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37622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部1d与第I直线部1a连接而构成的,其中,δ状的线圈图案由第I直线部10a、第I线圈端部10e、第2直线部10b、第2线圈端部10f、第3直线部10c、第3线圈端部1g以及第4直线部1d构成。而且,连接线11构成线圈端部,导线9的卷绕起始端部构成作为第I导体末端的绕组端10h,导线9的卷绕结束端部构成作为第2导体末端的绕组端1i。
[0019]在如此构成的绕组体10中,第I直线部1a及第3直线部1c以长方形剖面的长边的长度方向朝向圆周方向,且在长方形剖面的短边的长度方向上相隔间隙d的方式4根排成I列。另外,第2直线部1b在圆周方向上在第I直线部1a及第3直线部1c的列的一侧,与第I直线部1a及第3直线部1c的列相距6个切槽角度间隔,并且以长方形剖面的长边的长度方向朝向圆周方向,且在长方形剖面的短边的长度方向上相隔间隙3d的方式排列有2根。另外,第4直线部1d在圆周方向上在第I直线部1a及第3直线部1c的列的另一侧,与第I直线部1a及第3直线部1c的列相距6个切槽角度间隔,并且以长方形剖面的长边的长度方向朝向圆周方向,且在长方形剖面的短边的长度方向相隔间隙3d的方式排列有2根。另外,所谓的“6个切槽角度间隔”是指连续的6个齿4b两侧的切槽5的切槽中心之间的间隔,相当于I个磁极间距。另外,d为导线9的长方形剖面的短边长度、即板厚。
[0020]图9表示3个绕组体10以共用I个切槽5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定子铁心3的状态。图10表示从径向外侧观察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绕组体10时的状态。在图9中,将沿圆周方向以6个切槽角度间隔而排列的4个切槽5,按照圆周方向上的排列顺序设为第I切槽51、第2切槽52、第3切槽53、第4切槽54。
[0021]在图9及图10中,从I个绕组体10来看,第I线圈端部1e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I切槽侧延伸,并在顶部朝向径向外侧移线(lane change)(以下称为“移动”)距离山然后以反方向的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I切槽S1侧延伸,并且与从第I切槽S1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2层的第2直线部1b连接,其中,该第I线圈端部1e从第2切槽52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I层(径向最内侧位置)中的第I直线部1a朝向轴向另一端侧伸出。接着,第2线圈端部1f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2切槽52侧延伸,并在顶部朝向径向外侧移动距离d,然后以反方向的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2切槽52侧延伸,并且与从第2切槽52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3层中的第3直线部1c连接,其中,该第2线圈端部1f从第I切槽S1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2层中的第2直线部1b朝向轴向一端侧伸出。
[0022]接着,第3线圈端部1g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3切槽53侧延伸,并在顶部朝向径向外侧移动距离d,然后以反方向的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3切槽53侧延伸,并且与从第3切槽53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4层中的第4直线部1d连接,其中,该第3线圈端部1g从第2切槽52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3层中的第3直线部1c朝向轴向另一端侧伸出。
[0023]接着,连接线11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2切槽52侧延伸,并在顶部朝向径向外侧移动距离d,然后以反方向的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2切槽52侧延伸,并且与从第2切槽52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5层中的第I直线部1a连接,其中,该连接线11从第3切槽53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4层中的第4直线部1d朝向轴向一端侧伸出。第I线圈端部1e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I切槽S1侧延伸,并在顶部朝向径向外侧移动距离d,然后以反方向的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I切槽S1侧延伸,并且与从第I切槽S1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6层中的第2直线部1b连接,其中,该第I线圈端部1e从第2切槽52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5层中的第I直线部1a朝向轴向另一端侧伸出。
[0024]接着,第2线圈端部1f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2切槽52侧延伸,并在顶部朝向径向外侧移动距离d,然后以反方向的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2切槽52侧延伸,并且与从第2切槽52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7层中的第3直线部1c连接,其中,该第2线圈端部1f从第I切槽S1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6层中的第2直线部1b朝向轴向一端侦_出。接着,第3线圈端部1g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3切槽53侧延伸,并在顶部朝向径向外侧移动距离d,然后以反方向的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3切槽53侧延伸,并且与从第3切槽53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8层(径向最外侧位置)中的第4直线部1d连接,其中,该第3线圈端部1g从第2切槽52的切槽开口侧起的第7层中的第3直线部1c朝向轴向另一端侧伸出。
