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使用在交流电流中的多功能电气校正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3233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适于使用在交流电流中的多功能电气校正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交流电路的多功能电气校正器,用于“校正”或者“调整”正弦周期的交流电流和电磁波,首先主要方法是将正弦周期理解成能够分解为交流电流的电流或强度的总和,其次,结果也可以明显是不同电磁波的总和,而且不传递通过可变电场空间,具有如上所述的所有效果。
【背景技术】
[0002]在交流电流发生必要失真的情况下,我们称之为要〃校正〃或者〃调整〃该电流,这是将循环的一组电子进行偏移,电子称为〃核心组〃,这意味着其仅承载电流。基于各种原因,诸如家用电器的发动机装置(包括发电机)的自感,自感的强度与电动机或发电机产生的相反,在绝缘的导体附近发生自感,正如在高压传输中或者一些小家用电器中发生的,甚至绝缘器失效,包括因冰箱或空调中所使用的气体的压缩和膨胀而产生的原始气流的感应。
[0003]这引起家用电器在操作中的功能失调,此外,在第二种情况下,阻抗以及电感对于给定电压,我们发现它与整个正弦周期的方向是大致相反的,结果是甚至更低,实际上用作电流通过的阻力。
[0004]关于功能失调,不同于阻抗,我们会发现有变动,例如会在冰箱中创建更大的雪花,空调会产生水蒸发,或者甚至引起电视上的较差图像质量。变动当然是一种反向的电流,使得在一定程度上每次发生变动,讨论的电器会大量产生雪花以及产生水雾,空调会在接触表面具有高密度电子,这是被自由电子(称为"次级")的电容器效应所电离而成,由“次级流”的相位差以及最低电势引起,从而产生静电,引起凝结水滴黏附至接触表面。

【发明内容】

[0005]所提出的多功能电校正器允许至少局部地实施交流电流的校正,不管具体情况的其他形式,诸如将插头装在具有厚度的细线接头中,它们之间的导电性不同,避免此情况。
[0006]具体地,本发明的电多功能校正器由多个导电性低于铜电路的材料制成的杆形成,如果可能的话杆在每单位体积具有高密度的表面面积,杆除了一个端部之外被包在绝缘体中,这些杆彼此接连地串联连接,一个杆的作为自由端部的端部(但是被绝缘体的内部保持在内部,从而使自由端部释放)与相邻杆的另一端部(不是自由端部)连接。具有增加的压力,通过居间的导电线缆尽可能地接触要校正的材料。
[0007]杆的不具有绝缘体的端部将具有的长度是若干毫米或者甚至若干厘米,这取决于校正器的性质和期望的效果,目的是局部释放电子,其周期可以不被校正,因而避免不确定地干涉抵消电子“校正器”的行为,如以下解释的。
[0008]对该现象的解释是:当因自感和互感引起的电流中循环的自由电子(我们称之为"次级〃电子)到达导电性较高材料和导电性较低的材料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时,仅一些这些电子通过不连续界面到达另一材料即最后的该导电性较低的材料,其他电子“跳跃”到它们所在的相同环境中。但是该“跳跃”在另一侧即在导电性较低的材料中是不安全的,但是电子之间的互斥引起在相反侧沿电子越过不连续界面的相同方向的移动,但是通过该过程的惯性(它们从零开始移动),电子移过不连续界面,成为“主电流”。在彼此干涉的过程中,通过电子之间的斥力,使得电子“校正器”(稍后开始移动的这些)趋于变得在周期上延长通过不连续界面,它们移动得靠近主电流,这是因为它们不再具有斥力,初始维持它们处于失真的状态。该过程沿着杆执行,在该方面,电容器使得这些自由电子相对主导体被局部释放,未被自由端(未绝缘的端部)校正。因而,杆的长度以及其他尺寸是电容器容量的函数,需要处理未校正的初始体积。自由端部(未绝缘的端部)的长度也是这些参数以及其他条件的函数,诸如大气或者位置的通风(在任何情形下通风是需要的,使得末端不被极化,如果可能的话湿气较少,使得电容器周围降低释放)以及期望的效应:如果在优选条件下需要更强的校正,可以用较短的末端(至少若干毫米);如果在更不利的条件下需要实现相同的校正,或者不干涉重置的电路(如在电器校正的情形下),可以用较长的端部(有时若干厘米)。
[0009]继续杆上所执行的处理,当返回更多次级电子到导电性较高材料时发生的过程不同:接近不连续界面的电子并不进行跳跃,而是在其周围移动,从而更容易传递电子,通常以更大动能推到另一侧,移动的周期基本等于在导电性较低的材料处。通常来说将发生的是,因为已经证明了当产生电子的原始材料的导电性低于电子通过的材料(如电视天线的金属或者金属接地插头)时会发生该过程:但是,假定接下来是铜电路,在该方面发现的是,为了适当校正电视,必须将杆放置在天线的开头,在任何情况下不是在其端部或在更远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中间材料收集了大的动能,使得将次级电子进入铜中,它们传递到导电性较低的材料。另一方面,可能铝是这些实验最适合的材料,因为其导电性接近铜的导电性的一半(铝的电阻是2.63X10—8欧姆.米,铜的电阻是1.72X10—8欧姆.米),因此通常校正器原始输出的接近一半的电子通过不连续界面,其他没有通过不连续界面,使得该处理发生不安全,以及发生进行少量校正的不饱和校正。关于其他问题,比如所需的接触压力以使该处理与所描述的相似,电子之间不是简单无定形相互作用,关于此点,应该注意的是,次级电子没有进入空气或与空气相关以致于由此失去动能。关于每单位体积的高表面密度(由铝箔极大程度上实现),显而易见的是,需要产生这些行为,尤其是低的电势差,次级电子仅向内移动到远离该表面的地方。
[0010]最适当的方式是柱形的杆,使得校正更均匀,理论上所有点的距离中心等距,防止褶皱和转折点。还感兴趣的是消除杆中的转折点以及它们所到达和离开的导体中的转折点,因为在转折点次级电子和校正器会簇拥在一起,在这些情况下,具有更低动能,它们会更簇拥在一起,至少延长或不能实现所要的效果。因而,在先前提到的铝箔的情况下,要移除一侧的灰尘,因为这会使得电容器感应,影响杆的作用。还可以想到的是,一个以上的杆可以通过导电铜线缆串联连接,导电铜线缆具有一定长度,虽然它们需要一定动能范围,但是长度应该稍微长,至少达到杆的长度,使得没有太多的不确定电子进入下个杆以及跳跃过不连续界面,但是也不能太长,需要压力以可实现跳跃到下个杆。也许,在铝(铜)的情况下,大约一半电子跳跃,使得它们没有返回前个杆的端部,极化大约2/3长度的杆。杆的不具有绝缘体的端部优选是自由的,但是理论上它们的尺寸有时在自由端部,使得获得其他材料(诸如铝箔)的功率。这意味着在很多通风或明显湿气的情况下至少会失效,以及不能够在电路的普通极化(此时称为“负”极化,以区分于“正”极化)下作业,不能有效执行所有点的校正。
[0011 ]还关于避免导体之间的转折点链接,导体之间不应该是规则方式,它们彼此链接,甚至当它们是相同直径时也是如此,但是它们彼此以圈的形式链接,利于电路中的电流通过一个或多个杆的端部,紧密地毗连用绝缘带结合的线缆。关于圈的含义,其是科学基础,实践已经示出对作业的成功是关键的,尤其用于普通的(“负”)非极化电路,对其进行去极化。
[0012]关于圈的方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