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9197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逆变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在外壳的内部收容半导体模块的逆变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在设置于壳体的流路流经制冷剂从而对发热部件进行冷却的结构,例如公知有日本特开2003-101277号公报所记载的发热元件冷却用构造体。
[0003]日本特开2003-101277号公报所记载的冷却用构造体由功率模块、逆变器壳体以及DCDC转换器构成。在逆变器壳体的上表面侧形成有用于收容功率模块上的发热元件及其周边电路的空间。在逆变器壳体的下表面的外周部形成有侧壁,在该侧壁安装有安装基板,从而在逆变器壳体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冷却水路。在安装基板安装有DCDC转换器。于是,若在冷却水路流经制冷剂,则能够对功率模块以及DCDC转换器进行冷却。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1277号公报
[0005]然而,在日本特开2003-101277号公报所记载的冷却用构造体中,存在对发热元件的冷却性能不足的担忧。

【发明内容】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冷却性能的不足的逆变器装置。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逆变器装置具备:外壳;半导体模块,其收容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第一热交换部,其具有由上述外壳的外表面以及至少覆盖上述外表面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部件划分出的第一流路,发热部件热结合于该第一热交换部;第二热交换部,其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层叠于上述第一流路的第二流路,上述半导体模块热结合于该第二热交换部;供给口,其连接有将制冷剂从制冷剂供给源向上述第一热交换部或者上述第二热交换部供给的供给管;排出口,其连接有排出管,上述排出管将制冷剂从上述第一热交换部或者上述第二热交换部向上述制冷剂供给源排出;以及连通通路,其使上述第一流路与上述第二流路连通。
[0008]根据该方式,在半导体模块发热时,使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第二流路流动的热介质与半导体模块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半导体模块进行冷却。在发热部件发热时,使在第一流路流动的制冷剂与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发热部件进行冷却。分别设置对半导体模块进行冷却的热交换部、以及对发热部件进行冷却的热交换部,从而抑制对半导体模块与发热部件的冷却性能不足。
[0009]作为一方式,上述连通通路包括第一连通通路以及与上述第一连通通路不同的第二连通通路,上述第一流路以及上述第二流路中的任一方,具有设置有上述供给口并且与上述第一连通通路连接的供给流路、以及设置有上述排出口并且与上述第二连通通路连接的排出流路,上述第一流路以及上述第二流路中的另一方与上述排出流路为折返构造。
[0010]根据该方式,在第一流路以及第二流路中的任一方设置有供给口与排出口,因此与分别设置供给口与排出口的情况相比,密封构造变得简单。通过折返构造,能够将供给管配置为与排出管邻接,因此容易在供给管以及排出管连接制冷剂供给源。
[0011]作为一方式,上述第一流路具有设置有上述供给口并且与上述第一连通通路连接的供给流路、以及设置有上述排出口并且与上述第二连通通路连接的排出流路,上述第二流路与上述排出流路为折返构造。
[0012]根据该方式,在由外壳的外表面与流路形成部件形成的第一流路设置有供给口与排出口,因此能够将第一流路容易地连接于制冷剂的供给源。
[0013]作为一方式,上述第一热交换部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为分体结构。
[0014]根据该方式,与将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设置为一体的情况相比,容易将半导体模块接合于第二热交换部。
[0015]作为一方式,在上述第一流路设置有通过压铸成型而与上述第一热交换部成型为一体的第一翅片,在上述第二流路设置有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设置为分体结构的第二翅片。
[0016]根据该方式,与通过压铸成型而形成的第一翅片的翅片间距相比,能够缩窄第二翅片的翅片间距。第二热交换部对半导体模块进行冷却,因此与第一热交换器相比,需要冷却性能。另一方面,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相比不需要冷却性能。因此,将第二热交换部的翅片设置分体结构而缩窄翅片间距,从而能够提高第二热交换部的冷却性能。另一方面,第一热交换部的第一翅片通过压铸成型而与第一热交换部成型为一体,从而能够与第一热交换部同时地被制造,因此该制造变得容易。
[0017]作为一方式,上述发热部件包括接合于金属底座基板的电子部件,上述金属底座基板兼作上述流路形成部件。
[0018]根据该方式,还可以将金属底座基板作为流路形成部件使用,从而不需要另外准备流路形成部件。因此,不使部件件数增加就能够划分出第一流路。
[0019]本公开的其他的特征与优点根据以下的详细的说明与为了对本公开的特征进行说明而附带的附图能够明确。
【附图说明】
[0020]本公开的新特征特别地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中明确。伴随着目的与利益的本公开一同参照以下所示的当前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所附的附图能够理解。
[0021]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逆变器装置的剖视图。
[0022]图2表示实施方式的逆变器装置的剖视图。
[0023]图3 (a)表示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的俯视图。
[0024]图3 (b)表示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的俯视图。
[0025]图4表示实施方式的逆变器装置的电气构成的电路图。
[0026]图5表示其他例子的逆变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对逆变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逆变器装置10在外壳11的内部具有功率模块30。外壳11由用于收容功率模块30的矩形有底箱状的主体部12、以及对主体部12的开口部12a进行封闭的顶板13构成。主体部12具有呈矩形平板状的底板14以及从底板14的外周缘立设的侧壁15。开口部12a被四个侧壁15包围而形成,并且顶板13被设置于侧壁15的前端。在外壳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热交换部16。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2通过压铸成型而被制造,例如由铝合金构成。此外,图1是从90度以外的方向观察图2的图。
[0029]在底板14的与立设有侧壁15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外壳11的外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长方体状的突出部17、18、19、20。以下,将位于底板14的短边方向的突出部17、18称为第一突出部17、18,将位于底板14的长边方向的突出部19、20称为第二突出部19、20来进行说明。
[0030]在底板14的外表面设置有D⑶C转换器21。D⑶C转换器21是在金属底座基板22安装开关元件等作为发热部件的电子部件23而构成。金属底座基板22呈矩形平板状,且长边方向的尺寸以及短边方向的尺寸与底板14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以及底板14的短边方向的尺寸相同。金属底座基板22设置于各突出部17、18、19、20的末端。金属底座基板22对被各突出部17、18、19、20包围而形成的开口部16a进行封闭。供制冷剂流动的第一流路24由第一突出部17、18、第二突出部19、20以及金属底座基板22划分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底座基板22作为流路形成部件发挥功能,该流路形成部件覆盖外壳11的外表面,从而划分第一流路2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外壳11的底板14与金属底座基板22形成第一热交换部16。
[0031]从一方的第一突出部17延伸至另一方的第一突出部18的分隔壁25设置于底板14的外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