[0025]因此,通过第I线圈端部1e将第2切槽52的第I层中的第I直线部1a与第I切槽S1的第2层中的第2直线部1b连接,通过第2线圈端部1f将第I切槽5 i的第2层中的第2直线部1b与第2切槽52的第3层中的第3直线部1c连接,通过第3线圈端部1g将第2切槽52的第3层中的第3直线部1c与第3切槽5 3的第4层中的第4直线部1d连接,从而构成δ状的线圈图案。
[0026]进一步,通过第I线圈端部1e将第2切槽52的第5层中的第I直线部1a与第I切槽S1的第6层中的第2直线部1b连接,通过第2线圈端部1f将第I切槽5 i的第6层中的第2直线部1b与第2切槽52的第7层中的第3直线部1c连接,通过第3线圈端部1g将第2切槽52的第7层中的第3直线部1c与第3切槽5 3的第8层中的第4直线部1d连接,从而构成δ状的线圈图案。
[0027]由此,绕组体10是在径向上将δ状的线圈图案重复卷绕2次而构成的,其中,该δ状的线圈图案是如下那样形成的,即:按照第2切槽52、第I切槽S1、第2切槽52、第3切槽53的顺序,并且以交替地改变从轴向插入第I切槽5 1、第2切槽52以及第3切槽5 3的插入方向的方式,将导线9插入沿圆周方向以6个切槽角度间隔而排列的第I切槽S1、第2切槽52以及第3切槽5 3中。
[0028]绕组体10是将2个δ状的线圈图案通过连接线11进行连接,并且在径向上排列成2层而构成的。S卩,绕组体10是以2个δ状的线圈图案相连的方式卷绕导线9而制成的。而且,第I至第4直线部10a、10b、10c、1d以导线9的长方形剖面的长边的长度方向朝向圆周方向,且沿径向排成I列的方式,被收纳在3个绕组体10共用的切槽5中。
[0029]如此构成的绕组体10以I个槽距呈同心状地排列有48个,从而制成图11所示的绕组组件7。而且,在绕组组件7的轴向另一端侧,第I线圈端部1e的层与第3线圈端部1g的层在径向上交替排列有4层,从而构成第I线圈端6a,其中,第I线圈端部1e的层是将第I线圈端部1e以I个槽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成的,第3线圈端部1g的层是将第3线圈端部1g以I个槽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成的。另外,在绕组组件7的轴向一端侧,第2线圈端部1f的层与连接线11的层在径向上交替排列有3层,从而构成第2线圈端6b,其中,第2线圈端部1f的层是将第2线圈端部1f以I个槽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成的,连接线11的层是将连接线11以I个槽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成的。而且,绕组端1h的端部分别从第2线圈端6b的内径侧朝向轴向外侧伸出,并且以I个槽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绕组端1i的端部分别从第2线圈端6b的外径侧朝向轴向外侧伸出,并且以I个槽距沿圆周方向排列。
[0030]在此,根据图6至图9对绕组体10的绕组端10h、10i的形状进行说明。从第2切槽52的第I层中的第I直线部1a在第2线圈端6b侧伸出的绕组端1h被形成为: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I切槽S1侧延伸,并且在顶部(第I切槽5 i与第2切槽52的中间位置)弯曲后朝向轴向外侧伸出。另外,从第3切槽53的第8层中的第4直线部1d在第2线圈端6b侧伸出的绕组端1i被形成为:以倾斜角度Θ沿圆周方向朝向第4切槽54侧延伸,并且在顶部(第3切槽53与第4切槽5 4的中间位置)弯曲后朝向轴向外侧伸出。
[0031]因此,第I直线部1a被收纳在第2切槽52中的绕组体10的绕组端1i的、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与第I直线部1a被收纳在第4切槽54中的绕组体10的绕组端1h的、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大致一致。即,一个绕组体10的绕组端1i的、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与另一个绕组体10的绕组端1h的、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大致一致,其中,上述一个绕组体10与另一个绕组体10相互分离2个磁极间距。
[0032]接着,为了便于说明,按照圆周方向上的排列顺序对于沿圆周方向配置在定子铁心3的48个切槽5赋予第1、第2……第48的切槽编号,来对于绕组组件7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0033]首先,在切槽编号为(l+6n)号(其中,η为O以上且7以下的自然数)的切槽组中,安装有8个绕组体10。而且,分别将8个绕组体10中以2个磁极间距排列的4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从而构成小线圈组U11、U12。
接着,在切槽编号为(2+6η)号的切槽组中,安装有8个绕组体10。而且,分别将8个绕组体10中以2个磁极间距排列的4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从而构成小线圈组U21、U22。
[0034]在切槽编号为(3+6η)号的切槽组中,安装有8个绕组体10。而且,分别将8个绕组体10中以2个磁极间距排列的4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从而构成小线圈组VI1、Vl 2。
接着,在切槽编号为(4+6η)号的切槽组中,安装有8个绕组体10。而且,分别将8个绕组体10中以2个磁极间距排列的4个绕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