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5709发布日期:2020-12-11 15:2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双模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模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绕组是由电磁线绕制,一般绕线机由于结构原因,设计成模具固定,排线口安装在旋转飞叉上围绕模具旋转。当电磁线并绕根数较少时,可采用模具固定结构,但当并绕根数较多时,会产生多股线缠绕现象,绕出的线圈排列混乱,不整齐,同时增加嵌线阻力、减低嵌线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无法自动嵌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绕制两组多套同心线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绕制线圈缠绕的双模绕线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模绕线装置,包括沉模机构、绕线机构以及模具转接机构,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沉模机构连接,所述沉模机构带动两绕线模分段下沉并插入移动嵌线模中,使得绕制完成的线圈落入移动嵌线模中;

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旋转板、第一绕线模以及第二绕线模,所述绕线旋转板与旋转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绕线旋转板旋转,所述第一绕线模与所述第二绕线模均滑设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上,所述第一绕线模与第二绕线模设置在同一圆周上,所述移动嵌线模设置在所述圆周圆心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线机构,所述挡线机构包括挡线板、挡线升降驱动器、挡线横移驱动器以及挡线架,所述挡线升降驱动器设置在所述挡线板上,所述挡线横移驱动器与所述挡线升降驱动器连接,所述挡线架与所述挡线横移驱动器驱动连接,所述挡线横移驱动器带动所述挡线架与所述第二绕线模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线架包括连板以及两挡杆,两挡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板两侧,两档杆之间设置有挡线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线模与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绕线模通过滑动轴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绕线旋转板上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均滑设在所述滑动导轨上;移模驱动器,所述移模驱动器与所述固定板驱动连接,所述移模驱动器带动所述固定板、移动板沿着滑动导轨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移动板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快速拆卸和对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气动接头、电气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转接机构包括转移导轨座以及转移驱动部件,所述转移驱动部件与所述转移导轨座驱动连接,所述转移导轨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导轨相匹配的转移导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移模驱动器的带动下沿着所述滑动导轨滑向转移导轨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定位部件,多个定位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以及转移导轨座上,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定位驱动器,所述定位驱动器与定位销驱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以及固定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渡线机构,所述渡线机构与所述绕线旋转板一侧,且所述渡线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模与第二绕线模之间,用以将第一绕线模上的绕线过渡到所述第二绕线模上,所述渡线机构包括渡线驱动器、渡线板以及渡线导杆,所述渡线驱动器与所述渡线板驱动连接,所述渡线板呈l型结构,其上设置由用于过渡绕线的过渡面,所述导杆穿设过所述绕线旋转板与所述渡线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线模上设置有头线挂线部件,所述头线挂线部件包括挂线架以及线夹,所述线夹设置在所述挂线架上,所述挂线架上设置有多根用于对绕线导向的挂线竖杆。

进一步地,所述沉模机构包括沉模机架以及固定支架,所述沉模机架上设置沉模滑块,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沉模导轨,所述沉模滑块滑设在所述沉模导轨上;沉模驱动部件,所述沉模驱动部件与所述沉模机架驱动连接,所述沉模驱动部件带动所述沉模机架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驱动部件带动绕线旋转板上的第一绕线模或者第二绕线模旋转,可使得多股电磁线排列均匀地绕在绕线模具上,有效避免多股线绕制线圈缠绕的问题;通过模具转接机构实现第二绕线模的转移,保证两绕线模在绕线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使其可绕制两组多套同心线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绕线模与第二绕线模设置在同一圆周上,可将第一绕线模与第二绕线模上的绕线沿移动嵌线模圆周逐次推入,进一步避免绕制线圈缠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挡线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渡线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转接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沉模机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驱动部件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头线挂线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8所示,一种双模绕线装置,包括沉模机构10、绕线机构以及模具转接机构40,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沉模机构连接,所述沉模机构带动两绕线模分段下沉并插入移动嵌线模中,使得绕制完成的线圈落入移动嵌线模中;

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旋转板、第一绕线模70以及第二绕线模71,所述绕线旋转板30与旋转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件20带动所述绕线旋转板30旋转,所述第一绕线模70与所述第二绕线模71均滑设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上,所述第一绕线模70与第二绕线模71设置在同一圆周上,所述移动嵌线模90设置在所述圆周圆心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驱动部件带动绕线旋转板上的第一绕线模或者第二绕线模旋转,可使得多股电磁线排列均匀地绕在绕线模具上,有效避免多股线绕制线圈缠绕的问题;通过模具转接机构实现第二绕线模的转移,保证两绕线模在绕线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使其可绕制两组多套同心线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绕线模与第二绕线模设置在同一圆周上,可将第一绕线模与第二绕线模上的绕线沿移动嵌线模圆周逐次推入,进一步避免绕制线圈缠绕。

