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569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充电器,包括USB充电部、无线充电部。USB充电部包含第一外壳;无线充电部包含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磁铁片、第二磁铁片;通过第一磁铁片和第二磁铁片的相互吸引将USB充电部与无线充电部通过磁铁片相互吸合在一起。第一外壳的表面设有第一金属触点,第二外壳的表面设有第二金属触点。第一金属触点、第二金属触点分别有正、负两极;第一金属触点的正、负极分别与第二金属触点的正、负极相互接触,使USB充电部与无线充电部之间电气导通。该充电器通过磁铁片将USB充电部分与无线充电部分相结合,兼容了市场上的有线可充电设备与无线可充电设备,满足使用者需要。USB充电部分为无线充电部分提供工作电流,省去了无线充电部分的电源接线。
【专利说明】
复合式充电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有线充电及无线充电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的如手机、平板电脑、MP3等可充电设备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有线可充电设备,另一种是无线可充电设备。有线可充电设备一般采用USB数据线与有线充电器连接后进行充电,有线可充电设备不具有支持无线充电的功能,因此无法使用无线充电器。无线可充电设备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无需与无线充电器接线即可实现充电。无线可充电设备摆脱了接线的麻烦,使用方便,但由于有线充电器占有主要市场,一般地,无线可充电设备也备有有线充电功能。
[0003]现有的充电器只有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单一功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其次,同时使用有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器时,需要各自连接一个电源线,占据了更多的电源插座插口,且每次连接电源线时需要相互识别电源线。此外,使用有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器占据了更大的摆放空间、寻找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复合式充电器,该充电器既支持有线充电又支持无线充电,使用者无需担心充电器与可充电设备兼容性问题,为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其次,与传统上单独使用有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器相比,该充电器节省一根电源线,减少了电源插座插口的使用,且电源线连接更加简单;此外,该充电器占据空间小,方便寻找。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复合式充电器,包括USB充电部、无线充电部。USB充电部用于对支持有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实现有线充电;无线充电部用于对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实现无线充电。
[0007]USB充电部包含第一外壳;无线充电部包含第二外壳。第一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磁铁片,第二外壳的内部安装有与第一磁铁片相对应的第二磁铁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磁铁片、第二磁铁片;通过第一磁铁片和第二磁铁片的相互吸引将USB充电部与无线充电部吸合在一起。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接触的表面设有第一金属触点,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相接触的表面设有与第一金属触点相对应的第二金属触点;第一金属触点、第二金属触点分别有正、负两极。第一金属触点、第二金属触点用于当USB充电部与无线充电部相互吸合时,通过彼此的正、负极相互接触使USB充电部与无线充电部之间电气导通。
[0008]进一步地,USB充电部还包含第一集成电路板,第一集成电路板安装在第一外壳的内部;USB充电部并且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接口、若干个USB插口。第一电源输入接口以及每个USB插口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板电气连接。第一外壳的内部安装有两个探针,两个探针分别与第一金属触点的正、负极电气导通;第一集成电路板设有两个探针触点,两个探针触点分别与两个探针相接触。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用于将所述充电器与市电相连接;第一集成电路板用于将市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为无线充电部提供电流;USB插口用于连接支持有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
[0009]进一步地,USB充电部还包含第一集成电路板、第一电源输入接口、若干个USB插口 ;无线充电部还包含第二集成电路板。
[0010]第一电源输入接口以及每个USB插口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板电气连接;第一集成电路板、第一电源输入接口以及每个USB插口分别安装在第一外壳内部。第二集成电路板安装在第二外壳内部。第一外壳的内部安装有两个探针,两个探针分别与第一金属触点的正、负极电气导通;第一集成电路板设有两个探针触点,两个探针触点分别与两个探针相接触。第二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两个铜柱;第二集成电路板上的两个铜柱分别与第二金属触点的正、负极相互接触。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用于所述充电器连接市电。第一集成电路板用于将市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为第二集成电路板提供电流。USB插口用于连接支持有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第二集成电路板用于将输入电流转化为电磁能,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为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0011]进一步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的横截面分别为四个角呈圆弧状的长方形,且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横截面相同。
