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496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固定底座的剖视图;
[0014]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第一弹性体的主视图;
[0015]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第一弹性体的剖视图;
[0016]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第一弹性体中前匹配端的剖视图;
[0017]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第一弹性体中后匹配端的剖视图;
[0018]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第一弹性体中绝缘套筒的剖视图;
[0019]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第一弹性体中环形压电陶瓷片与通电电极片的布置方式与通电方法示意图;
[0020]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驱动平台的平面型第二弹性体的主视图;
[0021]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驱动平台的平面型第二弹性体的剖视图;
[0022]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驱动平台的梳齿接触型第二弹性体的主视图;
[0023]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驱动平台的梳齿接触型第二弹性体的剖视图;
[0024]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转动体的主视图;
[0025]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转动体的剖视图;
[0026]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输出轴的局部剖视图;
[0027]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的剖视图;
[0028]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的固定外架的剖视图;
[0029]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的固定外架的俯视图;
[0030]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中第一弹性体的主视图;
[0031]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中第一弹性体的剖视图;
[0032]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中第一弹性体的前匹配端的剖视图;
[0033]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中第一弹性体的后匹配端的剖视图;
[0034]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的旋转台的剖视图;
[0035]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的旋转台的主视图;
[0036]图2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驱动平台的紧固连接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11、图14~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纵扭复合激振超声电机主要由固定底座1、第一弹性体2、第二弹性体3、转动体4、键5、推力球轴承6、蝶形弹簧7、螺母8和输出轴9组成。
[0038]所述固定底座I为板结构,所述固定底座I 一侧端部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勾设置有η个通孔1-1结构,其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安装,其中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所述固定底座I 一侧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螺纹孔1-2结构,其用于与第一弹性体2前匹配端2-1 一侧端部的外螺纹2-1-1结构旋合连接实现第一弹性体2的紧固安装;所述固定底座I另一侧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沉头孔1-3结构,其用于螺母8的布置与推力球轴承6的紧密配合,实现输出轴9 一侧端部的紧固安装;所述固定底座I螺纹孔1-2结构与沉头孔1-3结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1-4结构,其用于实现输出轴9的间隙布置。
[0039]所述第一弹性体2由前匹配端2-1、通电电极片2-2、环形压电陶瓷片2_3、后匹配端2-4、绝缘套筒2-5和矩形压电陶瓷片2-6组成;所述前匹配端2-1为中空阶梯轴结构,所述前匹配端2-1 —侧端部设置有外螺纹2-1-1结构,其用于与固定底座I的螺纹孔1-2结构旋合连接实现第一弹性体2的固定安装;所述前匹配端2-1另一侧端部设置有外螺纹2-1-3结构,其用于与后匹配端2-4 —侧端部的螺纹孔2-4-2结构旋合连接实现通电电极片2-2、环形压电陶瓷片2-3和绝缘套筒2-5的夹紧连接;所述前匹配端2-1阶梯圆环面与另一侧端部外螺纹2-1-3结构之间的外圆柱表面2-1-2用于绝缘套筒2-5的套接安装;所述前匹配端2-1两侧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通孔2-1-4结构,其用于实现输出轴9的间隙布置。所述环形压电陶瓷片2-3采用七激振模式,且其均沿厚度方向极化,所述通电电极片2-2为设置有凸耳结构的圆环形铜片,4i片环形压电陶瓷片2-3与4i+l片通电电极片2-2通过绝缘套筒2-5相互间隔套接于前匹配端2-1阶梯圆环面与外螺纹2-1-3结构之间的外圆柱表面2-1-2上,其中i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所述绝缘套筒2-5为薄壁圆环状结构。所述后匹配端2-4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后匹配端2-4 —侧端部设置有外螺纹2-4-1结构,其用于与第二弹性体3的螺纹孔3-1旋合连接实现第一弹性体2与第二弹性体3的紧固连接;所述后匹配端2-4另一侧端部表面设置有螺纹孔2-4-2结构,其用于与第一弹性体2前匹配端2-1 —侧端部外螺纹2-1-3结构旋合连接实现通电电极片2-2、环形压电陶瓷片2-3和绝缘套筒2-5的夹紧连接;所述后匹配端2-4两侧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通孔2-4-3结构,其用于实现输出轴9的间隙布置;所述后匹配端2-4外圆周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h个外平面2-4-4结构,其用于通过胶粘工艺实现h片矩形压电陶瓷片2-6的紧固连接,其中h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所述矩形压电陶瓷片2-6采用名激振模式,且其均沿厚度方向极化,h片矩形压电陶瓷片2-6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于第一弹性体2后匹配端2-4的外平面2-4-4结构上,所述布置于第一弹性体2后匹配端2-4的外平面2-4-4结构上的矩形压电陶瓷片2-6的形变方向与第一弹性体2中心轴线均成平行布置关系。
[0040]所述第二弹性体3为平面型第二弹性体,所述平面型第二弹性体3 —侧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螺纹孔3-1结构,其用于与第一弹性体2后匹配端2-4 —侧端部外螺纹2-4-1结构旋合连接,实现第一弹性体2与第二弹性体3的紧固连接;所述平面型第二弹性体3另一侧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圆形凹槽3-3结构;所述平面型第二弹性体3圆形凹槽3-3结构一侧端部表面设置有摩擦材料3-4,其用于增大第二弹性体3与转动体4接触表面的摩擦力,实现本实用新型高性能输出;所述平面型第二弹性体3圆形凹槽3-3结构与螺纹孔3-1结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3-2结构,其用于实现输出轴9的间隙布置。
[0041]所述转动体4为板结构,所述转动体4 一侧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圆形凹槽4-1结构,其与第二弹性体3的圆形凹槽3-3结构相对布置;所述转动体4另一侧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凸缘4-2结构,所述转动体4凸缘4-2结构端部表面设置有阶梯孔4-3结构,其用于实现推力球轴承6的紧密配合;所述转动体4端部表面中心位置设有通孔4-4结构,其用于实现输出轴9的间隙布置;所述转动体4凸缘4-2结构内部设置有键槽4-5结构,其用于与键5配合连接实现转动体4和输出轴9旋转运动与动力的传递。
[0042]所述输出轴9为阶梯轴结构,所述输出轴9 一侧端部设置有键槽9-1结构,其用于与负载配合连接实现本实用新型运动与动力的输出;所述输出轴9靠近键槽9-1结构一侧设置有外螺纹9-2结构,其用于与螺母8旋合连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加压预紧;所述输出轴9另一侧端部设置有外螺纹9-6结构,其用于与螺母8旋合连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加压预紧;所述输出轴9靠近两侧外螺纹9-2与9-6结构的外圆周表面9-3与9_5结构用于与推力球轴承6配合连接;所述输出轴9与推力球轴承6配合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