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系统及其直流转换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74711阅读:来源:国知局
开关Q2的漏极连接至正电源端Vcom,其第二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二开关Q2的源极连接,第二开关Q2的源极又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是连接至负电源端RTN2,第二开关Q2的栅极则和控制器30连接。
[0039]上述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非隔离型转换模块10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是对第一、第二电池组103、104的电源进行升压转换,再由隔离型转换模块20转换为其他设定电压的直流电源,其依然可以是正电压,也可以是负电压。关于上述非隔离型转换模块10的工作原理详如以下所述:
[0040]关于第一电源转换回路11’的工作方式,当其第一开关Ql导通,是对第一电感LI储能。待第一开关Ql关断,存储在第一电感LI上的能量对输出电容C放电,电流流经输出电容C及第一二极管Dl。
[0041]关于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2’的工作方式是:当第二开关Q2导通,即对第二电感L2储能。待第二开关Q2关断,存储在第二电感L2上的能量对输出电容C放电,电流流经输出电容C及第二二极管D2。如此交替的驱动,共同地输出直流电源给该隔离型转换模块20,同样的,该隔离型转换模块20输出的直流电源可以是正电压,也可以是负电压。
[0042]关于本发明直流转换器的又一较佳实施例,请参考图4所示,该非隔离型转换模块10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在其负电源端1^附、1^^2上分设有一电流检测元件51、52,该电流检测元件51、52分别连接至控制器30,以便由控制器30感测非隔离型转换模块10的输入电流。所述的电流检测元件51、52可以是霍尔元件、电阻或比流器(CT)。
[0043]由于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的正电源端Vcom共接,而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在其负电源端RTN1、RTN2分设电流检测元件51、52,可由控制器30分别准确地判断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的输入电流,并由控制器30控制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以执行均流,当非隔离型转换模块10的输出电流为lout,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的输出电流分别为11、12时,则1ut=Il+I2,且11=12。至于控制器30实现均压、均流的技术可使用主仆式控制法(Master-Slave method)或主动式均流法(Active currentsharing method)。另一方面,前述设计同时可方便决定非隔离型转换模块10前级无熔丝开关105、106的规格(请参考图1所示),通过这些方式决定的无熔丝开关若得以降低规格,则可降低成本。
[0044]前述实施例是以降压型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为例说明,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的是:其也可以运用在升压型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11’、12’上(如图5所示)。
[0045]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直流转换器主要是由一非隔离型转换模块与一隔离型转换模块所构成,由于非隔离型转换模块中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不具有变压器,搭配作为后级的隔离型转换模块也只一个变压器,因此相较于至少有二个变压器的传统直流转换器可大幅缩小占用空间,并解决体积问题。
[0046]请参考图6所示,是一种包括有前述直流转换器的电源系统100,该电源系统100包括:
[0047]一交直流转换器101,具有一交流电源输入端及一直流电源输出端,其交流电源输入端用以连接交流市电;
[0048]一直流转换器102,可分别由前述各实施例的直流转换器所构成,该直流转换器102具有一直流电源输入端及一电源输出端,其直流电源输入端由其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正、负电源端所构成,且与该交直流转换器101的直流电源输出端连接;
[0049]两电池组,分别跨接在直流转换器102的直流电源输入端上;更具体的说,两电池组包括一第一电池组103、一第二电池组104,该第一、第二电池组103、104的正极端共同和直流转换器102中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池组103的负极端是与直流转换器102中第一电源转换回路的负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池组104的负极端是与直流转换器102中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负电源端连接。
[0050]前述电源系统因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直流转换器,该直流转换器的设计可减少使用变压器,有助于缩小体积,而电源系统运用了该直流转换器,对系统而言也有助于体积的缩小。
[005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直流转换器包括有: 一非隔离型转换模块,是一冗余架构,其包括一第一电源转换回路、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及一储能元件,该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连接且共用该储能元件; 一隔离型转换模块,具有一组输入端及一组输出端,该组输入端是与储能元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非隔离型转换模块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分别为一降压型转换器,且分别具有一正电源端、一负电源端,该储能元件为一输出电容,该输出电容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 该第一电源转换回路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一第一开关、一第一电感;该输出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第一电源转换回路的正电源端,其第二端和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开关连接,该第一开关为一场效应晶体管,其以漏极和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转换回路的负电源端,其栅极连接至一控制器; 该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包括一第二二极管、一第二开关、一第二电感,该输出电容的第一端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共同连接至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正电源端,第二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开关连接;第二开关为一场效应晶体管,其以漏极和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负电源端,其栅极和控制器连接,而受该控制器控制; 该输出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端并分别构成非隔离型转换模块的正电源输出端和负电源输出端,且和隔离型转换模块的该组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非隔离型转换模块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分别为一升压型转换器,且分别具有一正电源端、一负电源端,该储能元件为一输出电容,该输出电容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 该第一电源转换回路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一第一开关及一第一电感,该输出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源转换回路的正电源端,其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开关的源极连接,其源极又和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是连接至第一电源转换回路的负电源端,第一开关的栅极和一控制器连接; 该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包括一第二二极管、一第二开关及一第二电感,该输出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正电源端,其第二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开关的源极连接,第二开关的源极又和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是连接至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负电源端,第二开关的栅极和控制器连接; 该输出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构成非隔离型转换模块的正电源输出端和负电源输出端,且和隔离型转换模块的该组输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非隔离型转换模块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在其负电源端上分设有一电流检测元件,两电流检测元件分别连接至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非隔离型转换模块的第一电源转换回路、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正电源端、负电源端分别连接一第一 EMI滤波器及一第二 EMI滤波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检测元件为一霍尔元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检测元件为一电阻。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检测元件为一比流器。
9.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源系统包括有: 一交直流转换器,具有一交流电源输入端及一直流电源输出端,其交流电源输入端用以连接交流市电; 一直流转换器,是由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转换器构成,其具有一直流电源输入端及一电源输出端,其直流电源输入端是与交直流转换器的直流电源输出端连接; 两电池组,分别跨接在直流转换器的直流电源输入端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非隔离型转换模块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分别具有一正电源端、一负电源端,两电池组包括一第一电池组、一第二电池组,该第一、第二电池组的正极端共同和直流转换器中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池组的负极端是与直流转换器中第一电源转换回路的负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池组的负极端是与直流转换器中第二电源转换回路的负电源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及其直流转换器,主要由一非隔离型转换模块和一隔离型转换模块组成一直流转换器,该非隔离型转换模块是一冗余架构,其包括一第一电源转换回路、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及一储能元件,该第一、第二非隔离型电源转换模块连接且共用该储能元件,且储能元件又和隔离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该非隔离型转换模块的第一、第二电源转换回路将二电池组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后输出给隔离型转换模块,再由隔离型转换模块供应直流电源给负载;利用上述设计可解决传统电源系统中直流转换器由两组隔离型转换器组成时其变压器占用体积的问题。
【IPC分类】H02M3-07
【公开号】CN104795988
【申请号】CN201410026993
【发明人】安德鲁·法兰兹, 王仕元
【申请人】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