[0012]进一步地,第二集成电路板的边沿安装有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用于当无线充电部与USB充电部分开时,作为无线充电部的电源输入端口。
[0013]进一步地,第二集成电路板居中的位置设有电磁圈。电磁圈用于存储磁能,并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磁能传给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
[0014]进一步地,第一外壳包含第一上壳、第一下盖;第二外壳包含第二上壳、第二下盖。
[0015]第一集成电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下盖形成的凹槽内;第一下盖的形状与第一上壳的凹槽相适配,第一下盖扣在第一上壳的开口上。同理,第二集成电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下盖形成的凹槽内;第二下盖的形状与第二上壳的凹槽相适配,第二下盖扣在第二上壳的开口上。每个USB插口并排安装在第一上壳的一个侧面上;第一电源输入接口安装在USB插口所在侧面相对立的侧面上。
[0016]进一步地,第一下盖设有防滑胶垫;第二上壳外部居中的位置设有硅胶圈。硅胶圈用于防止放在无线充电部上面的可充电设备打滑,并且标识可充电设备在无线充电部上的摆放位置。
[0017]进一步地,第一金属触点的端口为半球状;第二金属触点的端口为与该半球状相适配的凹状。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9](I)该充电器通过磁铁片将USB充电部分与无线充电部分相结合,兼容了市场上的有线可充电设备与无线可充电设备,满足使用者需要、使用方便。(2)采用金属触点使得USB充电部分为无线充电部分提供工作电流,省去了无线充电部分的电源接线,减少了电源插座插口的使用,且电源线连接更加简单。(3)USB充电部分与无线充电部分可以分开使用,满足了使用者只需单独使用有线充电器或无线充电器的情况;合二为一时,节省摆放空间、方便寻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将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相分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USB充电部I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无线充电部2的分解示意图。
[0024]其中,图1?图4的附图标记为:USB充电部1、第一磁铁片101、第一金属触点102、第一外壳11、第一集成电路板12、第一下盖111、第一上壳112、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13、防滑胶垫114、USB插口 115、探针116、探针触点121;无线充电部2、第二磁铁片201、第二金属触点
202、第二外壳21、第二集成电路板22、第二下盖211、第二上壳212、硅胶圈213、铜柱221、电磁圈222、第二电源输入接口 2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6]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上均指无线充电部2所处的方向,方位下均指USB充电部I所处的方向。
[0027]图1是复合式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USB充电部1、无线充电部2;USB充电部I用于对可充电设备进行有线充电;无线充电部2用于对可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USB充电部I包含第一外壳11;无线充电部2包含第二外壳21;第一外壳11、第二外壳2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磁铁片101、第二磁铁片201;通过第一磁铁片101与第二磁铁片201之间的相互吸引使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相互吸合在一起。USB充电部I的外部设有第一金属触点102,无线充电部2的外部设有第二金属触点202;第一金属触点102与第二金属触点202分为正、负两极。当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相互吸合在一起时,第一金属触点102的正、负极与第二金属触点202的正、负极分别相互接触,第一金属触点102与第二金属触点202用于实现USB充电部1、无线充电部2之间的电气导通。
[0028]图3、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中USB充电部1、无线充电部2的分解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图3、图4的上、下方向相对于图1、图2的上、下方向是倒置的,为的是能够更清楚的显示USB充电部1、无线充电部2中各组件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0029]具体地,第一外壳11包含第一下盖111、第一上壳112。第一金属触点102安装在第一上壳112底部的外面,两个探针116分别安装在第一上壳112底部的里面。第一金属触点102的正、负极分别与两个探针116电气连接。第一集成电路板12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下盖111形成的凹槽内;第一下盖111的形状与第一上壳112的凹槽相适配,第一下盖111扣在第一上壳112的开口上。同理,无线充电部2包含第二外壳21、第二集成电路板22;第二外壳21包含第二下盖211、第二上壳212。第二集成电路板22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下盖211形成的凹槽内;第二下盖211的形状与第二上壳212的凹槽相适配,第二下盖211扣在第二上壳212的开口上。第二金属触点202安装在第二下盖211的外面。第一集成电路板12用于将市电转化为直流电。第二集成电路板22用于将输入电流转化为电磁能,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为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第一外壳11、第二外壳21的横截面分别为四个角呈圆弧状的长方形,且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21的横截面相同。
