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729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力柜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施,其安全运行关乎各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其保护与检查也得到高度重视。若电力柜在潮湿环境下运行,对其安全带来隐患,当温度在30°C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则会引起凝露现象,凝露会造成电力设备接线端子腐蚀、降低绝缘性能而引起短路,造成不应有的停电事故和损失,常用解决方案是电力柜安装加热器,保证柜体内空气干燥,这样虽然降低了柜内湿度,但是会使柜体内温度升高,这对柜体内的仪表、元器件,导线、塑料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影响较大,为此需要一种高效的低温除湿装置,解决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包括电力柜体,所述电力柜体的内壁涂抹有石灰层,所述电力柜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除湿装置,所述第一除湿装置包括鼓风机、预热管、蒸发器、管道、节流阀、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鼓风机固定连接有预热管的前端,所述预热管的末端与蒸发器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压缩机设置在电力柜体的内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压缩机的上方,所述冷凝器的一侧开设有排气管,所述冷凝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电力柜体的一侧镶嵌有第二除湿装置,所述第二除湿装置包括冷面、半导体制冷片、热面、导热硅脂、散热片和导湿纤维棉纱,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镶嵌在电力柜体的侧壁上,所述冷面设置在电力柜体的内侧,所述热面设置在电力柜体的外侧,所述热面通过导热硅脂与散热片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散热片的另一侧通过导湿纤维棉纱与冷面相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预热管缠绕焊接在蒸发器的表面上,所述蒸发器固定连接电力柜体内壁的后表面上。
[0006]优选的,所述电力柜体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空心圆球,且四个空心圆球通过连接杆贯穿石灰层与电力柜体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节流阀设置在管道分叉口处,所述节流阀为单向的出气阀。
[0008]优选的,所述排气管和排水管均贯穿电力柜体的侧壁与外界相连通。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设置有第一除湿装置,设置了预热管,利用蒸发器散发出来的多余的热量,对待加热空气进行预热,有利于提升了空气加热前的初始温度,再通过压缩机将热空气压缩到冷凝器内的,实现了压缩冷凝的过程,充分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子,使其具有高效的除湿功能,通过设置有第二除湿装置,通过在散热片和冷面之间设有导湿纤维棉纱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除湿效率,且散热片使密闭的空间保持干燥,从而可以保证设备长期稳定使用,还有设置有空心圆球,空心球内的变色硅胶颗粒能够吸收柜体内的少量水分,以及设置有石灰层,提高工具存放环境的干燥程度,除湿效果好,本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构思巧妙新颖,具有高效的除湿功能,制造成本低,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电力柜体、2石灰层、3第一除湿装置、31鼓风机、32预热管、33蒸发器、34管道、35节流阀、36压缩机、37冷凝器、4空心圆球、5第二除湿装置、51冷面、52半导体制冷片、53热面、54导热硅脂、55散热片、56导湿纤维棉纱、6排气管、7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包括电力柜体1,电力柜体1的内壁上涂抹有石灰层2,可以达到除湿的效果,电力柜体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空心圆球4,且四个空心圆球4通过连接杆贯穿石灰层2与电力柜体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空心圆球4内的变色硅胶颗粒能够吸收电力柜体1内的少量水分,进一步降低了湿度,保证了电力柜体1内的干燥,电力柜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除湿装置3,第一除湿装置3包括鼓风机32、预热管32、蒸发器33、管道34、节流阀35、压缩机36和冷凝器37,鼓风机32固定连接有预热管32的前端,预热管32的末端与蒸发器33固定连接,预热管32缠绕焊接在蒸发器33的表面上,蒸发器33固定连接电力柜体1内壁的后表面上,蒸发器33通过管道34分别与压缩机36和冷凝器37相连接,所述压缩机36设置在电力柜体1的内部,所述冷凝器37设置在设置在压缩机36的上方,节流阀35设置在管道34分叉口处的左侧,节流阀35为单向的出气阀,冷凝器37的一侧开设有排气管6,冷凝器37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6,排气管6和排水管7均贯穿电力柜体1的侧壁与外界相连通,电力柜体1的一侧镶嵌有第二除湿装置5,第二除湿装置5包括冷面51、半导体制冷片52、热面53、导热硅脂54、散热片55和导湿纤维棉纱56,半导体制冷片52镶嵌在电力柜体1的侧壁上,冷面51设置在电力柜体1的内侧,热面53设置在电力柜体1的外侧,热面53通过导热硅脂54与散热片55的一侧相连接,散热片55的另一侧通过导湿纤维棉纱56与冷面51相连接,通过第一除湿装置3和第二除湿装置5的共同作用,达到高效的除湿效果。
