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991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其包括发动机后端盖,后端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转子轴穿过的通孔,电动机轴承套装在转子轴上且轴承内圈与转子轴的轴肩部配合,后端盖上开设用于容纳电动机轴承的端盖沉槽,后端盖上安装有轴承压盖,轴承压盖将轴承外圈压靠在端盖沉槽的底壁上,轴承压盖与轴承外圈之间垫设有第一垫环,第一垫环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在轴承压盖上;转子轴的后端部套装有转轴套环,轴承压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转轴套环穿过的压盖通孔,压盖通孔的内壁上安装有电刷;轴承压盖的内侧面上在与轴承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储油的第一环形油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固、润滑效果好、能防止轴承电蚀、轴承寿命长的优点。
【专利说明】
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动机轴承包括前端轴承和后端轴承,分别安装在电动机前、后端盖上,其用于支撑电动机转子轴,是转子与定子之间的转动连接件。电动机轴承是电动机至关重要的零件,同时也是电动机中最易损坏的零件,电动机轴承的使用寿命是影响整个电动机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如何增加电动机轴承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难度。分析电动机轴承容易损坏主要有如下原因:I)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存在电位差,容易造成轴承电蚀;2)轴承存在安装间隙,导致转动时轴承内外圈发生相对位移,导致轴承内滚道损坏;3)轴承转动时容易将内部润滑油或润滑脂甩到安装间隙内,无法重回到轴承内继续润滑,导致轴承内滚珠或滚柱磨损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润滑效果好、能防止轴承电蚀、轴承寿命长的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后端盖,后端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转子轴穿过的通孔,电动机轴承套装在转子轴上且轴承内圈与转子轴的轴肩部配合,后端盖上开设用于容纳电动机轴承的端盖沉槽,后端盖上安装有轴承压盖,轴承压盖将轴承外圈压靠在端盖沉槽的底壁上,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轴承压盖与轴承外圈之间垫设有第一垫环,第一垫环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在轴承压盖上;转子轴的后端部套装有转轴套环,轴承压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转轴套环穿过的压盖通孔,压盖通孔的内壁上安装有电刷,电刷通过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轴承压盖与后端盖形成电连接,转轴套环为与电刷配合的金属集电环,转轴套环与转子轴电连接;轴承压盖的内侧面上在与轴承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储油的第一环形油槽。
[0005]采用上述结构,轴承压盖与轴承外圈之间设置弹簧和第一垫环的结构,避免了两者之间产生间隙而滑动,通过设置电刷和转轴套环的结构,将电动机转子轴和定子外壳电连接,电动机转动时产生的轴电压可以及时泄放,避免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电位差,从根本上解决了轴承电蚀问题;通过设置环形油槽可以储存润滑油或润滑脂,有效避免了润滑油或润滑油脂甩出,保证了轴承的润滑效果。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润滑效果好且解决了轴承电蚀问题,大幅提高了电动机轴承的使用寿命。
[0006]所述转轴套环的内端面上通过弹簧连接有第二垫环,第二垫环垫设在转轴套环内端面与轴承内圈之间。尽管轴承内圈与转子轴一般为过盈配合,但是由于加工精度或者运行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影响,轴承内圈仍然可能会出现位移,本实用新型利用转轴套环与转子轴的轴肩部配合将轴承内圈定位,利用第二垫环和弹簧的结构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将轴承内圈牢固定位,避免了轴承内圈产生位移,安装结构更加稳固。
[0007]所述端盖沉槽的底壁上在与轴承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储油的第二环形油槽。第二环形油槽用于轴承的内侧润滑,与第一环形油槽配合,使得轴承两侧均具有可以容纳润滑油或润滑脂的空间,进一步保证了轴承润滑效果。
[0008]所述转子轴的后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转轴套环通过安装在螺纹孔中的螺杆连接在转子轴上,转轴套环的后部设置内六角沉槽。内六角沉槽用于和扳手配合拧紧转轴套环。
