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和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2309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电力转换装置和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搭载于车辆的电力转换装置和接线盒。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插电式HEV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或 EV (ElectricVehicle:电动汽车)正在普及。此类车辆具备电池、从外部电源(商用电源)对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逆变器、及利用来自逆变器的交流电驱动车辆的车轮等的电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些设备被电连接在一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04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但是,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使用了线束(Harness)作为电连接方式,且分别收纳在不同框体内的设备彼此经由线束连接,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0008]S卩,线束会在各框体的外部露出,因此必须实施利用绝缘体来包覆线束的加工,或者对线束实施防水加工,以确保安全性。因而,存在要耗费相应的成本的问题。
[0009]另外,在使用线束时,在成为连接对象的各设备中,必须对线束的连接部分实施特别的加工。因而,存在要耗费相应的成本的问题。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安全性的确保及完全防水而不会耗费成本。
[0011]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包括:从外部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将所述电池的电流由直流转换成交流并提供给电动机的逆变器、以及转接电连接的接线盒,其中,所述逆变器、所述充电装置以及所述接线盒被收纳在一个框体内,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接线盒电连接,且所述接线盒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接线盒与所述逆变器利用汇流条连接。
[0012]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接线盒采用下述结构,S卩,具有凸部,该凸部插入内部通过分隔部件分成多个空间的框体的所述分隔部件上所设的开口部,所述凸部具有绝缘部且作为汇流条的连接部发挥作用。
[0013]本发明能够实现安全性的确保及完全防水而不会耗费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例的方块图。
[0015]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电力转换装置的联结部附近的一例的侧剖面图。
[0017]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汇流条附近的一例的侧剖面图。
[0018]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辆搭载位置的一例的侧剖面图。
[0019]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作业窗及盖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作业窗上固定有盖的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2]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作业窗的一例的正视图。
[0023]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作业窗上固定有第一盖的状态的一例的正视图。
[0024]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作业窗上固定有第一盖及第二盖的状态的一例的正视图。
[0025]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力转换装置的联锁器机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I 车辆
[0028]10分隔部件(底面部件)
[0029]11、12 框体
[0030]13逆变器
[0031]14充电装置
[0032]15接线盒
[0033]16汇流条
[0034]17 开口部
[0035]18 盖部
[0036]19外部电源连接部
[0037]20外部电源
[0038]21 螺钉
[0039]22螺纹孔
[0040]23绝缘部
[0041]24 凸部
[0042]30 电池
[0043]40电动机
[0044]42输出电缆
[0045]42a连接端子
[0046]42b电缆夹件
[0047]51 盖(第一盖)
[0048]51a联结部
[0049]52 盖(第二盖)
[0050]522突起(作用部)
[0051]52a重叠部
[0052]100电力转换装置
[0053]111、112 作业窗
[0054]113 突起
[0055]131连线部
[0056]13联锁开关
[0057]135a 臂部
[0058]511密封垫片
[0059]521 O 型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60](实施方式I)
[0061]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电力转换装置。
[0062]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例的方块图。
[0063]在图1中,电力转换装置100是搭载于例如EV等车辆中的装置,包括框体11、12、作为电力转换电路的逆变器13、充电装置14以及接线盒15。电力转换装置100中,框体11 (第一框体的一例)与框体12 (第二框体的一例)合起来构成一个框体,并且由分隔部件10分成框体11与框体12。分隔部件10例如是构成框体12的底面的部件(以下也称作“底面部件”)。
[0064]框体11、12例如通过铝铸造成形,具有耐热性及刚性。框体11、12确保气密性,以免水滴或灰尘等侵入。
[0065]在框体11的内部(第一空间的一例)具备逆变器13。逆变器13将从电池30提供的直流电流(或直流电力)转换成三相交流电流(或交流电力)并输出给电动机40。
[0066]另一方面,在框体12的内部(第二空间的一例),具备充电装置14及接线盒15。充电装置14例如具有AC-DC转换电路及/或DC-DC转换电路,从外部电源20输入电力并生成电池30的充电电压。接线盒15是在电池30、充电装置14及逆变器13之间转接电连接以分配电力的流动的装置,也称作分电箱。
[0067]充电装置14经由未图示的外部连接器而与外部电源(商用电源)20电连接,且与接线盒15电连接。此处,充电装置14与接线盒15例如利用汇流条连接。
[0068]另外,接线盒15例如经由线束而与电池30连接。由此,充电装置14将来自外部电源20的电力由交流转换成直流,并经由接线盒15来对搭载于车辆中的电池30充电。电池30是蓄积用于驱动电动机40的电力的二次电池。
[0069]逆变器13与电动机40电连接,且与接线盒15电连接。此处,逆变器13与接线盒15利用汇流条16连接。汇流条16为金属制(例如铜制),具有P极与N极。并且,汇流条16贯穿分隔部件10上所设的开口部17而连接逆变器13与接线盒15。由此,逆变器13将从电池30经由接线盒15提供的电流由直流转换成交流(例如,三相交流),并提供给搭载于车辆中的电动机40。电动机40通过交流电来驱动车辆的车轮。
[0070]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0071]在图2中,电力转换装置100能够分离为框体11、框体12、盖部18。框体11、框体12及盖部18分别为金属制。
[0072]框体11及框体12分别为上表面敞开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框体12重叠配置在框体11之上,并与框体11联结。此时,框体12的底面部件10作为框体11的盖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框体12的开口部由盖部18所覆盖。此外,对于框体11与框体12的联结,将在后文使用图3进行说明。
[0073]另外,在图2中,设置在框体12侧面的外部电源连接部19是与外部电源20连接的接口。另外,在框体12中,在与设置有外部电源连接部19的侧面相向的侧面,设置有与电池30连接的接口即电池连接部(未图示)。另外,在框体11的底面,设置有与电动机40连接的接口即电动机连接部(未图示)。
[0074]另外,在图2中,框体12具有一个联锁器(未图示)。联锁器检测盖部18被打开的情况(盖部18的开状态)。根据该检测,控制电力转换装置100中的电流以使其停止。用于联结框体11与框体12的联结部被设置在各框体内部(后述)。因而,用户为了接触框体11的内部,必须要拆卸框体12的盖部18。借助此种结构,无须在框体11中设置用于检测该盖部的开状态的联锁器。即,也可以说,框体12的联锁器也兼作框体11的联锁器。
[0075]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00的联结部的结构例的侧剖面图。
[0076]用于联结框体11与框体12的联结部被设置在各框体11、12的内部。在图3中,联结部例如包含螺纹孔22与螺钉21。螺纹孔22分别形成在框体11与框体12上。当框体12被适当重叠于框体11之上时,形成贯穿的一个螺纹孔22。通过将螺钉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