[0030]第一磁铁片101安装在第一上壳112的凹槽底部;第二磁铁片201安装在第二下盖211上;通过第一磁铁片101与第二磁铁片201之间的相互吸引使第一上壳112与第二下盖211相吸附,从而使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相互吸合在一起。第一磁铁片101与第二磁铁片201数量至少为一个,第一磁铁片101与第二磁铁片201的数量相同,较佳地,第一磁铁片101与第二磁铁片201分别有四个;每个第一磁铁片101分别安装在靠近第一上壳112的凹槽底部四个边角的位置;同理,每个第二磁铁片201按照在靠近第二下盖211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每个第一磁铁片101与每个第二磁铁片201的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依靠四个边角处的磁铁片使第一上壳112与第二下盖211相吸附牢靠。
[0031]具体地,靠近第一下盖111四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安装四个圆形的防滑胶垫114,防滑胶垫114用胶粘在第一下盖111上。第一下盖111的一边设有凸出的边沿,该边沿用于开启第一下盖111。第一上壳112的一个侧面并排设置若干个USB插口 115,USB插口 115用于连接可充电设备,较佳地,USB插口 115的数量为五个。与USB插口 115所在侧面相对立的侧面设有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13,较佳地,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13为8字型电源接口。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13及每个USB插口 115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板12电气连接。第一集成电路板12上设有两个探针触点121,两个探针触点121分别通过两个探针116与第一金属触点102的正、负极相接触,实现第一集成电路板12与第一金属触点102的电气连接。
[0032]第二集成电路板22的边沿设有第二电源输入接口223,中间设有电磁圈222,与第二金属触点20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两个铜柱221,两个铜柱221分别与第二金属触点202的正、负极相接触,实现第二集成电路板22与第二金属触点202的电气连接。第二上壳212的外部设有硅胶圈213,硅胶圈213可以防止放在无线充电部2上面的可充电设备打滑;并且标识可充电设备在该复合式充电器上的摆放位置。
[0033]较佳地,为了使第一金属触点102与第二金属触点202的电气导通性更好,将第一金属触点102的端口设计成半球状,将第二金属触点202的端口设计成与该半球状相适配的凹状;这样,第一金属触点102与第二金属触点202接触更加牢固,避免第一金属触点102与第二金属触点202错位问题的发生。
[0034]工作原理:
[0035]通过第一上壳112上的四个第一磁铁片101与第二下盖211上的四个第二磁铁片201的相互吸引,将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紧密吸合在一起。第一金属触点102与第二金属触点202相接触,实现第一集成电路板12与第二集成电路板22的电气连接。
[0036]USB充电部I中,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13通过外部相适配的电源线与220V市电相连接,第一集成电路板12将交流市电转化为所需的直流电,通过五个USB插口 115可同时为多个可充电设备进行有线充电。并且,第一集成电路板12通过第一金属触点102、第二金属触点202为无线充电部2的第二集成电路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流(5V/1-2.4A)。无线充电部2中,第二集成电路板22接收到USB充电部I的第一集成电路板12提供的电流后,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磁能存储在电磁圈222上。然后,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磁圈222上的磁能传给放在无线充电部2上的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可充电设备内部将磁能重新转化能电能进而实现无线充电。这样,该复合式充电器只需一根电源线就可实现有效充电与无线充电的双功能;且比单独使用USB充电器和无线充电器节省了一根电源线,减小了电源插座的负担。
[0037]此外,由于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是由磁铁吸附在一起,所以可以将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分离,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可以分别单独使用(如图4所示)。当单独使用USB充电部I时,USB充电部I依然通过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13与220V市电相连接,并通过USB插口 115为可充电设备进行有线充电;只是USB充电部I不再为无线充电部2提供所需电流。当单独使用无线充电部2时,无线充电部2的第二电源输入接口 223经相适配的电源线与市电相连接,第二集成电路板22将市电转化为直流电后,再转化为磁能,从而为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充电。这种可合并可分离的设计,可以带来许多方便,例如当使用者外出需要携带充电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携带USB充电部I分或无线充电部2分,从而减轻了充电器的重量;此外,在平常使用时,USB充电部I与无线充电部2合二为一,方便充电器的寻找,且节省摆放空间。
