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最优化快充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4654发布日期:2022-07-16 01:3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最优化快充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最优化快充电路。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为目前市面上常规充电器的电路图,其在ac输入端101与整流单元102之间设置有由电容cx1、电阻r2、电阻r10、电阻r24、电感l2构成的抗干扰滤波单元103,并且在整流单元102后端设置由滤波电容c2和滤波电容c6构成的简易滤波单元104,其设计较多的电子元器件,电路设计复杂,且成本高;输出整流单元105采用双肖特基二极管,其需要外接散热片,导致整个充电器的体积变得较大,mcu控制单元106采用的mcu控制芯片为pwm ic,其型号为iw1710,此ic需要在供电电路108中增设由三极管q2、稳压管zd4和电阻r28构成的线性稳压单元107,其电路设计复杂,且成本高。
3.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器还是常规设计理念,线路复杂,没有做到最优化,产品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故障率较高。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最优化快充电路。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最优化快充电路包括ac输入端、与ac输入端连接的整流单元、与整流单元连接的输入滤波单元、与输入滤波单元连接的变压器单元、与变压器单元连接的同步整流单元、与同步整流单元连接的输出滤波单元和与输出滤波单元连接的dc输出端以及用于变压器单元并用于控制输出电压的mcu控制单元,所述输入滤波单元为clc型滤波器;所述同步整流单元采用同步整流芯片;所述mcu控制单元包括有mcu控制芯片,该mcu控制芯片的型号为ob2576fmp。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lc型滤波器包括有电感l1以及分别与该电感l1两端连接的电解电容c2和电解电容c2a,该电解电容c2和电解电容c2a还接地。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同步整流芯片为贴片式同步整流芯片,其型号为dk5v100r25s,该同步整流芯片的a脚和k脚之间并联连接有电阻r21和电容c1,且该电阻r21和电容c1为串联连接,该电阻r21两端并联连接有电阻r22。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mcu控制芯片的gate脚连接电阻r16后连接mos管q1的g极,该mos管q1的d极连接变压器单元,该mos管q1的s极连接电阻r20后接地,该电阻r16两端好并联连接有二极管d1,该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mcu控制芯片的gate脚,该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mos管q1的g极。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mcu控制单元包括有为mcu控制芯片供电的供电电路单元,该供电电路单元包括有二极管d11、电容c12和电阻r18,该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变压器单元,该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电阻r18的一端,该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mcu控制芯片的vdd脚,该电阻r18的另一端还连接电容c12,该电容c12还接地。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出滤波单元包括并联连接于dc输出端两端的电阻r30、与电阻r30两端并联连接的稳压管zd1、与电阻r30两端并联连接的滤波电容c22a和与电阻r30两端并联连接的滤波电容c22。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电路复杂程度,例如,本实用新型去掉了常规充电器的充电电路中的抗干扰滤波单元,并且将输入滤波单元设置为clc型滤波器,以致可以有效抑制150khz~500khz高频辐射,达到同样的抗干扰滤波功能,同时简化了电路复杂程度,并可减低成本;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整流芯片用于实现同步整流,可以直接替代肖特基二极管,且不需要外接散热片,散热片可以省掉,不仅可以减低成本,产品体积也可以做小,其性价比高。所述mcu控制芯片的型号为ob2576fmp,其工作电压为7-35v,工作模式为dcm和ccm。由于mcu控制芯片的vdd工作电压宽,完全可以满足输出cv=6-24v电压范围。当输出电压为6v时,mcu控制芯片的vdd电压为8.75v(计算公式为:35v/24v*6v=8.75v)不会出现欠压保护。也正是mcu控制芯片的vdd电压范围为7-35v,故可以省掉常规充电器的线性稳压单元。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最优化电路设计,线路简单,体积可以做小,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使产品性价比高,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13.