[0009]所述轴承压盖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注油口,注油口通过注油通道与第一环形油槽连通,注油口上安装注油塞。设置注油口和注油管道,不用拆卸电机后盖,只需打开注油塞即可随时向第一环形油槽内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轴承缺油磨损现象,增加了轴承使用寿命。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固、润滑效果好、能防止轴承电蚀、轴承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轴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后端盖I,后端盖I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转子轴2穿过的通孔,电动机轴承3套装在转子轴2上且轴承内圈与转子轴2的轴肩部配合,后端盖I上开设用于容纳电动机轴承3的端盖沉槽,后端盖I上安装有轴承压盖4,轴承压盖4将轴承外圈压靠在端盖沉槽的底壁上,轴承压盖4与轴承外圈之间垫设有第一垫环5,第一垫环5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在轴承压盖4上。转子轴2的后端部套装有转轴套环6,轴承压盖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转轴套环6穿过的压盖通孔7,压盖通孔7的内壁上安装有电刷15,电刷15通过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轴承压盖4与后端盖I形成电连接,转轴套环6为与电刷15配合的金属集电环,转轴套环6与转子轴2电连接。轴承压盖4的内侧面上在与轴承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储油的第一环形油槽8。
[0018]上述结构中,轴承压盖4与轴承外圈之间设置弹簧和第一垫环5的结构,避免了两者之间产生间隙而滑动,通过设置电刷15和转轴套环6的结构,将电动机转子轴2和定子外壳电连接,电动机转动时产生的轴电压可以及时泄放,避免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电位差,从根本上解决了轴承电蚀问题。通过设置第一环形油槽8,可以储存润滑油或润滑脂,有效避免了润滑油或润滑油脂甩出,保证了轴承的润滑效果。
[0019]参照附图,转轴套环6的内端面上通过弹簧连接有第二垫环9,第二垫环9垫设在转轴套环6的内端面与轴承内圈之间。尽管轴承内圈与转子轴2—般为过盈配合,但是由于加工精度或者运行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影响,轴承内圈仍然可能会出现位移,本实用新型利用转轴套环6与转子轴2的轴肩部配合将轴承内圈定位,利用第二垫环和弹簧的结构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将轴承内圈牢固定位,避免了轴承内圈产生位移,安装结构更加稳固。
[0020]参照附图,为了进一步提高轴承润滑效果,端盖沉槽的底壁上在与轴承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储油的第二环形油槽10。第二环形油槽10用于轴承的内侧润滑,与第一环形油槽8配合,使得轴承两侧均具有可以容纳润滑油或润滑脂的空间,进一步保证了轴承润滑效果。
[0021]参照附图,对于转轴套环的安装结构,转子轴2的后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转轴套环6通过安装在螺纹孔中的螺杆11连接在转子轴2上,转轴套环6的后部设置内六角沉槽12。内六角沉槽12用于和扳手配合拧紧转轴套环6。
[0022]参照附图,轴承压盖4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注油口,注油口通过注油通道13与第一环形油槽8连通,注油口上安装注油塞14。由于设置了注油口和注油管道,不用拆卸电机后盖,只需打开注油塞14即可随时向第一环形油槽8内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轴承缺油磨损现象,增加了轴承使用寿命。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后端盖(I),后端盖(I)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转子轴(2)穿过的通孔,电动机轴承(3)套装在转子轴(2)上且轴承内圈与转子轴(2)的轴肩部配合,后端盖(I)上开设用于容纳电动机轴承(3)的端盖沉槽,后端盖(I)上安装有轴承压盖(4),轴承压盖(4)将轴承外圈压靠在端盖沉槽的底壁上,其特征是所述轴承压盖(4)与轴承外圈之间垫设有第一垫环(5),第一垫环(5)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在轴承压盖(4)上;转子轴(2)的后端部套装有转轴套环(6),轴承压盖(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转轴套环(6)穿过的压盖通孔(7),压盖通孔(7)的内壁上安装有电刷(15),电刷(15)通过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轴承压盖(4)与后端盖(I)形成电连接,转轴套环(6)为与电刷(15)配合的金属集电环,转轴套环(6)与转子轴(2)电连接;轴承压盖(4)的内侧面上在与轴承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储油的第一环形油槽(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轴套环(6)的内端面上通过弹簧连接有第二垫环(9),第二垫环(9)垫设在转轴套环(6)的内端面与轴承内圈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端盖沉槽的底壁上在与轴承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储油的第二环形油槽(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子轴(2)的后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转轴套环(6)通过安装在螺纹孔中的螺杆(11)连接在转子轴(2)上,转轴套环(6)的后部设置内六角沉槽(1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轴承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轴承压盖(4)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注油口,注油口通过注油通道(13)与第一环形油槽(8)连通,注油口上安装注油塞(14)。
【文档编号】H02K5/16GK205544732SQ20162033733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1日
【发明人】张久玲, 孟祥伟, 王金鹏
【申请人】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