[0014]工作原理:当该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开始工作时,第一除湿装置3中的鼓风机31将外界空气吸取到除湿装置内,冷湿空气直接进入到了预热管32,预热管32缠绕焊接在蒸发器33的表面,借助蒸发器33散发出来的余热,对空气进行预加热,从而使空气具有高于外界温度的一个起始温度,再通过压缩机36将热空气压缩到冷凝器37内,实现了压缩冷凝的过程,充分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子,然后利用排水管7,把冷凝后的水导出电力柜体1,第二除湿装置5也同时运作,半导体制冷片52的持续工作,会导致设备内壁呈现一个局部低温,设备内部的湿气,必然会在这个低温区域凝结为水,然后通过导湿纤维棉纱56传导到外面,半导体制冷片52的热面53连接散热片55,散热片55的槽片中会有空气流动,在散热的同时,还会把导湿纤维棉纱56传递出来的水分加热挥发掉,最终把设备内部空气中的水分传送到设备外,从而实现了高效的除湿。
[001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包括电力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柜体(1)的内壁涂抹有石灰层(2),所述电力柜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除湿装置(3),所述第一除湿装置(3)包括鼓风机(31)、预热管(32)、蒸发器(33)、管道(34)、节流阀(35)、压缩机(36)和冷凝器(37),所述鼓风机(31)固定连接有预热管(32)的前端,所述预热管(32)的末端与蒸发器(33 )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33 )通过管道(34 )分别与压缩机(36 )和冷凝器(37 )相连接,所述压缩机(36)设置在电力柜体(1)的内部,所述冷凝器(37)设置在压缩机(36)的上方,所述冷凝器(37)的一侧开设有排气管(6),所述冷凝器(37)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7),所述电力柜体(1)的一侧镶嵌有第二除湿装置(5),所述第二除湿装置(5)包括冷面(51)、半导体制冷片(52)、热面(53)、导热硅脂(54)、散热片(55)和导湿纤维棉纱(56),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2)镶嵌在电力柜体(1)的侧壁上,所述冷面(51)设置在电力柜体(1)的内侧,所述热面(53)设置在电力柜体(1)的外侧,所述热面(53)通过导热硅脂(54)与散热片(55)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散热片(55)的另一侧通过导湿纤维棉纱(56)与冷面(5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管(32)缠绕焊接在蒸发器(33)的表面上,所述蒸发器(33)固定连接电力柜体(1)内壁的后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柜体(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空心圆球(4),且四个空心圆球(4)通过连接杆贯穿石灰层(2)与电力柜体(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35)设置在管道(34 )分叉口处,所述节流阀(35 )为单向的出气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6)和排水管(7)均贯穿电力柜体(1)的侧壁与外界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电力柜除湿装置,包括电力柜体,所述电力柜体的内壁涂抹有石灰层,所述电力柜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除湿装置,所述鼓风机固定连接有预热管的前端,所述预热管的末端与蒸发器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一侧开设有排气管,所述冷凝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电力柜体的一侧镶嵌有第二除湿装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镶嵌在电力柜体的侧壁上,所述冷面设置在电力柜体的内侧,所述热面设置在电力柜体的外侧,所述热面通过导热硅脂与散热片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散热片的另一侧通过导湿纤维棉纱与冷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高效的除湿功能。
【IPC分类】H02B1/26, H02B1/00
【公开号】CN204966971
【申请号】CN201520665658
【发明人】何纪江
【申请人】何纪江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