本实用新型可与本司申请的绕线机排剪线装置配合使用,适用于新能源驱动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绕线操作,两绕线模可实现多套同心线圈同时绕制。

所述旋转驱动部件20包括转轴20,所述转轴20一端与所述绕线旋转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沉模机架转轮连接,所述沉模机架上设置有旋转电机座,所述旋转电机座23上设置有旋转电机22,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输出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转轴上的转轮连接。

所述沉模机架11上设置有转轴限位部件,所述转轴限位部件包括限位气缸24,所述限位气缸24活塞杆上设置有定位插块,所述转轴20上的绕线定位套21上设置有限位孔25,所述定位插块插设在所述限位孔25上。

参照图2所示,还包括挡线机构50,所述挡线机构包括挡线板51、挡线升降驱动器52、挡线横移驱动器53以及挡线架,所述挡线升降驱动器52设置在所述挡线板51上,所述挡线横移驱动器53与所述挡线升降驱动器52连接,所述挡线架与所述挡线横移驱动器53驱动连接,所述挡线横移驱动器53带动所述挡线架与所述第二绕线模71抵接。

具体的是挡线升降驱动器52为挡线升降气缸,所述挡线横移驱动器53为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与所述挡线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所述气缸滑块与所述挡线架连接。

所述挡线架包括连板54以及两挡杆55,两挡杆55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板54两侧,两档杆55之间设置有挡线间隙。

所述第一绕线模70与固定板33连接,所述第二绕线模71通过滑动轴72与移动板34连接,所述绕线旋转板30上设置有滑动导轨32,所述固定板33与所述移动板34均滑设在所述滑动导轨32上;移模驱动器,所述移模驱动器与所述固定板33驱动连接,所述移模驱动器带动所述固定板33、移动板34沿着滑动导轨32直线运动。

参照图3所示,所述固定板33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5,所述移动板34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固定板33与所述移动板34通过第一连接件35、第二连接件快速拆卸和对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5与第二连接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件35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气动接头36、电气接头37。

通过第一连接件35与第二连接件上的气动接头36、电气接头37同时对接,第一绕线模具和第二绕线模具之间的气路和电路连通,固定板33与移动板34对接准确,保证第二绕线模具的正常运行。

参照图5所示,所述模具转接机构40包括转移导轨座41以及转移驱动部件,所述转移驱动部件与所述转移导轨座41驱动连接,所述转移导轨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导轨32相匹配的转移导轨42,所述移动板34在所述移模驱动器31的带动下沿着所述滑动导轨32滑向转移导轨42上。

还包括多个定位部件,多个定位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以及转移导轨座上,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定位驱动器100,所述定位驱动器100与定位销驱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以及固定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上。

参照图4所示,还包括渡线机构60,所述渡线机构60与所述绕线旋转板30一侧,且所述渡线机构60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模70与第二绕线模71之间,用以将第一绕线模上的绕线过渡到所述第二绕线模上,所述渡线机构60包括渡线驱动器61、渡线板62以及渡线导杆63,所述渡线驱动器61与所述渡线板62驱动连接,所述渡线板呈l型结构,其上设置由用于过渡绕线的过渡面,所述导杆63穿设过所述绕线旋转板30与所述渡线板62连接。

通过渡线板对线材进行导向,可保证多股电磁线均匀从第一绕线模上引渡到第二绕线模上;实现绕制两组多套同心线圈,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第一绕线模上设置有头线挂线部件80,所述头线挂线部件包括挂线架81以及线夹84,所述线夹84通过挂线气缸83驱动连接,所述挂线气缸83设置在所述挂线架81上,所述挂线架上设置有多根用于对绕线导向的挂线竖杆82。

所述沉模机构包括沉模机架11以及固定支架12,所述沉模机架11上设置沉模滑块,所述固定支架12上设置有沉模导轨18,所述沉模滑块滑设在所述沉模导轨18上;沉模驱动部件,所述沉模驱动部件与所述沉模机架11驱动连接,所述沉模驱动部件带动所述沉模机架11上下运动。