图1是市面上常规充电器的电路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见图2所示,为一种最优化快充电路,其包括ac输入端1、与ac输入端1连接的整流单元2、与整流单元2连接的输入滤波单元3、与输入滤波单元3连接的变压器单元4、与变压器单元4连接的同步整流单元5、与同步整流单元5连接的输出滤波单元6和与输出滤波单元6连接的dc输出端7以及用于变压器单元4并用于控制输出电压的mcu控制单元8,所述输入滤波单元3为clc型滤波器;所述同步整流单元5采用同步整流芯片51;所述mcu控制单元8包括有mcu控制芯片81,该mcu控制芯片81的型号为ob2576fmp。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电路复杂程度,例如,本实用新型去掉了常规充电器的充电电路中的抗干扰滤波单元,并且将输入滤波单元3设置为clc型滤波器,以致可以有效抑制150khz~500khz高频辐射,达到同样的抗干扰滤波功能,同时简化了电路复杂程度,并可减低成本;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整流芯片51用于实现同步整流,可以直接替代肖特基二极管,且不需要外接散热片,散热片可以省掉,不仅可以减低成本,产品体积也可以做小,其性价比高。所述mcu控制芯片81的型号为ob2576fmp,其工作电压为7-35v,工作模式为dcm和ccm。由于mcu控制芯片81的vdd工作电压宽,完全可以满足输出cv=6-24v电压范围。当输出电压为6v时,mcu控制芯片81的vdd电压为8.75v(计算公式为:35v/24v*6v=8.75v)不会出现欠压保护。也正是mcu控制芯片81的vdd电压范围为7-35v,故可以省掉常规充电器的线性稳压单元。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最优化电路设计,线路简单,体积可以做小,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使产品性价比高,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17.所述clc型滤波器包括有电感l1以及分别与该电感l1两端连接的电解电容c2和电解电容c2a,该电解电容c2和电解电容c2a还接地。该clc型滤波器线路布局简单,输出电压高,滤波效果好,并且能够有效抑制150khz~500khz高频辐射,达到抗干扰滤波功能。
18.所述同步整流芯片51为贴片式同步整流芯片,其型号为dk5v100r25s,同步整流芯片51不需要外接散热片,散热片可以省掉,节省成本,且产品体积可以做小,性价比高。该同步整流芯片51的a脚和k脚之间并联连接有电阻r21和电容c1,且该电阻r21和电容c1为串联连接,该电阻r21两端并联连接有电阻r22。
19.所述mcu控制芯片81的gate脚连接电阻r16后连接mos管q1的g极,该mos管q1的d极连接变压器单元4,该mos管q1的s极连接电阻r20后接地,该电阻r16两端好并联连接有二极管d1,该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mcu控制芯片81的gate脚,该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mos管q1的g极。所述mcu控制芯片81内部有15v的ldo,故ic1_gate(即mcu控制芯片81的gate脚)输出15v方波信号驱动外接的mos管q1,达到控制开关转换的控制作用。
20.所述mcu控制单元8包括有为mcu控制芯片81供电的供电电路单元82,该供电电路单元82包括有二极管d11、电容c12和电阻r18,该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变压器单元4,该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电阻r18的一端,该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mcu控制芯片81的vdd脚,该电阻r18的另一端还连接电容c12,该电容c12还接地。该供电电路单元82无需设计由三极管q2、稳压管zd4和电阻r28构成的线性稳压单元(如图1所示)。
21.所述输出滤波单元6包括并联连接于dc输出端7两端的电阻r30、与电阻r30两端并联连接的稳压管zd1、与电阻r30两端并联连接的滤波电容c22a和与电阻r30两端并联连接的滤波电容c22。
22.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电路复杂程度,例如,本实用新型去掉了常规充电器的充电电路中的抗干扰滤波单元,并且将输入滤波单元3设置为clc型滤波器,以致可以有效抑制150khz~500khz高频辐射,达到同样的抗干扰滤波功能,同时简化了电路复杂程度,并可减低成本;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整流芯片51用于实现同步整流,可以直接替代肖特基二极管,且不需要外接散热片,散热片可以省掉,不仅可以减低成本,产品体积也可以做小,其性价比高。所述mcu控制芯片81的型号为ob2576fmp,其工作电压为7-35v,工作模式为dcm和ccm。由于mcu控制芯片81的vdd工作电压宽,完全可以满足输出cv=6-24v电压范围。当输出电压为6v时,mcu控制芯片81的vdd电压为8.75v(计算公式为:35v/24v*6v=8.75v)不会出现欠压保护。也正是mcu控制芯片81的vdd电压范围为7-35v,故可以省掉常规充电器的线性稳压单元。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最优化电路设计,线路简单,体积可以做小,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使产品性价比高,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23.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