[003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它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USB充电部(I)、无线充电部(2); 所述USB充电部(I)用于对支持有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实现有线充电; 所述无线充电部(2)用于对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实现无线充电; 所述USB充电部(I)包含第一外壳(11);所述无线充电部(2)包含第二外壳(21); 所述第一外壳(I I)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磁铁片(101),所述第二外壳(21)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片(101)相对应的第二磁铁片(201);通过所述第一磁铁片(101)与第二磁铁片(201)的相互吸引将所述USB充电部(I)与所述无线充电部(2)吸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21)相接触的表面设有用于使所述USB充电部(I)与所述无线充电部(2)电气导通的第一金属触点(102),所述第二外壳(21)与所述第一外壳(I I)相接触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102)相对应的第二金属触点(202);所述第一金属触点(102)、第二金属触点(202)分别有正、负两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USB充电部(I)还包含第一集成电路板(12),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12)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I I)的内部;所述USB充电部(I)并且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13)、若干个USB插口(115); 所述第一电源输入接口(113)以及每个USB插口(115)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12)电气连接; 所述第一外壳(11)的内部安装有两个探针(116),两个探针(116)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102)的正、负极电气导通;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12)设有两个探针触点(121),两个探针触点(121)分别与两个探针(116)相接触; 所述第一电源输入接口(113)用于将所述充电器与市电相连接; 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12)用于将市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为所述无线充电部(2)提供电流; 所述USB插口( 115)用于连接支持有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充电部(2)还包含第二集成电路板(22); 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22)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21)的内部; 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22)上设有两个铜柱(221),两个铜柱(221)分别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202)的正、负极相互接触; 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22)用于将输入电流转化为电磁能,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为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进行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U)、第二外壳(21)的横截面分别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四个角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21)的横截面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22)的边沿安装有第二电源输入接口( 223); 所述第二电源输入接口(223)用于当所述无线充电部(2)与所述USB充电部(I)分开时,作为所述无线充电部(2)的电源输入端口。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22)居中的位置设有电磁圈(222); 所述电磁圈(222)用于存储磁能,并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磁能传给支持无线充电的可充电设备。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11)包含第一上壳(112)、第一下盖(111); 所述第二外壳(21)包含第二上壳(212)、第二下盖(211); 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12)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一下盖(111)形成的凹槽内;所述第一下盖(11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上壳(112)的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下盖(111)扣在所述第一上壳(112)的开口上; 同理,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22)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二下盖(211)形成的凹槽内;所述第二下盖(211)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上壳(212)的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下盖(211)扣在所述第二上壳(212)的开口上; 每个USB插口(115)并排安装在所述第一上壳(112)的一个侧面上;所述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13)安装在USB插口( 115)所在侧面相对立的侧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盖(111)设有防滑胶垫(114); 所述第二上壳(212)外部居中的位置设有硅胶圈(213); 所述硅胶圈(213)用于防止放在所述无线充电部(2)上面的可充电设备打滑,并且标识可充电设备在所述无线充电部(2)上的摆放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触点(102)的端口为半球状;所述第二金属触点(202)的端口为与所述半球状相适配的凹状。
【文档编号】H02J50/20GK205509542SQ20162008410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吴亮, 吴利, 隋晓峰
【申请人】深圳市艾能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