参照图6所示,所述沉模驱动部件包括丝杆15、沉模电机13,所述丝杆15通过轴承座16与所述固定支架12连接,所述沉模电机13通过沉模电机座14与所述固定支架12连接,所述沉模电机13与所述丝杆15驱动连接,所述丝杆上套设有丝杆座17,所述丝杆座17与所述沉模机架11连接,沉模电机13带动丝杆15转动实现沉模机架11上下运动。

所述第一绕线模70与第二绕线模71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绕线模70包括固定模芯73、移动模芯74以及模座,所述固定模芯73、移动模芯74上均设置有阶梯状绕线槽,所述固定模芯与模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模芯74通过移动驱动器与所述模座连接,所述移动模芯74上设置推模驱动器76,所述推模驱动器76与所述固定模芯73驱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推模驱动器为推模气缸,所述推模气缸设置在所述移动模芯上,所述推模气缸活塞杆与所述固定模芯驱动连接。

所述移动驱动器为滑台气缸,所述滑台气缸与所述移动模芯连接,所述滑台气缸的滑块与所述模座连接。

通过推模气缸与滑台气缸配合使用,可使得多股电磁线均匀绕在绕线模具上,同时模芯绕线操作时可以自动控制线圈张力,绕线式有效避免线材滑落。

线圈绕制完毕时,上述气缸收缩,落料于移动嵌线模中。

本实用新型移模驱动器、转移驱动部件、定位驱动器、推线驱动器、渡线驱动器可以为液压装置、气动装置、伺服电机(驱动螺杆、凸轮等方式提供往复运动)等提供动力。

具体的,移模驱动器为移模气缸,所述移模气缸活塞杆与所述固定板驱动连接,并通过连接件与移动板驱动连接。

参照图5所示,具体的,所述转移驱动部件包括固定架43,所述固定架43上设置有活动底板44,所述转移导轨座41上设置有活动导轨45,所述活动底板44滑设在所述活动导轨45上,所述活动底板上设置有转移电机46,所述活动导轨45一侧设置有齿条47,所述转移电机46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48,所述齿轮48与所述齿条47啮合,所述齿条与活动导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活动底板相匹配的限位挡块,使得所述活动底板不能从所述活动导轨上脱离。

具体的,定位驱动器为定位气缸,当第二绕线模全部转移到转接机构后,所述定位气缸活塞杆杆端与所述定位销连接定位,移动板与绕线旋转板的定位销和快换接头脱开。

具体的,渡线驱动器为渡线气缸,所述渡线气缸活塞杆杆端与所述渡线板驱动连接。

使用流程

本实用新型为与排剪线装置配合使用的绕嵌一体机的绕线部分,初始状态时,第二绕线模通过移动板位于模具转接机构上,转接机构的转移导轨座上的定位气缸带动定位销对移动板定位;第一绕线模位于绕线旋转板的中部(转轴同心位置),绕线旋转板上的定位气缸带动定位销多对固定板定位;沉模机构下沉,将第一绕线模的各段分段插入移动嵌线模中,旋转轴通过旋转驱动部件带动绕线旋转板上的第一绕线模转动,可三维定位的排剪线装置通过头线挂线部件导向多股电磁线,将线材均匀绕设在第一绕线模的各模段上;第一绕线模推模气缸收缩,各段线圈分别落入移动嵌线模具中。

第一绕线模绕线完成;

通过旋转驱动部件转动使旋转绕线板精确位于所述模具转接机构相对的位置,绕线旋转板下部的滑动导轨与转接机构上的转移导轨对齐,移模驱动器将第一绕线模推离旋转轴中心位置,同时转接机构的驱动装置推动移动板带动第二绕线模平移到绕线旋转板下部,与旋转轴同心;固定板和移动板上的快换接头上、下盘连接,定位销定位,转接机构的定位销脱离;

通过渡线机构将线材从第一绕线模过渡到第二绕线模的绕线位置上,通过旋转驱动部件带动绕线旋转板上的第二绕线模转动,完成第二绕线模的绕线操作;

嵌线完毕后,沉模机构带动绕线机构脱离移动嵌线模90,挡线升降驱动器以及挡线横移驱动器带动挡线架抵接第二绕线模上,两挡杆分别位于移动嵌线模内外两侧,防止第二绕线模将线圈从移动嵌线模上带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