(24vacn),第三防雷模块60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逆变模块的第四输出端(24vacl),以接入24v的第二交流电;第三防雷模块600的输出端包括24v直流电的正极输出端(ac24v_n_out)和负极输出端(ac24v_l_out)。防雷模块的作用是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反向进入变压模块200和逆变模块30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第一防雷模块400、第二防雷模块500和第三防雷模块600均包括用于将雷击产生的差模信号进行钳位吸收的第一保护电路和用于将雷击产生的共模信号泄放至大地的第二保护电路。

本实施例中,三个防雷模块的第一保护电路均包括设置在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的放电管fd1,该放电管fd1的型号优选90lsmd。三个防雷模块的第二保护电路结构类似,以第一防雷模块400的第二保护电路为例:

第二保护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0vcc),第二保护电路的第二端即正极输出端(dc36vout)和负极输出端(dc36vout-);该第二保护电路包括放电管fd2、放电管fd3、电感l4、电感l5、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其中,电感l3设置在第二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正极输出端(dc36vout)之间,电感l4的两端还分别通过放电管fd2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接地;负极输出端(dc36vout-)还分别通过放电管fd3和电感l5接地。第二保护电路的第一端还通过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接地。

相比上述第一防雷模块400的第二保护电路,第二防雷模块500的第二保护电路和第三防雷模块600的第二保护电路中还分别包括有一个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3,且负极输出端同时通过放电管fd3以及串联的电感l5与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3接地。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具有多种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还包括电源控制模块700;电源控制模块700包括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第七三极管q1和检测电路701;

检测电路701的输入端连接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和第二输出端(12vcc),检测电路70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反馈脚fb;检测电路701用于检测变压模块200输出的电压值,并将电压值反馈至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

第七三极管q1的基极与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控制门gate连接,第七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初级线圈连接,第七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采样引脚cs连接;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用于根据检测电路701反馈的电压值,控制整流单元120的输出端(dc220v)是否接地。

本实施例中,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2优选lt1903芯片,其具有电源输入脚vin、接地脚gnd、反馈脚fb、反馈地ri、采样引脚cs、供电脚vdd、控制门gate等。反馈脚fb用于接收检测电路701反馈的变压模块200输出的电压值,经与预设值比对后,采样引脚cs和控制门gate对应控制第七三极管q1的开闭。第七三极管q1的型号优选fqpf5n60c。检测电路701与反馈脚fb之间通过光耦隔离器op1形成电传导,在检测变压模块200输出的电压值的同时,起到保护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作用,光耦隔离器op1的型号优选pc817。

整流单元120的输出端(dc220v)还通过一个电解电容e11连接到地,该电解电容e1的规格优选150μf/400v。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通过检测变压模块200所输出的电压值是否符合预设值,来控制第七三极管q1的开闭,从而决定整流单元120输出的220v第一直流电接地或继续输出至变压模块200,实现了闭环控制。

本实施例中,第七三极管q1的基极与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控制门gate之间设有限流保护单元702,该限流保护单元702包括电阻r12和二极管d2并联构成的子单元和与该子单元串联的电阻r11。其中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负极连接电阻r11。第七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采样引脚cs之间通过电阻r14进行连接。第七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设有两支路,其一支路通过一电阻r13连接至第七三极管q1的基极;另一支路通过串联的电阻rs1和电阻rs2连接至电阻r14远离采样引脚cs的一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变压模块200还通过磁感线圈tr1输出5v的电流,该电流接入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供电脚vdd,并且在该供电脚vdd与变压模块200之间还设有防止电压反向的若干二极管(如图8中所示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以及用于限压的电阻r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检测电路701包括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和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

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的第一端(con36v)连接于磁感线圈tr1的第一端1与变压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36vcc)之间,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的第二端与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反馈脚fb连接;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磁感线圈tr1的第一端1输出的电压值并反馈至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

第二低压直流检测电路的第一端(con12v)连接于磁感线圈tr1的第二端2与变压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12vcc)之间,第三直流电检测线路的第二端与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反馈脚fb连接;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磁感线圈tr1的第二端2输出的电压值并反馈至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

本实施例分别通过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和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实现对变压模块200的两个输出端—第一输出端(36vcc)和第二输出端(12vcc)的电压值监测。

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源输入脚vin还直接与整流单元120的输出端(dc220v)连接,其目的在于检测变压模块200的输入端的电压值,并对应控制第七三极管q1的开闭,以及时防止变压模块200的输入电压过高烧坏后端器件。此外,电源输入脚vin与整流单元120的输出端(dc220v)之间还串联电阻r3和电阻r4,目的在于将220v的第一直流电转变成热电流,保护开关电源控制芯片u2。

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的第一端(con36v)连接于变压模块200中第二单元202与第三单元203之间,该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22b和电阻r22c。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的第一端(con12v)连接于变压模块200中第六单元206与第七单元207之间,该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包括连接串联的电阻r22和电阻r22a。

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的第一端(con12v)与光耦隔离器op1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还设有电阻r23,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同时通过串联的电阻r26和电容c6滤波后连接至光耦隔离器op1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直流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直流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还通过一电阻r25接地。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七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变压模块200的输入端之间设有与初级线圈并联的第一稳压单元703;

第一稳压单元703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七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初级线圈的第一端4,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子单元的第一端,第一子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子单元的第一端,第二子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线圈的第二端5和整流单元120的输出端;

第一子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一电阻r9和第二电阻r10,第二子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三电阻r6、第四电阻r8、第五电阻r18和第一电容c1。

本实施例中,第一稳压单元703用于稳定经电源控制模块700输出至初级线圈中的220v第一直流电,其中第一二极管d1用于防止电压反向。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